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现实技术在颅底肿瘤和脑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一丁 赵本琦 +4 位作者 张培海 刘勇 陈刚 杨学军 郭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研究背景 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数智神经外科学日趋成熟,增强现实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已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探讨该项技术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将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要议题。方法 纳入4例2024年1-1... 研究背景 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数智神经外科学日趋成熟,增强现实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已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探讨该项技术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将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要议题。方法 纳入4例2024年1-12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前庭神经鞘瘤(1例)、颅内动脉瘤(2例)和锁骨下动脉闭塞致椎动脉盗血综合征(1例)患者,分别接受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和颈总动脉(CCA)-锁骨下动脉(SA)搭桥术;将术前常规影像学数据导入Surgical AR软件,基于HoloLens 2平台进行术前规划、模拟手术和术中实时显示,并与实际手术操作和术后影像学数据对比,定性分析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外科手术的疗效。结果 (1)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与术前增强现实技术模拟手术(模拟手术)对比,实际手术完全复现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内耳道后壁磨除、内耳道内肿瘤显露和切除的操作过程,术中面神经保护完好,术后面神经功能达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但未保留有效听力;术后1周三维重建CT与术前模拟和术中实际所见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2分。(2)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与术前模拟手术对比,实际手术完全复现经眶上外侧入路开颅、磨除前床突、显露动脉瘤颈并夹闭的手术过程;术后三维重建CTA与术前模拟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眼部胀痛、上睑下垂、复视等症状完全缓解,mRS评分为零。(3)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夹闭术:根据术前模拟结果,经眶颧入路对动脉瘤颈的显露更充分且术者可于直视下完全夹闭动脉瘤并保护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操作安全性明显优于经颞下入路;实际手术中选择经眶颧入路,分离外侧裂经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显露基底动脉和动脉瘤、夹闭动脉瘤;术后6个月mRS评分为零,动眼神经功能恢复良好。(4)CCA-SA搭桥术:术中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辅助颈部重要肌肉、血管体表定位,充分显露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吻合;术后三维重建CTA显示桥血管通畅;患者头晕症状未再发作,患侧上肢血压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mRS评分为零。结论 增强现实技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可术前手术规划、手术模拟和术中引导,有助于青年医师快速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缩短学习曲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颅底肿瘤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冠状位MRI与多平面重建用于评估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钰 王立学 +2 位作者 李洁 于向荣 郑卓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 对比MRI标准冠状位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评估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 纳入130例接受膝关节MR检查患者,分别针对标准冠状位MRI及MPR图识别ALL,并将ALL分为完全可见、部分可见及不可见;比较双侧ALL在2种图像中的可见性,并以Ka... 目的 对比MRI标准冠状位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评估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 纳入130例接受膝关节MR检查患者,分别针对标准冠状位MRI及MPR图识别ALL,并将ALL分为完全可见、部分可见及不可见;比较双侧ALL在2种图像中的可见性,并以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130例中,标准冠状位MRI及MPR图中,左侧ALL分别有93例及83例完全可见、21例及12例部分可见、26例及25例不可见,右侧ALL分别有66例及80例完全可见、29例及15例部分可见、各有35例不可见。双侧ALL在标准冠状位MRI和MPR图中的可见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一致性均极好(Kappa均>0.80)。结论 MPR显示ALL效果较标准冠状位MRI更佳,但在无法满足其扫描条件时,利用标准冠状位MRI也可较准确地评估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外侧韧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脂肪变性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旻 包超 +3 位作者 赵凯越 靳婕华 郑卓肇 黄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4-939,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的程度。方法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或者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年龄>16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依据... 目的利用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的程度。方法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或者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年龄>16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依据是否合并肝硬化进行分组,比较患者的各个肝段PDFF值的一致性。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纳入76例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其中30.26%(23例)合并肝硬化,所有患者的MRI-PDFF算术均值波动在1.49%~30.93%,依据MRI-PDFF≥5%诊断为脂肪肝,38.16%(29例)患者合并脂肪肝。76例患者的全肝PDFF算术均值低于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算术均值、左半肝及右半肝的PDFF算术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P=0.76)。各个肝段、左/右半肝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算术均值的一致性较强(ICC均>0.75),但右半肝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的一致性高于左半肝。合并肝硬化组患者在区分脂肪肝诊断的一致性检验方面,Ⅶ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一致性差(Kappa=0.39),左半肝、Ⅰ、Ⅱ、Ⅲ、Ⅴ、Ⅵ、Ⅷ为中等一致。合并肝硬化的患者Ⅶ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一致性最低,Ⅳ段一致性最高。未合并肝硬化的患者Ⅱ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一致性最低,Ⅴ段的一致性最高。结论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更全面,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各肝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的一致性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脂肪肝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