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为什么要研发微小卫星?
1
《中国航天》 1999年第1期14-14,18,共2页
七七事变前夕,国际知名学者冯·卡门教授在清华大学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系。在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为配合国家“两弹一星”研制。
关键词 小卫星 微型卫星 航天技术 清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通信天线组阵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34
2
作者 姚飞 匡麟玲 +1 位作者 詹亚锋 陆建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31-2238,共8页
天线组阵是未来深空通信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天线组阵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组阵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阵址选择、阵元口径和数量设计、阵构型设计以及信号处理的方法,分析了上述技术对组阵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天线组阵的... 天线组阵是未来深空通信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天线组阵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组阵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阵址选择、阵元口径和数量设计、阵构型设计以及信号处理的方法,分析了上述技术对组阵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天线组阵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通信 天线组阵 相干合成 误差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QoS的航空自组织网络无反馈MAC协议建模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晓琳 韩丰 +1 位作者 晏坚 陆建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9-1175,共7页
针对航空自组织网络的高动态特性和对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Qo S)要求,提出了一种无反馈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建模方法及相应的阈值设置方法,以保证高优先级数据分组的时效性及可靠性。首先,对数据分组在接收端碰撞建立时间约束模型... 针对航空自组织网络的高动态特性和对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Qo S)要求,提出了一种无反馈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建模方法及相应的阈值设置方法,以保证高优先级数据分组的时效性及可靠性。首先,对数据分组在接收端碰撞建立时间约束模型,得到信道统计结果与分组成功概率的映射关系;然后,根据不同业务的Qo S要求设置接入阈值;最后,实现对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接入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空域网络场景下,基于该建模方法的无反馈MAC协议可以为高优先级业务提供Qo S保证,即分组成功概率大于99%,端到端延时小于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网络 自组织网络 无反馈介质访问控制(MAC) 服务质量(Qo S) 碰撞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与核电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黄志勇 吴知非 +1 位作者 周世新 郑文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42-47,共6页
概要介绍了温差发电器的基本原理。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可将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热直接转换成为电能,为月球表面科学试验装置、外层空间探测器等提供电源;也可将反应堆的余热转换为电能,为事故后监测仪表提供可靠的电源保障。
关键词 温差发电器 放射性同位素 余热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植入式医疗仪器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伟明 马伯志 +3 位作者 郝红伟 刘方军 胡春华 李路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8-414,共7页
经皮无线通信是起搏器和神经刺激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降低经皮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耗,提升可靠通信效果,研究采用脉冲位置调制(PPM)的电磁耦合经皮无线通信方法。基于谐振电磁耦合理论,设计体外程控器线圈和体内医疗仪器线圈,以提... 经皮无线通信是起搏器和神经刺激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降低经皮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耗,提升可靠通信效果,研究采用脉冲位置调制(PPM)的电磁耦合经皮无线通信方法。基于谐振电磁耦合理论,设计体外程控器线圈和体内医疗仪器线圈,以提升可靠通信效果。对通信距离和耦合系数、位置容差和谐振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体内PPM通信系统平均功耗仅为99μW,约为常用幅度键控调制(ASK)系统的1/300,同时,通信效果得到了较大提高。在钛壳封闭条件下,可实现10 cm以上的可靠通信。此外,位置容差试验表明所提出的通信系统具有抗线圈失配能力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仪器 经皮无线通信 脉冲位置调制(PPM) 谐振电磁耦合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gendre伪谱法的固体运载火箭轨迹优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宣颖 张为华 张育林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5-429,共5页
Legendre法则是一种高阶积分近似法则,用较大积分步长得到较高精度。以结点伪谱法处理不连续问题后,可以把一个无限维的动态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有限维的静态优化问题,大大降低了问题复杂性。将其应用于轨迹优化,力求使其成为一种求轨迹... Legendre法则是一种高阶积分近似法则,用较大积分步长得到较高精度。以结点伪谱法处理不连续问题后,可以把一个无限维的动态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有限维的静态优化问题,大大降低了问题复杂性。将其应用于轨迹优化,力求使其成为一种求轨迹优化问题的通用算法。以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为例,在惯性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动力学模型,给出轨迹优化模型。轨迹优化算例结果验证了Legendre伪谱法在弹道时间和精度优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运载火箭 轨迹优化 LEGENDRE伪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深空再生复合伪码测距信号的自适应捕获跟踪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姚飞 匡麟玲 +1 位作者 衡量 陆建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6-270,共5页
再生复合伪码非常适合于深空测距。分析了复合伪码的相关特性和典型伪码跟踪环的结构,提出了一种通过相位误差过零检测进行码环带宽自适应调整的算法,进而实现测距信号的自适应捕获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使环路的相位误差方差减小6... 再生复合伪码非常适合于深空测距。分析了复合伪码的相关特性和典型伪码跟踪环的结构,提出了一种通过相位误差过零检测进行码环带宽自适应调整的算法,进而实现测距信号的自适应捕获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使环路的相位误差方差减小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测距 复合伪码 延迟锁定环 自适应带宽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天线多载波系统物理层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翔 秦浩浩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无线通信传播媒介的开放性,使得无线通信的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并且成为了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研究课题。而物理层安全技术是指在物理层利用无线信道的随机特性,通过调制编码等技术实现信息的保密传输目标,是未来实现无线网络安全的重要技... 无线通信传播媒介的开放性,使得无线通信的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并且成为了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研究课题。而物理层安全技术是指在物理层利用无线信道的随机特性,通过调制编码等技术实现信息的保密传输目标,是未来实现无线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分支。随着物理层先进传输技术——多天线、多载波技术的广泛采用,为物理层安全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方案。针对多天线多载波技术推动的无线物理层安全研究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系统采用时域人造噪声提高安全速率的新方法,最后对未来无线物理层安全的若干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多天线 多载波 人造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选星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昊 詹亚锋 尹海亮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56-2362,共7页
针对X射线脉冲星导航(XPNAV)系统的选星问题,该文研究了脉冲星可见性、品质因子及空间分布对脉冲星优选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第三体阴影遮挡,X射线干扰源影响以及X射线探测器视场角限制造成脉冲星不可见的约束方程;分析了基于克拉美罗界... 针对X射线脉冲星导航(XPNAV)系统的选星问题,该文研究了脉冲星可见性、品质因子及空间分布对脉冲星优选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第三体阴影遮挡,X射线干扰源影响以及X射线探测器视场角限制造成脉冲星不可见的约束方程;分析了基于克拉美罗界的脉冲星品质因子评价公式;提出了脉冲星组合加权几何精度因子(WDOP)的计算方法,并证明了加权几何精度因子值随着脉冲星观测数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查表法的脉冲星选星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脉冲星选星方法可以有效地从适合导航的脉冲星中优选出最佳脉冲星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脉冲星导航 可见性 品质因子 加权几何精度 选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PC译码软信息的迭代载波恢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包建荣 詹亚锋 陆建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16-2420,共5页
针对较低信噪比(≤2dB)下载波恢复难题,该文提出了基于LDPC软信息的迭代载波恢复算法。该算法以最大化LDPC软信息绝对值的和为准则,对载波频差用搜索窗辅助的单纯形算法进行搜索,得到较准确的载波估计并补偿。且它还采用LDPC软信息辅助... 针对较低信噪比(≤2dB)下载波恢复难题,该文提出了基于LDPC软信息的迭代载波恢复算法。该算法以最大化LDPC软信息绝对值的和为准则,对载波频差用搜索窗辅助的单纯形算法进行搜索,得到较准确的载波估计并补偿。且它还采用LDPC软信息辅助的科斯塔斯环,来纠正残留载波偏差。仿真表明,它能有效纠正载波偏差及克服相位模糊、跳周等问题,并以一定计算复杂度的代价,获得距理想QPSK编码系统0.1dB以内的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C码 载波同步 迭代载波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O单组元推进器预热过程的建模 被引量:7
11
作者 霍雪亮 韦迪 李路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了解决N2O单组元推进器存在的预热能量消耗过大, 启动时间过长的问题, 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推进器预热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 推进器外壳吸收的热量和通过外壳表面散失的热量各占预热总能量的 66%和 31%, 是导致预热能... 为了解决N2O单组元推进器存在的预热能量消耗过大, 启动时间过长的问题, 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推进器预热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 推进器外壳吸收的热量和通过外壳表面散失的热量各占预热总能量的 66%和 31%, 是导致预热能耗过大的关键所在。通过改变模型参数, 对不同条件下的预热结果进行比较,讨论了利用增大加热功率、缩小推进器尺寸和改良加热方式来减少预热能量的几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推进剂 预热 建模 能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文博 吴知非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介绍了其硬件和软件实现。该充电器可以实时采集和计算电池的参数,并进行智能控制,还可以通过串口和上位机进行通讯并进行实时显示,根据不同的电池调整充电策略。实验证明,该设计具有数字化、智能化、通... 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介绍了其硬件和软件实现。该充电器可以实时采集和计算电池的参数,并进行智能控制,还可以通过串口和上位机进行通讯并进行实时显示,根据不同的电池调整充电策略。实验证明,该设计具有数字化、智能化、通用化和低功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充电器 单片机 开关电源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力方向受限条件下的编队构型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兆魁 张育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2-578,679,共8页
精密构型保持控制是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是实现近地轨道紧密编队鲁棒控制的有效方法。编队动力学系统在缺少径向控制输入情况下,仍是可控的。针对这一特性,进行了推力方向受限条件的编队构型变结构控制。提出了利用... 精密构型保持控制是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是实现近地轨道紧密编队鲁棒控制的有效方法。编队动力学系统在缺少径向控制输入情况下,仍是可控的。针对这一特性,进行了推力方向受限条件的编队构型变结构控制。提出了利用保性能控制原理的鲁棒的滑动面设计方法,实现了模型不确定不匹配系统的变结构控制,结合J2摄动力和编队状态的关系式,解决了缺少径向控制情况下编队构型控制系统模型不确定和干扰不匹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无轨道径向推力编队构型保持的鲁棒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飞行 构型保持 变结构控制 不匹配不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阻力的卫星编队构形沿航迹模糊控制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郝继刚 张育林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0,共5页
大气摄动会造成近地轨道卫星编队构形产生沿航迹方向漂移。面质比直接决定了大气阻力引起的长半轴衰减,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面质比实现对构形沿航迹漂移的控制。以构形绕飞中心的漂移距离和编队卫星长半轴差作为输入量,以面质比改变量作为... 大气摄动会造成近地轨道卫星编队构形产生沿航迹方向漂移。面质比直接决定了大气阻力引起的长半轴衰减,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面质比实现对构形沿航迹漂移的控制。以构形绕飞中心的漂移距离和编队卫星长半轴差作为输入量,以面质比改变量作为控制量,研究了编队构形沿航迹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输入量的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控制规则;根据Mamdani模糊推理算法进行模糊推理;以面积中心法实现了控制量解模糊化。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文中给定的算例,沿航迹漂移距离能够控制在20m之内。对于构形存在初始误差的情况下,该方法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构形 大气阻力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兆魁 张育林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30,58,共5页
分布式卫星构形精确保持是实现分布式卫星任务的关键技术。在控制模型不精确和摄动力不确定的条件下,经典控制方法在鲁棒性、动态品质和静态指标的权衡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利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的控制器,... 分布式卫星构形精确保持是实现分布式卫星任务的关键技术。在控制模型不精确和摄动力不确定的条件下,经典控制方法在鲁棒性、动态品质和静态指标的权衡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利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的控制器,使控制方法对摄动干扰、模型不确定等具有鲁棒性,因而使构形保持方法在参考轨道存在小偏心率、摄动力存在等非理想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进行。利用高精度动力学仿真环境,对方法的先进性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编队保持 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面质比调整提高编队构形稳定性的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继刚 张育林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30,35,共5页
分布式卫星编队构形受大气摄动的影响会产生沿航迹方向的相对漂移。通过合理的面质比调整,可以降低漂移,提高构形稳定性。基于包含周日效应的大气密度模型,研究了编队卫星轨道能量耗散的差异,进而指出大气摄动引起的构形漂移与构形初始... 分布式卫星编队构形受大气摄动的影响会产生沿航迹方向的相对漂移。通过合理的面质比调整,可以降低漂移,提高构形稳定性。基于包含周日效应的大气密度模型,研究了编队卫星轨道能量耗散的差异,进而指出大气摄动引起的构形漂移与构形初始相位、以及轨道面和太阳密度周日峰方向夹角之间存在的关系。给出解析形式和数值方式2种面质比调整方法,并对后一种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利用文中给出的面质比调整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构形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构形 大气摄动 面质比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puter的小卫星图像星上智能处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汩 尤政 《航天器工程》 2000年第3期12-20,共9页
介绍了“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星上图像智能处理的方案,包括云检测和图像压缩两个部分,并介绍了硬件结构。详细讨论了灰度阈值法云检测技术,分析了当前流行的一些图像压缩技术,具体介绍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新的压缩技术a-MPBTC。
关键词 云检测 遥感图像处理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布式卫星构形变换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兆魁 张育林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18,共6页
在一种分层控制体系结构下研究了分布式卫星系统的构形变换问题。以控制量的二次型性能指标作为构形变换控制的优化指标,线性离散模型下的构形变换动力学约束作为基本约束,将构形变换的路径规划问题作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求解,并给出了... 在一种分层控制体系结构下研究了分布式卫星系统的构形变换问题。以控制量的二次型性能指标作为构形变换控制的优化指标,线性离散模型下的构形变换动力学约束作为基本约束,将构形变换的路径规划问题作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求解,并给出了数值仿真的算例。在单个绕飞星构形变换规划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整体优化方法,使构形变换过程中整体能量最优,依此作为构形变换的顶层规划方法,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 编队飞行 构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姿态控制稳定度对星座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项军华 张育林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7,52,共6页
针对三轴姿态稳定卫星,推导了在考虑航天器姿态控制偏差时轨道控制偏差的计算公式。在考虑脉冲推力情况下得到了存在姿态控制偏差时的轨道控制误差,并分析了姿态控制稳定度导致的轨道参数偏差对星座结构稳定性的长期影响。最后对姿态控... 针对三轴姿态稳定卫星,推导了在考虑航天器姿态控制偏差时轨道控制偏差的计算公式。在考虑脉冲推力情况下得到了存在姿态控制偏差时的轨道控制误差,并分析了姿态控制稳定度导致的轨道参数偏差对星座结构稳定性的长期影响。最后对姿态控制稳定度导致的星座结构稳定性的长期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稳定度 卫星星座 结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卫星结构材料选取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方军 李路明 李双寿 《航天制造技术》 2003年第4期44-48,共5页
概述了微小卫星及其结构材料,对比了国内外在微小卫星结构材料上的选取的异同。从卫星结构本身的性能和设计制造特点出发,结合研制“清华一号”微型卫星和“清华纳型卫星”的设计实践,提出了我国目前发展微小卫星在结构材料方面使用LC4... 概述了微小卫星及其结构材料,对比了国内外在微小卫星结构材料上的选取的异同。从卫星结构本身的性能和设计制造特点出发,结合研制“清华一号”微型卫星和“清华纳型卫星”的设计实践,提出了我国目前发展微小卫星在结构材料方面使用LC4超硬铝合金的见解,并对微小卫星结构在复合材料方向等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 结构 航天材料 LC4超硬合金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