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单体在侧向挤压工况下损伤容限研究
1
作者 赵杨 刘超 孙文婷 《上海汽车》 2025年第2期24-29,共6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机械外载下损伤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碰撞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典型的侧向挤压工况,设计了SOC分别为20%和50%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在Y方向的动静... 随着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机械外载下损伤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碰撞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典型的侧向挤压工况,设计了SOC分别为20%和50%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在Y方向的动静态挤压试验,研究了电池单体在侧向挤压工况下的机-电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单体Y方向靠近负极的侧面受载易引发内短路,靠近正极的侧面可以抵抗较大的侵入变形,同时电池单体抵抗垂直于单体方向的侵入能力强于抵抗平行方向;不同SOC对电池单体的承载能力和抗侵入能力影响较小,而加载速度的提高会使电池单体承受的载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单体 侧向挤压 动静态加载 损伤容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在机械外载下失效试验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杨 徐小飞 +1 位作者 吴海龙 葛宇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针对其电池系统碰撞安全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零件,研究其在碰撞工况下的电安全性能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电池系统在碰撞工况下其高压线束可能遭受的典型挤压外载...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针对其电池系统碰撞安全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零件,研究其在碰撞工况下的电安全性能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电池系统在碰撞工况下其高压线束可能遭受的典型挤压外载,选取直径15.8 mm的线束设计了D5柱面和V60楔面两种工况动静态挤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冲头与线束内部导体之间短路的发生,并对护套、绝缘层、导体3种组份材料进行拉伸、压缩等试验标定相应材料模型。通过线束结构试验和组份材料试验分别标定线束的单组份均质化模型和导体-等效绝缘层双组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线束在机械载荷下有很强的动态效应,动态下的力学响应升高。线束的短路行为与外载工况、加载速度高度相关。两种高压线束仿真模型利用单元删除来预测线束短路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模型均可准确地预测线束在挤压工况下的短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高压线束 动静态挤压 组份材料试验 均质化模型 双组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安全座椅侧面碰撞头部保护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吕孟宽 杨欣 +4 位作者 许述财 黄彬兵 李少鹏 霍鹏 边永亮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60-1366,共7页
根据欧洲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法规(ECE R129)要求,建立台车座椅约束系统模型,施加法规中规定的速度曲线,以模拟汽车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后排儿童乘员的头部损伤情况。通过台车侧撞试验,验证了所建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压缩试验,对30... 根据欧洲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法规(ECE R129)要求,建立台车座椅约束系统模型,施加法规中规定的速度曲线,以模拟汽车在侧面碰撞事故中后排儿童乘员的头部损伤情况。通过台车侧撞试验,验证了所建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压缩试验,对30倍发泡率EPP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确定采用包含应变率效应的MAT83材料卡片,以模拟EPP材料头枕在碰撞工况下的力学响应。以儿童乘员头部3 ms加速度和HPC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EPP材料和普通材料对儿童乘员头部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材料相比,采用EPP材料后,Q3假人模型HPC降低24.9%,头部3 ms加速度降低8.1%,有效降低了汽车侧面碰撞对儿童头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安全座椅 发泡聚丙烯 侧面碰撞 头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拼焊B柱成型工艺与耐撞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彬兵 李少鹏 许述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3-1518,1527,共7页
为提高某新能源车型B柱耐撞性,采用拼焊成型的B柱结构,从成型工艺、结构耐撞性方面入手,在Dynaform成型仿真和LS-dyna碰撞仿真的基础上,对拼焊B柱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在冲压成型数值仿真中,研究了激光拼焊B柱成形极限、厚度变化和应变状... 为提高某新能源车型B柱耐撞性,采用拼焊成型的B柱结构,从成型工艺、结构耐撞性方面入手,在Dynaform成型仿真和LS-dyna碰撞仿真的基础上,对拼焊B柱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在冲压成型数值仿真中,研究了激光拼焊B柱成形极限、厚度变化和应变状态对成型过程中产生起皱、拉裂等缺陷的影响,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和修改模具结构,避免此类缺陷的发生。改进结果在满足侧撞法规的前提下,拼焊B柱质量减轻17.5%,最大侵入量减小14.38%,B柱侧撞最大加速度减小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焊B柱 成型工艺 耐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流场的设计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
5
作者 吴熙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4期43-43,共1页
紧耦合式歧管架构下的催化转化器,通常配有某规格下的氧传感器。经由三维态势的模拟运算,采纳常用的流体力学,解析了转化器固有的总体流场。拟定出来的运算模型,描画了周边范畴的涡流走向;依循计算得来的数值,对体系以内的歧管,妥善予... 紧耦合式歧管架构下的催化转化器,通常配有某规格下的氧传感器。经由三维态势的模拟运算,采纳常用的流体力学,解析了转化器固有的总体流场。拟定出来的运算模型,描画了周边范畴的涡流走向;依循计算得来的数值,对体系以内的歧管,妥善予以改造。经由改造得来的新传感器,改善了原初的周边流场,消除掉了偏多涡流。载体气流特有的不匀称系数,也随同下降;排气背压缩减,总体架构被变更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转化器 流场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高强钢的塑性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 被引量:17
6
作者 赖兴华 尹斌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57-163,共7页
针对高强汽车板具有的应变率效应,研究了应变率相关模型的适用性。基于液压伺服高速拉伸试验机,对低合金高强度冷轧钢HC340LA进行了中高应变率(0.1~500 s-1)拉伸试验。使用动态显示非线性有限元LS-DYNA软件进行了高强钢动态拉伸模拟,对... 针对高强汽车板具有的应变率效应,研究了应变率相关模型的适用性。基于液压伺服高速拉伸试验机,对低合金高强度冷轧钢HC340LA进行了中高应变率(0.1~500 s-1)拉伸试验。使用动态显示非线性有限元LS-DYNA软件进行了高强钢动态拉伸模拟,对比分析了Johnson-Cook,CowperSymonds等本构模型对高强钢应变率效应和塑性硬化行为的表征结果。研究表明:与Johnson-Cook,Cowper-Symonds等本构模型相比,使用Swift-Hockett-Sherby加权硬化本构能更准确描述高强钢的塑性流动力学行为,使用应变率内插法可以更准确模拟高强钢的应变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高强钢 应变率 动态拉伸 有限元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式消声器流体动力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琦 田思波 +2 位作者 郑四发 齐松明 房俊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6期163-167,共5页
为了探索双模式消声器的工作特性,设计共振腔式双模式消声器,测量不同入口气流流速条件下阀门的开度、消声器压力损失及出口声压。重点研究消声器入口流速、阀门开度、消声器压力损失之间的变化关系,讨论阀门打开和阀门关闭两种状态对... 为了探索双模式消声器的工作特性,设计共振腔式双模式消声器,测量不同入口气流流速条件下阀门的开度、消声器压力损失及出口声压。重点研究消声器入口流速、阀门开度、消声器压力损失之间的变化关系,讨论阀门打开和阀门关闭两种状态对消声器出口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阀门开度随消声器入口气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成非线性;双模式消声器压力损失以及出口处的气流再生噪声都随着气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与无阀门设计的消声器相比,消声器压力损失和出口气流再生噪声均较低,并且压力损失降低的幅值随气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消声器内流流动三维稳态数学模型,并针对试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消声器内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特性。仿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双模式消声器 控制阀门 共振腔 内流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Hybrid Ⅲ假人颈部应力与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赖兴华 赵佳庆 周青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44-251,共8页
为研究对假人颈部软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力学响应,模拟了摆锤冲击工况和佩戴三点式安全带的Hybrid Ⅲ假人滑车正面碰撞工况。模拟中,基于验证的Hybrid Ⅲ 50百分位男子假人有限元模型,使用了非线性动态显示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在两... 为研究对假人颈部软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力学响应,模拟了摆锤冲击工况和佩戴三点式安全带的Hybrid Ⅲ假人滑车正面碰撞工况。模拟中,基于验证的Hybrid Ⅲ 50百分位男子假人有限元模型,使用了非线性动态显示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在两种结构、两类载荷下,比较了颈部橡胶材料的局部应力和应变。结果表明:法规认证的颈部试验载荷工况比滑车碰撞工况严重。因此,为准确表征假人橡胶材料的力学行为,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反映整车碰撞环境下假人颈部变形特征的材料试验;试验中,要求应变达到1.5,且应变率达到50 s-1;其应力状态包括单向拉伸/压缩、纯剪切、双向拉伸/压缩,以及体积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碰撞试验 HYBRID Ⅲ假人 颈部橡胶 材料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碰撞中驾驶员手部主动响应对人体损伤的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欣 秦豪毅 +4 位作者 马帅 宋家锋 朱勇 王瑞祥 许述财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4,共11页
研究了车辆碰撞环境下驾驶员手部在方向盘上的主动响应及对人体损伤的影响,以便对于人体损伤标准完善及车辆安全防护设计,提供参考数据。将假人手部结构重建,使手部具备抓握能力。利用关节约束力矩模拟抓握力,设置手部具有抓握力及抓握... 研究了车辆碰撞环境下驾驶员手部在方向盘上的主动响应及对人体损伤的影响,以便对于人体损伤标准完善及车辆安全防护设计,提供参考数据。将假人手部结构重建,使手部具备抓握能力。利用关节约束力矩模拟抓握力,设置手部具有抓握力及抓握方向盘不同位置的仿真模型,计算获得假人各部位损伤数值,与标准假人损伤对比。结果显示:抓握状态下,头部伤害指标(HIC)峰值增加37.5%,颈部伸张力矩最大值减少22.3%,胸部压缩量最大值减少3%,大腿压缩力峰值减少36.5%。将方向盘划分为表盘的位置方位,手部位置在11点和4点方位时,头部HIC峰值最大;手部位置在8点和4点方位时,胸部压缩量和大腿压缩力峰值最大。碰撞中驾驶员手部主动响应对人体损伤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中国体征假人 手部主动响应 人体损伤 头部伤害指标(HIC) 胸部压缩量 大腿压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撞击下Hybrid Ⅲ胸部的动力学响应与损伤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兴华 周青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6-891,924,共7页
基于经验证的Hybrid Ⅲ有限元模型,进行假人胸部水平面内斜角度碰撞的仿真,对比了其在不同角度(30°,45°和60°)、不同速度的撞击下的动力学响应和变形特性,分析了Hybrid Ⅲ胸部斜向受载的生物逼真度。结果表明,HybridⅢ... 基于经验证的Hybrid Ⅲ有限元模型,进行假人胸部水平面内斜角度碰撞的仿真,对比了其在不同角度(30°,45°和60°)、不同速度的撞击下的动力学响应和变形特性,分析了Hybrid Ⅲ胸部斜向受载的生物逼真度。结果表明,HybridⅢ胸部斜向动力学响应不符合人体尸体响应要求,斜向载荷作用下假人胸部内置传感器的输出会显著低估了胸部可能遭受的伤害风险,容易得出错误的胸部损伤评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撞击 HYBRID 胸部 动力学响应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保蒙皮塑料表征及在行人保护中的仿真应用
11
作者 吴海龙 赖兴华 +4 位作者 杨海燕 申波 周大永 刘卫国 张红烨 《汽车零部件》 2017年第7期1-5,共5页
对保险杠塑料材料进行一系列的准静态和动态加载试验,获得不同应力下的力学性能曲线。基于LS-DYNA显示分析的方法,开发模拟塑料性能的187号材料模型,该模型屈服面是将拉伸、剪切、压缩和双向拉伸4个屈服试验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 对保险杠塑料材料进行一系列的准静态和动态加载试验,获得不同应力下的力学性能曲线。基于LS-DYNA显示分析的方法,开发模拟塑料性能的187号材料模型,该模型屈服面是将拉伸、剪切、压缩和双向拉伸4个屈服试验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更适用于表征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将所开发的187号材料模型模拟动态拉伸、剪切、压缩和穿孔4项基本工况,并将仿真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标。最后将该材料模型应用于系统级的行人保护腿部碰撞中,验证了所开发材料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杠 塑料材料 性能表征 行人腿部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DM假人模型开发及实车碰撞验证
12
作者 郭凤骏 赖兴华 +2 位作者 赵佳庆 李慧敏 黄毅 《上海汽车》 2016年第2期16-22,共7页
介绍了VDM Hybrid Ⅲ 50百分位男性假人有限元模型的开发流程和方法及其工程应用案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的力学响应,较高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可以应用于汽车正面碰撞和乘员保护的约束系统集成设计和开发。
关键词 HYBRID 有限元假人模型碰撞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风扇非整数倍阶次噪声问题的试验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军 王弘岩 +3 位作者 关帅 姜雯 蒋秀文 杨安志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工作时,室内噪声出现冷却风扇轴旋转基频的5.3阶左右噪声峰值(双风扇,叶片数均为6片),为明确该异常噪声源产生的具体原因,综合分析冷却风扇激励源、主要传递路径等因素,利用实验手段对噪声进行详细诊断分析,确认引起...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工作时,室内噪声出现冷却风扇轴旋转基频的5.3阶左右噪声峰值(双风扇,叶片数均为6片),为明确该异常噪声源产生的具体原因,综合分析冷却风扇激励源、主要传递路径等因素,利用实验手段对噪声进行详细诊断分析,确认引起噪声的原因是风扇涡流噪声。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对其有较大影响,通过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优化,降低此噪声对室内噪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非整数倍阶次 涡流噪声 冷却风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稳定域的车辆横纵向稳定性协同控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丛森森 高峰 许述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0-908,共9页
车辆底盘横纵向稳定性控制是车辆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针对车辆在稳定区域内横纵向参数特征,基于动态区域的稳定性分析和相应的稳定性控制器设计了横纵向协同稳定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车辆传统基础稳定域建立了稳定性分析方法;其次,构建... 车辆底盘横纵向稳定性控制是车辆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针对车辆在稳定区域内横纵向参数特征,基于动态区域的稳定性分析和相应的稳定性控制器设计了横纵向协同稳定控制方法。首先,基于车辆传统基础稳定域建立了稳定性分析方法;其次,构建了适用于不同车辆工况的动态稳定域,使得稳定域无需针对不同的转向角和车速等重新估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稳定限幅控制;最后,以滑模面为稳定域边界设计了一种动态滑模控制器,使车辆状态始终维持稳定状态。通过Matlab/Simulink与CarSim的联合仿真,在高速转向和双车道变道场景中验证所提出的横纵向稳定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纵向协同 动态稳定域 车辆稳定性控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混合自动驾驶车流的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理群 王依婷 +1 位作者 马育林 许述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53-1161,共9页
车联网V2V环境下能实时获取自车和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驾驶工况和道路环境,为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为消除自动驾驶汽车(AV)和人工驾驶汽车(MV)混合行驶工况下的车头时距干扰对汽车纵向巡航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 车联网V2V环境下能实时获取自车和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驾驶工况和道路环境,为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为消除自动驾驶汽车(AV)和人工驾驶汽车(MV)混合行驶工况下的车头时距干扰对汽车纵向巡航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联网V2V的协同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车联网V2V实时采集车辆跟驰过程中车辆基本安全信息(basic safety message,BSM),进而获得车辆相对运动状态和驾驶行为序列;应用线性最优二次型方法建立驾驶操纵序贯链优化目标函数,再对扰动作用下的汽车运动状态改变量进行短时预测;在此基础上,以混合车流车头时距的最优均衡状态为目标,构建了车辆跟驰间距的滚动优化模型和协同自适应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头车加/减速行驶工况下,改进后的车辆控制器能更快响应前车运动状态的变化量,并在保证车辆安全跟驰间距的情况下,降低了车头时距,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控制 混合异质车流 协同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使用工况下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性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祥文 邹猛 +1 位作者 许述财 黄彬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80-1786,共7页
上拉带是ISOFIX型儿童安全座椅抗翻转装置之一,其误使用会降低儿童安全座椅的保护性能。根据GB27887—2011中抗翻转装置在不起作用下进行动态试验的相关要求,提出儿童座椅使用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可增强正面碰撞中上拉带误使用工况对... 上拉带是ISOFIX型儿童安全座椅抗翻转装置之一,其误使用会降低儿童安全座椅的保护性能。根据GB27887—2011中抗翻转装置在不起作用下进行动态试验的相关要求,提出儿童座椅使用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可增强正面碰撞中上拉带误使用工况对儿童的保护。采用Q系列3岁儿童假人(Q3),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台车碰撞试验,对比CFRP儿童安全座椅与普通塑料儿童安全座椅在上拉带误使用工况下儿童假人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拉带误使用工况下,与普通塑料儿童安全座椅相比,CFRP儿童安全座椅的Q3假人头部前向最大位移量减小了18.49%;胸部加速度降低2.71%,增强了对儿童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儿童安全座椅 正面碰撞 碳纤维增强塑料 误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和G1法的自动驾驶车辆综合智能定量评价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茹 马育林 +1 位作者 田欢 孙川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7-1334,共8页
本文中基于熵值法(Entropy)和序关系分析法(G1)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综合智能定量评价。首先利用熵值法和序关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接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综合智能定量评价。在此过程中,利用李雅... 本文中基于熵值法(Entropy)和序关系分析法(G1)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综合智能定量评价。首先利用熵值法和序关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接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综合智能定量评价。在此过程中,利用李雅普诺夫指数对指标进行量化,以有效克服专家经验判断的主观性,并采用组合权重的方式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客观信息,使自动驾驶车辆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准确、客观,从而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实际比赛中参赛车队的表现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车辆 熵值法 G1法 李雅普诺夫指数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板材不同应力状态断裂试验及断裂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华晔 田雨苗 赖兴华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6年第11期43-47,共5页
通过金属板材的单向拉伸试验(与轧制方向角度为0°、45°、90°)确定材料的各向异性程度,以选择合适的弹塑性模型进行模拟。通过中心孔拉伸试验、剪切试验、拉剪试验、R5缺口拉伸试验等不同应力状态断裂试验,获取所需试验... 通过金属板材的单向拉伸试验(与轧制方向角度为0°、45°、90°)确定材料的各向异性程度,以选择合适的弹塑性模型进行模拟。通过中心孔拉伸试验、剪切试验、拉剪试验、R5缺口拉伸试验等不同应力状态断裂试验,获取所需试验数据。分别对比MMC断裂模型、CL断裂模型以及LS-DYNA中的MAT24模型三种断裂模型的模拟结果,认为MMC断裂准则的模拟结果可以更加准确描述材料的断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断裂模型 CL断裂模型 金属材料断裂模型 断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车通讯的队列自动跟驰横向耦合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秀晶 马育林 +1 位作者 杉町敏之 黄红武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45-1751,1770,共8页
为提高队列自动跟驰的横向耦合性,提出了基于车车通讯、结合前车实时航行路径的队列自动跟驰横向耦合模型。首先,利用3次均匀B-样条曲线进行均等内插和平滑化处理,建立后车目标路径;其次,利用全局探索理论设计目标路径点的探索方法;然后... 为提高队列自动跟驰的横向耦合性,提出了基于车车通讯、结合前车实时航行路径的队列自动跟驰横向耦合模型。首先,利用3次均匀B-样条曲线进行均等内插和平滑化处理,建立后车目标路径;其次,利用全局探索理论设计目标路径点的探索方法;然后,通过判别后车实时位置所处的目标区间,解算后车速度矢量;最后,建立包括横向位移偏差和横向航向角偏差的后车横向偏差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设计试验方法和开展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生成的目标路径与前车实时路径保持高度一致,横向位移偏差和横向航向角偏差保持一致且更加平滑和稳定。研究成果为队列自动跟驰横向控制策略的高耦合性上层输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车通讯 队列自动跟驰 横向耦合模型 横向位移偏差 横向航向角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乘员眼部损伤风险仿真评估
20
作者 李少鹏 许述财 +2 位作者 陈爽 黄彬兵 殷绩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0-1215,共6页
基于中国50百分位成年男性人体测量学参数,开发了具有眼组织生物力学响应的中国体征安全假人头部模型。在LS⁃DYNA软件中验证了跌落标定试验中头部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探究了正面碰撞工况下气囊对眼组织损伤的影响。并利用仿真数据建立了... 基于中国50百分位成年男性人体测量学参数,开发了具有眼组织生物力学响应的中国体征安全假人头部模型。在LS⁃DYNA软件中验证了跌落标定试验中头部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探究了正面碰撞工况下气囊对眼组织损伤的影响。并利用仿真数据建立了归一化能量与眼组织损伤概率的损伤风险曲线。结果表明,在头部跌落仿真试验中,中国体征碰撞假人头部加速度响应高于HybridⅢ假人;在正面碰撞工况下乘员约束系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碰撞速度高于55 km/h时,视网膜脱落风险将增大,巩膜von Mises应力、变形量均达到引发眼球破裂损伤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体体征 头部模型 眼睛组织 von Mises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