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中日友好医院因骨质疏松症处方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患者对BPs疗程的认知和口服BPs用药持续性、依从性,以及影响用药持续性、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以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包含BPs(包括口服和静脉剂...目的 了解中日友好医院因骨质疏松症处方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患者对BPs疗程的认知和口服BPs用药持续性、依从性,以及影响用药持续性、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以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包含BPs(包括口服和静脉剂型)的处方为线索,对因骨质疏松症用药患者进行电话访谈。了解患者实际用药情况和不愿坚持长期用药的原因。结果 在1 395例接受电话访谈的患者中,口服BPs 1 193例(85.52%),静脉应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202例(14.48%)。其中计划或已经完成至少3年治疗者占25.98%,不了解BPs疗程者占74.02%。处方过口服BPs的患者中至少43.04%存在MPR<80%或用药时间<12个月的情况;在已经停用口服BPs的患者中用药少于6个月者占51.8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对药物疗程认知越好( OR =9.75,95% CI :4.29~22.12, P <0.01 ),处方医生级别越高( OR =2.46,95% CI :1.60~3.79, P <0.01),并发疾病越多( OR =2.01,95% CI :1.12~3.61, P =0.02)及应用糖皮质激素( OR =1.80,95% CI :1.05~3.07, P =0.03)的患者口服BPs依从性和持续性越好。简单告知其BPs应该长期应用后,愿意接受长期治疗者占66.92%,不能接受长期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药物不良反应(42.27%)。结论在中日友好医院因骨质疏松症应用口服BPs的患者中,达到良好用药依从性和持续性的比例很低。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药物安全性的解释可能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 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0.923, P <0.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823~0.976, P <0.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 vs 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了解中日友好医院因骨质疏松症处方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患者对BPs疗程的认知和口服BPs用药持续性、依从性,以及影响用药持续性、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以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包含BPs(包括口服和静脉剂型)的处方为线索,对因骨质疏松症用药患者进行电话访谈。了解患者实际用药情况和不愿坚持长期用药的原因。结果 在1 395例接受电话访谈的患者中,口服BPs 1 193例(85.52%),静脉应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202例(14.48%)。其中计划或已经完成至少3年治疗者占25.98%,不了解BPs疗程者占74.02%。处方过口服BPs的患者中至少43.04%存在MPR<80%或用药时间<12个月的情况;在已经停用口服BPs的患者中用药少于6个月者占51.8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对药物疗程认知越好( OR =9.75,95% CI :4.29~22.12, P <0.01 ),处方医生级别越高( OR =2.46,95% CI :1.60~3.79, P <0.01),并发疾病越多( OR =2.01,95% CI :1.12~3.61, P =0.02)及应用糖皮质激素( OR =1.80,95% CI :1.05~3.07, P =0.03)的患者口服BPs依从性和持续性越好。简单告知其BPs应该长期应用后,愿意接受长期治疗者占66.92%,不能接受长期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药物不良反应(42.27%)。结论在中日友好医院因骨质疏松症应用口服BPs的患者中,达到良好用药依从性和持续性的比例很低。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药物安全性的解释可能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
文摘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 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0.923, P <0.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823~0.976, P <0.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 vs 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