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纯软件模式的全范围水电站运行人员仿真培训系统
被引量:
15
1
作者
余涛
鲍婕
+2 位作者
邓启威
沈善德
朱守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907-911,共5页
首先给出了基于计算机纯软件模式的水电站运行人员仿真培训系统的组成结构,随后讨论了仿真模型的选择方法,然后结合内部软件机制说明了培训仿真系统的整合步骤。在浙江某水电站的实际投运效果说明本水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够满足运行人员...
首先给出了基于计算机纯软件模式的水电站运行人员仿真培训系统的组成结构,随后讨论了仿真模型的选择方法,然后结合内部软件机制说明了培训仿真系统的整合步骤。在浙江某水电站的实际投运效果说明本水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够满足运行人员的各种培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软件模式
水电站
运行人员
仿真培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气压下不同气体的流注放电特性
被引量:
11
2
作者
蔡新景
王新新
+2 位作者
邹晓兵
孙悦
鲁志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47-2053,共7页
大气压下气体放电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形式。流注或先导放电是其气体击穿的起始阶段,相对于低气压下暗放电或辉光放电具有更复杂的演化特性。为了研究不同气体的流注传播特性,采用流体模型对1 cm平板电极中大气压下氮气、氧气,以及氮气混...
大气压下气体放电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形式。流注或先导放电是其气体击穿的起始阶段,相对于低气压下暗放电或辉光放电具有更复杂的演化特性。为了研究不同气体的流注传播特性,采用流体模型对1 cm平板电极中大气压下氮气、氧气,以及氮气混合20%、1%和0.01%氧气的双向流注传播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光电离作为源项加在流体模型中,在数值仿真时采用解多组Helmholtz方程代替Zheleznyak积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氧气含量较低时,流注会出现分叉现象;氧气中流注发展速度较快;氧气中正流注通道半径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注放电
Helmholtz模型
光电离
流体方法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W级脉冲驱动器的整体径向传输线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毛重阳
王新新
+1 位作者
邹晓兵
朱鑫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8-1829,共12页
PW级脉冲功率驱动器中通常需要使用整体径向传输线(MRTL),以便将能量汇聚到负载上。为了了解MRTL的脉冲功率传输特性,基于多段均匀传输线级联模型,推导出了非均匀传输线输出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并从数学上证明了非均匀传输线的一些重要...
PW级脉冲功率驱动器中通常需要使用整体径向传输线(MRTL),以便将能量汇聚到负载上。为了了解MRTL的脉冲功率传输特性,基于多段均匀传输线级联模型,推导出了非均匀传输线输出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并从数学上证明了非均匀传输线的一些重要传输特性(首达波特性、脉冲压缩特性、高通特性)。利用CST微波计算软件包,对MRTL进行了3维电磁场模拟。结果表明:和电路模拟结果类似,指数线的最大功率传输效率高于Gaussian线和双曲线。但是,所有电磁场模拟得到的最大功率传输效率均比电路模拟大约低15%,这表明存在可观的非TEM模电磁场分量,因而基于TEM假设得到的电路模拟结果存在相当的误差。考虑到采用平板电极以便将几个MRTL叠在一起的要求,重点比较了双曲线和开孔指数线。虽然双曲线传输效率略低于指数线,但双曲线不需要开孔而易于加工,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传输线
径向传输线
整体径向传输线
指数型传输线
高斯型传输线
双曲线型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有效的电阻抗成像的图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宫莲
黄平
刘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9-159,共11页
电阻抗成像技术正取得进展,并开始用于人体诊断。电阻抗成像的优点是对人体无害及其硬件远比X射线层析成像(X-CT)低廉,是一项需引起重视的科研课题。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低频电流场灵敏度矩阵研究的迭代方法作为图像重建算法,并取得了...
电阻抗成像技术正取得进展,并开始用于人体诊断。电阻抗成像的优点是对人体无害及其硬件远比X射线层析成像(X-CT)低廉,是一项需引起重视的科研课题。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低频电流场灵敏度矩阵研究的迭代方法作为图像重建算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图像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纯软件模式的全范围水电站运行人员仿真培训系统
被引量:
15
1
作者
余涛
鲍婕
邓启威
沈善德
朱守真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系
出处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907-911,共5页
文摘
首先给出了基于计算机纯软件模式的水电站运行人员仿真培训系统的组成结构,随后讨论了仿真模型的选择方法,然后结合内部软件机制说明了培训仿真系统的整合步骤。在浙江某水电站的实际投运效果说明本水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够满足运行人员的各种培训需要。
关键词
纯软件模式
水电站
运行人员
仿真培训系统
Keywords
operator training system
hydroelectric plant
simulation
分类号
TV734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气压下不同气体的流注放电特性
被引量:
11
2
作者
蔡新景
王新新
邹晓兵
孙悦
鲁志伟
机构
东北电力
大学
电气
工程
学院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力
系
统及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实验室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47-205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7019)~~
文摘
大气压下气体放电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形式。流注或先导放电是其气体击穿的起始阶段,相对于低气压下暗放电或辉光放电具有更复杂的演化特性。为了研究不同气体的流注传播特性,采用流体模型对1 cm平板电极中大气压下氮气、氧气,以及氮气混合20%、1%和0.01%氧气的双向流注传播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光电离作为源项加在流体模型中,在数值仿真时采用解多组Helmholtz方程代替Zheleznyak积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氧气含量较低时,流注会出现分叉现象;氧气中流注发展速度较快;氧气中正流注通道半径较大。
关键词
流注放电
Helmholtz模型
光电离
流体方法
吸收系数
Keywords
streamer discharge
Helmholtz model
photoionization
fluid approac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分类号
O461 [理学—电子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W级脉冲驱动器的整体径向传输线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毛重阳
王新新
邹晓兵
朱鑫磊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系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8-1829,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710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PPLF2014PZ02)~~
文摘
PW级脉冲功率驱动器中通常需要使用整体径向传输线(MRTL),以便将能量汇聚到负载上。为了了解MRTL的脉冲功率传输特性,基于多段均匀传输线级联模型,推导出了非均匀传输线输出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并从数学上证明了非均匀传输线的一些重要传输特性(首达波特性、脉冲压缩特性、高通特性)。利用CST微波计算软件包,对MRTL进行了3维电磁场模拟。结果表明:和电路模拟结果类似,指数线的最大功率传输效率高于Gaussian线和双曲线。但是,所有电磁场模拟得到的最大功率传输效率均比电路模拟大约低15%,这表明存在可观的非TEM模电磁场分量,因而基于TEM假设得到的电路模拟结果存在相当的误差。考虑到采用平板电极以便将几个MRTL叠在一起的要求,重点比较了双曲线和开孔指数线。虽然双曲线传输效率略低于指数线,但双曲线不需要开孔而易于加工,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关键词
非均匀传输线
径向传输线
整体径向传输线
指数型传输线
高斯型传输线
双曲线型传输线
Keywords
nonuniform transmission line
radial transmission line
monolithic radial transmission line
exponential line
Gaussian line
hyperbolic line
分类号
TN811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有效的电阻抗成像的图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宫莲
黄平
刘茵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系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9-159,共11页
文摘
电阻抗成像技术正取得进展,并开始用于人体诊断。电阻抗成像的优点是对人体无害及其硬件远比X射线层析成像(X-CT)低廉,是一项需引起重视的科研课题。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低频电流场灵敏度矩阵研究的迭代方法作为图像重建算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计算机模拟结果。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图像重建算法
分类号
R311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纯软件模式的全范围水电站运行人员仿真培训系统
余涛
鲍婕
邓启威
沈善德
朱守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气压下不同气体的流注放电特性
蔡新景
王新新
邹晓兵
孙悦
鲁志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PW级脉冲驱动器的整体径向传输线的研究
毛重阳
王新新
邹晓兵
朱鑫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种有效的电阻抗成像的图像重建算法
宫莲
黄平
刘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