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汞排放规律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宏亮 许月阳 +2 位作者 薛建明 刘涛 管一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3-251,共9页
采用安大略法(Ontario hydro method,OHM)对2台超低排放改造机组排放的烟气汞进行了采样检测,并将测试数据与改造前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台机组排口总汞浓度分别为2.31、4.22μg/m^3,远低于国内现行标准。汞排放因... 采用安大略法(Ontario hydro method,OHM)对2台超低排放改造机组排放的烟气汞进行了采样检测,并将测试数据与改造前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台机组排口总汞浓度分别为2.31、4.22μg/m^3,远低于国内现行标准。汞排放因子由改造前的1.76和3.13 g/TJ下降为0.83和2.17 g/TJ,降幅分别为52.84%和30.67%。改造后SCR+DESP+WFGD+WESP组合环保设施的总汞脱除效率分别为87.91%、82.27%,相较于改造前SCR+DESP+WFGD的组合效率69.57%、65.61%,效率绝对值分别提升了18.34、16.66个百分点。研究表明:改造提高了SCR对单质汞的氧化率,强化了WFGD对氧化汞和颗粒汞的捕集能力,新增设的WESP表现出对氧化汞和单质汞的协同脱除能力。另外,提高SCR流场均匀性、加强催化剂维护、抑制WFGD中氧化汞的再还原等能有效保障现有环保设施协同脱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超低排放改造 烟气环保设施 汞协同脱除 汞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团聚净化尿素造粒塔尾气实验研究
2
作者 魏泽坤 黄亚继 +8 位作者 刘宇清 张荣初 王圣 李志远 朱志成 丁雪宇 张雪伟 张煜尧 高嘉炜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3,共8页
尿素造粒塔大多采用水洗工艺处理尾气粉尘,存在较为严重的细颗粒粉尘溢出和水汽拖尾问题,因此需深入探究声波团聚技术在造粒塔尾气处理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验研究了声波与喷雾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发现声波单独作用时在3500 Hz达到最佳除尘... 尿素造粒塔大多采用水洗工艺处理尾气粉尘,存在较为严重的细颗粒粉尘溢出和水汽拖尾问题,因此需深入探究声波团聚技术在造粒塔尾气处理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验研究了声波与喷雾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发现声波单独作用时在3500 Hz达到最佳除尘效率,为74.49%,协同喷雾时2600 Hz即可实现相近的除尘效率,为73.83%。进一步探究其中机理,采用以粒径测试为依据的团聚效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2600 Hz声波与喷雾单独作用时团聚效率分别为30.37%和28.82%,协同作用时团聚效率大幅提升至57.95%。该研究可为后续造粒塔工程改造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粉尘 声波团聚 声波频率 喷雾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矿物组分对垃圾焚烧飞灰熔融特性与重金属固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嘉炜 黄亚继 +7 位作者 王圣 朱志成 肖怡萱 宋惠康 刘俊 祁帅杰 张煜尧 赵佳琪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6-1725,共10页
熔融法是无害化处置垃圾焚烧(MSWI)飞灰的有效方法。本文开展了硅铝添加剂与飞灰的共熔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硅铝矿物组分对飞灰熔融特性及重金属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硅铝组分和热处理温度对飞灰熔融和重金属的氯化挥发影响较大,其... 熔融法是无害化处置垃圾焚烧(MSWI)飞灰的有效方法。本文开展了硅铝添加剂与飞灰的共熔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硅铝矿物组分对飞灰熔融特性及重金属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硅铝组分和热处理温度对飞灰熔融和重金属的氯化挥发影响较大,其中,SiO_(2)的加入可有效降低飞灰的熔融温度,且添加量为20%时,产物中开始大量出现无定形玻璃体,适量Al_(2)O_(3)的加入有助于重金属的固化,但对飞灰的熔融无明显促进作用;高温和硅铝组分的加入有利于促进重金属的直接或间接氯化反应,使其以氯化物形式挥发,同时生成碱金属硅铝酸盐;此外,蒙脱土在促进飞灰熔融以及固化重金属等方面均优于高岭土,且热处理产物的多次浸出毒性均满足国标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硅铝矿物组分 熔融 重金属 氯化反应 连续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损失分析的锅炉屏式过热器吹灰优化
4
作者 刘俊 黄亚继 +2 位作者 徐文韬 岳峻峰 王圣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2,共7页
针对大部分燃煤电厂锅炉吹灰策略不合理的问题,以某电厂650MW超临界直流锅炉屏式过热器为研究对象,受热面热损失为积灰监测指标,先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建立受热面积灰监测模型,再基于热损失分析法,以单位时间吹灰... 针对大部分燃煤电厂锅炉吹灰策略不合理的问题,以某电厂650MW超临界直流锅炉屏式过热器为研究对象,受热面热损失为积灰监测指标,先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建立受热面积灰监测模型,再基于热损失分析法,以单位时间吹灰净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受热面吹灰优化模型。结果表明: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比,改进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下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2974、0.9301和0.9930;同时延长吹灰时间至3940s,两次吹灰的时间间隔设置为19586s,单位时间吹灰净收益提高了285.79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灰监测 吹灰优化 热损失 GA-BP 屏式过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碱性吸附剂炉内脱除燃煤烟气SO_(3)特性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秋白 黄亚继 +4 位作者 许月阳 王圣 李雨欣 李金壘 魏泽坤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15-421,共7页
由于会引起蓝烟、酸沉积以及建筑腐蚀等问题,SO_(3)减排已成为当前燃煤污染物控制的热点问题。基于U型石英管在260~380℃对常见碱性吸附剂的SO_(3)脱除规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Mg(OH)_(2)比表面积与孔容均最大,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由于会引起蓝烟、酸沉积以及建筑腐蚀等问题,SO_(3)减排已成为当前燃煤污染物控制的热点问题。基于U型石英管在260~380℃对常见碱性吸附剂的SO_(3)脱除规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Mg(OH)_(2)比表面积与孔容均最大,在试验温度范围内SO_(3)脱除性能优于NaHCO_(3)、Ca(OH)_(2)和Na_(2)CO_(3)。SO_(3)脱除前期,温度升高会提高所用吸附剂的SO_(3)动态脱除效率,且Mg(OH)_(2)在380℃下第10 min时的脱除率高达84%;当SO_(3)脱除趋于饱和时,温度提高对所用吸附剂的SO_(3)动态脱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Na_(2)CO_(3)对SO_(3)的吸附反应前期(0~40 min)基本符合反应控制的缩核模型,此时Na_(2)CO_(3)表面的化学反应主导SO_(3)的脱除反应,而内扩散控制的缩核模型仅在260℃时可较好的描述前40 min的脱除反应。而在吸附后期(50~100 min),表面反应控制和内扩散控制均可较好的描述该阶段的吸附过程,此时SO_(3)在产物层的内扩散与其在Na_(2)CO_(3)表面的化学反应共同主导SO_(3)的脱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吸附剂 SO_(3)脱除 Na_(2)CO_(3) 吸附动力学 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对商用SCR催化剂氧化S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希刚 许月阳 +5 位作者 王圣 李雨欣 李金壘 魏泽坤 黄亚继 张荣初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99-504,共6页
作为燃煤电厂常用的商用SCR脱硝催化剂,V_(2)O_(5)-WO_(3)/TiO_(2)会将烟气中SO_(2)氧化为SO_(3),从而影响脱硝装置和后续装备安全运行。基于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温度和烟气组分对SCR催化剂催化SO_(2)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O_... 作为燃煤电厂常用的商用SCR脱硝催化剂,V_(2)O_(5)-WO_(3)/TiO_(2)会将烟气中SO_(2)氧化为SO_(3),从而影响脱硝装置和后续装备安全运行。基于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温度和烟气组分对SCR催化剂催化SO_(2)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O_(2)浓度对SO_(3)/SO_(2)转化率的影响较大。温度上升会促进催化剂对SO_(2)的转化,O_(2)体积分数在0~4%时,SO_(3)/SO_(2)转化率随O_(2)浓度上升而上升,O_(2)体积分数超过4%后,对SO_(3)/SO_(2)转化率影响不大。SO_(2)扩散速率和氧化速率共同决定了SO_(3)/SO_(2)转化率。SO_(2)体积分数在0~100×10^(-6)时,SCR催化剂氧化作用下SO_(2)浓度增大促进SO_(2)氧化,而体积分数高于100×10^(-6)时,SO_(2)氧化率则随SO_(2)浓度上升而降低。脱硝过程对SCR催化剂氧化SO_(2)有显著作用,主要表现为NH_(3)与SO_(2)在SCR催化剂上的竞争吸附。当氨氮物质的量比小于1时,随氨氮物质的量比升高时,脱硝效率升高,而SO_(3)/SO_(2)转化率降低;氨氮物质的量比大于1时,脱硝效率变化较小,而SO_(3)/SO_(2)转化率则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催化剂 SO_(3)/SO_(2)转化率 温度 烟气组分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飚 薛建明 +3 位作者 谭锐 何新荣 董月红 郭瑞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3-366,共4页
以某型1000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为对象,建立了轴系有限元求解模型,深入研究了轴系的固有频率分布、同相及反相分量后的响应等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轴系超高压及高压转子模态耦合效应明显;轴系中各转子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下... 以某型1000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为对象,建立了轴系有限元求解模型,深入研究了轴系的固有频率分布、同相及反相分量后的响应等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轴系超高压及高压转子模态耦合效应明显;轴系中各转子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下前瓦的振幅响应要大于后瓦,后侧的转子影响前侧的转子;相对于对称不平衡质量分布,反对称质量分布引起的响应特性更为复杂,它会同时激发出本转子和邻近前一个转子的一阶振型;1号瓦截面处的振动响应易受到后面各转子不平衡量的影响,尤其是反对称不平衡量的影响,低压转子的反对称不平衡也会引起1号瓦在2200r/min处出现峰值;在工作转速下时,承载转子的两侧各瓦从相位来看能体现出对应的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超超临界 动力特性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站炭基催化法再生热源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文煜 刘梦宁 +2 位作者 邢德山 许芸 许浩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8-564,571,共8页
以某35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提出抽取再热蒸汽作为炭基催化剂再生热源的方案,并将换热后的高温蒸汽优先替代除氧器抽汽(方案1)或给水泵汽轮机抽汽(方案2)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100%热耗保证(THA)负荷下,2种方案下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 以某35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提出抽取再热蒸汽作为炭基催化剂再生热源的方案,并将换热后的高温蒸汽优先替代除氧器抽汽(方案1)或给水泵汽轮机抽汽(方案2)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100%热耗保证(THA)负荷下,2种方案下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分别降低2.5%和1.8%,发电标准煤耗分别增加16.6 g/(kW·h)和11.9 g/(kW·h);75%THA负荷下,2种方案下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分别下降4%和2.5%,发电标准煤耗分别增加13.4 g/(kW·h)和17 g/(kW·h);根据机组特点,较高负荷年运行时长占比大的机组可选择方案2,较低负荷年运行时长占比大的机组可选择方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炭基催化剂 脱硫脱硝 热源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吸附剂对燃煤烟气中SO_(3)的吸附特性
9
作者 张雪伟 黄亚继 +6 位作者 许月阳 程好强 朱志成 李金壘 丁雪宇 王圣 张荣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55-3864,共10页
炉膛内高温燃烧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产生的SO_(3)会严重损害设备和运行安全。本研究在模拟烟气条件下考察了Ca(OH)_(2)、Mg(OH)_(2)、NaHCO_(3)、NaHSO_(3)四种碱性吸附剂对SO_(3)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烟气气氛和温度对优选吸附... 炉膛内高温燃烧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产生的SO_(3)会严重损害设备和运行安全。本研究在模拟烟气条件下考察了Ca(OH)_(2)、Mg(OH)_(2)、NaHCO_(3)、NaHSO_(3)四种碱性吸附剂对SO_(3)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烟气气氛和温度对优选吸附剂的SO_(3)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吸附剂的分解过程,对反应前后的吸附剂形貌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HCO_(3)和NaHSO_(3)两种吸附剂在中高温下都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NaHCO_(3)和NaHSO_(3)在自身分解和吸附SO_(3)的过程中释放气体产物而改善了吸附剂孔隙结构,提高了吸附剂对SO_(3)的吸附效果;烟气中的SO_(2)与SO_(3)在NaHCO_(3)上的吸附过程中存在竞争吸附,降低了NaHCO_(3)对SO_(3)的吸附效果;SO_(2)作为NaHSO_(3)吸附SO_(3)反应的产物,会抑制吸附剂对SO_(3)的吸附;SO_(2)抑制了NaHSO_(3)吸附SO_(3)的反应,导致NaHSO_(3)孔隙结构更加密集,对SO_(3)的吸附效果快速下降。本研究为烟道内喷射碱性吸附剂控制SO_(3)排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硫 碱性吸附剂 优选吸附剂 吸附温度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审计主题的燃煤超低排放企业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10
作者 李兆东 郭磊 于世鲲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28,共5页
本文在梳理了“双碳”与“超低排放”政策背景的基础上,回顾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和企业受托责任评价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双碳”目标对燃煤超低排放企业的影响,基于审计主题理论,按信息、行为、制度等审计主题,建立财务信息、业务信息、... 本文在梳理了“双碳”与“超低排放”政策背景的基础上,回顾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和企业受托责任评价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双碳”目标对燃煤超低排放企业的影响,基于审计主题理论,按信息、行为、制度等审计主题,建立财务信息、业务信息、财务行为、业务行为、内部控制等5个一级指标,再细化为21个二级指标,形成燃煤超低排放企业管理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所构建的管理评价体系,以期提高评价效率,规范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超低排放 审计主题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损失分析的水冷壁结渣监测和吹灰优化
11
作者 刘俊 黄亚继 +6 位作者 徐文韬 岳峻峰 王圣 高嘉炜 祁帅杰 赵佳琪 张煜尧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1-507,共7页
目前大多数燃煤电厂采用定时定量的吹灰方案,易造成受热面欠吹或过吹。以某65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热损失和GA-BP神经网络建立水冷壁结渣监测模型,再以吹灰净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水冷壁的吹灰优化模型,考... 目前大多数燃煤电厂采用定时定量的吹灰方案,易造成受热面欠吹或过吹。以某65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热损失和GA-BP神经网络建立水冷壁结渣监测模型,再以吹灰净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水冷壁的吹灰优化模型,考虑到布置在炉膛不同高度的吹灰器对灰渣的去除效果不同,对吹灰增量叠加曲线分段拟合,最后对电厂现有2种吹灰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启动D~F层吹灰器吹灰策略的吹灰效率更高,但启动A~F层吹灰器吹灰策略经过优化后,吹灰净收益更大,目标锅炉的水冷壁吹灰时间设置为3556 s,2次吹灰的间隔时间设置为10600 s,吹灰器从A层依次启动到F层,每台吹灰器运行时间相同,获得的吹灰净收益最大为6449.41 kW,相较启动D~F层吹灰器吹灰策略优化后的结果,吹灰净收益提高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渣监测 GA-BP 吹灰优化 水冷壁 热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反应器用于二氧化碳加氢转变燃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月阳 薛志刚 +1 位作者 柳波 周荣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2,162,共11页
二氧化碳加氢转化甲醇等高值化利用技术不仅可以实现CO_(2)的循环利用,还能产生显著的社会与经济价值,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已趋成熟,但受限于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和副产物水诱导的催... 二氧化碳加氢转化甲醇等高值化利用技术不仅可以实现CO_(2)的循环利用,还能产生显著的社会与经济价值,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已趋成熟,但受限于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和副产物水诱导的催化剂失活问题,CO_(2)转化效率仍低于预期.膜反应器已成功应用于克服CO_(2)加氢反应的热力学限制,起到了显著的过程强化作用,大幅提升了CO_(2)资源化利用效率.面向CO_(2)加氢转化甲醇等高值化利用需求,系统阐述了膜反应器中关键膜材料的分离性能对反应过程中反应性能的强化作用,分析了膜反应器在CO_(2)加氢转化甲醇工艺中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反应器 CO_(2)加氢 甲醇 燃料 过程强化 脱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团聚净化火电300 MW机组湿法脱硫后烟气试验
13
作者 魏泽坤 黄亚继 +8 位作者 刘宇清 王圣 张荣初 丁雪宇 李雨欣 李金壘 张雪伟 朱志成 李志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8,共8页
目前国内火电燃煤机组广泛采用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会产生大量颗粒物,传统除尘除雾装置对粒径较小的颗粒物尤其是PM_(10)的脱除效果比较有限。声波团聚对于控制细小颗粒物尤其是PM_(10)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烟尘预处理环节... 目前国内火电燃煤机组广泛采用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会产生大量颗粒物,传统除尘除雾装置对粒径较小的颗粒物尤其是PM_(10)的脱除效果比较有限。声波团聚对于控制细小颗粒物尤其是PM_(10)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烟尘预处理环节与传统除尘除雾器组合使用。为解决火电机组湿法脱硫后烟气中粉尘特别是PM_(10)的逃逸问题,对烟道进行工程改造试验,配置3200、1600和800 Hz频率的不同组合方案,探究其对PM_(10)数量浓度、粒径分布的影响,选取其中团聚效果最好的声波组合方案,分别测试背景工况、声波单独作用、声波耦合喷雾作用时的除尘效率。结果表明:未开启声波时PM_(10)数量浓度较高,为2.75×10^(4) cm^(-3),峰值粒径在0.05μm左右,声波开启后PM_(10)的数量浓度明显降低,且峰值粒径增大,多种组合方案中3200 Hz×4+1600 Hz×2的声波组合方案PM_(10)的数量浓度最低,为2.26×10^(4) cm^(-3),代表此方案团聚效率最高,为17.82%。除尘效率的测试中,除雾器单独作用时除尘效率较低,仅为34.3%,配合上述声波可将除尘效率提升至52.1%,再辅助喷雾时除尘效率最高,达到60.4%,此时除雾器出口烟尘质量浓度降至5 mg/m^(-3)以下,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此外,对于试验中的低质量浓度PM_(10)环境,声波团聚规律依然适用,但颗粒物碰撞概率较低,可采用高低频声波组合的方案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团聚 湿法脱硫 PM_(10) 频率 喷雾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法联合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入炉煤质辨识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孝彬 杨萱 +2 位作者 林锴翔 许琦 李永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115,共8页
燃煤机组每台磨煤机的实时入炉煤质对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煤质检测程序繁琐,且存在检测数据滞后的情况。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静电法联合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入炉煤质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煤粉传输过程中存在静电... 燃煤机组每台磨煤机的实时入炉煤质对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煤质检测程序繁琐,且存在检测数据滞后的情况。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静电法联合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入炉煤质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煤粉传输过程中存在静电变化的特性,安装静电传感器检测不同煤粉通过管道时的静电信号强度,结合风煤比、煤粉流速、磨煤机出口温度等影响参数,并结合现场数据分析参数相关性与迟延性,构建煤质辨识LSTM神经网络模型。以某600 MW机组锅炉实测数据为例,经参数寻优后采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辨识煤质准确率达到86.84%,对4种煤质分类结果的评估指标AUC值均在0.9以上,并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炉煤质 煤质辨识 静电法 分类模型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法SNCR对大型电站煤粉锅炉运行影响的工业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希刚 陈国庆 +4 位作者 黄林滨 古世军 李昌松 张勇 金保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73-3581,共9页
在66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上开展了工业试验,研究了尿素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SNCR)投运对锅炉热效率、NOx排放、SCR入口烟道截面NOx分布及炉内烟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NCR系统喷入炉内的水汽化吸热是导致锅炉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在66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上开展了工业试验,研究了尿素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SNCR)投运对锅炉热效率、NOx排放、SCR入口烟道截面NOx分布及炉内烟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NCR系统喷入炉内的水汽化吸热是导致锅炉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喷入炉内水流量增加1.0t/h,锅炉热效率降低约0.05个百分点;稀释水流量影响尿素溶液在炉内的雾化和分配效果,在尿素用量相同条件下适当增加稀释水流量,SNCR脱硝效率会显著提高;相对于试验负荷下约2400t/h的烟气流量,SNCR喷入炉内的尿素溶液流量相对较少(占0.2%~0.5%),因此,对炉内烟气温度影响并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稀释水和尿素溶液流量对SCR入口烟道截面NOx分布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过低的稀释水流量会影响炉内尿素混合效果,进而影响SCR入口NOx浓度在烟道截面深度方向上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 锅炉热效率 尿素 W火焰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超低排放综合诊断及闭环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希刚 金保昇 许月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系统存在的流场不均、氨逃逸导致空气预热器堵塞以及NO_x排放不能在全负荷段稳定达标等典型问题,提出了SCR超低排放综合诊断及闭环优化策略。结合某630 MW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具体案例,以在线大数据和性能检测为基...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系统存在的流场不均、氨逃逸导致空气预热器堵塞以及NO_x排放不能在全负荷段稳定达标等典型问题,提出了SCR超低排放综合诊断及闭环优化策略。结合某630 MW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具体案例,以在线大数据和性能检测为基础,数值模拟和系统诊断为手段,通过模拟评估及试验分析进行预判,提出改进方案并予以优化、修正和实施,最后结合性能试验对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元手段进行SCR系统综合诊断和闭环优化, NO_x浓度场标准偏差从18.6%下降至4.89%,脱硝效率从86.7%提高至89%以上,NO_x排放质量浓度稳定低于50 mg/m^3,SCR系统出口氨逃逸质量浓度从16 mg/m^3下降至0.75 mg/m^3,超低排放改造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烟气脱硝 超低排放改造 综合诊断 闭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与聚氯乙烯共热解重金属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志远 黄亚继 +5 位作者 赵佳琪 于梦竹 朱志成 程好强 时浩 王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47-4956,共10页
重金属作为污泥热解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对其进行严格的排放控制有益于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本文通过在水平固定床反应器内开展城市污泥的快速热解实验,探究了温度(500~900℃)及聚氯乙烯塑料(PVC)掺混比(5%和15%)对重金属元素As... 重金属作为污泥热解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对其进行严格的排放控制有益于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本文通过在水平固定床反应器内开展城市污泥的快速热解实验,探究了温度(500~900℃)及聚氯乙烯塑料(PVC)掺混比(5%和15%)对重金属元素As、Cr、Cu、Mn、Ni、Pb和Zn在生物炭中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热解温度和添加PVC有利于降低As、Pb和Zn在生物炭中的残余率,但对Cr、Cu、Mn和Ni几乎没有移除作用。此外,通过分析重金属赋存形态发现,伴随热解温度的升高,除了As以外,生物炭中的其他重金属元素整体向更稳定的形态转化。与此同时,根据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发现,当热解温度为500℃和600℃时,原料中PVC的存在会增大所获取生物炭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本文为实际工业热处理污泥提供了关于重金属排放控制方面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聚氯乙烯塑料 共热解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调整对W火焰锅炉省煤器出口烟气组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希刚 金保昇 +2 位作者 古世军 李昌松 陈国庆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6-904,共9页
以某66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燃烧调整对省煤器出口烟气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450、500、650 MW试验负荷下省煤器出口烟道横截面NO_(x)和O_(2)分布差异较大,中、高负荷下NO_(x)质量浓度和O_(2)体积... 以某66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燃烧调整对省煤器出口烟气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450、500、650 MW试验负荷下省煤器出口烟道横截面NO_(x)和O_(2)分布差异较大,中、高负荷下NO_(x)质量浓度和O_(2)体积分数分布呈左侧低右侧高的特点,而低负荷下呈中间低两侧高的分布特点,机组负荷越高,NOx质量浓度分布的不均匀度越低;运行氧量对NO_(x)和O_(2)分布特征影响并不明显;磨煤机组合方式影响炉内燃烧均匀性,进而影响省煤器出口烟道横截面O_(2)和NO_(x)分布,500 MW负荷3种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下NO_(x)和O_(2)分布的不均匀度分别为7.56%、7.70%、3.90%和17.30%、14.70%、6.49%.受燃尽风喷口风量分配偏差的影响,50%、75%和100%燃尽风风门开度下NO_(x)质量浓度分布的不均匀度分别为7.86%、26.90%和10.40%,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O_(2)体积分数分布特点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脱硝率 烟气组分 不均匀度 燃烧调整 W火焰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站锅炉耦合秸秆直燃炉提高再热汽温和SCR烟温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舜尧 阎维平 李永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针对电站锅炉普遍存在的再热蒸汽温度偏低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低负荷下无法正常投运的问题,提出通过一种电站锅炉耦合秸秆绝热直燃炉,利用秸秆直燃的高温烟气显热直接提高锅炉尾部烟道烟气温度的技术方案。以某超临界350... 针对电站锅炉普遍存在的再热蒸汽温度偏低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低负荷下无法正常投运的问题,提出通过一种电站锅炉耦合秸秆绝热直燃炉,利用秸秆直燃的高温烟气显热直接提高锅炉尾部烟道烟气温度的技术方案。以某超临界350 MW机组锅炉为例,对不同负荷下将耦合秸秆绝热直燃炉高温烟气分别引入低温再热器进口烟道和SCR烟气脱硝系统前烟道的情况进行热力计算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将1 000℃高温烟气引入低温再热器进口烟道时,100%负荷工况下,消耗秸秆3 749 kg/h,可将再热蒸汽温度升高13.5℃,节省供电标准煤耗1.86 g/(kW·h);50%负荷工况下,消耗秸秆3 749 kg/h,再热蒸汽温度升高33.3℃,节省供电标准煤耗7.39g/(kW·h);将1000℃高温烟气引入SCR烟气脱硝系统前烟道时,50%负荷工况下,消耗秸秆580 kg/h,SCR烟气脱硝系统入口烟温升高8.7℃,满足SCR烟气脱硝系统投运要求,供电标准煤耗增加0.84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耦合 烟气脱硝 再热汽温 秸秆直燃 补燃 绝热炉膛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多孔材料脱除烟气中二噁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乾 薛建明 +2 位作者 吴春华 许芸 孟春强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2,共8页
本文通过介绍碳基催化法工艺吸附和降解烟气中二噁英的主要机理和研究进展,总结碳基催化剂的中微孔体积、晶格缺陷和活性官能团是影响烟气中二噁英吸附的重要因素,碳基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的催化剂活性、气氛、温度和再生时间等有利于促进... 本文通过介绍碳基催化法工艺吸附和降解烟气中二噁英的主要机理和研究进展,总结碳基催化剂的中微孔体积、晶格缺陷和活性官能团是影响烟气中二噁英吸附的重要因素,碳基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的催化剂活性、气氛、温度和再生时间等有利于促进二噁英的高效降解并抑制其再次生成。并指出通过对碳基催化剂在防超温着火方面,以及多污染物协同脱除和衡量污染物脱除方面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该工艺在烟气超低排放处理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催化剂 烟气 二噁英 移动床 吸附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