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仿生学和GC-IMS技术分析市售不同酒曲清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娟 刘忠军 +1 位作者 钟吉安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248,共5页
该研究基于仿生学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市售不同酒曲(大曲、小曲和麸曲)清香型白酒的色泽、滋味和风味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解析。仿生学分析结果表明,大曲清香型白酒色泽更透明,酸味偏高而鲜味偏... 该研究基于仿生学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市售不同酒曲(大曲、小曲和麸曲)清香型白酒的色泽、滋味和风味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解析。仿生学分析结果表明,大曲清香型白酒色泽更透明,酸味偏高而鲜味偏低,芳香类物质含量较高而有机硫化物含量较低。GC-IMS分析结果表明,大曲、小曲和麸曲清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到17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酯类9种、醇类5种和醛类3种,醇类和酯类物质是酒体的主要贡献成分,且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大曲清香型白酒中显著偏高(P<0.05)。借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确定了8种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且P<0.05的显著差异化合物,其中,异戊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对大曲清香型白酒的贡献较大,丙酸乙酯、异戊醇、糠醛、戊酸乙酯和异丁醇对小曲清香型白酒的贡献较大,乙醇对麸曲清香型白酒的贡献较大。由此可知,较之小曲和麸曲清香型白酒,大曲清香型白酒风味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仿生学技术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市售强化酒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侯强川 王玉荣 +4 位作者 田龙新 刘菊珍 周加平 刘忠军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强化酒曲是酒厂提高酒曲性能和酒质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强化酒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其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和菌群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解析。共从强化酒曲中分离得到15株酵母菌、3株细菌和... 强化酒曲是酒厂提高酒曲性能和酒质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强化酒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其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和菌群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解析。共从强化酒曲中分离得到15株酵母菌、3株细菌和2株霉菌。费比恩赛伯林德纳氏酵母和酿酒酵母是分离得到的主要微生物菌种。宏基因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强化酒曲微生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优势菌群相对丰度方面而非构成方面。具体而言,白酒曲拥有更高的酿酒酵母丰度,在功能方面白酒曲中的微生物具有潜在更强的增殖能力,有利于快速增加发酵体系中酿造微生物的丰度。而增香酒曲除了含较多的酿酒酵母外,还拥有众多与白酒风味物质产生相关的功能菌如米根霉、类肠膜魏斯氏菌、融合魏斯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在功能方面具有潜在更强的风味物质产生能力。此外,该研究还在强化酒曲中检测到了青霉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白酒品质存在不利影响的微生物,预示着市售强化酒曲的质量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酒曲 宏基因组测序 传统培养技术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地区清香型大曲理化特性与细菌类群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龙树瑺 葛东颖 +4 位作者 蔡文超 刘忠军 宋子赟 郭千璋 郭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5-120,共6页
采用理化分析和MiSeq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长治地区11个清香型大曲的理化特性和细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揭示。理化分析发现,不同清香型大曲样品在氨基酸态氮、液化力和酒化力等指标上变异系数均大于15%... 采用理化分析和MiSeq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长治地区11个清香型大曲的理化特性和细菌类群进行了解析,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揭示。理化分析发现,不同清香型大曲样品在氨基酸态氮、液化力和酒化力等指标上变异系数均大于15%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不同样品在液化力上的差异最大,在灰分上的差异最小。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在所有样品中均存在且平均相对含量>1.0%的细菌属分别为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雷尔氏菌属(Ralstoni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且不同样品共有大量的细菌类群。经相关性分析发现,Sphingomonas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酸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alstonia与水分活度和酯化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elomonas和Aquabacterium与水分活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不同清香型大曲间存在大量共有细菌类群,且细菌类群与酒曲的部分理化特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 清香型大曲 理化特性 细菌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谷城县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娟 刘忠军 +1 位作者 刘继明 郭壮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从高粱生长特性及其用途入手,介绍谷城县高粱产业的生态环境优势、产业优势及品种优势,分析该地区高粱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高粱产业的发展对策,对后续谷城县高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谷城县 高粱 发展对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大曲真菌菌群结构解析及其风味品质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玉荣 葛东颖 +4 位作者 蔡文超 刘忠军 宋子赟 郭千璋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9-234,共6页
该研究首先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长治地区低温大曲中真菌的菌群结构,继而使用电子鼻评价大曲的风味品质,最后对真菌菌群与风味品质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可知,在所有大曲样品中均存在且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真菌属有根霉... 该研究首先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长治地区低温大曲中真菌的菌群结构,继而使用电子鼻评价大曲的风味品质,最后对真菌菌群与风味品质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可知,在所有大曲样品中均存在且平均相对含量大于1.0%的真菌属有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丝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梗霉属(Lichtheimia)、根毛霉属(Rhizomucor)和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通过电子鼻检测可知,低温大曲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和乙醇。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真菌属之间,Lichtheimia与Rhizomucor、Hyphopichia与Saccharomycopsis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真菌属与风味品质之间,Rhizomucor与有机硫化物呈显著正相关(P<0.05),Lichtheimia与芳香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长治地区低温大曲中含有丰富的真菌类群,并且真菌属与风味品质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真菌 菌群结构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与理化指标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荣 雷炎 +3 位作者 刘忠军 张敏 李擎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0-246,共7页
为分析河套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及其理化特性,该研究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河套地区的中温大曲真菌群落进行解析,样本中平均相对含量>1%的真菌属有7个,分别为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节担菌属(Wal... 为分析河套地区中温大曲真菌类群及其理化特性,该研究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河套地区的中温大曲真菌群落进行解析,样本中平均相对含量>1%的真菌属有7个,分别为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节担菌属(Wallemia)、横梗霉属(Lichtheimia)、根毛霉属(Rhizomucor)、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和根霉属(Rhizopus)。理化分析表明,样品间糖化力和酯化力波动较大。关联分析表明,Lichtheimia和Dipodascus均与大曲液化力及糖化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Dipodascus亦与水分含量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Wallemia与大曲发酵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Rhizomucor不利于该地区中温大曲酒化力形成(P<0.05)。同时,该研究从样品中分离出2株酵母菌,经鉴定均为扣囊覆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综上表明,河套地区中温大曲中含有丰富的真菌类群和一定数目的可培养S.fibuligera,且部分真菌属与大曲理化指标之间呈现明显关联性。通过探究河套中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与理化特性关联性,可为该类酿酒大曲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大曲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 理化特性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徐低温大曲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功能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强 蔡文超 +3 位作者 刘忠军 单春会 郭壮 郝光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6-60,共5页
为明确清徐低温大曲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功能,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智能传感技术对香气和滋味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清徐低温大曲平均相对含... 为明确清徐低温大曲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功能,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智能传感技术对香气和滋味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清徐低温大曲平均相对含量>1.00%的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平均相对含量为(99.99±0.02)%。平均相对含量>1.00%的真菌属为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红曲菌属(Monasc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0.71±8.83)%、(8.96±5.03)%、(6.10±4.56)%和(1.54±1.18)%。通过肠型分析将清徐低温大曲分为两组,并结合大曲的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与香气、滋味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发现清徐低温大曲中复膜孢酵母属相对含量的差异是造成清徐大曲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真菌多样性 电子舌 电子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