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业嵌入型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转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维军 宁学斯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4,共10页
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基于扎根理论的青岛市城阳区Q小区“物业+养老服务”案例研究表明,物业嵌入型养老服务模式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一条有效路径。“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以小区... 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基于扎根理论的青岛市城阳区Q小区“物业+养老服务”案例研究表明,物业嵌入型养老服务模式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一条有效路径。“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以小区里的物业公司为牵头人,利用该模式深入社区和快速响应的优势链接政府和其他养老服务主体,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互补的养老服务运转、发展和保障机制,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业嵌入 养老服务模式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类学与四种社会理论之互动 被引量:20
2
作者 景军 薛伟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医学人类学研究同人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一样,需要清晰的理论框架,同时需要结合人类学学科自身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出来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在诸多的社会理论中,有四种理论与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有较紧密的关联,对... 医学人类学研究同人类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一样,需要清晰的理论框架,同时需要结合人类学学科自身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出来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在诸多的社会理论中,有四种理论与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有较紧密的关联,对医学人类学研究有指导意义,分别是社会阶梯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生物权力理论以及未预结局理论。在具体案例中,这四种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得以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类学 理论框架 社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家庭的可能: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互助养老——以太监、自梳女为例 被引量:25
3
作者 方静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2,共5页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取决于养老条件,家庭养老至今乃为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空巢家庭"的数量日益增多,老年人生活危机凸显,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在中国越来越难以为继。为...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取决于养老条件,家庭养老至今乃为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空巢家庭"的数量日益增多,老年人生活危机凸显,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在中国越来越难以为继。为此,我们需要思考中国人的养老是否有超越家庭的可能。鉴于历史上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有赖以养老的子嗣和家庭,太监和自梳女互助养老的晚年生活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超越家庭养老可能性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监 自梳女 互助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院养老的灵性生活秩序:从俗智到圣智的转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昭 高良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5,共9页
进入佛教安养院养老的老年人将经历生活方式由世俗到神圣的模式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逻辑关涉两个方面:其一,对生命意义进行解释和判断的价值观基础,逐渐由俗世价值观转为佛教价值观,即俗智的消减与圣智的递增;其二,灵性生活秩序作为安... 进入佛教安养院养老的老年人将经历生活方式由世俗到神圣的模式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逻辑关涉两个方面:其一,对生命意义进行解释和判断的价值观基础,逐渐由俗世价值观转为佛教价值观,即俗智的消减与圣智的递增;其二,灵性生活秩序作为安养院所强调的精神生活秩序被逐渐建构起来,也就是安宁的心灵与超脱的信念之统一。佛教安养院的养老方式超越了血缘家庭,提供了一种其他养老机构缺乏的精神生活秩序,提供了另一种审视养老伦理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安养院 寺院养老 俗智 圣智 灵性生活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