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床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控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群豪 孟耀斌 +1 位作者 黄霞 钱易 《净水技术》 CAS 2002年第2期28-30,共3页
悬浮床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附着和有机物污染 ,采用“水洗 +碱洗”的方法可以使膜阻力降低到清洁膜的水平。“间歇水逆洗 +膜下曝气”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膜的污染。在逆洗周期 /时间为 30min/ 2 .5min ,水逆... 悬浮床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中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附着和有机物污染 ,采用“水洗 +碱洗”的方法可以使膜阻力降低到清洁膜的水平。“间歇水逆洗 +膜下曝气”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膜的污染。在逆洗周期 /时间为 30min/ 2 .5min ,水逆洗强度 1.6 7× 10 5m/s,膜下曝气强度 4.17× 10 4 m/s的操作条件下 ,膜过滤阻力上升速率为 1.46× 10 6m-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床光催化 膜分离反应器 膜污染控制 洗膜 逆洗 有机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电势对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曹效鑫 范明志 +1 位作者 梁鹏 黄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3-987,共5页
以产电模式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为研究对象接种两瓶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室,利用恒电位仪控制阳极电势,考察了7种电势条件下MFC的启动期、最大功率密度和阳极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阳极电势为-250,-100和50 mV(v... 以产电模式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为研究对象接种两瓶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室,利用恒电位仪控制阳极电势,考察了7种电势条件下MFC的启动期、最大功率密度和阳极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阳极电势为-250,-100和50 mV(vs.SCE)时,MFC启动较快,CV曲线和极化曲线表明,在这3种电势条件下,MFC产电性能增强,其中阳极电势为-100 mV时,MFC最大功率密度为1.67 W/m3,比固定外阻条件下启动的MFC最大功率密度提高了5倍.控制合适的阳极电势可以使阳极生物量提高2.5~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阳极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采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T-RFLP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亚嫚 谷峻 +3 位作者 谭燕 池昌桥 汤岳琴 吴晓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8-886,共9页
应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克隆文库分析,以微生物群落16SrRNA基因(16S rDNA)为目标,对大庆油田过渡带油井采出液(于2005年7月和10月取样)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 应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克隆文库分析,以微生物群落16SrRNA基因(16S rDNA)为目标,对大庆油田过渡带油井采出液(于2005年7月和10月取样)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和比较。T-RFLP分析表明,2005年7月和10月油井采出液中古菌群落结构较为单一,随时间变化不大;而细菌群落结构较为复杂,不同时间群落中的优势菌有明显的差别。古菌和细菌16S rDNA片段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庆油田过渡带油井采出液古菌群落中的优势菌均为产甲烷菌;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则与β、γ、δ、ε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脱铁杆菌(Deferribacteres)有较高的相似性,细菌群落中检出了大量的未培养微生物(Deep-branching line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FLP 油井采出液 16S RDNA 微生物群落 产甲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花根际细菌与古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唐黎 张永军 吴晓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726,共10页
在一年内棉花的四个生长时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分别采集转Bt基因抗虫棉GK12和非转基因亲本棉花泗棉3号根际土壤,以及未种植棉花的背景土壤,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技术,分析三种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的16S r... 在一年内棉花的四个生长时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分别采集转Bt基因抗虫棉GK12和非转基因亲本棉花泗棉3号根际土壤,以及未种植棉花的背景土壤,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技术,分析三种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多态性,结合克隆文库建立和测序,研究了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的各个时期,背景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古菌群落结构也有一定的变化,说明季节性变化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背景土壤相比,棉花种植后根际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群落发生显著的变化。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相比,根际土壤细菌和古菌的种类和种群大小的分布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克隆文库和测序结果表明土壤中主体微生物为目前未培养的、功能特性未知的细菌和古菌,转基因棉花种植对这些细菌和古菌影响的原因、环境危害和生态风险目前尚不清楚。与古菌群落相比,棉花种植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微生物群落 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再生资源及有机废物发酵生产乳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鹏 黄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5,共6页
从环境资源的循环与再利用的角度出发 ,对以可再生资源及有机废物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特点、工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可再生资源 废物再生 乳酸 生物发酵 有机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