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源互联网思维的我国待弃水电制氢消纳模式与经济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今 张亦弛 +1 位作者 宋永华 曾嵘 《中国能源》 2016年第4期5-9,共5页
本文依托能源互联网思维,提出建立待弃水电的制氢交易平台,可更为灵活高效地大规模消纳待弃水电,使水电企业、电网公司和制氢用户三方共赢获利。以四川省的待弃水电总量为例,本文计算了弃水制氢的规模,提出了近中期在交通行业中使用混... 本文依托能源互联网思维,提出建立待弃水电的制氢交易平台,可更为灵活高效地大规模消纳待弃水电,使水电企业、电网公司和制氢用户三方共赢获利。以四川省的待弃水电总量为例,本文计算了弃水制氢的规模,提出了近中期在交通行业中使用混氢天然气,时机成熟后转向纯氢燃料电池的氢气消纳路线,分析了该消纳路线的经济性并证明了其投资可行性。该路线有助于实现中西部水电大省产能端的"清洁替代"和用能端的"电能替代",同时引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待弃水电 弃水制氢 弃水交易 混氢天然气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主动支撑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康重庆 钟海旺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正迈向纵深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能源供需时空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撑新能源消纳的灵活性资源等问题。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 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正迈向纵深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能源供需时空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撑新能源消纳的灵活性资源等问题。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供给 能源供需 能源互联网 新能源发电 新能源消纳 能源转型 主动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专利产出与热点领域分析
3
作者 夏越 金宇飞 +3 位作者 高峰 王雁河 王治兰 KAI Strunz 《农村电气化》 2022年第6期36-41,共6页
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也是传统化石能源向智慧能源转型的必经之路。对能源互联网领域专利数据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文章以涵盖全球126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数据库为分析样本的数据来源... 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也是传统化石能源向智慧能源转型的必经之路。对能源互联网领域专利数据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文章以涵盖全球126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数据库为分析样本的数据来源,从专利产出、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对2011-202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领域数万篇专利文献进行了计量研究。并重点对比分析了10年间我国和部分欧美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专利 产出 联合专利分类体系 趋势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再认识:基于熵视域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艳玲 王永真 +3 位作者 朱晨光 韩恺 张兰兰 李嘉宇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5期538-546,共9页
“互联网+智慧能源”(即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着数字化技术对能源系统的设计、运行和发展的全局优化。从能源系统热力学熵和信息系统信息熵的理论及视域,阐释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及其对应能源物联网的熵增与熵减机制。首先... “互联网+智慧能源”(即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着数字化技术对能源系统的设计、运行和发展的全局优化。从能源系统热力学熵和信息系统信息熵的理论及视域,阐释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及其对应能源物联网的熵增与熵减机制。首先,在熵视域下揭示能源互联网所体现出的信息熵与热力学熵之间的内在关联,即通过信息的引入充分激发能量系统的自组织性,减少能源网络的无序程度。同时,以能源互联网范畴中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和数字孪生能源物联网为对象,以熵理论揭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信息流与能量流的协同作用,并以先行先试阶段的国家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为例,分析了信息流构建方法及其在改造能量流方面的具体应用。最后,就信息流改造能量流的能源互联网业态发展提出建议,为能源互联网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热力学熵 信息熵 综合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与态势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康重庆 王毅 +3 位作者 张靖 王永真 高峰 刘毅 《电信科学》 2019年第6期2-14,共13页
能源互联网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发力点,将大力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从国家层面全方位分析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情况,首先回顾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 能源互联网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发力点,将大力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从国家层面全方位分析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情况,首先回顾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公众生态6个方面构建了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指标体系;然后从这6个指标出发,通过参考文献检索分析、官方网站检索、权威文件查阅等手段,分析了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态势,指出我国能源互联网在多部门多层级的政策保障下,在产业、建设、技术与创新等方面处于健康繁荣发展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指标体系 发展态势 能源革命 能源政策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智慧能源多维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永真 张靖 +6 位作者 潘崇超 袁小雪 吴小敬 朱轶林 景锐 王子缘 康利改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3期207-225,共19页
综合智慧能源作为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业态,已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源系统能效与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抓手。但当前综合智慧能源概念边界模糊,且具有多元主体博弈、异质能流耦合集成、技术路线复杂多样的特征。因此,科学... 综合智慧能源作为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业态,已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源系统能效与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抓手。但当前综合智慧能源概念边界模糊,且具有多元主体博弈、异质能流耦合集成、技术路线复杂多样的特征。因此,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绩效评价是保障综合智慧能源规划设计、优化决策与项目经济效益的必要理论指导。在综述综合智慧能源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能源利用、环境友好、经济社会以及综合智慧4个维度,以园区或区域综合智慧能源为对象,归纳评述了当前综合智慧能源绩效评价的多维度指标。一是明确了41个定量及定性绩效评价指标的定义、计算方式以及指标的正逆性,并对指标进行了图形化分类与归纳;二是研判了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利用率、渗透率等相似指标的区别及其应用场景,指明了包括能值可持续指数、需求侧互动等综合智慧能源未来应侧重的评价指标。同时,系统阐述了综合智慧能源绩效评价体系的非劣解、归一化和赋权重等架构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的步骤,并从学术研究、产业应用以及标准化方面对综合智慧能源绩效指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智慧能源 能源互联网 评价指标 能值可持续指数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的省内中长期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竹 宋莉 +3 位作者 于松泰 张楠 纪鹏 杨乔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5,共9页
针对可再生能源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结合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现状,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消纳的省级中长期交易机制以及与现货市场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利用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以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常规机组合约完成进度偏差为目标的电量分解模... 针对可再生能源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结合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现状,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消纳的省级中长期交易机制以及与现货市场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利用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以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常规机组合约完成进度偏差为目标的电量分解模型,针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多场景集的ANFIS预测技术进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电量预测,以此为基础进行电量分解,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建立计及中长期合约分解电量及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的日前市场出清策略,保证中长期合约电量的物理执行,实现与现货市场的有序衔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市场 预测 中长期交易 合约电量分解 日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扶持政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亦弛 刘冠伟 张绚 《中外能源》 CAS 2017年第11期34-40,共7页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大幅增长,2016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约149GW,光伏并网装机容量约78GW。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仍将继续快速增长,并在一次能源中占据关键位置。在这一过程中,...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大幅增长,2016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约149GW,光伏并网装机容量约78GW。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仍将继续快速增长,并在一次能源中占据关键位置。在这一过程中,以补贴(含标杆上网电价)和配额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扶持政策起到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程度的不足,如标杆上网电价调整的实际效果难以保证、补贴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配额制难以快速大范围展开等。我国现行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扶持政策还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建议要稳步、有规律地调整可再生能源标杆上网电价,在近中期每年固定时间确定两年后的可再生能源上网标杆电价与三年后的可再生能源上网标杆电价浮动范围,并同步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电力体制改革进展情况相配合,逐步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同时,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有关制造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后处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扶持政策 标杆上网电价 配额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冠伟 张亦弛 +2 位作者 慈松 余占清 曾嵘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2-68,共17页
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技术是支持柔性电子设备,如可穿戴设备等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电化学储能领域中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极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纸/碳纤维、织物等)、电解质(液态、固态、有机-无机复合电解... 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技术是支持柔性电子设备,如可穿戴设备等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电化学储能领域中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极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纸/碳纤维、织物等)、电解质(液态、固态、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制造工艺(打印/涂覆/喷涂、沉积、纺织)及具有不同附加功能特性的新型柔性电池等方面对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关键组元和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作为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的技术,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于在保证与应用情景(柔性、弯折等)相适应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改善器件的功能特性(质量/体积能量密度、质量/体积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稳定性)与工业规模化生产适宜度。作为兼具结构-功能特性,应用前景广阔的储能技术分支,可以预见,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技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将持续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并不断取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池 固态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超级电容器 能量存储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历程、典型形态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68
10
作者 王永真 康利改 +3 位作者 张靖 赵伟 朱轶林 赵军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95,共12页
基于能源互联网"三横四纵"的概念框架,该文按能量利用特征将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概念、起航和升华4个阶段,并梳理了各阶段对应的关键技术及典型形态,即:1)孕育阶段,以基于能的梯级利用的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 基于能源互联网"三横四纵"的概念框架,该文按能量利用特征将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概念、起航和升华4个阶段,并梳理了各阶段对应的关键技术及典型形态,即:1)孕育阶段,以基于能的梯级利用的天然气冷热电联产系统为主;2)概念阶段,以基于能的因地制宜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主;3)起航阶段,以基于能的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为主;4)升华阶段,以基于能的互联互济的能源互联网为主。可看出,综合能源系统是在能源转型驱动下逐渐形成的"冷热电气"多能源供应态势,并在互联网技术下逐渐体现出能的"商品化"共享特征,相关形态的规划、标准以及示范工程也已先行先试。最后,从熵的角度阐释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高度融合的机制,印证泛在能源网成为综合能源系统的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换 热泵 分布式能源 综合能源系统 能源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储能技术发展前景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冠伟 《中外能源》 CAS 2017年第12期69-78,共10页
美、日、德、中等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能源转型,能源互联网已成为各国能源系统转型发展的共同方向,而储能将是支撑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能源互联网可以划分为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储能技术可以在物理层支持多种能源种类的互补... 美、日、德、中等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能源转型,能源互联网已成为各国能源系统转型发展的共同方向,而储能将是支撑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能源互联网可以划分为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储能技术可以在物理层支持多种能源种类的互补转换,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提供能量平衡,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供能提供运行支撑。在能源互联网中,燃料网、热力网、交通网、电力网几大重要网络的联合运行、互通互补将成为趋势。在燃料-电力网互通中,电解技术、储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是核心;在燃料-交通网互通中,动力电池-电机研发、可再生能源制备燃料、燃料电池技术是核心;燃料-热力网的互通冷热电联供与储热(冷)技术是核心;在交通-电力网互通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是主要技术;在热力-电力网互通中,开发储热(冷)技术以使用低谷电价制热/冷并存储,配合需求响应技术在高峰时期切断冷热负荷,配合三联供技术优化热电联产都是核心技术。储能技术还可以在能源信息、应用运营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应用层各种能源业态的开展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储能 多能互补 能量平衡 分布式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与水利结合模式探索——以南水北调西线光伏天河工程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琦 白保华 +2 位作者 何继江 延星 缪雨含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国家“3060”双碳能源战略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为西部地区探索碳中和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在碳约束下,水利工程应规划与部署减碳方案。南水北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东线和中线工... 在国家“3060”双碳能源战略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为西部地区探索碳中和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在碳约束下,水利工程应规划与部署减碳方案。南水北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东线和中线工程一期方案已实施,西线工程的方案尚在论证与优化中。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例,提出将能源与水利结合的创新模式,即光伏天河工程模式。光伏天河工程是将光伏阵列布设于西线工程的水渠水面及防护带地面上,从而形成规模宏大的带状光伏电站。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全长超过2300 km,除去隧道沟渠等部分,假设可铺设光伏面板的渠道长1000 km,水面外加两侧防护带宽度,光伏天河总体安装面积达到120 km^(2)。以每平米铺设120 W光伏面板进行计算,西线工程沿线可安装光伏14.4 GW。光伏天河系统每年发电量约1.87×10^(9)kW·h,节约标煤约2.30×10^(6)t,减少将近6.03×10^(6)t的CO_(2)排放量,有助于西线工程的整体减排降碳。以1 MW光伏装机为基准,光伏工程的投资回收年限为14 a,通过低息贷款和技术革新可缩短投资回收期。提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在规划时应考虑将调水与能源结合,在渠道全线布设光伏阵列搭建光伏天河;二是,沿西线节点建立规模不等的地面和漂浮式光伏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形成若干水光互补绿色能源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利光伏 绿色电力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的态势辨析与理论架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永真 潘崇超 +5 位作者 韩恺 杨旭东 李娜 戴璟 李嘉宇 朱晨光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4期379-389,共11页
近年来综合能源服务在理论、技术和业态上不断发展,而“双碳”目标对中国综合能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双碳”目标下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态势及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辨识。首先,通过梳理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态势及其业态特... 近年来综合能源服务在理论、技术和业态上不断发展,而“双碳”目标对中国综合能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双碳”目标下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态势及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辨识。首先,通过梳理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态势及其业态特征,揭示了企业数量与国家碳排放强度及省域GDP呈现较高的相关性;其次,从“物理、信息、价值”的维度,刻画了综合能源服务“三元驱动”的体系架构、理论框架及关键技术,以完善综合能源服务的概念模型;最后,针对一些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经济效益欠佳的问题,在宏观政策分析的同时,从产业生态、理论技术及增值服务方面对“双碳”目标下中国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服务 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转型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有机朗肯循环研究概览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永真 朱轶林 +3 位作者 潘利生 李成宇 罗向龙 赵军 《太阳能》 2020年第2期18-32,共15页
有机朗肯循环是中低品位热能高效回收和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可以反映我国科研工作者对有机朗肯循环相关领域关键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朗肯循环领域资助的知识图谱,梳理了该领域的基金批准... 有机朗肯循环是中低品位热能高效回收和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可以反映我国科研工作者对有机朗肯循环相关领域关键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朗肯循环领域资助的知识图谱,梳理了该领域的基金批准数量、依托单位、资助类别、关键词分布、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情况。分析表明,自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有机朗肯循环领域获批基金约78项,其中,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获批的基金数量位列前三;我国有机朗肯循环的论文发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国际专利表现不足。从历年资助的数量和词频来看,有机朗肯循环的研究大致包括:匹配不同热源热力循环的热经济优化,工质筛选、实验研究和系统仿真,临界或超临界工况及耦合、复叠循环的研究,混合工质的物性分析及其设计,冷热电联供循环的架构及动态调控。未来有机朗肯循环的研究主题应更聚焦于膨胀机等关键部件的研制、工质物性量测及非共沸工质设计、耦合循环的构建及动态调控等,并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交流,以推动有机朗肯循环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研究概览以期为从事中低温热功转换领域的青年学生和科研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膨胀机 工质 热力性能 耦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城市燃气企业转型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嘉宇 张靖 +1 位作者 唐诚 王永真 《油气与新能源》 2022年第6期50-59,共10页
在油气体制改革、“双碳”目标约束背景下,天然气下游产业或将面临市场空间压缩、市场竞争加剧、新兴技术倒逼等挑战,城市燃气(简称城燃)企业正竞相布局,加速多元化发展。揭示影响城燃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洞悉适配城燃企业内外部环... 在油气体制改革、“双碳”目标约束背景下,天然气下游产业或将面临市场空间压缩、市场竞争加剧、新兴技术倒逼等挑战,城市燃气(简称城燃)企业正竞相布局,加速多元化发展。揭示影响城燃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洞悉适配城燃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城燃企业的低碳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建立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改进的城燃企业转型关键因素层次分析方法,指明了34个影响城燃企业转型升级因素的分布层级、关联关系以及权重系数,发现“双碳”愿景下的外部政策环境、核心科技竞争力、战略规划能力、企业产业结构等4项因素权重占比相对较高,其权重之和达到了0.29,可被视为城燃企业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此,最后提出了“双碳”愿景下中国城燃企业转型发展的4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城市燃气企业 低碳发展路径 解释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源电网架构下电动汽车减排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子驰 贾娜 +4 位作者 李霁恒 雷炳银 付凌波 苏雨晴 张靖 《节能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442-448,467,共8页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快速推广,各方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影响因素越来越重视;分析不同能源电网架构下电动汽车减排因素及其敏感性,比较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对促进清洁能源政策下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比核算电动汽车与...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快速推广,各方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影响因素越来越重视;分析不同能源电网架构下电动汽车减排因素及其敏感性,比较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对促进清洁能源政策下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比核算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上,设置煤电比例,使用年限,行驶里程,平均速度和电池质量5类影响因素,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同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混合能源电网中,煤电比例低于73%时,电动汽车有较优的节能减排效益;当使用年限低于6年时,电动汽车技术可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且在频繁启停、拥堵的工况条件下,亦具有良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行驶里程和平均速度方面,长期在城间通勤、长距离高速度运行工况下,电动汽车在全生命周期内很难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电池质量方面,电动汽车电池更换对减排效果有显著影响,若无法提高电池质量或充电技术,则难以促进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以清洁能源发电为主的电网能源架构下,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减排效益好,且在城市交通中可显著降低排放;混合能源电网结构中不同能源占比、电动汽车使用年限及行驶里程是影响减排的主要因素。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量高于燃油汽车,煤电比例低于73%且比例越低时,电动汽车具有更好的节能减排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网 减排 市场比较 影响因素分析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型城市能源转型的综合评价——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永真 林伟 +3 位作者 李成宇 朱轶林 张靖 高峰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2期188-196,共9页
城市能源转型的量化评价有助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工业型城市能源系统的转型提供指导。但能源转型的综合评价面临多维度变量、多结构耦合以及多层次结构的挑战。以苏州市为例,提出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及层次分析法的工业型... 城市能源转型的量化评价有助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工业型城市能源系统的转型提供指导。但能源转型的综合评价面临多维度变量、多结构耦合以及多层次结构的挑战。以苏州市为例,提出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及层次分析法的工业型城市能源转型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二元对比,获得用于量化工业城市能源转型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苏州2013—2018年的城市能源转型发展过程,得出苏州城市能源转型程度总体呈上升进步趋势,其中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发展的进步最为显著,但电力自给率从79%下降至70%,能源安全压力增加,供能能力的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能耗强度得分从2013—2017年逐年下降,2018年有所上升,能耗强度控制的形势严峻;2017年和2018年的研发强度得分低于2016年,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最后,为苏州后续的能源转型发展提出5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综合评价 解释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能值的中国电力能源系统可持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永真 朱轶林 +2 位作者 康利改 高峰 张靖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1期19-27,共9页
电力能源系统的绿色发展关系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电力能源系统的定量可持续性评价是"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评价的关键工作。为定量统一分析不同发电技术的能量、经济及环境效益,首先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光伏、风... 电力能源系统的绿色发展关系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电力能源系统的定量可持续性评价是"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评价的关键工作。为定量统一分析不同发电技术的能量、经济及环境效益,首先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光伏、风电、水电、燃气及燃煤5种发电模式的能值可持续指数进行分析,发现现有技术经济水平下风电的能值可持续指数最优。其次,综合考虑能值可持续指数、发电效率、全生命周期成本3个维度指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计及能值的中国电力能源系统可持续性综合评价体系,量化分析了2020—2050年中国电力结构由以煤炭为主转向以清洁能源风光为主的可持续性。所提的能值可持续性评价方法,能够为区域能源转型的量化研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环境负载 可持续性 能源转型 电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企业充换电产业投资机会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敏 李嘉宇 +1 位作者 张靖 唐诚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随着交通运输领域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电力交易领域“多买多卖”竞争格局的逐渐放开,充换电产业已成为助力发电企业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扩展售电侧途径,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从宏观态势、政策环境、技术现状... 随着交通运输领域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电力交易领域“多买多卖”竞争格局的逐渐放开,充换电产业已成为助力发电企业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扩展售电侧途径,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从宏观态势、政策环境、技术现状、市场格局4个方面对国内充换电产业现状进行了研究;其次,以发电企业视角切入,分析了发电企业进入充换电市场的投资机会与风险;最后,以能力培育、产业投资两个角度给出了发电企业投资发展充换电产业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企业 充换电基础设施 投资发展战略 新能源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热经济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轶林 王永真 +3 位作者 张新敬 李惟毅 李君 李浩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2-319,共8页
构建生物质直燃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定义供暖系数表征输入供暖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的能量分配关系,通过热力学分析和经济评价优化系统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升高蒸发温度,供暖系数减小;供热水/回水温度较高时,系统有较大供暖系数、... 构建生物质直燃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定义供暖系数表征输入供暖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的能量分配关系,通过热力学分析和经济评价优化系统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升高蒸发温度,供暖系数减小;供热水/回水温度较高时,系统有较大供暖系数、效率和热效率,而发电效率、一次能源节约比和系统总投资较小;以动态回收年限或投资利润率为目标优化的蒸发温度小于以系统运行年限利润总额现值为目标确定的最优值。所研究的生物质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一次能源节约比为5.91%~12.78%,投资利润率为3.25~3.88,系统能源利用率较高且热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电联供 热力学 经济分析 有机朗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