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用CAPP系统中制造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曾令友 郁鼎文 张玉峰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8,共3页
分析了通用CAPP系统对制造资源的要求 ,建立了制造资源模型 ,并介绍了所开发的制造资源定制工具平台 ,对不同的制造环境 ,运行该工具可以方便地实现制造资源的定制。
关键词 CAPP 数据库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制造资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高速实时插补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彤 吕强 +1 位作者 张辉 杨开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30-1836,共7页
为满足复杂曲线高速和高精度的加工要求,研究了具有轨迹预读功能的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速度规划和插补算法。提出了"重叠拼接法",实现了相邻两条B样条曲线段的光滑连接;推导了插补钳制速度的计算公式,保证了加工精度,满足了系... 为满足复杂曲线高速和高精度的加工要求,研究了具有轨迹预读功能的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速度规划和插补算法。提出了"重叠拼接法",实现了相邻两条B样条曲线段的光滑连接;推导了插补钳制速度的计算公式,保证了加工精度,满足了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在引入"规划单元"概念的基础上,将速度规划和插补设计成B样条曲线插值、规划单元划分、速度规划、规划单元插补四个并行计算的线程,解决了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高速加工的插补实时性问题。最后,在GT100数控系统中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加工 三次均匀B样条 插补 实时控制 加速度控制 预读速度规划 计算机数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Linux的软件PLC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8
3
作者 游华云 叶佩青 +1 位作者 杨开明 汪劲松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134-136,共3页
文章在工控机平台上,研制开发了基于RTLinux实时操作系统的软件PLC,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模块和不同的CNC系统协同工作,也可以嵌入到THHP-II型数控系统内部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其实时性和可靠性已经在国产THM5660和TH5456立式加工中心... 文章在工控机平台上,研制开发了基于RTLinux实时操作系统的软件PLC,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模块和不同的CNC系统协同工作,也可以嵌入到THHP-II型数控系统内部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其实时性和可靠性已经在国产THM5660和TH5456立式加工中心上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INUX 软件 PLC 数控系统 可编程序控制器 数控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夏必忠 张辉 +2 位作者 段广洪 傅新 杨华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1-1333,1386,共4页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hydrau lic free p iston engine,以下简称HFPE)是将内燃机和液压泵集成为一体,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实现动力非刚性传输的一种特种发动机。在左、右动力腔的交替驱动下,HFPE的活塞组件在腔体中作往复直线运动,同时泵出...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hydrau lic free p iston engine,以下简称HFPE)是将内燃机和液压泵集成为一体,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实现动力非刚性传输的一种特种发动机。在左、右动力腔的交替驱动下,HFPE的活塞组件在腔体中作往复直线运动,同时泵出液压油驱动负载工作。与曲轴式发动机不同,由于不受曲柄连杆机构的约束,HFPE活塞组件的运动规律完全取决于其本身的质量及所受到的作用力。本文通过建立所研制的HFPE样机各子系统的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HFPE样机的动态特性,以期为系统的结构及控制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活塞发动机 液压 动态特性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的制造工艺质量建模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董晔弘 向东 +2 位作者 龙旦风 刘畅 段广洪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564-2569,共6页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制造模式下,工艺质量建模面临的模型维度高、数据稀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的工艺质量建模方法。该方法以工艺机理知识为基础构建贝叶斯网结构,在构建时采用删除法保证结构的完备性与简洁性。设计实验获得均衡分...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制造模式下,工艺质量建模面临的模型维度高、数据稀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的工艺质量建模方法。该方法以工艺机理知识为基础构建贝叶斯网结构,在构建时采用删除法保证结构的完备性与简洁性。设计实验获得均衡分布的实验数据,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学习获得条件概率表。在应用中,模型利用生产线的数据更新条件概率表,来体现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印刷线路板微小孔钻孔工艺为例进行了建模方法的应用与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多品种小批量制造工艺的质量建模具有适用性,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模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 工艺质量建模 多品种小批量 机理知识 机器学习 印刷线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的全局产品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国梓 郁鼎文 吴志军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2-401,共10页
该文利用粗糙集理论有关方法,就用户需求、个性化配置及设计方案评价三个方面对面向企业的全局产品结构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考虑用户的不确定性需求,建立了用户需求的数据挖掘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处理不确定或不精确知识的表达,进行经验... 该文利用粗糙集理论有关方法,就用户需求、个性化配置及设计方案评价三个方面对面向企业的全局产品结构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考虑用户的不确定性需求,建立了用户需求的数据挖掘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处理不确定或不精确知识的表达,进行经验学习并从中获取知识,进行推理,使得企业能够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提出了个性化配置器的规则提取模型,利用不完备信息系统粗糙集的相关方法加以处理,将配置逻辑和规则纳入产品定义中,使得用户和销售工程师在进行个性化产品定义的时候就可以确定相应的配置逻辑,由此产生相应的产品结构,为面向多应用视图的BOM生成提供可能,还提出了设计方案评价的决策支持模型,该模型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设计方案的各个影响因素,利用粗糙逻辑与决策方法对已有知识进行逻辑的推演与分析,提取相应的决策规则,为全局产品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支持;最后,给出了利用上述相关算法实现的产品配置管理的工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产品结构模型 用户需求 个性化配置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鑫 李勇 +1 位作者 崔晶 鲁培 《电加工与模具》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研究开发的三维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包括微进给运动控制机构、高频微能脉冲电源、加工状态检测等关键环节。在工控机和相应板卡的硬件平台上,构建出基于Linux和RTLinux的数控系统,该系统对CAM的NC数据进行预处理,加入电极补偿和轨迹规... 研究开发的三维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包括微进给运动控制机构、高频微能脉冲电源、加工状态检测等关键环节。在工控机和相应板卡的硬件平台上,构建出基于Linux和RTLinux的数控系统,该系统对CAM的NC数据进行预处理,加入电极补偿和轨迹规划环节,从而实施三维微细结构样件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加工 三维数控加工 RTLINUX 系统设计 实验研究 三维 微能脉冲电源 关键环节 加工系统 研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刻蚀机反应腔室气流仿真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程嘉 朱煜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6,83,共5页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反应腔室的气流分布是影响等离子体分布与刻蚀工艺均匀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用商业软件CFD—ACE+中的连续流体与热传递模型,对反应腔室中气流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讨论了不同质量流量(50—250cm^3/rai...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反应腔室的气流分布是影响等离子体分布与刻蚀工艺均匀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用商业软件CFD—ACE+中的连续流体与热传递模型,对反应腔室中气流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讨论了不同质量流量(50—250cm^3/rain)入口条件下电极表面附近气压分布情况,同时讨论了不同腔室高度(H=0.08,0.12,0.14m)对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极表面附近气压分布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特征,并随入口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升高;气流分布均匀性随腔室高度增加而有所提高,而同时平均密度却会下降。通过对比发现3D与2D模型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气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自由曲面透镜测量精度的迭代重构曲面算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之敬 郭震宇 曾理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56-959,共4页
在提出的基于图像变换的光学透镜的表面面形测量方法中,建立了迭代重构曲面算法。算法根据待测透镜光学表面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图像变换特性,重构出与待测透镜光学表面具有相同图像变换特性的数值三维曲面簇,利用迭代方法从中筛选出与... 在提出的基于图像变换的光学透镜的表面面形测量方法中,建立了迭代重构曲面算法。算法根据待测透镜光学表面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图像变换特性,重构出与待测透镜光学表面具有相同图像变换特性的数值三维曲面簇,利用迭代方法从中筛选出与待测透镜光学表面面形完全相同的数值三维曲面,解决了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算法所构建的数值曲面与待测透镜光学表面的曲面面形能够准确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透镜 面形测量 迭代重构曲面算法 图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向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先逵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现代制造技术的形势和特点,论述制造技术的永恒性和广义制造论(大制造),重点论述工艺核心论,分析制造工艺技术的核心作用和现代制造工艺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根据当前制造业的形势,提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现代制造技术的形势和特点,论述制造技术的永恒性和广义制造论(大制造),重点论述工艺核心论,分析制造工艺技术的核心作用和现代制造工艺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根据当前制造业的形势,提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制造技术 永恒性 广义制造论 制造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锥形微细喷孔电火花加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佟浩 李勇 +1 位作者 刘美玲 张龙 《电加工与模具》 2011年第6期12-15,20,共5页
高端柴油发动机喷油嘴的微细喷孔要求孔径沿喷射方向逐渐变小形成倒锥形。为实现电火花加工微细倒锥形喷孔,解决倒锥角度高分辨率连续可调、微小锥角顶点的精确定位、无自转微细电极丝推摆动力传递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微细... 高端柴油发动机喷油嘴的微细喷孔要求孔径沿喷射方向逐渐变小形成倒锥形。为实现电火花加工微细倒锥形喷孔,解决倒锥角度高分辨率连续可调、微小锥角顶点的精确定位、无自转微细电极丝推摆动力传递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设计研制了一种微细倒锥孔电火花加工用电极丝推摆机构模块,并对该机构模块的推摆径向跳动误差、倒锥角调节误差等性能进行了测试。为验证该机构模块的功能效果,进行了不同倒锥角微细孔加工实验。结果表明:倒锥推摆机构具有倒锥形微细喷孔加工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加工 喷油嘴喷孔 倒锥形微细孔 锥角推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佟浩 李勇 +1 位作者 崔晶 王扬 《电加工与模具》 2006年第3期33-37,共5页
进行微细电火花三维扫描加工时,由于电极损耗相对严重,导致形位公差难以保证和加工效率较低。该研究分析了电火花加工常规的电极损耗补偿方法,提出了基于放电间隙伺服控制进行电极损耗实时补偿的微细电火花三维扫描加工方法。辅助以电... 进行微细电火花三维扫描加工时,由于电极损耗相对严重,导致形位公差难以保证和加工效率较低。该研究分析了电火花加工常规的电极损耗补偿方法,提出了基于放电间隙伺服控制进行电极损耗实时补偿的微细电火花三维扫描加工方法。辅助以电极电接触感知工件平面和加工原点,三维结构加工实验显示,采用间隙伺服控制进行电极损耗实时补偿有利于提高扫描加工微三维结构的形位精度和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加工 扫描加工 电极损耗 间隙伺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复合加工技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先逵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首先阐述了复合加工技术的含义,提出广义复合加工技术的观点,特别是精密复合加工技术的概念。然后论述了精密复合加工技术在制造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创新意义,认为它是解决制造技术中工艺难题的重要手段,是在制造技术创新中求发展的新兴... 首先阐述了复合加工技术的含义,提出广义复合加工技术的观点,特别是精密复合加工技术的概念。然后论述了精密复合加工技术在制造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创新意义,认为它是解决制造技术中工艺难题的重要手段,是在制造技术创新中求发展的新兴视野,是提升制造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继而阐述了复合加工的类型,介绍了四种精密复合加工技术,即复合结合剂金刚石微粉砂轮超精密磨削技术、精密砂带振动磨削和研抛技术、精密车铣加工技术和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等,最后阐述了复合加工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当前应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复合加工 作用叠加 功能集合 多件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推力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电磁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忠东 王先逵 +1 位作者 刘泉 陈定积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介绍高推力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和特点,指出端部效应和齿槽效应会产生定位力及其波动,提出具有段间 移位的分段式轮换对称初级绕组和铁芯的电磁结构设计方案,分析该方案对端部效应和齿槽效应的消弱作用。分析结 果表明,该方案... 介绍高推力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和特点,指出端部效应和齿槽效应会产生定位力及其波动,提出具有段间 移位的分段式轮换对称初级绕组和铁芯的电磁结构设计方案,分析该方案对端部效应和齿槽效应的消弱作用。分析结 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改善高推力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的推力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动机 永磁 零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系统中主被动隔振技术的应用及隔振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登峰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首先简述了隔振原理及隔振器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选用隔振器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了世界上几款优秀的隔振器,最后对一款日本明立精机主动隔振平台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关键词 被动隔振 主动隔振 隔振器 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S07循环程序在复杂精密模架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游华云 叶佩青 杨开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共4页
在数控代码编程中,使用循环程序可以实现参数化编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杂精密模架加工过程中,数控编程是主要难题之一。笔者对GDS07全数字总线式数控系统的循环编程进行了探索,编制了一套循环程序库,该程序库集成了键槽、锥形键槽... 在数控代码编程中,使用循环程序可以实现参数化编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杂精密模架加工过程中,数控编程是主要难题之一。笔者对GDS07全数字总线式数控系统的循环编程进行了探索,编制了一套循环程序库,该程序库集成了键槽、锥形键槽、直推杆锁紧倒孔、槽拐角、分布孔、单元旋转等加工功能,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精密模架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S07全数字总线式数控系统 循环程序 参数化编程 NC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F回转体零件的内外轮廓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沛庆 叶佩青 +1 位作者 赵彤 钱学雷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5期12-15,67,共5页
回转体零件的轮廓识别对集成CAD/CAM,实现车削自动编程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图形交换文件(DXF)的轮廓自动识别新算法,利用DXF图形存储特点和零件对称性去除尺寸标注、粗糙度和其他多余线等冗余信息,通过图元分解得到所有路径分... 回转体零件的轮廓识别对集成CAD/CAM,实现车削自动编程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图形交换文件(DXF)的轮廓自动识别新算法,利用DXF图形存储特点和零件对称性去除尺寸标注、粗糙度和其他多余线等冗余信息,通过图元分解得到所有路径分支点,最后沿逆时针方向以最小夹角法搜索识别零件的外轮廓和内轮廓。该算法改进了以往算法的不足,已成功运用于车削自动编程系统,识别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体零件 轮廓识别 图形交换文件(DX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轴机床的运动学预标定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育文 李剑锋 +4 位作者 汪劲松 段广洪 杨向东 姜学谦 章乃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24-1227,共4页
运动学标定是提高虚拟轴机床精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结合机床加工作业的特点 ,提出一种对虚拟轴机床进行预标定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通过改变静平台铰链点的位置参数校准静平台坐标系相对于工作台坐标系的姿态 ,从而消除因静平台坐标系位... 运动学标定是提高虚拟轴机床精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结合机床加工作业的特点 ,提出一种对虚拟轴机床进行预标定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通过改变静平台铰链点的位置参数校准静平台坐标系相对于工作台坐标系的姿态 ,从而消除因静平台坐标系位姿偏差所导致的末端输出误差 ,这有利于提高以后标定算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轴机床 误差分析 运动学预测标定 标定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M的流程管理实施技术研究
19
作者 朱靖 郁鼎文 张玉峰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57,共3页
现代企业的集成正向着过程集成的方向发展。PDM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其主要功能为数据仓库与文档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流程管理。通过总结在某企业中实施PDM的经验 ,提出一种基于PDM软件的流程管理的新方法 ,为企... 现代企业的集成正向着过程集成的方向发展。PDM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其主要功能为数据仓库与文档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流程管理。通过总结在某企业中实施PDM的经验 ,提出一种基于PDM软件的流程管理的新方法 ,为企业实现过程集成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 流程管理 项目管理 CZMS 产品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并联机床作业空间与奇异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晓强 汪劲松 +1 位作者 段广洪 朱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17-819,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床 ,分析了该机床的两类构型奇异问题。在定义出机床位置空间的基础上 ,借助奇异性分析 ,提出兼顾运动平台实现位置能力和姿态能力的位姿空间描述方法 ,为此类机床的尺度设计、路径规划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并联机床 作业空间 奇异性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