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的“电-机-热”多学科能量统一建模及分析
1
作者 贾圣钰 施博辰 +3 位作者 赵争鸣 袁立强 刘壮 裴家耀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6577-6590,共14页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传统电机系统的调速范围和精准控制能力,在提升其应用领域和范围的同时,也为建模仿真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电力电子设备带来的混杂特性,以及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互相影响。该文针对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建模...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传统电机系统的调速范围和精准控制能力,在提升其应用领域和范围的同时,也为建模仿真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电力电子设备带来的混杂特性,以及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互相影响。该文针对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建模的问题,提出基于能量统一的多学科建模方法,在高效建模电力电子电路的基础上,基于本构关系和拓扑性质的一致性,建立机械和热等多学科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进一步基于能量的一致性和守恒关系,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接口。基于双馈风机发电系统算例的建模仿真详细说明了所提方法在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体现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电机系统 多学科 建模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磁阻永磁电机无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蒋栋 赵争鸣 郭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4,共7页
介绍了同步磁阻永磁电机(SR-PM)的结构和直接转矩控制的原理,其中重点讨论了直接转矩控制应用于SR-PM电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磁链的反电动势直接积分实现其无(位置/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的模型,并说明了实现其无传感器控... 介绍了同步磁阻永磁电机(SR-PM)的结构和直接转矩控制的原理,其中重点讨论了直接转矩控制应用于SR-PM电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磁链的反电动势直接积分实现其无(位置/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的模型,并说明了实现其无传感器控制的关键是在磁链位置的基础上补偿转矩角得到转子实际位置。本文介绍了若干种不同位置补偿的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它们在带入位置和速度闭环后能实现无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传感器 同步磁阻永磁电机 转矩角补偿 仿真 直接转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地系统中接触电阻的仿真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曾嵘 周佩朋 +2 位作者 王森 李志忠 张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93-2397,共5页
接地装置与土壤间的接触电阻的正确估算,对于提高接地网设计施工水平、合理选择接地导体规格都有重要意义。但其准确值尚无科学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一般无法准确考虑。为此,通过建立一种接触电阻的仿真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 接地装置与土壤间的接触电阻的正确估算,对于提高接地网设计施工水平、合理选择接地导体规格都有重要意义。但其准确值尚无科学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一般无法准确考虑。为此,通过建立一种接触电阻的仿真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工具ANSYS,就不同工况对接触电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接地导体规格、土壤特性是影响接触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为了便于计算复杂接地网的接触电阻,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化模型;依据简化模型、利用接地分析软件CDEGS对不同接地网的接触电阻进行了计算;最后提出了实际工程中减小接触电阻的方法,为接地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 接触电阻 仿真模型 土壤特性 导体规格 实际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在线校正的电动汽车异步电机间接矢量控制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杰 柴建云 +1 位作者 孙旭东 陆海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0-96,103,共8页
异步电机间接矢量控制在电力传动领域应用广泛。该控制方案依赖于电机的互感和转子电阻等参数。这些参数往往在运行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驱动系统控制性能下降,在以转矩为控制目标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该问题尤为突出。本文推导了间接矢... 异步电机间接矢量控制在电力传动领域应用广泛。该控制方案依赖于电机的互感和转子电阻等参数。这些参数往往在运行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驱动系统控制性能下降,在以转矩为控制目标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该问题尤为突出。本文推导了间接矢量控制中电磁转矩和转子磁链与电机参数偏差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引入稳态转子磁链观测器,提出利用稳态转子磁链的幅值和位置角偏差对互感和转子时间常数等的倒数进行在线校正的新算法。该稳态转子磁链观测器以电压模型为基础,但其中的积分环节可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避免了纯积分数值计算所需的特殊处理。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新的校正算法在改善转矩的控制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异步电机 间接矢量控制 在线校正 稳态磁链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飞轮储能系统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学 姜新建 +1 位作者 张超平 李胜忠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2,共8页
首先分析了飞轮储能系统中双向能量变流器的基本原理,然后提出了飞轮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优化控制策略,包括充电时的改进复合控制策略和放电时的综合优化弱磁控制策略,解决了应用传统控制策略所面临的局限性,并给出系统控制框图。进行了仿... 首先分析了飞轮储能系统中双向能量变流器的基本原理,然后提出了飞轮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优化控制策略,包括充电时的改进复合控制策略和放电时的综合优化弱磁控制策略,解决了应用传统控制策略所面临的局限性,并给出系统控制框图。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充电控制策略适合飞轮工作模式,恒转矩控制至恒功率控制切换迅速;所提出的放电控制策略能在全功率范围内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永磁同步电机 数字信号处理 充电 放电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系统中器件利用率计算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建宁 袁立强 +2 位作者 谷庆 李婧 赵争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56-65,共10页
电力电子系统性能评估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其中器件利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鲜有系统化的评价方法。在电力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于半导体开关器件的选型主要由工程经验确定,没有定量方法的指导。以电能路由器为例,提出一种计算和评... 电力电子系统性能评估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其中器件利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鲜有系统化的评价方法。在电力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于半导体开关器件的选型主要由工程经验确定,没有定量方法的指导。以电能路由器为例,提出一种计算和评估电力电子系统中器件利用率的方法,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组合电路中,通过对电路及器件参数的分析与计算,得到器件利用率的结果。器件利用率的数值越高,说明器件利用程度越高。对不同方案的器件利用率进行计算与比较,得出不同方案中器件利用程度的定量对比结果,以此作为器件选型的定量依据。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器件利用率的应用场景,验证了器件利用率计算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系统 器件利用率 电能路由器 组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功率脉冲时序组合与逻辑组合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凯楠 赵争鸣 袁立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1-40,共10页
从电力电子系统的底层脉冲组合理论出发,对功率脉冲时序组合与逻辑组合的概念、方法和实现进行总结提炼分析。针对功率脉冲纯时序组合的局限性,提出功率脉冲及功率脉冲序列的逻辑组合方法,并对其组合思路和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归纳。由于... 从电力电子系统的底层脉冲组合理论出发,对功率脉冲时序组合与逻辑组合的概念、方法和实现进行总结提炼分析。针对功率脉冲纯时序组合的局限性,提出功率脉冲及功率脉冲序列的逻辑组合方法,并对其组合思路和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归纳。由于基于不同脉冲逻辑组合思路的两种典型应用,即多电平技术和倍频策略,均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变换性能,以电力电子功率放大器为分析对象,对二者的谐波特性和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作为上述理论的一个分析应用实例。通过电力电子系统中脉冲组合方法论的研究,有助于从更为底层的角度对相关技术进行系统认识,从而延伸拓展出新的脉冲组合与实现方式,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时序组合 脉冲逻辑组合 倍频策略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向离散状态事件驱动电力电子仿真方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帛洋 赵争鸣 +3 位作者 檀添 杨祎 蒋烨 袁立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49,共8页
为解决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刚性状态方程数值解算困难问题,在后向量化状态系统(BQS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后向离散状态事件驱动(BDSED)仿真方法。BDSED方法是隐式的,其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一组合适的量化函数值组合,使得据此计算出的导数向... 为解决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刚性状态方程数值解算困难问题,在后向量化状态系统(BQS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后向离散状态事件驱动(BDSED)仿真方法。BDSED方法是隐式的,其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一组合适的量化函数值组合,使得据此计算出的导数向量能够让各状态变量向其对应的量化函数值趋近。由于在每一步计算中,每一个状态变量下一时刻的量化函数都有两种取值,所以对于复杂高维系统,枚举的方式并不可行;同时各状态变量的量化函数值的确定存在互相耦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导致问题更加困难。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实现方案,并在带非理想器件模型的变换器电路上进行了算例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有限状态机实现的BDSED能高效地选取量化函数值组合,在解算变换器等刚性系统时仿真效率明显优于DSED方法和传统的时间离散刚性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离散状态事件驱动 隐式算法 有限状态机 电力电子仿真 刚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状态事件驱动的电力电子瞬态过程仿真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檀添 赵争鸣 +2 位作者 李帛洋 凌亚涛 陈凯楠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1-50,共10页
为分析计算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瞬态过程,需采用非理想开关器件模型,并计及电路中的杂散参数和控制回路中的时间延迟等,此时描述电力电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呈现出高阶非线性特性,且往往具有较强的刚性。采用常规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算方法对于... 为分析计算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瞬态过程,需采用非理想开关器件模型,并计及电路中的杂散参数和控制回路中的时间延迟等,此时描述电力电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呈现出高阶非线性特性,且往往具有较强的刚性。采用常规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算方法对于这种非线性的电力电子系统瞬态过程进行仿真求解,存在仿真时间超长和数值稳定性很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SED)思想提出一类电力电子瞬态过程数值仿真方法,摒弃对时间离散的常规数值解算,而直接以状态量的变化值作为仿真计算依据。理论推证和仿真解算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缩短解算时间,同时解决了常微分方程组的刚性问题,使得解算具有很好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瞬态分析 离散状态事件驱动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理想器件模型的电力电子系统状态方程分析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亚涛 赵争鸣 +2 位作者 杨祎 李帛洋 袁立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51-59,共9页
针对目前电力电子仿真软件存在的对功率开关器件电磁瞬态过程仿真不够准确,强刚性电路引起数值仿真计算发散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量化状态系统(QSS)的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SED)仿真分析方法。该方法需要加入自动识别电力电子系统开关过程... 针对目前电力电子仿真软件存在的对功率开关器件电磁瞬态过程仿真不够准确,强刚性电路引起数值仿真计算发散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量化状态系统(QSS)的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SED)仿真分析方法。该方法需要加入自动识别电力电子系统开关过程以及根据电路拓扑和所处状态自动列写状态方程的相关算法。针对该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图论方法的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提取分析方法。首先,经理论分析得到,将选用的器件模型代入电路可以得到状态方程的标准形式;进而,提出电力电子系统电路的参数结构矩阵程式化列写方法,并基于此方法针对开关电路每一次开关器件切换都需要重新列写状态方程这一特点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对几个典型电力电子系统电路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提取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方程分析法 器件非理想特性 器件模型 离散状态事件驱动 仿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流图的电力电子系统可视化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小程 赵争鸣 +1 位作者 冯高辉 李婧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0-68,共9页
电力电子系统通过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控制来实现电磁能量的高效变换,提高系统的变换能力和可靠性是其终极目标。尝试以系统中的能量及能量流为状态变量进行建模,建立变换系统的能流模型,可视化并直观地描述电力电子变换系统电磁能量... 电力电子系统通过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控制来实现电磁能量的高效变换,提高系统的变换能力和可靠性是其终极目标。尝试以系统中的能量及能量流为状态变量进行建模,建立变换系统的能流模型,可视化并直观地描述电力电子变换系统电磁能量的分布和传递情况。以较复杂的多端口组合式电力电子变换器为例,建立"能流"的基本概念,设计构建能流图拓扑并给出可视化设计方法,结合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设计静态和动态界面,构建了一种基于能量流图分析方法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设计和分析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能量流图分析方法能有效地表征电力电子系统大时间尺度的换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系统 能流拓扑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降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控制策略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凯 赵争鸣 +1 位作者 袁立强 鲁思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7-26,共10页
电容器是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子模块的关键部件,降低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是提高电容器可靠性和降低变换器成本的双重要求。首先分析不同环流对MMC电容电压波动的影响,指出注入典型2次环流是降低电容电压波动和减少器件损耗较好的折... 电容器是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子模块的关键部件,降低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是提高电容器可靠性和降低变换器成本的双重要求。首先分析不同环流对MMC电容电压波动的影响,指出注入典型2次环流是降低电容电压波动和减少器件损耗较好的折中方案。然后,在介绍已有基于工频周期的能量平衡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基于控制周期的能量平衡控制策略,在达到注入典型2次环流降低MMC电容电压稳态波动的同时又能取得较好的暂态性能。所提出的基于能量平衡的控制策略,与常规PI控制器相比避免了繁琐的参数整定过程,并适应各种工况。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环流 电容电压波动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84
13
作者 肖曦 许青松 +1 位作者 王雅婷 史宇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6,共6页
针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反凸极特性及传统参数辨识方法存在的缺陷,结合电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能同时辨识定子电阻、d轴电感、q轴电感和永磁体磁链四个参数。该方法所用的信号均为可直接检测的状... 针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反凸极特性及传统参数辨识方法存在的缺陷,结合电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能同时辨识定子电阻、d轴电感、q轴电感和永磁体磁链四个参数。该方法所用的信号均为可直接检测的状态变量,从而减少了其他干扰对电机参数辨识的影响,提高了参数辨识的准确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辨识鲁棒性强、收敛性好,在不同的转速、不同的负载以及不同的控制策略下,四个待辨识参数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敛到真实值,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也克服了一般遗传算法对辨识参数初始值要求高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 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延迟和误差对三电平PWM整流直接功率控制性能的影响及其抑制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鲁挺 赵争鸣 +1 位作者 张颖超 袁立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72,共7页
在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应用场合,采样延迟和误差有时会成为限制控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基于采用直接功率控制(DPC)的三电平脉宽调制(PWM)整流器,详细分析了采样延迟和误差对DPC控制性能的影响及其原因,根据采样环节... 在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应用场合,采样延迟和误差有时会成为限制控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基于采用直接功率控制(DPC)的三电平脉宽调制(PWM)整流器,详细分析了采样延迟和误差对DPC控制性能的影响及其原因,根据采样环节不同物理量性质及其载体特点,从硬件和软件角度提出了减小采样延迟、抑制采样误差、提高直接功率控制性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的稳态性能大幅度提高,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宽调制整流器 直接功率控制 采样延迟 采样误差 稳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供电交流直线电机三相互感不对称分析及抑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牟树君 柴建云 +1 位作者 孙旭东 王善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8,共8页
对两种绕组形式的长初级分段供电直线电机的气隙磁场及互感不对称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考虑谐波磁场的前提下,解析推导了电机的相磁场分布及自感、互感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求得的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分析发现,对于... 对两种绕组形式的长初级分段供电直线电机的气隙磁场及互感不对称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考虑谐波磁场的前提下,解析推导了电机的相磁场分布及自感、互感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求得的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分析发现,对于常规绕组电机,互感不对称的原因是未通电段铁心导致电机气隙磁场中存在脉振偏置分量。互感不对称程度的大小,则取决于通电段与未通电段相对长度的大小。对于新型绕组电机,气隙磁场中不存在脉振偏置分量,互感不对称的原因是三相绕组排布在物理结构上的不对称,互感不对称程度的大小仅取决通电绕组的极数。相对常规绕组,新型绕组可有效减少电机互感不对称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气隙磁场 互感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状态事件驱动仿真方法及自适应预估校正算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祎 赵争鸣 +2 位作者 檀添 李帛洋 袁立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41,共9页
在电力电子系统分析中,需要对带间断和刚性的常微分方程组进行仿真计算。然而,采用传统的时间离散算法来求解此类方程组时会遇到诸多困难。Kofman等基于离散事件系统规范(DEVS)提出了量化状态系统(QSS)算法,它不是对时间进行离散,而是... 在电力电子系统分析中,需要对带间断和刚性的常微分方程组进行仿真计算。然而,采用传统的时间离散算法来求解此类方程组时会遇到诸多困难。Kofman等基于离散事件系统规范(DEVS)提出了量化状态系统(QSS)算法,它不是对时间进行离散,而是将状态量进行离散。QSS算法可以有效求解带间断和刚性的常微分方程组。基于离散事件算法思想,提出适合于电力电子仿真的离散状态事件驱动(DSED)仿真方法;同时,为提高DSED方法的精度,提出基于DSED的预估校正算法;为大幅减少计算量,通过研究计算步数与状态量幅值和频率的关系,提出自适应方法。仿真算例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事件系统规范 量化状态系统 离散状态事件驱动 预估校正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增量预测控制策略参数稳定域拓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伟华 肖曦 +2 位作者 刘欢 孙凯 吴和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6,共7页
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要求快速响应的电流内环以保证系统的高动态性能。电流增量预测控制策略可以获得快速的电流响应速度,但依赖电感参数的准确性。电感参数不准确时,系统稳定性难以保证。本文通过使用更多的电压及电流信息来提... 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要求快速响应的电流内环以保证系统的高动态性能。电流增量预测控制策略可以获得快速的电流响应速度,但依赖电感参数的准确性。电感参数不准确时,系统稳定性难以保证。本文通过使用更多的电压及电流信息来提高参考电压计算式的阶次,以此拓宽电流增量预测控制策略对电感参数的适应性。该方法对处理器的占空比更新能力或运算速度没有特殊要求,仅需增加少量计算量就可以显著拓宽电感参数稳定域。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伺服系统 增量预测控制策略 参数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供电交流直线电机中偏置磁通密度的分析及其消除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牟树君 柴建云 +2 位作者 孙旭东 王善铭 毕大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0,共9页
对长初级分段供电直线电机中的静态纵向端部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对于采用常规单层分布绕组型式的直线电机,即使通入三相对称电流,通电段气隙磁场中依然会有较大的脉振偏置分量,未通电段部分也会有一定大小的脉振磁场,从而导致气... 对长初级分段供电直线电机中的静态纵向端部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对于采用常规单层分布绕组型式的直线电机,即使通入三相对称电流,通电段气隙磁场中依然会有较大的脉振偏置分量,未通电段部分也会有一定大小的脉振磁场,从而导致气隙磁通密度、轭部磁通密度幅值的增大,继而导致铁耗及电机重量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基于通电段端部两个极下线圈匝数的优化,提出了一种新型绕组型式。最后,通过解析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验证,证明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端部效应 气隙磁通密度 脉振偏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高压大容量变频调速系统中的预励磁方案 被引量:11
19
作者 白华 赵争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1-97,共7页
如何提高系统起动输出转矩、抑制起动电流是大容量变频调速系统中存在的一个难题。由于半导体器件电流耐量的掣肘,在起动之前通过预励磁方案有效建立起电机内部磁场以减小起动电流、增加起动转矩就成为提高起动性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提高系统起动输出转矩、抑制起动电流是大容量变频调速系统中存在的一个难题。由于半导体器件电流耐量的掣肘,在起动之前通过预励磁方案有效建立起电机内部磁场以减小起动电流、增加起动转矩就成为提高起动性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大容量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在6000V/2750kW大机组平台上所面临的起动问题,分析了直流预励磁所面临的困难,并采用交流预励磁予以解决。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交流预励磁更利于实现平稳起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预励磁 交流预励磁 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 起动转矩 异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发展综述 被引量:34
20
作者 赵争鸣 袁立强 +1 位作者 鲁挺 贺凡波 《电气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26-34,共9页
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使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通过信息流对能量流的精确控制,实现电能的有效变换与传输。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广泛应用在电气节能、新能源发电、电力牵引、智能电网以及军工装备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对国民经济发展、工业生产... 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使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通过信息流对能量流的精确控制,实现电能的有效变换与传输。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广泛应用在电气节能、新能源发电、电力牵引、智能电网以及军工装备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对国民经济发展、工业生产及国家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在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国内外大容量电力电子研究现状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和讨论了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电力电子 功率半导体器件 装置和系统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