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旭 赵锡海 +2 位作者 崔豹 马露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分(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期(<2周)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6例进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测量颈动脉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选取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不稳定成分的图像,使用CASCAD软件进行分析,计算CAS值,根据CAS值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CAS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检测到148支颈动脉斑块内仅含富脂质核,平均CAS值(21.6±17.5)%,其中CAS 1级29支、2级52支、3级41支、4级26支。CAS值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管壁最大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呈正相关(r=0.610、r=0.569和r=0.527,P<0.01)。不同CAS级别颈动脉管腔狭窄、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值与LDL及HDL/TG比值相关(r=0.469,P<0.01;r=-0.269,P<0.05);高危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DL水平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A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关系密切,且与脂质代谢相关。CAS级别越高,未来颈动脉斑块发生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可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成像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本琦 乔建 +3 位作者 张晨 赵锡海 赵红亮 郑卓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成像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肠炎。采用术前增强CT观察肠壁软组织样增厚、肠腔狭窄、肠管明显强化、肠管强化均匀性、肠系膜血管变细及不规则、肠管周围间... 目的探讨CT增强成像评估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肠炎。采用术前增强CT观察肠壁软组织样增厚、肠腔狭窄、肠管明显强化、肠管强化均匀性、肠系膜血管变细及不规则、肠管周围间隙软组织密度影、累及末端回肠、肠管聚集以及肠系膜渗出等9个CT增强征象。分析CT增强征象与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5例中,轻度肠炎组9例,重度肠炎组20例,冰冻盆腔组16例。与轻度肠炎组比较,重度肠炎组和冰冻盆腔组出现肠壁软组织样增厚(χ^2=18.46、18.09)、肠腔狭窄(χ^2=11.53、14.79)、肠壁强化不均匀(χ^2=17.44、13.77)、累及末端回肠(χ^2=5.19、14.73)、肠管聚集(χ^2=9.06、16.06)的几率更高(P<0.01),其余CT增强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肠炎组和重度肠炎组比较,冰冻盆腔组的肠管周围间隙更容易出现软组织影(χ^2=13.77、15.14,P均<0.01)。结论CT增强成像可有效区分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管放射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辐射损伤 慢性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