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城乡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清华大学城乡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尹稚 林波荣 《南方建筑》 2011年第5期14-16,共3页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我国城乡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理论及技术,成为重要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为此成立的城乡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上述需求在五个方面开展了全面...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我国城乡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理论及技术,成为重要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为此成立的城乡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上述需求在五个方面开展了全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建设情况,过去三年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生态规划 绿色建筑 理论与实践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评估工具启发下的传统老城街区更新要点探析
2
作者 梁思思 袁聪聪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9-106,共8页
【目的】街区更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各类街区中,传统老城街区更新实践尤具挑战。面对绿色转型和存量更新的新目标,进行绿色有机更新、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空间利用向低碳高效转变,亟须探索创新举措和更新路径。国外绿色街区... 【目的】街区更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各类街区中,传统老城街区更新实践尤具挑战。面对绿色转型和存量更新的新目标,进行绿色有机更新、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空间利用向低碳高效转变,亟须探索创新举措和更新路径。国外绿色街区/社区评估体系可为中国传统老城街区绿色更新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构建普适框架—构建专门框架—实证案例反馈”的逻辑路径:通过系统梳理既有文献与典型国内外评估工具,提炼关键要点形成新指标体系(重点关注更新密度控制、公共空间开放性、街道活力等更新实践核心问题与评价维度),构建适用于一般街区更新绿色情境的普适性策略框架;随后结合传统老城街区空间形态、发展阶段与治理机制等特征,明确其突出矛盾与更新诉求,并进一步优化框架要点;最后结合北京老城实证案例,分析具体更新策略的应用场景,为政策建议提供依据。【结果】1)构建了涵盖核心指标的普适性绿色街区更新框架;2)通过案例实证识别出传统老城街区在空间结构与治理机制方面的特殊矛盾与需求;3)在普适框架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门性更新框架,并验证该框架不仅具备评估功能,还能为重点策略制定、空间干预设计及政策支持提供路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从构建普适性框架、到街区特征识别、再到专门性策略制定的绿色更新路径,能够有效应对传统老城街区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空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挑战。该路径不仅涵盖街区绿色性能的核心维度,还强调基于在地特征和现实诉求的适应性调整,兼具评估与实施导向,可为中国传统街区的绿色有机更新提供系统性、操作性强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可持续发展 存量更新 传统街区 街区绿色更新 绿色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装配式建筑的气候适应表皮原型研究——以温和与寒冷地区实验平台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林正豪 宋晔皓 韩冬辰 《南方建筑》 2019年第1期70-75,共6页
针对我国轻质装配式建筑气候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文章立足"建构"与"能量"双重视角,以轻质装配式建筑气候适应表皮为对象,因循"设计—实践—测试"原型路径展开设计研究。进而依托温和与寒冷地区实验平台,对... 针对我国轻质装配式建筑气候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文章立足"建构"与"能量"双重视角,以轻质装配式建筑气候适应表皮为对象,因循"设计—实践—测试"原型路径展开设计研究。进而依托温和与寒冷地区实验平台,对该表皮原型展开夏冬季节的实测检验,最终得到其具体的设计与操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装配式建筑 气候适应性 建筑表皮 原型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避”还是“迎臂”?环卫基础设施的区域协同再生路径——以重庆市为例
4
作者 王玉鑫 向双斌 +1 位作者 郑晓笛 朱敬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2,共8页
在满足垃圾无害化收运处置要求的基础上,重构环卫基础设施与城市环境的空间友好关系,实现从“邻避”到“迎臂”的转变,已成为当代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实践方向。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更新阶段,传统的单一设施更新模式已难以适应区... 在满足垃圾无害化收运处置要求的基础上,重构环卫基础设施与城市环境的空间友好关系,实现从“邻避”到“迎臂”的转变,已成为当代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实践方向。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更新阶段,传统的单一设施更新模式已难以适应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需求,亟待构建面向城市环卫系统的协同再生决策路径。提出“D-E-R三步法”再生决策路径,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实证对象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建立环卫基础设施(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与转运站)数据库(D,Database);其次,根据环卫基础设施现状及其环境特征,定性评估环境友好度(E,Environmental-Friendliness),筛选出有必要治理改造的潜在再生对象;最后,通过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设施运维状态”“地缘敏感性”与“公众感知度”3个维度进行再生潜力评价(R,Regeneration-Potential),形成区域再生优先级的定量排序,为协同再生实践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31座环卫基础设施的环境友好度呈现“中低水平设施城区集中、高水平设施郊区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26座设施(占比约83.9%)环境友好度不足,成为潜在再生对象。其再生潜力呈现“城区转运站主导、近郊填埋场优先”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12座设施(占比约38.7%)具有高再生潜力,建议进行治理改造。研究成果突破“点状更新”局限,提出“系统治理”范式,旨在系统化缓解城市环卫设施的“邻避”影响,并探索创造“迎臂”效应的路径,为推动“无废城市”与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卫基础设施 棕地再生 邻避效应 城市更新 环境友好 再生优先级决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反思规划变革中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林颖 李梦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45,共5页
对影响中国城镇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进行正反面的认识,分析其所倡导的产权市场开放、企业型政府、全球自由化对快速城镇化的推动机制,同时透析繁荣城镇化背后新自由主义对城市规划行为的误导,认为新自由主义中既存在可以汲取的合理思想,... 对影响中国城镇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进行正反面的认识,分析其所倡导的产权市场开放、企业型政府、全球自由化对快速城镇化的推动机制,同时透析繁荣城镇化背后新自由主义对城市规划行为的误导,认为新自由主义中既存在可以汲取的合理思想,又需要对其错误进行科学的批判,这种基于反思旧常态提出新转型的思路,符合新常态语境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城市规划在价值取向、行为主体、方法体系上的转型之路,并结合国家政策,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政府治理改革、城市住房保障系统等方面提出城市规划的应对举措,走向城市规划变革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城市规划变革 新自由主义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弱势区位的崛起——基于大众点评数据的北京休闲消费空间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恩嘉 龙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7,共12页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休闲活动的方式及空间偏好,为城市弱势区位的崛起提供了机遇。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大众点评2015年和2019年店铺及其评论数据,从宏观(城市)及微观(建筑)尺度分析休闲消费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店铺及...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休闲活动的方式及空间偏好,为城市弱势区位的崛起提供了机遇。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大众点评2015年和2019年店铺及其评论数据,从宏观(城市)及微观(建筑)尺度分析休闲消费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店铺及其数字口碑在各尺度都呈现向低可达性区域转移的趋势,揭示了城市弱势区位的崛起;2)数字口碑在宏观尺度向优势区位集聚,而在微观尺度向弱势区位转移,反映了数字口碑的两极化;3)店铺及数字口碑在宏观尺度的变化均弱于微观尺度,表明此期间北京市弱势区位的崛起主要在微观尺度;4)不同类型店铺的比较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该研究可促进对数字时代城市休闲空间的认识,推动精细尺度的城市更新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休闲消费空间 空间尺度 空间可达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路径——英美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再利用体系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琳琳 郑晓笛 +1 位作者 张心怡 丁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1-749,759,共10页
从基本理念、法规政策、部门协同等方面出发,总结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再利用顶层设计特征,并提炼不同顶层设计下形成的实践路径。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依托中国国情与现有工作基础,提出“以终为始”的顶层设计优化、“... 从基本理念、法规政策、部门协同等方面出发,总结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再利用顶层设计特征,并提炼不同顶层设计下形成的实践路径。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依托中国国情与现有工作基础,提出“以终为始”的顶层设计优化、“分流而治”的污染场地分级分类系统建设以及“双线并行”的风险管理与再利用规划实践路径的构建策略,具体包括完善污染场地再利用规划类法规政策、打通土地利用与土壤污染数据壁垒、构建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制定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再利用实践指南、构建全过程多环节协同决策机制等措施,以期为中国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再利用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棕地 风险管理 再利用 顶层设计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活力中心的街道步行环境指数测度 被引量:25
8
作者 龙瀛 李莉 +9 位作者 李双金 陈龙 潘支明 姚怡亭 陈鸣 王雅玲 权璟 张黎雪 Cynthia Wang 钱京京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已有可步行性研究大多关注引发步行行为的建成环境特征,而对影响步行体验的街道环境探讨较少。以城市空间为视角,提出基于过街设施、街道绿化、沿街建筑宽高比、街道家具、机非隔离、步道宽度、占道停车、道路失修和专用自行车道等9项... 已有可步行性研究大多关注引发步行行为的建成环境特征,而对影响步行体验的街道环境探讨较少。以城市空间为视角,提出基于过街设施、街道绿化、沿街建筑宽高比、街道家具、机非隔离、步道宽度、占道停车、道路失修和专用自行车道等9项评价指标的步行环境评价方法。在中国50个典型城市的71个城市活力中心内,结合街景影像与虚拟审计对总计12740条城市街道进行步行环境评价,并剖析结果背后的现实问题、原因和对策。实证结果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存在的问题,为精细化规划和管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供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环境 城市活力中心 街景图片 虚拟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的“产城创”融合发展模式探索 被引量:7
9
作者 任俊宇 胡晓亮 于璐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99,共6页
"产城融合"一直是城市规划实践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之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需要进行新的解读和探索。文章首先基于对产城融合理论和产城关系演进过程的分析,提出在产城发展中融入创新要素,形成"... "产城融合"一直是城市规划实践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之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需要进行新的解读和探索。文章首先基于对产城融合理论和产城关系演进过程的分析,提出在产城发展中融入创新要素,形成"产城创"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并构建其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其次,以青岛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产城创"指标体系,识别出城市主导型、产业主导型和创新主导型三类空间,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的方法对"产城创"融合度进行评价分析,识别两两耦合型区域;最后,针对典型区域提出"产城创"融合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创新驱动 耦合协调度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数据视角下的北京南部城区空间发展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文棋 马靓 +1 位作者 褚峤 高永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7,共8页
2009年,北京市开始实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行动计划》(也称《城南计划》)。在多年的政策和项目倾斜投入之后,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是规划业界和北京市民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利用出租车卫星定位数据、公交刷卡数... 2009年,北京市开始实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行动计划》(也称《城南计划》)。在多年的政策和项目倾斜投入之后,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是规划业界和北京市民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利用出租车卫星定位数据、公交刷卡数据、二手房价数据、人口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从多维视角分析了北京市南部城区在《城南计划》实施后的空间发展变化和现状问题。研究发现:《城南计划》有效促进了南部地区的发展,但南部城区在空间结构、经济活跃度等方面仍处于落后水平,尚未达到规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视角 空间分析 决策支持 城南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公共健康为导向的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来自空间失序的视角 被引量:52
11
作者 陈婧佳 张昭希 龙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47,共13页
近年来,街道品质与街道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公共健康领域,已有研究证明品质不足甚至失序的城市空间特征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从而导致高风险的个体行为和疾病。而微观尺度的空间特征改善,则有利于提升公共空间... 近年来,街道品质与街道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公共健康领域,已有研究证明品质不足甚至失序的城市空间特征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从而导致高风险的个体行为和疾病。而微观尺度的空间特征改善,则有利于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动友好性,塑造积极的心理感知,从而促进公共健康。结合我国打造高品质城市街道空间的议题背景,本文以公共空间中的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其局部空间品质不足现象,梳理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中的各种空间品质提升方法,由此提出不同空间品质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探索解决中国城市出现街道空间品质较差或空间失序问题的实践要点,总结以促进公共健康为导向的建成环境维护、整治和有机更新的策略方法,以进一步服务精细化城市管理和人居环境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空间品质 公共健康 街道设计导则 品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失序理论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大规模测度——以合肥市二环内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纯 陈婧佳 +3 位作者 贾紫牧 邓铸 马爽 龙瀛 《南方建筑》 2020年第2期10-18,共9页
随着城市建设提质优化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空间品质成为城市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出现失序.以合肥市二环内区域为案例,以街景图像等多源数据为载体,采用非现场建成环境审计等技术方法,探索合肥... 随着城市建设提质优化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空间品质成为城市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出现失序.以合肥市二环内区域为案例,以街景图像等多源数据为载体,采用非现场建成环境审计等技术方法,探索合肥市空间失序现象以及不同类型的街道与空间失序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二环内:(1)整体空间破败程度为35.11%;(2)空间失序要素中以沿街商业要素的失序程度最为严重;(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街道(B类)空间品质最差,物流仓储用地(W类)街道空间品质优质.基于空间失序理论,大规模测度街道空间品质的优劣,在实践上能为未来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在理论研究上尝试弥补以往国内城市地理对空间失序研究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失序 街道空间 量化测度 街道类型 空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城市:泛智慧城市技术提升城市韧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伟健 龙瀛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2期64-71,共8页
评估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在城市发展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对于科学理性认知技术与城市多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未来技术发展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治理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评估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在城市发展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对于科学理性认知技术与城市多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未来技术发展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治理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泛智慧城市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通过多渠道资料进行相关案例的系统性搜集,对不同类别、不同服务主体的10种核心技术的主要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最终评估其在提升城市韧性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并提出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韧性城市 新兴技术 COVID-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