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武文艳 张永梅 徐小静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87-89,共3页
目的总结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VC相关心包积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儿发现心包积液时间为生后44 h~7天6小时,而发生心包积液前0.5~2.5 d均有心源性休克早期的表现... 目的总结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VC相关心包积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儿发现心包积液时间为生后44 h~7天6小时,而发生心包积液前0.5~2.5 d均有心源性休克早期的表现,其中3例患儿在上述临床表现基础上进展为心包填塞。5例心包积液患儿中,白细胞计数减低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例,血清CRP、PCT水平均有明显增高,诊断为败血症,考虑重症感染,发生心包积液均在生后72 h内;其余3例感染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发生心包积液时间均在生后72 h后。本组患儿中5例均采用改善循环、呼吸支持、抗感染、利尿、免中长链脂肪乳的静脉营养等支持对症治疗,1例经上述治疗自行吸收,4例行心包穿刺(1例发生2次心包积液,第2次心包穿刺后随即进行了心包引流);本组5例患儿均治愈。5例心包积液患儿中有3例发生UVC管端异位,1例存在反复操作,二次置管成功。结论 UVC相关心包积液患儿均有心源性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需尽早行心脏彩超及胸片有助于及时明确病因,并及时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引流术,以减少心包填塞发生,降低患儿病死率。管端异位、重症感染、反复操作对血管损伤等是心包积液形成的重要原因,故应该定时监测脐静脉管端位置,积极抗感染控制原发病,UVC的操作过程应尽量轻柔,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损害,以减少心包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 心包积液 心包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淑芳 虞人杰 王俊怡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通过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肾功能、尿酶测定、肾血流超声检测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诊断。方法选择2016-01-01~2017-06-30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胎龄>37周、... 目的通过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肾功能、尿酶测定、肾血流超声检测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诊断。方法选择2016-01-01~2017-06-30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00g的患儿共111例,每例患儿出生后均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采用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根据脐动脉血气将重度窒息组再分别分为严重酸中毒组(pH≤7和或碱剩余≤-12mmol/L)、非严重酸中毒组(pH>7.0和或碱剩余>-12mmol)。根据缺氧病史、临床表现、肾功能及尿酶诊断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比较轻度窒息组(n=74)、重度窒息组(n=37)中肾脏损害发生率、肾脏损害相关的临床表现及肾功能、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β-D-半乳糖苷酶(GAL)。结果①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为35.13%(39/111)。重度窒息组肾脏损害的比例高于轻度窒息组(51.39%vs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4,P=0.011)。②重度窒息组中严重酸中毒的肌酐、尿素氮明显高于非严重酸中毒组和轻度窒息组(均P<0.05)。出生后7d,三组肌酐与尿素氮均明显改善,但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中Cr和BUN水平仍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出生后48h,重度窒息组中严重酸中毒的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非严重酸中毒组和轻度窒息组(均P<0.05)。④出生后48h,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中严重酸中毒组与非严重酸中毒组相比,尿NAG和尿GAL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肾血流超声检查显示,重度窒息组中严重酸中毒组的左肾收缩期峰值血流高于非严重酸中毒组、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P=0.003),但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发生肾脏损害。结合脐血pH值可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合并严重酸中毒的患儿肾脏损害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肾脏损害 肾血流 尿酶 诊断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MRI表现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淑芳 朱建宏 王俊怡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的MRI表现。结果头颅MRI提示HIE患儿的早期异常征象主要有:脑水肿94例,88例为局限性脑水肿,表现为额顶叶皮层高信号,灰白质分界不清...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的MRI表现。结果头颅MRI提示HIE患儿的早期异常征象主要有:脑水肿94例,88例为局限性脑水肿,表现为额顶叶皮层高信号,灰白质分界不清;基底节、丘脑、内囊后肢异常信号31例,表现为基底节、丘脑背侧斑片状T1信号增高,T2为低信号,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脑实质出血10例,脑室内出血17例,蛛网膜下隙出血85例;1例重度窒息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MRI可以反映新生儿HIE早期脑损伤的多种表现,能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凤丹 王俊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9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脑损伤早产儿(27~36周)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住院的5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27~36周)作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出生6 h内均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描记,并采用aEEG评...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脑损伤早产儿(27~36周)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住院的5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27~36周)作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出生6 h内均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描记,并采用aEEG评分系统分析连续性电压评估、睡眠觉醒周期及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结果研究组早产儿aEEG图形校正总分为(0.9±1.1)分,对照组早产儿aEEG图形校正总分为(0.2±1.3)分,研究组aEEG图形校正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可准确直观地观察到早产儿脑功能的变化情况,这一检测方法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早产儿脑损伤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股静脉采血致股动脉损伤的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智红 张永梅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1期73-74,共2页
总结5例早产儿股静脉采血致股动脉损伤的护理方法及防范措施。提出保暖,抬高头部15°,对动脉痉挛的患儿给予患肢持续温敷及间断按摩,做好患肢观察是其护理重点。其防范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正确进行股静脉定位,采取恰当的进... 总结5例早产儿股静脉采血致股动脉损伤的护理方法及防范措施。提出保暖,抬高头部15°,对动脉痉挛的患儿给予患肢持续温敷及间断按摩,做好患肢观察是其护理重点。其防范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正确进行股静脉定位,采取恰当的进针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股静脉穿刺 股动脉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