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邵自强 赵雪梅 焦劲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比较113例HI患者和同期1 115例非出血性脑梗死(NHI)患者的年龄、既往卒中史、血压、血糖、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体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病死率、改...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比较113例HI患者和同期1 115例非出血性脑梗死(NHI)患者的年龄、既往卒中史、血压、血糖、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体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病死率、改善率及改善程度。结果HI患者平均血压、CI体积均显著高于NHI患者;年龄[(55.38±7.98)岁]、既往卒中次数[(1.72±1.22)次]以及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NH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troke score,NIHSS)为(27.16±10.01)分]、病死率(7.96%)均显著高于NHI。结论低龄、较大梗死体积、血压较高的CI患者易出现HI;HI对CI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水肿 高血压 血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雪梅 邵自强 +2 位作者 耿进朝 李志伟 马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1-244,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SLE)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8例NPSLE患者进行临床与影像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头痛、癫痫、脑血管意外、颅神经病变、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症状,多合并有精神综合征等。全部患者脑脊液检查存在异常...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SLE)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8例NPSLE患者进行临床与影像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头痛、癫痫、脑血管意外、颅神经病变、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症状,多合并有精神综合征等。全部患者脑脊液检查存在异常。影像表现:CT扫描阳性率为85.71%(24?28),MRI扫描阳性率为90.48%(19?21),MRI较CT敏感性高。二者表现:①脑内灰白质弥漫性及局灶性低密度;②脑萎缩;③脑内小灶性出血;④基底节钙化;⑤正常。结论:NPSLE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但CT与MRI对NPSLE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对NPSLE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其它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脑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表现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志梅 杨琳 崔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比较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机械通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新生儿NRDS临床特点、胸片表现和诊治经过。分析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比较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机械通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新生儿NRDS临床特点、胸片表现和诊治经过。分析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比较使用表面活性剂在减少肺部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32例患儿中,首次胸片Ⅰ级7例,Ⅱ级11例(病死1例),Ⅲ级8例(病死1例),Ⅳ级3例(病死1例),正常3例。本组患儿中低出生体质量患儿1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1例。本组中20例患儿接受表面活性剂替代治疗。NRDS患儿胸片表现具有特征性,胎龄及出生体质量与首次胸片等级分布有差异(P<0.05)。使用PS与仅使用nCPAP两者有差异(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轻,首次胸片等级表现越趋向于Ⅱ级以下。患儿尽早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拔管迅速建立nCPAP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和对呼吸支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 低出生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张力MRI对十二指肠乳头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明山 王丽 耿进朝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张力MRI在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十二指肠乳头区病变患者46例进行低张力MRI及MRI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分析其MRI表现并与其它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对十二指肠腔内病... 目的:探讨低张力MRI在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十二指肠乳头区病变患者46例进行低张力MRI及MRI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分析其MRI表现并与其它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对十二指肠腔内病变的诊断,低张力MRI检查与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基本相当,优于上消化道造影和CT(P<0.01);对十二指肠腔外病变的诊断,低张力MRI检查的病变发现率及诊断率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1)。结论:低张力MRI结合MRCP可作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全面、精细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T_1WI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明山 周玉荣 +2 位作者 王丽 耿进朝 戴金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T1WI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乳腺疾病患者的59个病灶经T1WI动态增强成像,分析每个病灶的强化曲线类型、定量分析T1WI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率和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应用... 目的:评价T1WI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乳腺疾病患者的59个病灶经T1WI动态增强成像,分析每个病灶的强化曲线类型、定量分析T1WI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率和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应用T1WI动态增强成像序列,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分布有特异性,良性病变多为I、II型,恶性病变多为IV、V型,表现为III型曲线的病灶大部分为恶性病灶,少部分为良性病灶;信号强度增加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3,P=0.015),但两者的早期增强程度范围有很大的重叠,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仅为30.7%;良、恶性病变增强信号达到峰值时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450,P=0.000),且二者之间重叠很少,诊断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69.2%。结论:T1WI动态增强的强化曲线类型、早期强化率在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病灶强化的峰值时间在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提高乳腺MR成像诊断的准确性,减少组织穿刺活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转移瘤的临床X线表现(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戴金汉 李明山 +1 位作者 曾幼鲁 王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4-355,共2页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值法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晶哲 刘志博 +3 位作者 罗朝峰 范沙丽 刘东 许玉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阈值法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的可行性。方法制作7个不同体积的血管床模型,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普罗胺,行CT扫描。分别采用-600、-500、-300HU,-200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测量血管模型体积和体积相对误差。对20例患者先后进... 目的探讨采用阈值法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的可行性。方法制作7个不同体积的血管床模型,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普罗胺,行CT扫描。分别采用-600、-500、-300HU,-200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测量血管模型体积和体积相对误差。对20例患者先后进行2次胸部CT增强扫描,采用-300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由2名操作者测量肺血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阈值下限为-300HU时测量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其余阈值下限测得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碘普罗胺时测量的肺血管模型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次CT扫描测量的血管体积有很好的一致性(r=0.94,95%CI:0.85~0.98),且2名操作者间亦有很好的一致性(r=0.96,95%CI:0.91~0.99)。结论阈值法可准确、可靠地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3
8
作者 白燕 陈正光 +1 位作者 王荣峰 陆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中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技术。方法对184例CCHD患者,在未使用心电门控的情况下完成16排MSCT扫描,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中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技术。方法对184例CCHD患者,在未使用心电门控的情况下完成16排MSCT扫描,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相对照。结果184例中,MSCT共检出616处畸形,并被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MSCT对心外畸形诊断准确率为100%,MSCT对房间隔缺损诊断准确率为54.65%(47/86),室间隔缺损诊断准确率为78.62%(114/145),而对于瓣膜性病变不能明确显示。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外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 被引量:7
9
作者 范沙丽 刘晶哲 +3 位作者 刘东 张颖 张海胜 刘鑫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评价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CTA检查并经3D后处理的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患者,观察其心内及心外异常结构。结果20例患者中,左心房异构3例(3/20,15.00%),左肺两叶、右肺三叶2例,双肺两叶... 目的评价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CTA检查并经3D后处理的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患者,观察其心内及心外异常结构。结果20例患者中,左心房异构3例(3/20,15.00%),左肺两叶、右肺三叶2例,双肺两叶1例;单心室2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大动脉异位2例,肺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闭锁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右心房异构17例(17/20,85.00%),均为双肺三叶;单心室9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心内膜垫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卵圆孔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8例;大动脉异位14例,肺动脉狭窄16例,肺动脉闭锁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永存左上腔7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2例。结论 CTA可很好地显示心脏、大血管及胸腹腔内的结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内脏异位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异位 心房异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1
10
作者 耿进朝 张俊英 +4 位作者 周玉荣 李志伟 刘晋红 杨漪 翁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2-624,共3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造影和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钡餐造影表现为黏膜变平或破坏,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肠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肿块... 目的 探讨消化道造影和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钡餐造影表现为黏膜变平或破坏,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肠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结论 消化道造影和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间质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树杰 龙安妮 +6 位作者 王迁 胡畅 徐广阳 刘思博 刘晶哲 李雷 唐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验证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及改良输送系统的可行性。方法:6只实验用猪随机分为2组:个性化支架组(n=3)和标准化支架组(n=3),获取主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及标准化直筒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同时制... 目的:验证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及改良输送系统的可行性。方法:6只实验用猪随机分为2组:个性化支架组(n=3)和标准化支架组(n=3),获取主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及标准化直筒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同时制作相匹配的输送系统并完成支架腔内精准置入后分别测量主动脉各位置血压,术后1个月复查造影,并处死实验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个性化支架组均无移位及内漏,标准化支架组1只实验猪发生不可纠正的I型内漏。两组实验猪支架术后主动脉各位置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未见两组实验猪血管内膜损伤。结论: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及改良输送系统进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治疗在技术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3D打印技术 个性化 主动脉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TACE和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进朝 张勇 +2 位作者 李明山 李志伟 崔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TACE)及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宫颈癌采用Seldinger’s技术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栓塞加放射治疗。25例静脉化疗加放射治疗。据妇科和超声检查及临...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TACE)及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宫颈癌采用Seldinger’s技术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栓塞加放射治疗。25例静脉化疗加放射治疗。据妇科和超声检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结果:近期疗效为动脉组完全缓解(CR)3例(12.0%)、部分缓解(PR)17例(68.0%)、稳定(NC)5例(20.0%),总有效率(CR+PR)为80.0%。静脉组CR0例(0.0%)、PR9例(36.0%)、NC16例(64.0%),总有效率36.0%。随访5年生存率动脉组为1年84.0%(21蛐25)、3年52.0%(13蛐25)、5年44.0%(11蛐25)。静脉组为1年60.0%(15蛐25)、3年24.0%(6蛐25)、5年20.0%(5蛐25)。结论:髂内TACE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及内皮抑素基因抗肿瘤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贺诚 陈正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80-1382,共3页
关键词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 内皮抑素基因 分子影像学 新生血管形成 抑制肿瘤生长 影像检查技术 肿瘤新生血管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与病理表现(附56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雪梅 耿进朝 +2 位作者 崔斌 周玉荣 马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讨论乳腺癌X线征象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进而推测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分析56例经钼靶摄影及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并记录各病例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类型。结果:发病部位在外上象限较多见,占50.0%。56例乳腺癌X线片显... 目的:讨论乳腺癌X线征象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进而推测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分析56例经钼靶摄影及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并记录各病例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类型。结果:发病部位在外上象限较多见,占50.0%。56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肿块占76.78%,簇样钙化占51.78%,片状致密影及结构紊乱占21.43%。浸润性导管癌发病率最高,占62.5%,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占10.7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X线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科RIS系统在SARS期间的应用体会
15
作者 杨毅 马儒强 党志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品箫 祁培文 +2 位作者 罗震 温浦钲 刘晶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行头MRI检查并诊断为脑实质微出血的新生儿81例,按出血灶数目将其分为轻度组(69例)、中重度组(12例);同...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行头MRI检查并诊断为脑实质微出血的新生儿81例,按出血灶数目将其分为轻度组(69例)、中重度组(12例);同时收集性别配比一致MRI检查正常的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将各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内比较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顺产(OR=4.224,95%CI:1.924~9.271,P <0.05)、存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3.354,95%CI:1.366~8.237,P <0.05)、窒息史(OR=6.584,95%CI:1.722~25.181,P<0.05)是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5.491,95%CI:1.258~23.964,P<0.05)、窒息史(OR=6.796,95%CI:1.523~30.323,P<0.05)、脑室-脑室周围出血(OR=4.605,95%CI:1.07~19.813,P<0.05)会加重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严重程度。结论: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顺产、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窒息史是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且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窒息史、脑室-脑室周围出血与新生儿脑实质微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婴儿 新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