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痛胃镜不同入镜时点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艳丽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检查中不同入镜时点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联合丙泊酚1.5mg/kg... 目的比较无痛胃镜检查中不同入镜时点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联合丙泊酚1.5mg/kg麻醉。分别于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刻(A组)和30s(B组)入镜开始检查。若入镜时有呛咳及明显体动反应,则追加丙泊酚0.5mg/kg。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_0)、入镜前(T_1)、胃镜过咽喉部(T_2)和术毕(T_3)时的HR、BP和SpO_2,及入镜时呛咳、呃逆、体动等反应、术毕清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两组患者的MAP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和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镜时A组呛咳和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呃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丙泊酚用量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在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30s入镜检查可以降低呛咳和体动发生率,减少丙泊酚总用量和缩短苏醒时间,且对呼吸和循环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丙泊酚 舒芬太尼 纤维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之明 张东亚 +1 位作者 邵燕斌 何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2-844,共3页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麻醉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79例择期在全麻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CABG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38)和舒芬太尼组(S组,n=41)。F组以芬太尼10~20μg/kg、S组以舒...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麻醉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79例择期在全麻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CABG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38)和舒芬太尼组(S组,n=41)。F组以芬太尼10~20μg/kg、S组以舒芬太尼1~2μg/kg,分别配伍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缓慢诱导。F组间断静注芬太尼5~10μg/kg、S组间断静注舒芬太尼0.5~1.0μg/kg,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连续监测HR、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肺动脉压(PAP)、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血管阻力(PVR)、周身血管阻力(SVR)、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结果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合理伍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可使麻醉诱导更平稳;舒芬太尼复合异氟醚麻醉血液动力学更稳定;舒芬太尼可获得较芬太尼高的CO和CI、较低的SVR和PCWP。结论舒芬太尼用于CABG麻醉更容易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麻醉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庞晓林 邵燕斌 +1 位作者 杨永涛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0-721,共2页
Klippel-Feil综合征的先天陛心脏病的外显率约25%,以室间隔缺损为常见,此外可有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等。我院为一例Klippel-Feil合并法洛四联症、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多发房间隔缺损、冠状动脉... Klippel-Feil综合征的先天陛心脏病的外显率约25%,以室间隔缺损为常见,此外可有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等。我院为一例Klippel-Feil合并法洛四联症、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多发房间隔缺损、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成功施行根治术,现将麻醉管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PPEL-FEIL综合征 法洛四联症 根治术麻醉 患者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肺静脉畸形引流 多发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后骨折复位急性肺栓塞致患者死亡一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付连军 张淑荣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8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骨折复位 麻醉后 右股骨颈骨折 高血压病史 死亡 系统治疗 入院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慧先 邵燕斌 +1 位作者 张艳丽 张东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31-34,43,共5页
目的研究医学手术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及麻醉效果。方法实验用小型猪34例,分为CPB下停跳组手术组(停跳组,18例)及CPB下并行手术组(并行组,16例),行自体心包片三尖瓣置换术。记录实验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用量,... 目的研究医学手术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及麻醉效果。方法实验用小型猪34例,分为CPB下停跳组手术组(停跳组,18例)及CPB下并行手术组(并行组,16例),行自体心包片三尖瓣置换术。记录实验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用量,基础麻醉、麻醉维持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天、一周存活状况等,并评价基础麻醉及全麻效果。结果 34例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各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仅停跳组一例术后3天内死亡,存活率97.1%,麻醉效果良好。结论合理的麻醉药物与血管活性药物的联合应用,仔细的临床观察与正确而迅速的处理是小型猪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麻醉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关圆 张东亚 +2 位作者 邵燕斌 李之明 何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2-513,共2页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目前肺动脉栓塞治疗的首选,但麻醉管理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死亡率高达30%左右。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对8例巨大肺动脉栓塞伴右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心肺转流(CPB)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现...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目前肺动脉栓塞治疗的首选,但麻醉管理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死亡率高达30%左右。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对8例巨大肺动脉栓塞伴右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心肺转流(CPB)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现将麻醉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麻醉管理 临床观察 动脉栓塞治疗 手术死亡率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栓塞 心肺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妇科手术中气管导管位置变化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李之明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38-539,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妇科手术 位置变化 气管导管 手术中 临床观察 经腹腔镜 气腹压力 腹腔镜手术 手术方式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倩倩 韩冲芳 +2 位作者 李婧 王鑫 闫晓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0g,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组(S组),七氟醚+锌原卟啉IX(Znpp)组...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0g,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组(S组),七氟醚+锌原卟啉IX(Znpp)组(SZ组)和溶剂对照组(SD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取血降压再回输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再灌注前5min气管插管,吸入1MAC七氟醚15min;SZ组模型制备前腹腔注射Znpp45μmol/kg,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0.5ml;SD组模型制备前腹腔注射DMSO0.5ml。所有大鼠再灌注24h后处死,取海马。光镜下观察各组海马病理学变化,检测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四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Z组HO-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S和SD组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组和SD组SOD活性和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Z组H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S组和SD组海马病理学损伤较IR组和SZ组减轻。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七氟醚上调脑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后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检测瞬目反射可以判断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预后 被引量:1
9
作者 关圆 张东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1913年,Rethi首次使用电凝三叉神经外周分支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近年来,三叉神经的射频热凝术的术式被不断改进,主要方法为在影像引导下将...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1913年,Rethi首次使用电凝三叉神经外周分支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近年来,三叉神经的射频热凝术的术式被不断改进,主要方法为在影像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颅底卵圆孔内,先使用电生理方法定位,然后利用射频热凝来毁损三叉神经半月节,从而达到阻断痛觉传导的目的。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已经成为了疼痛科常用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射频热凝术 瞬目反射 围术期 面积比值 触觉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庞晓林 关圆 +1 位作者 杨立强 倪家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硬膜外腔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组(E组)和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注射组(EO组)。两组患者接受持续硬膜外注射治疗3周,EO组每48小...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硬膜外腔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组(E组)和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注射组(EO组)。两组患者接受持续硬膜外注射治疗3周,EO组每48小时给予硬膜外腔臭氧注射,每次10ml(30μg/ml),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和2周及1、3、6个月的治疗效果,采用VAS评分及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各时点的治疗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EO组在治疗后1、3和6个月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E组(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时EO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治疗颈源性头痛,远期效果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 臭氧 颈源性头痛 Macnab疗效评价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与盲探穿刺在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苍惠岩 张欢 田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0-782,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旁正中纵切超声定位和实时引导技术,探讨此类方法在老年患者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盲穿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 目的通过应用旁正中纵切超声定位和实时引导技术,探讨此类方法在老年患者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盲穿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针,以脑脊液流出确定到达蛛网膜下腔;超声组利用超声技术观察穿刺部位椎间隙情况,并实时引导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记录试穿次数、穿刺时间、术后腰痛情况。结果与盲穿组比较,超声组的试穿次数明显减少(P<0.05),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穿刺时间及术后腰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使用超声定位及引导技术行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使穿刺定位更加准确,成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处理对家兔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芮 关圆 +2 位作者 张雨 黄浦茜丹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研究臭氧预处理对家兔离体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4只,雌雄不拘,体重2.25~2.5 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氧气预处理组(O2P组)和臭氧预处理组(O3P组),每组6... 目的研究臭氧预处理对家兔离体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4只,雌雄不拘,体重2.25~2.5 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氧气预处理组(O2P组)和臭氧预处理组(O3P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常规饲养,C组和IR组不做术前处理;于术前5 d O2P组给予O210 ml,O3P组给予40μg/ml O3 10 ml腹腔内注射,固定时间注射,每日一次。制备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组、O2P组和O3P组平衡2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C组单纯灌注110 min。于平衡20 min(T0)、再灌注5 min(T1)、再灌注60 min(T2)时记录左室发展压(LVDP),并取冠脉流出液,采用ELISA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cTnT)、IL-6、IL-10浓度。于再灌注60 min末,取心肌组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与C组比较,T1-T2时IR组、O2P组和O3P组HR明显减慢(P<0.05),LVDP明显降低(P<0.05),CK-MB、cTnT、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大(P<0.05),心肌细胞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T1-T2时O3P组HR明显增快(P<0.05),LVDP明显升高(P<0.05),CK-MB、cTnT、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心肌细胞损伤减轻。IR组和O2P组HR,LVDP,CK-MB,IL-6,IL-10浓度和心肌梗死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臭氧预处理减轻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和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预处理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之明 张彩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阻滞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麻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或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庞晓林 李之明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5-925,共1页
颈丛阻滞是甲状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术中由于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激水平增高。静脉辅助应用镇痛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及疼痛,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分别复合咪达唑仑在甲状腺术中镇痛和... 颈丛阻滞是甲状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术中由于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激水平增高。静脉辅助应用镇痛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及疼痛,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分别复合咪达唑仑在甲状腺术中镇痛和镇静效果,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地佐辛作为颈丛麻醉辅助用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芬太尼 甲状腺手术 咪达唑仑 临床观察 手术中 麻醉辅助用药 颈丛阻滞 麻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之明 高云飞 +3 位作者 庞小林 张东亚 哈斯艳 赵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所有患者均连接自控镇痛泵,镇痛液配方:舒芬太尼负荷剂量0.03μg/kg,背景剂量0.03μg·kg-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所有患者均连接自控镇痛泵,镇痛液配方:舒芬太尼负荷剂量0.03μg/kg,背景剂量0.03μg·kg-1·h-1,单次剂量0.02μg/kg,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毕前10min、术后12、24、36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记录术后PCA使用情况及术后24、48、72h患者呼吸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P组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P组术后24、48h的FVC、FEV1和FEV1/FVC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呼吸功能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疗程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对兔膝骨关节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薛艳 庞晓林 +3 位作者 何军 杨永涛 关圆 张东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1-875,共5页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的疼痛、僵硬肿胀,甚至功能丧失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老年、肥胖、创伤、过度使用及遗传易感性等[1~3]。我国目前骨关节炎总患病率已达到27.18%[4],其中KOA...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的疼痛、僵硬肿胀,甚至功能丧失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老年、肥胖、创伤、过度使用及遗传易感性等[1~3]。我国目前骨关节炎总患病率已达到27.18%[4],其中KOA的患病率约为18%,并且女性KOA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5]。该疾病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6],因此,防治KOA是社会必要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大多数研究认为医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疗效显著,且治疗时间为4周[7],但未有研究表明是否治疗时间越长,其治疗效果越好。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未见通过对臭氧治疗不同时间进行分组治疗KOA的研究。本实验通过拟用不同治疗疗程的医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对KOA家兔进行干预,观察不同治疗时间医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对关节液中SOD及关节软骨的影响,探讨臭氧治疗时间与KOA疗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 慢性退行性疾病 膝关节骨关节炎 臭氧治疗 关节内注射 关节液 分组治疗 治疗疗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之明 刘超 张东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CEA)的临床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RF...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CEA)的临床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RF)组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BF)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前5 min硬膜外腔注入负荷剂量,RF组为0.2%罗哌卡因+5 μg/ml芬太尼5 ml,BF组为0.2%布比卡因+5 μg/ml芬太尼5 ml.术毕,经硬膜外管持续泵入药物2 ml/h,RF组为0.2%罗哌卡因+2 μg/ml芬太尼,BF组为0.2%布比卡因+2 μg/ml芬太尼.记录启用止痛泵后1 h、4 h、8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结果 50例患者启用止痛泵后48 h内生命体征平稳.各时段的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改良Bromage分级RF组低于BF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而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较轻,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芬太尼 持续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在患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慧先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5,共2页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得到康复,就诊患者也由成人向儿童群体扩展,近年来心律失常患儿行射频消融术者逐渐增多,小儿因其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需要一定的麻醉支持,以往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得到康复,就诊患者也由成人向儿童群体扩展,近年来心律失常患儿行射频消融术者逐渐增多,小儿因其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需要一定的麻醉支持,以往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深度镇静麻醉,但两种方法均存在较大缺点:气管插管全麻过程复杂,麻醉恢复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 患儿 气管插管全麻 心脏电生理 应用 喉罩 就诊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法洛四联症体肺分流术后合并声门下狭窄行全麻气道管理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权 李之明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8-918,共1页
患儿,男,3岁,92 cm,13 kg,因“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体肺分流术后,声门下狭窄”拟行声门下狭窄松解术。患儿出生后40 d,因咳嗽就诊,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及左心室发育差,于我院行体肺分流术。术后1年肺动... 患儿,男,3岁,92 cm,13 kg,因“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体肺分流术后,声门下狭窄”拟行声门下狭窄松解术。患儿出生后40 d,因咳嗽就诊,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及左心室发育差,于我院行体肺分流术。术后1年肺动脉及左室发育尚好,欲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术中喉镜示声门下环形狭窄,气管插管困难,取消手术。患儿本次于2015年入院后,监测吸纯氧条件下 SpO 285%~90%,步行50 m 出现气喘,口唇发绀。CT 增强扫描示:右室横截面积3.1~4.8 cm2,右室壁增厚,左室体积与右室相当;室间隔缺损直径约0.7 cm,肺动脉发自右心室,右室流出道狭窄,最窄处直径约0.5 cm,肺动脉瓣环狭窄,瓣叶增厚;主动脉骑跨,骑跨率为50%,升主动脉右侧可见管状连接于右肺动脉。颈椎 CT 示:主气管局部环形狭窄,狭窄长度约2.2 mm,最窄处直径4.6 mm。其他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术前全院会诊拟定气管插管全麻,备用方案为“保留自主呼吸下静脉麻醉并保证气道通畅高氧大流量给氧”,拟行声门下狭窄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法洛四联症 声门下狭窄 气管插管全麻 右肺动脉 分流术后 气道管理 右室流出道狭窄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法四型右室双出口矫治术肺出血行肺叶切除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菊 邵燕斌 张东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09,共1页
患儿,女,7岁11月,体重15k,因先天性心脏病、法四型右室双出口、右室流出道梗阻、房间隔缺损、右肺支气管发出畸形、左室发育和运动耐量差,于6个月前行体一肺分流术,术后SpO2 85%,运动耐量明显改善,为行根治术二次入院。
关键词 右室双出口 肺叶切除 四型 矫治术 抢救 血行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