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9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强度与振动中心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的建设及管理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曼琼 华心 +1 位作者 施惠基 谢惠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为了提高开放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建设网络化、现代化的开放实验室,结合清华大学强度与振动中心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设计开发了实验室设备网上预约系统,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开放实验室 预约系统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强度与振动中心实验室仪器的开放管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曼琼 胡德贵 +3 位作者 付朝华 华心 施惠基 谢惠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为了提高国家教育资源的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该中心实验室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完善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管理工作,尝试多人管理体制、网上预约系统和持证上岗等新机... 为了提高国家教育资源的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该中心实验室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完善仪器设备的开放服务管理工作,尝试多人管理体制、网上预约系统和持证上岗等新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实验室 仪器管理 开放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破坏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进展(2005~2008年)
3
作者 刘彬 谢惠民 方岱宁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0-384,共5页
国家教委于1993年12月批准成立破坏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failure mechanics laboratory,FML),挂靠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99年正式命名为破坏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1994年以来,在教育部和清华大学的领导与支持下,作为重点学... 国家教委于1993年12月批准成立破坏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failure mechanics laboratory,FML),挂靠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99年正式命名为破坏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1994年以来,在教育部和清华大学的领导与支持下,作为重点学科固体力学中的骨干研究基地,FML在科研上承担了众多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3”和“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和部委级的科技成果奖和人才奖,在科研和人才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破坏力学 清华大学 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开放研究实验室 工程力学系 科技成果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本科荣誉学位项目的探索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泉水 白峰杉 +2 位作者 苏芃 徐芦平 陈常青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54,共5页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国家"拔尖计划"的组成部分,经历了7年的改革与实践,"领跑者"理念初见成效。但同时也需要探索进一步上升和提高的空间,激励和引导学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本文在简要分析国际...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国家"拔尖计划"的组成部分,经历了7年的改革与实践,"领跑者"理念初见成效。但同时也需要探索进一步上升和提高的空间,激励和引导学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本文在简要分析国际上高水平大学荣誉学位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清华荣誉学位的定位与钱学森力学班荣誉学位项目构建的指导原则、荣誉学位方案设计和实施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荣誉学位是对"领跑者"理念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誉课程 研究实践:精深学习 朋辈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冗余执行器的航空发动机推力快速响应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睿超 虞超 +3 位作者 姚竞豪 郭迎清 王兵 王向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268,共9页
面向飞/推一体化控制需求,开展涡扇发动机推力快速响应控制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推力最小相位系统的冗余控制方案。研究内容包括:(1)借鉴阀位控制思想,提出在传统燃油流量(Wf)回路基础上增设尾喷口喉道面积(A8)回路,通过挖掘冗余执行器变... 面向飞/推一体化控制需求,开展涡扇发动机推力快速响应控制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推力最小相位系统的冗余控制方案。研究内容包括:(1)借鉴阀位控制思想,提出在传统燃油流量(Wf)回路基础上增设尾喷口喉道面积(A8)回路,通过挖掘冗余执行器变化速率潜力,提高推力响应速度,降低了对于燃油泵快速作动的需求,同时该方法可以使喷口在推力响应过程逐渐回中,系统具备持续的推力快速调节能力;(2)分析了A8调节推力的物理机理,指出容腔压力动力学主导的部件间流量匹配过程使得A8对推力具有直馈作用,是提高推力响应速度的有效途径。基于发动机部件级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执行机构存在速率限制的情况下,实现了推力10 rad/s闭环带宽和A8回中的设计目标,方法可行、有效。在推力响应过程中,A8直馈作用对推力变化的贡献度最高时超过50%。随着对于推力控制模式和推力响应速度的日趋关注,应对容腔内的压力动态过程给予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推力控制 推力快速响应 冗余执行器 最小相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复合材料修复科学与工程技术发展
6
作者 姚学锋 赵宇博 +4 位作者 宣善勇 薛晓 苗春贺 杨海龙 周健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41,共18页
复合材料结构制造缺陷及服役中产生的损伤不可避免,因此开展复合材料修复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对保障先进航空飞机的全寿命周期安全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复合材料修复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内涵;其次,梳理了目前国内外航空... 复合材料结构制造缺陷及服役中产生的损伤不可避免,因此开展复合材料修复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对保障先进航空飞机的全寿命周期安全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复合材料修复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内涵;其次,梳理了目前国内外航空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着重分析了先进复合材料修复理论、工艺、设计、检测及评估的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并针对功能–承载一体化复合材料结构等新型前沿修复设计与技术进行了重点叙述;最后,展望了未来复合材料修复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复合材料智能化、快速化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复合材料 数字化设计 快速修复 功能–结构修复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在轨操控的多分支航天器性能量化与设计优化
7
作者 岳程斐 马经翰 +2 位作者 曾令斌 王天舒 曹喜滨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2-1765,共14页
针对在轨操控多分支航天器性能量化与构型设计优化问题,提出了一套兼顾刚度、灵巧性、工作空间指标及能耗指标的多分支航天器性能评价体系,并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完成了多分支航天器构型的优化。首先,介绍了可操作度、速度全域性能、灵... 针对在轨操控多分支航天器性能量化与构型设计优化问题,提出了一套兼顾刚度、灵巧性、工作空间指标及能耗指标的多分支航天器性能评价体系,并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完成了多分支航天器构型的优化。首先,介绍了可操作度、速度全域性能、灵巧工作空间等传统单臂构型优化指标,并提出由多分支系统刚度、多分支运动学灵巧性、多分支动力学灵巧性等性能指标构建的多分支航天器性能量化评价体系。其次,考虑通用操控场景,以单臂优化指标为目标函数,并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完成了单臂构型优化。在此基础上,面向双臂支撑、双臂操控的场景,完成了多分支航天器构型优化这类超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指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操控 多分支航天器 性能量化 构型设计与优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真实效应的旋转爆震波动力学
8
作者 王兵 秦文楷 +4 位作者 闻浩诚 师迎晨 范文琦 罗发轩 李子栋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102,共26页
旋转爆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真实效应的制约,使得旋转爆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按产生来源不同,真实效应可归类为真实边界约束和非理想物理过程两种。真实边界约束可视为旋转爆震波传播的空间条件,对于燃烧室而言,约束主... 旋转爆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真实效应的制约,使得旋转爆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按产生来源不同,真实效应可归类为真实边界约束和非理想物理过程两种。真实边界约束可视为旋转爆震波传播的空间条件,对于燃烧室而言,约束主要来自喷注、燃烧室几何和燃烧室上下游部件。这些约束会使受限空间内的旋转爆震波的结构产生横向畸变,诱发熄爆等动态过程,或产生部件间的不匹配现象。非理想物理过程来自流动与燃烧过程的内禀属性,诱使旋转爆震波产生更多不同尺度释热和流动结构,如次级燃烧等。若这类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如波的分岔和聚并,则会对旋转爆震波的传播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对发动机的推进性能构成挑战。对相关研究前沿进行梳理,指出考虑真实效应时的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仍未被充分理解,且定量表征匮乏。目前大量研究聚焦于特定发动机构型,缺乏统一的旋转爆震波系结构描述和发动机性能评估框架,且实验测量的时空分辨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波 真实效应 喷注 次级燃烧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及其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64
9
作者 郑东 于维铭 钟北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642,共7页
本文提出了40%(摩尔分数,下同)正癸烷、42%正十二烷、13%乙基环己烷和5%对二甲苯的四组分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模型,并通过实验充分验证了替代燃料模型与实际RP-3航空煤油在理化特性上的相似性.采用对冲火焰实验台架,测量了RP-3航空煤... 本文提出了40%(摩尔分数,下同)正癸烷、42%正十二烷、13%乙基环己烷和5%对二甲苯的四组分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模型,并通过实验充分验证了替代燃料模型与实际RP-3航空煤油在理化特性上的相似性.采用对冲火焰实验台架,测量了RP-3航空煤油以及四组分替代燃料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替代燃料能够准确描述实际RP-3航空煤油的燃烧速率.进一步发展了包含168组分、1089反应的半详细反应动力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机理能够准确预测RP-3航空煤油着火延迟时间和火焰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替代燃烧 反应机理 火焰传播速度 对冲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液航天器液体晃动和液固耦合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青 王天舒 马兴瑞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2-481,共10页
随着火箭运载能力、卫星工作寿命和深空探测器任务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液体推进剂占航天器总质量的比重也不断增加.液体推进剂的晃动影响着航天器的运动稳定性和姿轨控系统的可靠性,是航天器动力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充液航天器中晃动... 随着火箭运载能力、卫星工作寿命和深空探测器任务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液体推进剂占航天器总质量的比重也不断增加.液体推进剂的晃动影响着航天器的运动稳定性和姿轨控系统的可靠性,是航天器动力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充液航天器中晃动的液体是一个分布参数系统,理论上是无穷维的,而工程上希望建立的数学模型是简单、低维的,因此对液体晃动等效力学模型的研究经久不衰.另外,液体推进剂对航天器的结构动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立充液航天器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时需要考虑液体推进剂与贮箱等结构的耦合效应.本文首先结合液体晃动动力学理论和航天工程实际,从理论研究、数值研究和实验研究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充液航天器液体晃动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航天工程中液体晃动等效力学模型的应用进展情况;然后,以液体运载火箭为例概述了国内外在充液航天器液固耦合建模方面的成果,介绍了求解液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和应用软件;最后,根据航天器工程的发展需求,对充液航天器液体晃动和液固耦合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晃动 等效力学模型 液固耦合 航天器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制系统流体回路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向华 程雪涛 梁新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85-2293,共9页
载人航天器一般采用主动热控制技术为主的热控制系统,废热的排散主要通过泵驱动单相流体回路。分析了主动热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任务,如系统方案、工质的选择、回路部件的选型、系统参数的确定、控制算法等;提出了主动热控制系统方案及... 载人航天器一般采用主动热控制技术为主的热控制系统,废热的排散主要通过泵驱动单相流体回路。分析了主动热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任务,如系统方案、工质的选择、回路部件的选型、系统参数的确定、控制算法等;提出了主动热控制系统方案及参数选择应满足适应性要求、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要求以及经济性要求,指出主动热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以系统总体质量最小为目标的约束优化问题,并讨论了优化设计的思路与实现流程。最后基于一个具体的设计案例对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热控制 流体回路 优化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QoS的航空自组织网络无反馈MAC协议建模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晓琳 韩丰 +1 位作者 晏坚 陆建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9-1175,共7页
针对航空自组织网络的高动态特性和对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Qo S)要求,提出了一种无反馈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建模方法及相应的阈值设置方法,以保证高优先级数据分组的时效性及可靠性。首先,对数据分组在接收端碰撞建立时间约束模型... 针对航空自组织网络的高动态特性和对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Qo S)要求,提出了一种无反馈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建模方法及相应的阈值设置方法,以保证高优先级数据分组的时效性及可靠性。首先,对数据分组在接收端碰撞建立时间约束模型,得到信道统计结果与分组成功概率的映射关系;然后,根据不同业务的Qo S要求设置接入阈值;最后,实现对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接入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空域网络场景下,基于该建模方法的无反馈MAC协议可以为高优先级业务提供Qo S保证,即分组成功概率大于99%,端到端延时小于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网络 自组织网络 无反馈介质访问控制(MAC) 服务质量(Qo S) 碰撞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与核电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黄志勇 吴知非 +1 位作者 周世新 郑文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42-47,共6页
概要介绍了温差发电器的基本原理。半导体温差电元件可将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热直接转换成为电能,为月球表面科学试验装置、外层空间探测器等提供电源;也可将反应堆的余热转换为电能,为事故后监测仪表提供可靠的电源保障。
关键词 温差发电器 放射性同位素 余热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热控系统中的热泵-蓄冷组合方案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明海 任建勋 +1 位作者 梁新刚 过增元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提出了旨在降低热控系统质量的热泵 -蓄冷组合热控方案。通过对负荷进行预测 ,对热泵蓄冷系统的集成模式、系统的运行策略 ,以及蓄冷设备的容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合理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 ,热泵蓄冷组合方案能实现热控系... 提出了旨在降低热控系统质量的热泵 -蓄冷组合热控方案。通过对负荷进行预测 ,对热泵蓄冷系统的集成模式、系统的运行策略 ,以及蓄冷设备的容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合理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 ,热泵蓄冷组合方案能实现热控系统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航天器 蓄冷 热控系统 组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编队飞行多目标姿态快速跟踪鲁棒控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长清 李俊峰 +1 位作者 王天舒 宝音贺西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研究了航天器编队飞行多目标姿态跟踪鲁棒控制问题.主航天器装有一个快速机动天线和一个星载相机.考虑相机对地面目标跟踪,同时考虑天线与从航天器通信的空间任务.通过引入角速度约束和姿态角约束,分别推导了相机和天线的参考姿态角、... 研究了航天器编队飞行多目标姿态跟踪鲁棒控制问题.主航天器装有一个快速机动天线和一个星载相机.考虑相机对地面目标跟踪,同时考虑天线与从航天器通信的空间任务.通过引入角速度约束和姿态角约束,分别推导了相机和天线的参考姿态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提出期望逆系统的概念,将三维空间姿态跟踪问题转化为调节问题,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考虑存在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力矩的情况,基于期望逆系统和滑模控制,设计了鲁棒姿态跟踪控制器,并利用Li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的渐近稳定性.以两航天器编队飞行多目标跟踪为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优越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 编队飞行 多体航天器 鲁棒控制 多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大气飞机尾涡演化分析与预测研究
16
作者 李瑞鑫 许春晓 +2 位作者 黄伟希 赵立豪 崔桂香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20,I0002,共17页
飞机起降过程中产生的尾涡会对后机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飞机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而缩短尾流间隔是提高机场起降能力的关键。本文利用大涡模拟方法与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不稳定大气不同高度范围的尾涡演化进行了研究,考虑了阵风和稳... 飞机起降过程中产生的尾涡会对后机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飞机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而缩短尾流间隔是提高机场起降能力的关键。本文利用大涡模拟方法与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不稳定大气不同高度范围的尾涡演化进行了研究,考虑了阵风和稳定度对尾涡演化的影响,发现大逆风和强不稳定大气中尾涡耗散更快。在此基础上针对近地面以风速和稳定度为参数建立大涡模拟数据库;将现有高空模型拓展到不稳定大气并引入湍动能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精度;对衔接过渡区域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方案,且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稳定度条件。尾涡环量演化可以直接采用近地数据库数据,而尾涡高度演化需要进行额外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涡 大涡模拟 大气稳定度 环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大型天线振动控制方案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8
17
作者 邹元杰 葛东明 +5 位作者 刘绍奎 张少辉 方永刚 郑钢铁 董龙雷 徐明龙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5-139,共5页
随着航天器大型天线的研制需求越来越强,大型天线的振动控制问题逐渐引起工程界的重视。文章介绍了一种大型天线的主、被动振动控制方案,研制了相应的振动控制原理样机,并利用实际天线结构进行了控制效果的地面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航天器大型天线的研制需求越来越强,大型天线的振动控制问题逐渐引起工程界的重视。文章介绍了一种大型天线的主、被动振动控制方案,研制了相应的振动控制原理样机,并利用实际天线结构进行了控制效果的地面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安装被动阻尼器后天线伸展臂振动响应幅值下降达66%,采用主动振动控制后天线结构响应幅值下降达92%,初步验证了振动控制的有效性。最后,指出后续航天器大型天线振动控制研究应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大型天线 振动控制 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贮箱内液体晃动阻尼研究(一):理论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为 李俊峰 王天舒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7-692,共6页
在理想流假设及线性化的自由表面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刚性容器中液体小幅晃动进行了流体相似律的研究。得到了晃动的固有频率及各部分阻尼随特征长度、特征运动粘性系数以及特征重力加速的变化关系。此外还分析了壁面阻尼,受污染的自由... 在理想流假设及线性化的自由表面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刚性容器中液体小幅晃动进行了流体相似律的研究。得到了晃动的固有频率及各部分阻尼随特征长度、特征运动粘性系数以及特征重力加速的变化关系。此外还分析了壁面阻尼,受污染的自由液面阻尼以及液体的内部阻尼这几部分晃动阻尼的相对关系,以及它们随各个特征参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发现各部分的晃动阻尼比取决于一个无量纲参数,内部阻尼所占的比例随着运动粘性系数的增大、特征尺寸的减小、特征重力加速度的减少而增大,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内部阻尼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晃动 频率 阻尼 相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空间机械臂的充液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8
19
作者 李俊峰 王照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86,共6页
本文研究空间机械臂运动对充液航天器姿态的影响,讨论了利用机械臂调整充液航天器姿态问题、以及机械臂操作与航天器姿态稳定的协调问题。研究表明:影响充液航天器姿态的因素除了机械臂运动的路径,还有机械臂运动的时间、机械臂转角... 本文研究空间机械臂运动对充液航天器姿态的影响,讨论了利用机械臂调整充液航天器姿态问题、以及机械臂操作与航天器姿态稳定的协调问题。研究表明:影响充液航天器姿态的因素除了机械臂运动的路径,还有机械臂运动的时间、机械臂转角的变化规律、液体的粘性、质量和惯性张量等。其中机械臂运动时间的影响比较明显,而且机械臂运动得越慢对航天器姿态的影响越大。合理地选择机械臂操作时间和机械臂转角变化规律,可以实现机械臂操作与航天器姿态稳定的协调。利用机械臂调整多刚体航天器姿态的算法,在必要的修正后可以用于充液航天器调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 航天器 姿态动力学 空间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坩埚下降法生长氟化物晶体的热场对界面形状和生长速率的影响
20
作者 李家和 郑丽丽 +2 位作者 张辉 李翔 陈俊锋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2-783,共12页
氟化物晶体中包裹物缺陷显著影响光学质量,而包裹物缺陷在坩埚下降法中主要由晶体界面形状和生长速率决定。本文针对坩埚下降法技术,数值模拟研究热场结构对晶体生长速率和界面形状的影响趋势,以及获得使界面呈现微凸形状、稳定生长阶... 氟化物晶体中包裹物缺陷显著影响光学质量,而包裹物缺陷在坩埚下降法中主要由晶体界面形状和生长速率决定。本文针对坩埚下降法技术,数值模拟研究热场结构对晶体生长速率和界面形状的影响趋势,以及获得使界面呈现微凸形状、稳定生长阶段延长的生长条件,形成有效调控包裹物缺陷的策略。研究发现,氟化物晶体生长形成凸度较大的界面主要由内辐射传热特性导致的界面附近径向吸热产生,增加绝缘区长度可减小起始阶段的生长速率,有效降低稳定生长阶段的界面凸度。提高上、下加热器温度可缩短初始不稳定生长区域,有效降低稳定生长阶段的界面凸度。对于大尺寸或多棒晶体生长,呈现径向温度梯度较大即晶体生长界面凸度过大,通过提高上加热器底端温度和增加绝缘区上部散热开口的热场设计,可以建立不利于包裹物生成的微凸界面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晶体 坩埚下降法 热场 包裹物调控 界面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