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模态超声表现1例
1
作者 张哲元 胡佳 +1 位作者 周晰泠 张丽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1-632,共2页
1病例简介女,39岁,主诉:右侧耳下区肿物20 d。曾有干燥综合征病史。体格检查:右侧腮腺区(耳下)见一明显隆起肿物,质地中等,活动度一般,界限不清,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皮温正常,无眼干、口干等症状。常规超声(图1A)提示:右侧腮腺内... 1病例简介女,39岁,主诉:右侧耳下区肿物20 d。曾有干燥综合征病史。体格检查:右侧腮腺区(耳下)见一明显隆起肿物,质地中等,活动度一般,界限不清,压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皮温正常,无眼干、口干等症状。常规超声(图1A)提示:右侧腮腺内部见大小约3.0 cm×2.8 cm×2.4 cm低回声团,与周边正常组织分界欠清,内可见网格样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稍丰富,为动脉频谱。剪切波弹性成像(图1B)提示:肿块内部的剪切波速度中位值及弹性模量中位值均明显高于周边正常腮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超声检查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腺鳞癌并肝侵犯超声造影表现1例
2
作者 张哲元 白志勇 张华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526,共2页
病例男,74岁,因“无明显诱因上腹部疼痛3月余”就诊。查体: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Murphy氏征(-)。超声检查: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1.9 cm,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胆囊周边肝组织回声减低(图1)。超声造影检查:使用Sonazoid造影剂0.7 mL,1... 病例男,74岁,因“无明显诱因上腹部疼痛3月余”就诊。查体: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Murphy氏征(-)。超声检查: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1.9 cm,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胆囊周边肝组织回声减低(图1)。超声造影检查:使用Sonazoid造影剂0.7 mL,12 s胆囊周边肝实质开始增强(图2),早于正常肝组织,14 s增厚胆囊壁开始增强,呈不均匀增强(图3),21 s胆囊增强达峰,相较肝组织呈低增强(图4)。血管后相胆囊壁与周边肝组织分界不清,相较正常肝组织呈明显低灌注(图5)。诊断:胆囊及周围肝组织异常改变,考虑胆囊癌并肝内侵犯。穿刺活检结果:(肝肿物)增生的纤维组织内可见癌浸润,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少许腺癌成分(图6),腺鳞癌,考虑为胆囊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肝内胆管癌表达Ki-67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哲元 张华斌 +4 位作者 白志勇 谭庆亭 张雷 谢霞 王修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6-439,共4页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癌(ICC)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其表达Ki-67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经病理确诊的ICC患者,根据目标病灶Ki-67表达水平将其分为高表达组(Ki-67≥20%,n=53)及低表达组(Ki-67<20%,n=24),比较组间常规...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癌(ICC)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其表达Ki-67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经病理确诊的ICC患者,根据目标病灶Ki-67表达水平将其分为高表达组(Ki-67≥20%,n=53)及低表达组(Ki-67<20%,n=24),比较组间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ICC表达Ki-67水平相关的超声特征。结果Ki-67高表达组ICC平均最大径大于低表达组[(6.2±2.0)cm vs.(5.2±1.9)cm,P=0.041],最大径>5 cm ICC占比高于低表达组(66.04%vs.33.33%,P=0.007)。组间常规超声所见ICC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中,高表达组ICC呈周边环状增强及增强后病灶范围较前增大者占比均高于低表达组(P均<0.05);组间ICC增强模式、病灶内部是否存在无增强区及峰值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最大径>5 cm(OR=5.612,P=0.004)及周边环状增强(OR=3.880,P=0.025)为预测ICC高表达Ki-67的独立因子。结论ICC病灶最大径>5 cm、CEUS呈周边环状增强提示其可能高表达Ki-67,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超声检查 造影剂 KI-67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剂Sonazoid(示卓安)用于肝脏疾病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哲元 张华斌 白志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迅速发展,新一代超声微泡造影剂——Sonazoid(示卓安)应运而生,其特有的Kupffer相可极大地延长肝内显影时间,为诊断、治疗及随访肝脏疾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对Sonazoid用于肝脏疾病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与经颈静脉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白志勇 刘芳 +1 位作者 栾好梅 张华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与经颈静脉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SGB(前斜角肌组,n=72)和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SGB(颈静脉组,n=72)。比较2组阻滞成功...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与经颈静脉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前斜角肌SGB(前斜角肌组,n=72)和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SGB(颈静脉组,n=72)。比较2组阻滞成功率、霍纳征出现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前斜角肌组与颈静脉组阻滞成功率[97.22%(70/72)vs 98.61%(71/72)]、霍纳征出现时间[术后(2.18±0.96)min vs术后(1.96±0.87)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斜角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14/72),颈静脉组4.17%(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穿过前斜角肌与穿透颈静脉行SGB均安全有效,后者穿刺时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颈静脉 超声检查 影像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易损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霞 白志勇 +1 位作者 刘悦 张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9例患者108处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均行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CEUS及SMI评分标准(0、1、2分),评价SMI与CEUS检出斑块...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9例患者108处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均行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CEUS及SMI评分标准(0、1、2分),评价SMI与CEUS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结果 SMI较常规超声能清楚显示斑块轮廓及形态。SMI显示75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CEUS显示76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SMI与CEUS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评分一致数共计90处,两种评分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0.748)。SMI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斑6处,同样,CUES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斑6处,两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108处斑块中有55处造成管腔狭窄,SMI显示斑块内有无新生血管与斑块是否造成管腔狭窄无关(P=0.473)。结论 SMI能清楚显示颈动脉斑块轮廓、形态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可评估斑块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