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从·依附·独立:电影《酱园弄·悬案》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变奏
1
作者 关佳怡 李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3-157,共5页
陈可辛执导的电影《酱园弄·悬案》改编自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詹周氏杀夫案”,以近十年筹拍之功,复现旧上海乱世图景。然而影片并未止步于对案件悬念的重构,而是在社会动荡与性别压迫的历史语境中,借助三位女性角色的命运轨迹,展... 陈可辛执导的电影《酱园弄·悬案》改编自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詹周氏杀夫案”,以近十年筹拍之功,复现旧上海乱世图景。然而影片并未止步于对案件悬念的重构,而是在社会动荡与性别压迫的历史语境中,借助三位女性角色的命运轨迹,展开了一幅关于女性主体觉醒的群像画卷。影片通过对“顺从”“依附”与“独立”三类女性形象的类型化呈现,勾勒出从被规训到反抗、从沉默到发声的复杂历程,映射出特定历史条件下女性生存经验的多重困境与觉醒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园弄·悬案》 女性群像 顺从 依附 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话》到《传说》:文化记忆视角下的IP延续与迷失
2
作者 王英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127,共4页
《传说》是唐季礼导演的一部奇幻影片,由于其剧情结构和叙事手法与《神话》高度相似,被称作《神话》的“姊妹篇”。影片以成龙饰演的考古学家陈教授为主线,通过他在现代考古中的发现,重新连接古代传说与现代情感。《传说》虽然沿袭了前... 《传说》是唐季礼导演的一部奇幻影片,由于其剧情结构和叙事手法与《神话》高度相似,被称作《神话》的“姊妹篇”。影片以成龙饰演的考古学家陈教授为主线,通过他在现代考古中的发现,重新连接古代传说与现代情感。《传说》虽然沿袭了前作特征,但却未能有效延续和创新IP价值。从身份认同、历史传承和社会凝聚力三个方面,比较《神话》与《传说》,可以揭示现代电影在传承和发展“文化记忆”中的独特贡献,并分析《传说》在延续《神话》IP时出现迷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IP 身份认同 历史传承 社会凝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表达的延续与拓展:论顾晓刚电影创作的多维探索
3
作者 宋宝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1,共6页
中国诗意电影凭借其民族化的诗意呈现,逐渐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别,在百年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新时代电影创作的利好政策,诗意电影领域依旧不断涌现出致力于“运用中式美学,讲好中国故事”的青年导... 中国诗意电影凭借其民族化的诗意呈现,逐渐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别,在百年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新时代电影创作的利好政策,诗意电影领域依旧不断涌现出致力于“运用中式美学,讲好中国故事”的青年导演。顾晓刚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其三部长片创作中不仅延续了前辈导演的诗意表达方式,还从视听、叙事、情感三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拓展,呈现出独特的诗化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表达 顾晓刚 电影创作 多维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漫画到银幕:漫改电影《异人之下》塑造的“国风美学”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英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8-92,共5页
乌尔善执导的电影《异人之下》改编自米二创作的国漫《一人之下》。影片以原有动漫IP的影响力为基础,以“国风异能”为核心口号,展开了对漫改电影的“国风美学”塑造的实验。该片将传统元素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作为“国风美学”的文化基... 乌尔善执导的电影《异人之下》改编自米二创作的国漫《一人之下》。影片以原有动漫IP的影响力为基础,以“国风异能”为核心口号,展开了对漫改电影的“国风美学”塑造的实验。该片将传统元素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作为“国风美学”的文化基础,通过视觉风格与技术手段呈现了“国风美学”的外部形式。同时,通过深入挖掘其叙事结构与文化意蕴,电影构建了“国风美学”的内部架构。这三个部分循环互动,在打破次元壁垒,创造“撕漫感”的基础上,实现了“国风美学”的全面展现,为国风漫改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实验性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美学” 漫改电影 《异人之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豚·风时舞》:生态主义电影观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创作
5
作者 张一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97,共5页
《江豚·风时舞》在文化与自然之间搭建自然生态与电影艺术的对话纽带,以电影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方式。在生态主义视角下,文中对人类无止境的欲望追求、过度工业化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倡导在一种间性思维中触碰回归... 《江豚·风时舞》在文化与自然之间搭建自然生态与电影艺术的对话纽带,以电影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方式。在生态主义视角下,文中对人类无止境的欲望追求、过度工业化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倡导在一种间性思维中触碰回归自然的主题间性,由此达到自然与人的精神交融呼应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豚·风时舞》 生态主义 生态批评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数字电影的中庸技法及其外在表征
6
作者 秦海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0-34,共5页
新时代中国数字电影受两种美学磁场影响。一是内源性的传统美学观,如“取中”“用中”等哲学理念催生中国数字电影的中庸技法,有力地平衡了传统艺术论和电影工业美学的内在冲突;二是外源性的数字媒介表征,此种表征与中庸技法共同发酵,... 新时代中国数字电影受两种美学磁场影响。一是内源性的传统美学观,如“取中”“用中”等哲学理念催生中国数字电影的中庸技法,有力地平衡了传统艺术论和电影工业美学的内在冲突;二是外源性的数字媒介表征,此种表征与中庸技法共同发酵,延展出兼具当代性和中国性的数字影像,弥补了中国数字电影的形式缺憾。总括地说,中庸技法及数字化的外在表征,作为中国数字电影的一体两面,折射出中国电影学派发展本土数字影像的宏大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影 中庸技法 数字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时代下我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德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7-29,共3页
近几年来,"IP"一词广泛活跃在影视产业当中,推动着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纪录片产业作为影视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IP时代下的发展却相对缓慢。纪录片产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市场的竞争上与其他影视产业相比具有先天不足的... 近几年来,"IP"一词广泛活跃在影视产业当中,推动着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纪录片产业作为影视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IP时代下的发展却相对缓慢。纪录片产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市场的竞争上与其他影视产业相比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势。本文从IP时代下纪录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困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IP时代下纪录片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寻适应当下的纪录片产业发展的道路,提出了促进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产业 IP 发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北虎》看耿军导演的“东北诗意” 被引量:1
8
作者 贾芳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东北虎》是耿军第一部进入内地院线的作品,讲述了在黑龙江小城鹤岗发生的平凡人、平凡事。影片采用极简主义的视听手法,以固定镜头、少量对白、缓慢的叙事节奏营造视觉迟滞感,影像符号的意象表达传递出浪漫色彩,同时让鹤岗在兼具日常... 《东北虎》是耿军第一部进入内地院线的作品,讲述了在黑龙江小城鹤岗发生的平凡人、平凡事。影片采用极简主义的视听手法,以固定镜头、少量对白、缓慢的叙事节奏营造视觉迟滞感,影像符号的意象表达传递出浪漫色彩,同时让鹤岗在兼具日常性与超现实性的表述中具有了他性空间中异托邦的地理特征。在影片的去戏剧化表达下,人物的内向爆发呈现出一种叙事上的间离效果,重新定位了观众的观影视角,也表达了审美维度上的“东北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异托邦 极简视听 间离效果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视角、文化书写与美学表达——戴玮电影创作略论
9
作者 王尊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22-124,共3页
中国女性导演群体在21世纪初期创作成绩斐然,她们在相当程度上加速推动了我国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进程,凭借女性细致入微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建构了一个别样的女性影像世界。戴玮导演凭借“西藏传奇爱情系列”电影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影... 中国女性导演群体在21世纪初期创作成绩斐然,她们在相当程度上加速推动了我国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进程,凭借女性细致入微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建构了一个别样的女性影像世界。戴玮导演凭借“西藏传奇爱情系列”电影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其作品不仅实现了独特且真实的文化书写,同时身为一名女性导演,戴玮也经由文化空间场域从不同角度完成了关于女性的多重叙述,女性叙事与文化书写相互交融,共同生发美学新质,已成为其作品的标志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导演 戴玮 文化书写 美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哲罗普洛斯慢美学电影中的时间痕迹
10
作者 田成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39,共6页
“慢”是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美学特征之一。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中,“慢”并非指改变镜头帧率所产生的慢动作,而是一种通过时间的共存与重叠、设置沉寂与空置的片刻、延缓镜头内外动作等创作方法,来延长段落的持续时间或改变单位时间... “慢”是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美学特征之一。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中,“慢”并非指改变镜头帧率所产生的慢动作,而是一种通过时间的共存与重叠、设置沉寂与空置的片刻、延缓镜头内外动作等创作方法,来延长段落的持续时间或改变单位时间内信息量,从而生成的缓慢之感。在时间的沉思下,隐含的是安哲罗普洛斯深切的艺术审美关怀与人性关怀,使观众能在电影中体认到时间的内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哲罗普洛斯 慢电影 慢美学 时间痕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建权作品
11
作者 蔡建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