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卒中偏瘫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徐泉 潘钰 +7 位作者 杨晓辉 马迪 萧演清 吴琼 阎澍妤 杨緋 李颜杝 孙小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卒中偏瘫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30例首次发病的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4例患者退出,最终26例患者完成研究,每组13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卒中偏瘫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30例首次发病的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4例患者退出,最终26例患者完成研究,每组1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训练,每天1次,每次30 min,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峰值分钟通气量(VEpeak)]以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1)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VO2peak、AT、VEpeak均明显提高[分别为(16±4)ml/(kg·min)比(13±3)ml/(kg·min)、(12.9±2.5)ml/(kg·min)比(10.0±2.7)ml/(kg·min)、(41±12)L/min比(34±9)L/min;t值分别为9.668、4.328、3.662,均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VO2peak、AT、VEpeak比较[分别为(14±4)ml/(kg·min)比(14±4)ml/(kg·min)、(11.8±2.6)ml/(kg·min)比(11.5±2.9)ml/(kg·min)、(29±8)L/min比(28±6)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63、0.583、0.314,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O2peak、AT、VEpeak差值分别为0.4(0.2,0.6)、0.1(-0.5,0.7)ml/(kg·min)和0(-2.5,5.0)L/min,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VO2peak、AT、VEpeak差值分别为3.0(2.2,3.9)ml/(kg·min)、2.7(1.8,5.3)ml/(kg·min)、7.0(1.0,13.0)L/min,两组间治疗前后VO2peak、AT、VEpeak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287、3.721、2.236,均P<0.05)。(2)FMA评分与BI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BI均明显提高[分别为(70±24)分比(52±28)分、(78±20)比(60±28);t值分别为4.076,4.239,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B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分别为(68±25)分比(60±27)分、(69±22)比(59±26);t值分别为3.168,5.436,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I差值分别为5.0(2.0,12.0)分、10.0(5.0,15.0),试验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I差值分别为10.0(4.5,32.0)分、11.0(10.0,2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93、1.352,均P>0.05)。结论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其心肺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康复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心肺适能的效果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泉 马迪 +4 位作者 潘钰 李颜杝 杨绯 杨晓辉 季林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初发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四肢联动康复踏...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初发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四肢联动康复踏车训练,实验组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测量峰值摄氧量(VO2peak)。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和VO2peak均显著升高(|t|>7.889,P<0.001),实验组FMA评分和VO2peak明显高于对照组(|t|>3.332,P<0.01)。结论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更有利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踏车 心肺适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测试频率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定量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泉 刘玉洁 +6 位作者 潘钰 郑秀瑗 刘静民 孙小花 邹丽丽 马丽娜 严红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7-751,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侧上肢不同频率生物电阻抗值的检测,分析生物电阻抗测试频率对淋巴水肿定量评估的影响,为生物电阻抗技术定量评估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30例,采用...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侧上肢不同频率生物电阻抗值的检测,分析生物电阻抗测试频率对淋巴水肿定量评估的影响,为生物电阻抗技术定量评估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30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受试者双上肢不同频率生物电阻值。比较健侧和患侧上肢平均周径、生物电阻抗值的差异,对双上肢平均周径差和不同频率阻抗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受试者患侧上肢周径和不同频率下阻抗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患侧和健侧上肢平均周径差与50 k Hz下的阻抗差呈正相关(r=0.453,P=0.023),低频率的生物电阻抗值与传统周径测量法的一致性好;(3)患侧50 k Hz频率阻抗值较健侧阻抗值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肢体周径增加百分比(P <0.01)。结论低频生物电阻抗值在淋巴水肿定量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技术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 频率 周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