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炼化企业汽油研究法辛烷值非线性调合模型应用总结
1
作者 牟宗平 朱婷婷 刘畅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37-39,55,共4页
主要讨论了企业计划优化模型中成品油调合模块非线性调合的两种实现方式:性质混合指数模型和“线性+交互影响”模型。介绍了强非线性性质研究法辛烷值转换为辛烷值混合指数的转换关系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配方数据回归计算“线性+交互... 主要讨论了企业计划优化模型中成品油调合模块非线性调合的两种实现方式:性质混合指数模型和“线性+交互影响”模型。介绍了强非线性性质研究法辛烷值转换为辛烷值混合指数的转换关系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配方数据回归计算“线性+交互影响”模型参数的方法。基于真实的调合结果数据,对比分析了线性调合模型计算结果、性质混合指数模型计算结果、“线性+交互影响”模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处理非线性调合问题时,采用通过历史配方数据回归计算出建立“线性+交互影响”模型所需的交互因子参数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调合过程中非线性性质的计算误差,同时减少调合实验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企业 汽油 研究法辛烷值 非线性调合 线性加和 性质指数 交互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晓春 刘湘伟 付京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22-325,共4页
水利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国内学界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越来越关注,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基于生态水工学理论的后评价理论研究体系,但具体后评价理论体系尚未统一,整体缺乏系统性和可行性。鉴于这一情况,从细... 水利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国内学界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越来越关注,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基于生态水工学理论的后评价理论研究体系,但具体后评价理论体系尚未统一,整体缺乏系统性和可行性。鉴于这一情况,从细致分析水利工程后评价特点、评价原则、工作内容入手,详细阐述了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重点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总结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应的评价模型及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后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合作网络的形成机理——基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廉翔鹏 苏竣 《创新科技》 2022年第11期1-11,共11页
产学合作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厘清产学合作网络的形成机理是推动科研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重要前提。旨在从技术性、社会性和地理性3个维度探究产学合作网络的形成机理,并基于我国2000—2021年人工智能专利数据,采用指数随机图模... 产学合作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厘清产学合作网络的形成机理是推动科研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重要前提。旨在从技术性、社会性和地理性3个维度探究产学合作网络的形成机理,并基于我国2000—2021年人工智能专利数据,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工具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多样性、技术价值和技术相似性的提高有助于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能够促进产学合作网络的生成;产学合作网络呈现反“核心—边缘”规律,大学和企业会选择少量合作伙伴进行深入合作;地理临近是促进产学合作的重要因素,省域内产学合作是产学合作网络生成的关键动力。研究结果丰富了产学合作网络演化的相关理论,也为政府有序引导和促进产学合作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网络 形成机理 人工智能技术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C生物基质生态修复(防护)技术在滨海生境营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东新 杨念江 +3 位作者 许晓春 娄晓帆 吴金栋 袁彬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研究以生物防护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咸淡水体交替及波浪侵蚀的滨海区域的生境营造工程中。基于某已建滨海工程区域的BSC生物基质生态修复(防护)系统,通过对骨料层抗压强度、基质影响效果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实验室试验或现场测试,... 研究以生物防护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咸淡水体交替及波浪侵蚀的滨海区域的生境营造工程中。基于某已建滨海工程区域的BSC生物基质生态修复(防护)系统,通过对骨料层抗压强度、基质影响效果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实验室试验或现场测试,提出优化的骨料层配比、基质配比以及植物配置生态修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BSC-WY外加剂(8.5 kg/m^(3)),骨料层的耐海水性能可以显著提升,抗压强度可增加3倍以上,水泥掺量为340 kg/m^(3)时效果最佳。通过在基质中加入BSC-J菌剂作为生物调节剂,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植被恢复效果,菌剂用量为12 kg/m^(2)时植被恢复效果明显。通过现场观测以及统计植被恢复效果,提出以海滨雀稗、狗牙根、草海桐等为建群种的适宜咸淡水交替区域岸坡生态修复的植物配置方案。分析植物在当地涨落潮水位影响下的恢复情况以及植物生长与工程所在地气候环境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区域 BSC生物基质 生态修复防护系统 植物配置 水环境 水质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汉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0-193,共4页
采用鳞片石墨粉作为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不同粒度大小对正极材料的表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都有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充放电测试、倍率特性测试和循环性能测试分析该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价态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 采用鳞片石墨粉作为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不同粒度大小对正极材料的表面特性和电化学性能都有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充放电测试、倍率特性测试和循环性能测试分析该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价态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鳞片石墨粉为良好的层状结构,P63/mc空间群,六方晶系。其中鳞片石墨粉325目(粒度45μm)在1C倍率下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4.76和104.46mAh/g,其5C倍率较1C倍率的容量保持率为71.4%,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5.19%,因此其充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桩柱局部冲刷物理模型试验中的雷诺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娄晓帆 许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129,共9页
为了研究水流作用下雷诺数对直立桩柱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测量桩柱冲坑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冲刷结束后桩柱附近的地形数据,分析冲刷平衡深度、时间尺度、冲坑半径以及冲刷坑坡角与雷诺数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 为了研究水流作用下雷诺数对直立桩柱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测量桩柱冲坑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冲刷结束后桩柱附近的地形数据,分析冲刷平衡深度、时间尺度、冲坑半径以及冲刷坑坡角与雷诺数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清水冲刷还是动床冲刷,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冲刷平衡深度、时间尺度以及冲坑半径均呈现增大的趋势。然而,无量纲化的冲刷平衡深度和时间尺度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平缓趋于定值,变化关系可用幂函数拟合公式表达。冲刷坑坡角的值与雷诺数关系不大,基本接近于泥沙休止角。当雷诺数小于40 000时,雷诺数对冲刷模型试验的结果影响不可以忽略,在模型结果外推原型结果时需要考虑雷诺相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桩柱 局部冲刷 模型试验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泊表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气温的响应
7
作者 王晓 王宏宇 +1 位作者 唐莉 许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221,共11页
【目的】研究自然湖泊表面积的特征及背后的驱动力机制,有助于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基于由Sentinel-1卫星获取的37个月湖泊表面积数据及相应的降水、气温数据,以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斜率... 【目的】研究自然湖泊表面积的特征及背后的驱动力机制,有助于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基于由Sentinel-1卫星获取的37个月湖泊表面积数据及相应的降水、气温数据,以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斜率、振幅等十个特征参数,分析中国湖泊变化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特征,以相关系数及显著性作为判别指标,分析中国湖泊表面积对降水、气温的响应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北方内陆和新疆的湖泊面积较大,平均表面积高达20.56 km^(2),且月表面积振幅大,东南沿海诸河流域湖泊面积整体较小,平均表面积仅为1.35 km^(2);在湖泊表面积空间变化特征方面,东北诸江流域湖泊的月表面积CV平均值高达54.92%,变异性极高,淮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湖泊表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余流域呈微弱上升趋势,其中北方内陆及新疆诸河流域上升趋势最显著,斜率为0.0044。不同湖泊体量表面积敏感性存在差异,小型湖泊更易发生面积变化,小湖泊(0~1 km^(2))的CV平均值达67.91%,大型湖泊(>1000 km^(2))的表面积变化斜率最大为0.35;北方内陆及新疆诸河流域和西南国际河流流域的湖泊对气温变化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西南国际河流流域的湖泊对降水增加敏感,淮河流域展现了与降水负相关的湖泊比例较大为63%,气温对湖泊表面积的影响普遍比降水更显著。【结论】中国湖泊表面积变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湖泊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生态、经济影响,以更全面地理解湖泊作为地球系统组成部分的角色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表面积 特征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环境影响评估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质混凝土在硬质护坡生态化工程中的应用
8
作者 朱锡淼 朱东新 +1 位作者 许晓春 娄晓帆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06-409,共4页
研究以生物防护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用于硬质护坡的生态化工程修复中。基于某已建工程区域的BSC生态修复(防护)技术,通过对骨料配比、淤泥生物基质配方以及修复植被配置方案进行调查测试,提出优化的应用生物基质混凝土进行硬质护坡生态... 研究以生物防护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用于硬质护坡的生态化工程修复中。基于某已建工程区域的BSC生态修复(防护)技术,通过对骨料配比、淤泥生物基质配方以及修复植被配置方案进行调查测试,提出优化的应用生物基质混凝土进行硬质护坡生态化的方案。结果表明,使用富含菌落的基质层,同时结合多样植物配置的方法,可以满足硬质护岸护坡生态化修复的需求。使用BSC-WY06型添加剂,水泥掺量为340 kg/m^(3)时,骨料层强度有显著提升。当BSC-J菌剂采用50 kg/m^(3)用量时,可较好调节淤泥种植土pH值,且保证土壤持水孔隙率。采用乡土植物组合的植被恢复整体效果较好,同时在建设初期即可获得生物多样性,并具有一定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C生物基质混凝土 硬质护坡 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黑臭水体治理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静 许晓春 《中国水利》 2019年第5期6-9,共4页
对广东省黑臭水体治理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治理黑臭水体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政策导向和治理实践,提出了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几点思考,包括加快政府治理观念的转变、发挥河长制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作用、治理时限的合理性分析、治理... 对广东省黑臭水体治理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治理黑臭水体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政策导向和治理实践,提出了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几点思考,包括加快政府治理观念的转变、发挥河长制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作用、治理时限的合理性分析、治理建设模式的探索、结合黑臭水体治理进行城中村改造、黑臭水体治理中产生的污泥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完成后水质保持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涌 黑臭水体 综合治理 河长制 治理问题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卫星通信系统在水情遥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魏闻天 付京城 许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13,共3页
偏远地区大部分没有公网,水文数据传输主要采用北斗卫星方式,目前北斗卫星水利上仅采用短报文协议来进行水文数据的传输,对于视频图像视频传输无能为力。为此采用水利卫星通信的技术手段解决通信问题,尝试将水利卫星小站与水文自动测报... 偏远地区大部分没有公网,水文数据传输主要采用北斗卫星方式,目前北斗卫星水利上仅采用短报文协议来进行水文数据的传输,对于视频图像视频传输无能为力。为此采用水利卫星通信的技术手段解决通信问题,尝试将水利卫星小站与水文自动测报终端互联、实现信道自由切换,构建一套基于卫星通信的水情遥测通信系统,以解决偏远地区的水文数据以及视频图像传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卫星 水情遥测 信道 视频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修复 被引量:1
11
作者 娄晓帆 杨溯 许晓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32-334,共3页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有益的理论与技术参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在此...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有益的理论与技术参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在此背景下,海岸带生态修复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要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特殊区域,总结其在海岸带生态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生态修复策略,对粤港澳大湾区建立海岸带多样性长效性的生态保护体系提供指导,对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 海岸带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家叶 陈骥 +2 位作者 汤新政 陈训来 许晓春 《中国防汛抗旱》 2021年第11期1-6,13,共7页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决策因素,频发的极端天气灾害给人口集聚的城市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利用香港天文台1890-2020年及大湾区内地7个站点1961年以来的气象...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决策因素,频发的极端天气灾害给人口集聚的城市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利用香港天文台1890-2020年及大湾区内地7个站点1961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大湾区平均气温及降水量的总体变化特征。以香港天文台为代表,分析了大湾区四季气候变化特征及演变规律;最后采用日尺度数据分析了大湾区极端天气(高温、干旱及暴雨)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大湾区面临气温加速上升、干湿季节两级分化及极端天气增加的严峻局面,这对大湾区城市群的韧性发展与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 暴雨 干旱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