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原位合成Ag NPs/MoS_(2)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杨松松 韩璐 +4 位作者 蔡和庆 胡堃 刘儒平 孙志成 危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48-1856,共9页
二硫化钼纳米片(MoS_(2))受到带电杂质、结构缺陷和易聚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电子转移性能下降,使其应用受限。将银纳米颗粒(Ag NPs)与少层MoS_(2)纳米片复合,可提升MoS_(2)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微波还原法,使Ag NP... 二硫化钼纳米片(MoS_(2))受到带电杂质、结构缺陷和易聚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电子转移性能下降,使其应用受限。将银纳米颗粒(Ag NPs)与少层MoS_(2)纳米片复合,可提升MoS_(2)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微波还原法,使Ag NPs原位沉积于MoS_(2),得到Ag NPs/MoS_(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将Ag NPs/MoS_(2)复合材料修饰于丝网印刷电极(screen printed electrodes,SPE)后,测得的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曲线峰电流值为同浓度单一MoS_(2)修饰电极的1.8倍,方波伏安(square wave voltammetry,SWV)曲线峰电流值为单一MoS_(2)修饰电极的3.4倍,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的电子转移阻抗值(R_(et))仅为167Ω,相比MoS_(2)/SPE的R_(et)(320Ω)显著减小,说明Ag NPs与MoS_(2)复合可显著增强单一MoS_(2)的电化学性能。此外,还推测了高导电性Ag NPs/MoS_(2)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最后,基于Ag NPs/MoS_(2)复合材料构建了电化学传感器并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针对PSA的检测限为0.009 ng·mL^(-1),线性检测范围为0.1~1000 ng·mL^(-1),灵敏度为0.011μA·mL·n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原位合成 MoS_(2) Ag NPs/MoS_(2)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径Fe_(3)O_(4)-DMSA-PEI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基因负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和庆 韩璐 +6 位作者 杨松松 薛新玉 张扣 孙志成 刘儒平 胡堃 危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4,共8页
四氧化三铁(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因其制备简单,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靶向性,并且表面易接枝等特性,可作为被动靶向载体应用于基因治疗领域。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颗粒,并调控堆积生长时间,制得粒径在4~9 nm范围内可控的油相F... 四氧化三铁(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因其制备简单,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靶向性,并且表面易接枝等特性,可作为被动靶向载体应用于基因治疗领域。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颗粒,并调控堆积生长时间,制得粒径在4~9 nm范围内可控的油相Fe_(3)O_(4)纳米颗粒;使用内消旋-2,3-二巯基丁二酸(DMSA)二次取代其表面的油酸分子,使其具备良好的水相分散性;通过酰胺化反应在其表面接枝支链型聚乙烯亚胺(PEI),最终得到Fe_(3)O_(4)-DMSA-PEI磁性纳米颗粒。研究发现,Fe_(3)O_(4)-DMSA-PEI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Zeta电位高达(52.50±1.94)mV,具有一定的超顺磁性(14.48 emu/g,1 emu/g=1 A·m^(2)/kg)。磁性纳米颗粒与质粒DNA的质量比为15:1时可完全阻滞DNA在凝胶上的电泳,装载量高达6.67%。本研究制备的Fe_(3)O_(4)-DMSA-PEI磁性纳米颗粒具有一定的基因负载能力,有望作为基因载体应用于基因转染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磁性纳米颗粒 基因载体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PLC-MS-MS快速分析和鉴定三尖杉植物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的Brefeldin A 被引量:15
3
作者 方美娟 王建锋 +4 位作者 赵玉芬 张永杰 黄耀坚 宋思扬 苏文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HPLC -MS -MS联用技术 ,分析了C56和C65两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尖杉植物内生真菌发酵液抽提物 ,首次报道了这两株真菌都能产生BrefeldinA(BFA)。采用ESI-MS总离子流跟踪分析HPLC的洗脱液 ,并用低能量的CID -MS -MS(碰撞诱导裂解方... 采用HPLC -MS -MS联用技术 ,分析了C56和C65两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尖杉植物内生真菌发酵液抽提物 ,首次报道了这两株真菌都能产生BrefeldinA(BFA)。采用ESI-MS总离子流跟踪分析HPLC的洗脱液 ,并用低能量的CID -MS -MS(碰撞诱导裂解方式 )进一步确定目标离子峰为BFA分子离子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 内生真菌 Brefeldin A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组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国安 邓斌 +1 位作者 叶能胜 王义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45-1649,共5页
通过16例人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蛋白的二维电泳分离和质谱分析,经数据库检索鉴定了53个蛋白,其中24个蛋白与肺癌发病机制相关,4个蛋白在其它癌症中有报道.表达呈现差异的蛋白点有44个,其中34个在表达量上有差异,10个蛋白在鳞... 通过16例人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蛋白的二维电泳分离和质谱分析,经数据库检索鉴定了53个蛋白,其中24个蛋白与肺癌发病机制相关,4个蛋白在其它癌症中有报道.表达呈现差异的蛋白点有44个,其中34个在表达量上有差异,10个蛋白在鳞癌和小细胞癌间表现为有和无的关系.蛋白功能分析提示人肺鳞癌与小细胞癌的蛋白质组表达存在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蛋白有利于肺癌分型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小细胞肺癌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骨蚀灵胶囊对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范武 于雪峰 +1 位作者 任向楠 陈凯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41-2145,共5页
目的探讨骨蚀灵胶囊对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脂质代谢变化特点和其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4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骨蚀灵胶囊组、洛伐他汀组。除对照组外,使用大剂量激素构建股骨头坏死模型,并按照实验计划进行... 目的探讨骨蚀灵胶囊对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脂质代谢变化特点和其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4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骨蚀灵胶囊组、洛伐他汀组。除对照组外,使用大剂量激素构建股骨头坏死模型,并按照实验计划进行药物干预。在第2、4周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观察并分析各组核磁共振图像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第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的TC、TG、LDL均明显升高(P<0.01),而HDL明显降低(P<0.01);第4周时,骨蚀灵胶囊组、洛伐他汀组兔血清中的TC、TG、LDL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及核磁检测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股骨头坏死表现,而骨蚀灵胶囊组和洛伐他汀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轻。结论骨蚀灵胶囊可早期调节机体血清脂质水平,降低血脂,从而起到预防和缓解股骨头坏死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脂质代谢 骨蚀灵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红外探测GO膜中DMF/乙二醇混合溶剂的扩散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雯霁 陈建波 +1 位作者 孙素琴 周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89-190,共2页
利用时间依赖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同时探究了N,N-二甲基酰胺(DMF)和乙二醇等当量混合溶剂中两种有机溶剂在氧化石墨烯膜中扩散过程。结果表明,混合溶液中的DMF和乙二醇都可以扩散进入氧化石墨烯膜内部,但是乙二醇比DMF先扩散,而在扩散过... 利用时间依赖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同时探究了N,N-二甲基酰胺(DMF)和乙二醇等当量混合溶剂中两种有机溶剂在氧化石墨烯膜中扩散过程。结果表明,混合溶液中的DMF和乙二醇都可以扩散进入氧化石墨烯膜内部,但是乙二醇比DMF先扩散,而在扩散过程中,DMF比乙二醇扩散系数要大,且先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膜 混合溶液 扩散过程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探究DMSO在氧化石墨烯膜中扩散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雯霁 陈建波 +1 位作者 孙素琴 周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14-215,共2页
借助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可以从一系列红外光谱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利用时间依赖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二维相关光谱,得到二甲基亚砜(DMSO)在氧化石墨烯膜中扩散时,分子存在形态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更为深入了解了这种极性分子在... 借助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可以从一系列红外光谱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利用时间依赖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二维相关光谱,得到二甲基亚砜(DMSO)在氧化石墨烯膜中扩散时,分子存在形态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更为深入了解了这种极性分子在氧化石墨烯膜中的扩散机理。结果表明,当DMSO扩散进入氧化石墨烯片层中的纳米通道后,首先它是以单体形式存在,而随着扩散进入纳米通道内的DMSO越来越多,DMSO逐渐开始出现二聚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膜 DMSO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与HCVE2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平飞 李艳梅 +4 位作者 赵兰娟 刘敏 万崎 陈新文 章晓联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9-22,共4页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包膜蛋白E2糖基化位点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野生型E2基因和糖基化突变体型E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分别肌肉注射BALB/C小鼠,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第10 d,眼眶摘眼球取血清,断椎处死小鼠,同时设...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包膜蛋白E2糖基化位点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野生型E2基因和糖基化突变体型E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分别肌肉注射BALB/C小鼠,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第10 d,眼眶摘眼球取血清,断椎处死小鼠,同时设阴性对照和空载质粒对照。血清标本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及其亚类IgG1I、gG2α表达水平,观测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和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与阴性对照和空载组对比,E2和N-糖基化突变体质粒DNA免疫小鼠都能诱导产生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P<0.01),并且N-糖基化突变体(560、576位糖基化突变体)质粒DNA与野生型E2相比,其特异性IgG效价明显降低(P<0.05),IL-4分泌水平明显降低(P<0.05)。E2糖蛋白的560、576位N-糖基化位点是诱导体液免疫反应所需要的,除去560、576位N-糖基化会降低E2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包膜蛋白 糖基化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