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声乐教学体系探讨——以清华大学为个案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元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152,共4页
艺术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参与和声乐课程教学的目标决定了在综合性大学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综合性大学学生中声乐艺术爱好者水平的分析,笔者认为:面向普通大学学生的声乐课程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别开课,进... 艺术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参与和声乐课程教学的目标决定了在综合性大学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综合性大学学生中声乐艺术爱好者水平的分析,笔者认为:面向普通大学学生的声乐课程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别开课,进行从普及赏析到专业化提高的体系化教学,从而建立四个不同层次的声乐艺术教学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声乐教学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通识教育目标下的艺术教育 被引量:9
2
作者 冯元元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5-156,共2页
文章从我国当前大学本科正在发生的"专才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而发展到"通识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过程出发,探讨了在通识教育目标下,艺术教育的责任、学科定位、学科建设等方面将会发生的变化和应有的应对... 文章从我国当前大学本科正在发生的"专才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而发展到"通识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过程出发,探讨了在通识教育目标下,艺术教育的责任、学科定位、学科建设等方面将会发生的变化和应有的应对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审美艺术与综合性大学的声乐教育要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元元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8-189,共2页
高校的声乐课与中小学的音乐课不同,不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普及教育。而是为满足大学生中声乐爱好者不同层次需求的提高性的继续教育。声乐教学的目标是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声乐审美能力。声乐教学不但要使参加学习者的歌唱欲望得到满... 高校的声乐课与中小学的音乐课不同,不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普及教育。而是为满足大学生中声乐爱好者不同层次需求的提高性的继续教育。声乐教学的目标是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声乐审美能力。声乐教学不但要使参加学习者的歌唱欲望得到满足,而且要用科学的歌唱方法、艺术审美观念给予引导,使其能够以健康的歌唱表达自己、体验艺术之美。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应特别注重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直接参与性和自身感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大学 音乐审美 声乐艺术 多元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特征识别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丹 张乃尧 朱汉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74-77,共4页
文章全面总结了音乐特征识别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音乐特征的提取、描述、分析和识别等方面采用的各种智能分析处理方法,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将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音乐特征识别 音乐数据库 音乐教学 音乐信息处理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模糊系统 专家系统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从教材编写谈起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良丛 冯元元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伴,文艺学的学科建制已存在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近几年,关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的争论此起彼伏,似乎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学理论新教材的编写又是如火如荼,很多新的教材不... 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伴,文艺学的学科建制已存在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近几年,关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的争论此起彼伏,似乎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学理论新教材的编写又是如火如荼,很多新的教材不断出现,令人应接不暇。这些情况反映了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反思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教材编写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音乐学与21世纪的智力竞争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神经音乐学 二十一世纪 智力竞争 音乐艺术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从欧洲到中国 被引量:3
7
作者 肖鹰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共7页
从现实主义文学在 1 9世纪欧洲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它的肯定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对它的改造三个历史阶段 ,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性质和中国革命选择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逻辑。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既有基本... 从现实主义文学在 1 9世纪欧洲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它的肯定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对它的改造三个历史阶段 ,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性质和中国革命选择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逻辑。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既有基本的一致性 ,也有内在的差异性。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 ,对两者矛盾关系的忽视、歪曲 ,简单以革命原则 (政策 )修正、改造现实主义文学 ,导致了以前者统一后者、取消后者的悲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怎样发展现实主义文学 ,无疑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回顾并深入认识现实主义文学三个阶段的历史 ,则是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必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欧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美学冲突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鹰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1期17-23,共7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 ,是它追求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在这个时期 ,由于文学的变革与社会变革交织 ,更由于整个中国社会本身的复杂性 ,各种思潮、观念 ,相竞而出 ,错综冲突。但是 ,在文学的基本观念 ,即美学理论的层面上 ,2 0世纪...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 ,是它追求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在这个时期 ,由于文学的变革与社会变革交织 ,更由于整个中国社会本身的复杂性 ,各种思潮、观念 ,相竞而出 ,错综冲突。但是 ,在文学的基本观念 ,即美学理论的层面上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集中表现在三个新的要素的产生和相互作用 :美学观念、强力战斗精神和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错综曲折的变化 ,构成了近百年中国文学在其美学层面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战斗精神 典型 现实主义 演变历程 美学 思潮 现代化转型 基本观念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边缘的“静穆”——论朱光潜的诗歌理想 被引量:1
9
作者 肖鹰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34-39,共6页
这篇论文集中探讨朱光潜“静穆”理想观的提出、内涵、及意义。本文指出,朱光潜1933年回国后,直到1949年建国这段时期,把主要精力用在诗学和文学批评。“静穆”则是集中表现朱光潜诗歌美学理想的核心概念。这个概念,一方面是朱光潜长期... 这篇论文集中探讨朱光潜“静穆”理想观的提出、内涵、及意义。本文指出,朱光潜1933年回国后,直到1949年建国这段时期,把主要精力用在诗学和文学批评。“静穆”则是集中表现朱光潜诗歌美学理想的核心概念。这个概念,一方面是朱光潜长期阅读和品评中国文学的经验总结,一方面也是朱光潜积极吸收包括尼采在内的现代西方美学思想的结果。这个时期,正逢中国8年抗战和3年内战,朱光潜在战争的边缘坚持着他的美学实践,并且标举“静穆”的艺术理想。在这里,表现了艺术与战争、美学与政治的矛盾。本文意在于揭示这个矛盾在朱光潜美学历程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美学 诗学 静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与现代生活
10
作者 肖鹰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6期57-63,共7页
本文以现代文化发展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影响为背景 ,探讨美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 ,揭示美学对于现代生活的独特意义。文章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概念 ,着重分析“美”、“崇高”两个核心美学概念的文化内含和历史演化。作者的... 本文以现代文化发展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影响为背景 ,探讨美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 ,揭示美学对于现代生活的独特意义。文章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概念 ,着重分析“美”、“崇高”两个核心美学概念的文化内含和历史演化。作者的基本思想是 :把被抽象化和普遍化的美学思想还原到历史深处 ,更进一步地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在新世纪的背景上 ,作者肯定美学的积极意义 ,但明确承认它的危机 ,并且指出 ,新的美学前景需要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到“世界整体”的审美意识转换。海德格尔的美学美学已经提示了这个转换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则为之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崇高 现代生活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超越局限
11
作者 肖鹰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共2页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新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朱买臣休妻到《马前泼水》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叶青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3,共4页
朱买臣休妻故事在后世戏曲史上流传甚广,应对其本事所蕴含的悲悯情怀、戏曲演绎中的道德批判及当代改编中的现代性阐释予以文化角度的解读。
关键词 朱买臣休妻 戏曲故事 《马前泼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伴奏混声合唱《风》的创作技法探究
13
作者 丁毅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45,共8页
无伴奏混声合唱《风》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周娟创作,通过节奏、调性、对位、力度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色彩和音响效果,体现“声乐交响化”的理念,将人声与合唱推向技术和艺术的又一高点。本文从作品的创作思维、写作技法及表演诠释... 无伴奏混声合唱《风》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周娟创作,通过节奏、调性、对位、力度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色彩和音响效果,体现“声乐交响化”的理念,将人声与合唱推向技术和艺术的又一高点。本文从作品的创作思维、写作技法及表演诠释等方面,对作品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进行剖析,为当代无伴奏合唱的创作及表演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伴奏混声合唱《风》 声乐交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戏曲美育观念的历史演进及体系建构
14
作者 付桂生 《艺术百家》 2024年第3期99-108,共10页
“礼乐论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直接渗透和影响了戏曲教化观念的生成和发展。宋元时期,文人开始介入戏曲活动,他们自觉地将“诗教”观念移植进戏曲。高则诚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奠定了“风教观”的基础,明中期剧坛掀起了... “礼乐论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直接渗透和影响了戏曲教化观念的生成和发展。宋元时期,文人开始介入戏曲活动,他们自觉地将“诗教”观念移植进戏曲。高则诚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奠定了“风教观”的基础,明中期剧坛掀起了教化剧风潮。随着教化剧的逐渐僵化,明后期在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下,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一批剧作家提出了“以情为理”的教化观念。清代皇权强化,戏曲中“情”与“理”以调和的态势,逐渐融入审美性的教化观念,成为“戏教”思想的两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教化 “诗教” 戏曲美育 戏曲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统情志的王阳明美学
15
作者 肖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53,共7页
志、意、情 ,是中国传统美学关于审美———艺术内涵的三个基本概念 ,在不同的时期 ,分别成为审美意识的核心。王阳明美学处于传统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变的前夜 ,它的特殊贡献在于对传统美学的深化和对近代美学的预见。在其知行合一、体用... 志、意、情 ,是中国传统美学关于审美———艺术内涵的三个基本概念 ,在不同的时期 ,分别成为审美意识的核心。王阳明美学处于传统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变的前夜 ,它的特殊贡献在于对传统美学的深化和对近代美学的预见。在其知行合一、体用不二的哲学基础上 ,王阳明致力于以意为中心统一情、志。意统情志的意义在于 :一方面 ,它直接冲击了代表僵化的传统精神的以“志”为本的理学美学 ;另一方面 ,它先期肯定并提供形而上学根据给具有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情”的观念。通过其思想的阐发 ,可以为当代以“情”为主导的美学精神建设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王阳明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