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检监察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过勇 李尚翼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在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中,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总体要求,纪检监察学人才培养体系应重点解决纪检监察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与能力要求、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在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中,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总体要求,纪检监察学人才培养体系应重点解决纪检监察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与能力要求、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四个密切联系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综合考虑纪检监察学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定位、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平衡三个因素。在素质与能力要求方面,可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个维度开展系统的构建。在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方面,既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分层次、有侧重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科学构建以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方向选修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及促进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双向互动。在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方面,应在统编教材基础上构建分层次、多样化教材体系,推动案例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与案例开发,以及开发面向更广泛学生群体的通识教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学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微腐败的滋生土壤与生成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2
作者 洪宇 过勇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8,M0006,共13页
村干部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容易导致腐败。本研究从权力的角度探究农村微腐败滋生的土壤,运用扎根理论对82份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拥有的信息控制权、资源支配权和议价权力等是农村微腐败的权力基础,村干部权力形态的... 村干部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容易导致腐败。本研究从权力的角度探究农村微腐败滋生的土壤,运用扎根理论对82份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拥有的信息控制权、资源支配权和议价权力等是农村微腐败的权力基础,村干部权力形态的形塑及其腐败行为的滋生是资源下乡、结构性赋权和基层治理制度性困境叠加作用的结果。村干部既是政府代理人,又是村民当家人,具有独特的权力优势,可以利用对上级政府和村民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在村务管理中的资源控制权,谋取私人利益。此外,村干部的身份地位优势和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使其具有与基层政府讨价还价的权力,为村干部腐败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微腐败 信息控制权 资源支配权 议价权力 资源下乡 结构性赋权 非正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嵌入:境外国企廉洁合规建设的实践逻辑、现实挑战与治理对策——基于F公司的案例研究
3
作者 过勇 张裕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7,共9页
国有企业境外分公司/分支机构镶嵌在境内和属地的规范要求中,处于一种双边镶嵌的状态。“制度-技术-文化”分析框架揭示了境外国企廉洁合规建设中的多维嵌入逻辑及其应对复杂全球环境的能力。境外国企主要通过制度嵌入组织的制度化逻辑... 国有企业境外分公司/分支机构镶嵌在境内和属地的规范要求中,处于一种双边镶嵌的状态。“制度-技术-文化”分析框架揭示了境外国企廉洁合规建设中的多维嵌入逻辑及其应对复杂全球环境的能力。境外国企主要通过制度嵌入组织的制度化逻辑、监督嵌入业务的技术化逻辑以及文化嵌入生活的渗透化逻辑进行境外环境嵌入,但是由于制度互斥、信息困境、文化冲突等约束,因此在此过程中会面临制度失灵、技术限度和价值弱化的现实挑战。未来应通过制度的转换嵌入、技术的情景嵌入和价值的融合传播推进廉洁合规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国企 廉洁合规建设 嵌入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项整治治理基层数字形式主义何以有效?——基于整治主体的分析
4
作者 张靖宇 甘甜 过勇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6,M0003,M0004,共22页
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顽疾,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字形式主义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试图通过专项整治的方式予以解决。然而,在保持当前行政体制的前提下,专项整治能否长期有效?已有研究通常认为专项整治是运动式治理的具体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顽疾,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字形式主义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试图通过专项整治的方式予以解决。然而,在保持当前行政体制的前提下,专项整治能否长期有效?已有研究通常认为专项整治是运动式治理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存在共谋、动员成本高、打破科层组织的正常运转等问题,其成效存疑。然而,浙江省A市以党办、纪委、大数据局为主体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取得突出成效并在较长时期内得以保持,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启示性案例。与以往研究不同,论文把视角聚焦于专项整治的主体,发现专项整治发起部门与被整治部门分属不同系统是解决共谋问题的关键。若发起部门还具有合理的权力配置结构,则此类专项整治可以充分调研获取真实信息,柔性协商制定科学方案,逆向动员解决执行困难,减少共谋提升监督质效,有效终结形成长效机制,在“信息”“方案”“执行”“监督”“终结”五个过程性要素上表现良好,达到如意的整治效果。这一发现既有助于拓展对运动式治理的理论认识,也为有效整治基层形式主义、提升基层治理绩效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形式主义 数字化转型 专项整治 运动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系统建构与集成创新 被引量:18
5
作者 过勇 张鹏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7,F0002,158,共16页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引领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和标志性实践成果。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系统构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百余...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引领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成果和标志性实践成果。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系统构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百余年中监督权力运行所塑造的核心基石和经验凝练,为进一步的制度集成创新储备了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组织和制度基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核心引擎”“运行动力”“支撑载体”四个集成环节衔接贯通、相互统一,形成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通过“统筹谋划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协调贯通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战略性举措的紧密配合、优化实施,将制度集成创新优势不断转化为整体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助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未来路向:推动监督体系从“有形”向“有效”转变、明晰监督主体权责界限、搭建数字化协作平台以推动形成监督网络、强化对监督权的监督、加强对社会领域腐败的监督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系统建构 集成创新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