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个鳜鱼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进 梁旭方 +4 位作者 杨敏 陈敦学 刘灿洪 巫绍明 李永锋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7-450,共4页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鳜鱼人工选育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的5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鳜鱼群体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超过0.50,其中鳜鱼广东清远群体和广东佛山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鳜鱼人工选育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的5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鳜鱼群体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超过0.50,其中鳜鱼广东清远群体和广东佛山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686和0.6186)比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低(为0.7788);3个鳜鱼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鳜鱼长江野生群体>鳜鱼广东清远群体>鳜鱼广东佛山群体;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3476,鳜鱼广东佛山群体与长江野生鳜鱼群体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4238,且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的遗传相似性较高。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选育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野生鳜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要低;其中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亲缘关系更近,说明经过多年选育仍然保留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选择育种 形态性状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选育群体早期生长及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2
作者 张进 王亚军 +3 位作者 周彩杏 刘灿洪 余伟祥 曾金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66-169,共4页
测量了1~6月龄人工选择翘嘴鳜群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7个形态性状,运用曲线模型对翘嘴鳜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的生长进行曲线拟合,同时利用幂函数方法对其体质量和全长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利用... 测量了1~6月龄人工选择翘嘴鳜群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7个形态性状,运用曲线模型对翘嘴鳜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的生长进行曲线拟合,同时利用幂函数方法对其体质量和全长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4、6月龄翘嘴鳜9个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全长(TL)和体质量(BW)之间关系式为:W=0.013L3.022(R2=0.994),其中b=3.022,表明翘嘴鳜早期生长为等速生长;全长和体高随月龄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可以用来预测鳜早期的生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2、4、6月龄,入选的翘嘴鳜3个主成分相同,第1主成分为体质量因子和长度因子,第2主成分为尾部因子,第3主成分为体型因子。其中体质量因子和长度因子在3个月龄的贡献率分别为69.398%、69.672%、48.019%,可见早期阶段对翘嘴鳜体质量和长度性状的选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形态形状 生长曲线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