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
作者 普布卓玛 陈焕 +20 位作者 陈文劲 杜微 蔺国英 潘文君 程莉 桂喜盈 蔡鑫 旦增曲珍 付建垒 李茜玮 次央 吉律 次仁桑珠 达瓦 郭娟 邱成 王小亭 晁彦公 刘大为 柴文昭 朱世宏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24-38,共15页
神经重症是重症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损伤机制复杂多样、病理生理瞬息万变,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不同的脑损伤程度。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神经重症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病情进展速度快,损伤程度严重。为规范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诊... 神经重症是重症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损伤机制复杂多样、病理生理瞬息万变,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不同的脑损伤程度。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神经重症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病情进展速度快,损伤程度严重。为规范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诊疗,改进监测管理流程,预防不可逆性脑损伤,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由中国冷静治疗研究组、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和西藏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文献及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组织重症医学、神经外科等领域专家在充分讨论和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监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重症 神经重症 监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心脏病孕产妇围生期的超声循环管理 被引量:9
2
作者 晁彦公 曾琴兵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0-414,共5页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各种孕产妇死因中,妊娠合并心脏病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3位,并与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羊水栓塞并列于孕妇死亡风险因素中的前四位。妊娠合...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各种孕产妇死因中,妊娠合并心脏病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3位,并与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羊水栓塞并列于孕妇死亡风险因素中的前四位。妊娠合并心脏病占所有妊娠的1%~3%,病死率可高达15%,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其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是心脏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心脏病 超声检查 循环管理 孕产妇死亡原因 孕产妇死因 围生期 地区政治 产后出血 收缩功能 右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预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4
3
作者 孙路路 吕蓉 +4 位作者 梁涛 季诗明 康晓凤 郭金玉 张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预后状况并探索其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及电话调查的方法,收集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再住院或死亡等相关资料;采用Cox回归方法探讨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预后状况并探索其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及电话调查的方法,收集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再住院或死亡等相关资料;采用Cox回归方法探讨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随访258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访约7个月。258例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3、6和12个月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分别为1.9%、10.1%、14.3%、17.4%;因心力衰竭死亡率分别为2.3%、6.6%、8.9%、11.6%;因心力衰竭的联合再住院或死亡率分别为4.3%、16.7%、23.3%、29.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因心力衰竭的累积再住院或死亡率分别为4.3%、16.7%、23.5%、34.3%。Cox生存分析表明,性别、手术治疗状况、血钠水平、血红蛋白浓度和NTpro-BNP水平是影响心力衰竭1年内再住院或死亡的因素。结论: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的累积再住院或死亡率为34.3%。性别、手术治疗状况、血钠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和NTpro-BNP水平仍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生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再住院率 死亡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猪模型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边伟帅 晁彦公 +6 位作者 陈炜 王兰 李黎明 关键 盛博 刘平 赵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18-1920,共3页
目的:探讨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11),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并根据最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法(PaO2+PaCO2)确定最佳PEEP。记录在... 目的:探讨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11),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并根据最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法(PaO2+PaCO2)确定最佳PEEP。记录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及最佳PEEP水平下,ARDS猪模型的Qs/Qt,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顺应性(Cst)及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参数。并评估PaO2、PvO2、SaO2、SvO2对Qs/Qt的影响。结果:最佳PEEP可明显降低ARDS动物模型的Qs/Qt,P<0.05);Qs/Qt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SaO2(r2=0.953,P<0.05)、PaO2(r2分别为0.387,P<0.05)、SvO2(r2=0.273,P<0.05),而PvO2对Qs/Qt的影响(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PEEP可有效改善ARDS动物模型的肺内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是影响肺内分流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最佳呼气末正压 肺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方法滴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最佳呼气末正压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边伟帅 晁彦公 +6 位作者 陈炜 王兰 李黎明 关键 甄洁 盛博 刘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滴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中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效果的差异,阐明所研究4种方法对确定最佳PEEP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依据。方法: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7),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根...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滴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中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效果的差异,阐明所研究4种方法对确定最佳PEEP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依据。方法: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7),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根据最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法(PaO2+PaCO2)、最佳氧合法、静态顺应性(Cst)法和动态顺应性(Cdyn)法4种不同方法确定最佳PEEP。记录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和最佳PEEP下,ARDS猪模型的肺内分流(Qs/Qt)、Cst、Cdyn、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等参数。结果:PaO2+PaCO2、最佳氧合法、Cst和Cdyn法确定的最佳PEEP分别为(13.14±1.35)、(13.43±1.51)、(14.43±4.12)和(14.14±2.91)cmH2O,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RDS状态下OI、Cst和Cdyn等指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应用最佳PEEP通气后这3个指标较ARDS状态明显升高(P<0.05),但仍不能达到基础状态水平;在ARDS状态下猪的Qs/Qt较基础值明显增加(P<0.05),在ARDS状态下SaO2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应用最佳PEEP通气后,猪的Qs/Qt和SaO2能恢复到基础状态水平;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和最佳PEEP状态下,心脏的CO、ITBV和G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状态下猪的EVLW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0.05),应用最佳PEEP并未改善EVLW。结论:PaO2+PaCO2、最佳氧合法、Cst和Cdyn 4种不同方法均可以作为滴定最佳PEEP的方法。最佳PEEP可以有效改善呼吸顺应性、提高氧合和降低肺内分流,并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最佳呼气末正压 静态顺应性 动态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的紧迫课题:人文关怀 被引量:13
6
作者 田漫漫 晁彦公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0期46-48,共3页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体现医院高科技诊疗手段和医疗水平的新兴科室。然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先进诊疗技术的过度重视,往往忽略病人自身感受,重视疾病而轻病人,重视治疗而忽略医患沟通等,而且临床中发现越来越...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体现医院高科技诊疗手段和医疗水平的新兴科室。然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先进诊疗技术的过度重视,往往忽略病人自身感受,重视疾病而轻病人,重视治疗而忽略医患沟通等,而且临床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出现ICU综合征和ICU后综合征,对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不利影响。针对ICU出现的以上问题提出建议,提高ICU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理念,重视病人感受,加强医患及护患的沟通,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更为舒适、温馨和安全的医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人文关怀 重症监护病房综合征 重症监护病房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