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建 黄霞 +2 位作者 魏杰 胡洪营 施汉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8-441,共4页
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0.2,30,0.025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 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0.2,30,0.025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地下渗滤系统中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去除约50%的进水总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改善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磷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反硝化 脱氮除磷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创新的内涵、分类体系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2
作者 董颖 石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65-2474,共10页
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生态创新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化转型和综合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回顾生态创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辨析了生态创新的概念内涵,指出双重外部性... 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生态创新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化转型和综合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回顾生态创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辨析了生态创新的概念内涵,指出双重外部性、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效应的特殊性、以及环境管治的推/拉效应是生态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的特性。接着,分微观、中观和宏观尺度建构了生态创新的等级体系并阐述了主要研究领域和范式。然后,评述了企业、行业和国家3个尺度上的生态创新进展,指出企业生态创新研究最为活跃,而行业和区域层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最后,分析了当前生态创新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我国如果在企业生态创新、国家生态竞争战略、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化转型和生态创新管治等战略问题上左右摇摆甚至处理不当,很可能将失去在生态创新"第六轮工业革命"崛起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创新 企业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 生态化转型 环境管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浆体系中吡啶的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江江 陈吕军 +4 位作者 温东辉 何玉山 乔琳 夏勉 李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0-1184,共5页
杂环化合物已造成了土壤、地下水等体系的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是解决该类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由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中分离一株高效降解吡啶的菌株W12,经鉴定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以W12菌对... 杂环化合物已造成了土壤、地下水等体系的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是解决该类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由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中分离一株高效降解吡啶的菌株W12,经鉴定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以W12菌对受吡啶污染的泥浆体系进行生物修复。实验条件下,土壤对吡啶的吸附量很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当吡啶初始质量分数为1.65mg·g-1时,投加W12菌能够迅速促进吡啶的生物降解,在灭菌土和自然土中完全降解吡啶的时间分别为12h和18h,说明W12菌在自然土中的降解效果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影响;此外,对泥浆体系中吡啶降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投菌量是影响吡啶降解速率的关键因素,外加氮源以及土水比均对吡啶降解过程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副球菌 生物降解 吡啶 生物修复 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基因转移应用于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江江 陈吕军 +1 位作者 温东辉 王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560,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类污染物的处理多采用生化处理方法,其中生物强化技术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但是它也存在强化效果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国外研究人员发现:遗传物质可在不同的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类污染物的处理多采用生化处理方法,其中生物强化技术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但是它也存在强化效果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国外研究人员发现:遗传物质可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的内部细胞器之间自发进行交流,称为水平基因转移。在污染体系中,降解基因的转移能够使土著菌获得降解新功能,从而强化对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这就为现有的生物强化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难降解污染问题的新思路。介绍了水平基因转移的概念以及将其应用于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技术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基因转移 可移动遗传因子 难降解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8
5
作者 张彭义 余刚 蒋展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稳定、高催化活性二氧化钛膜的制备是光催化技术实用化的关键,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固定化二氧化钛膜并试验其光催化性能,考察了溶胶溶液组成、涂覆基材、涂覆方式、涂覆次数、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组成及配... 稳定、高催化活性二氧化钛膜的制备是光催化技术实用化的关键,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固定化二氧化钛膜并试验其光催化性能,考察了溶胶溶液组成、涂覆基材、涂覆方式、涂覆次数、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组成及配比为钛酸异酯;正丙醇:乙酰丙酮:水=4.5:35:1.5:3.0(体积比)的溶胶浸涂钛板,并在400℃空气气氛下焙烧30min,重复浸涂4-6次得到的二氧化钛固定膜具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固定化 二氧化钛 性能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紫外线消毒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郭美婷 胡洪营 李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4-538,共5页
以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研究了紫外线光强、配水水质及微生物因素对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在所选取的紫外光强范围内(0.044-0.163mW/cm^2),光强对紫外线灭活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影响不大.水质(浊度、铁和腐殖酸等)对水样的吸光度及... 以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研究了紫外线光强、配水水质及微生物因素对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在所选取的紫外光强范围内(0.044-0.163mW/cm^2),光强对紫外线灭活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影响不大.水质(浊度、铁和腐殖酸等)对水样的吸光度及紫外线穿透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影响不显著;当紫外线剂量增加时,这种影响逐渐变小到可以忽略.微生物的初始浓度对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灭活率有影响,微生物初始浓度越大,灭活率越高;对于不同初始浓度,紫外线灭活后存活的微生物数量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消毒 紫外线消毒 大肠杆菌 外线光强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生物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江丽 赵文生 +1 位作者 施汉昌 钱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0-432,共3页
加压生化法与其他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相比 ,具有工艺简单、耐冲击能力强、投资低、操作参数仪表控制、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探讨了在加压曝气条件下处理印染废水的生化反应机理 ,测定其动力学参数 ,建立加压生物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生... 加压生化法与其他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相比 ,具有工艺简单、耐冲击能力强、投资低、操作参数仪表控制、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探讨了在加压曝气条件下处理印染废水的生化反应机理 ,测定其动力学参数 ,建立加压生物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生物氧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为印染废水的加压生化处理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与运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加压生物氧化法 剩余污泥量 生化处理 生化法 曝气 动力学研究 生化反应 控制 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氯苯氧乙酸完全抗原和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8
作者 余若祯 施汉昌 +2 位作者 何苗 郭洁菡 钱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以小分子环境污染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半抗原,牛血清蛋白(BSA)为载体蛋白,通过与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的偶联反应,合成适当结合比、性能良好的2,4-D完全抗原,并制备了2,4-D的多克隆抗体.完全抗原合成方法为:在pH6、0.05mol/L... 以小分子环境污染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半抗原,牛血清蛋白(BSA)为载体蛋白,通过与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的偶联反应,合成适当结合比、性能良好的2,4-D完全抗原,并制备了2,4-D的多克隆抗体.完全抗原合成方法为:在pH6、0.05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进行偶联反应,2,4-D的最终浓度控制为12mg/mL,于4℃条件下反应18h,EDC的加入量控制在6~9mg之间.以结合比为16:1的完全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了效价达到6.55×106兔抗血清.抗血清稀释2000倍,剂量-反应曲线在2,4-D浓度为0.5~2000mg/L的范围内线性度最好,相关系数R=0.9946.抗血清稀释8000和16000倍,2,4-D的检测范围为8μg/L^125mg/L,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52和0.9655.经过免疫检测条件的优化,制备的抗血清可以用于饮用水中2,4-D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氧乙酸 完全抗原 抗体 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有机物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QSAR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彭义 余刚 蒋展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237,共6页
本文利用文献提供的有机物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分析了羟基自由基与苯甲酸类、酚类、烷烃及其衍生物、以及小分子二元羧酸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化合物理化参数间的定量关系。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羟基自由基 结构活性 废水 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水中2,4-D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余若祯 何苗 +1 位作者 施汉昌 钱易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2,4-D-BSA为包被抗原,采用自行制备的2,4-D单克隆特异性抗体6D11建立了水中2,4-D的间接竞争 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比较了包被抗原2,4-D-BSA浓度分别为240ng·mL-1、120ng·mL-1和60ng·mL-1的反应体系和竞争反应时间为60... 以2,4-D-BSA为包被抗原,采用自行制备的2,4-D单克隆特异性抗体6D11建立了水中2,4-D的间接竞争 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比较了包被抗原2,4-D-BSA浓度分别为240ng·mL-1、120ng·mL-1和60ng·mL-1的反应体系和竞争反应时间为60min和15min的间接竞争ELISA剂量-反应曲线,确定了当包被抗原浓度为60 ng·mL-1、竞争反应时间为15min时,剂量-反应曲线的IC50值较低.采用上述实验条件分别测定了由PBS缓冲溶液、饮用水、清华大学地下水和圆明园福海地表水配制的2,4-D标准溶液的剂量.反应曲线,发现实际水样的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采用实际水样和PBS缓冲溶液配水在含有5%乙醇的PBS缓冲体系中反应的方法,基本上消除了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干扰.采用上述优化试验条件,测定2,4-D浓度分别为0.5mg·L-1、0.125mg·L-1和0.03mg·L-1的加标样品,测定数据的准确度符合痕量有机污染物定量检测对准确度的要求,但是平行样品测定数据之间的变异系数较大,需要进一步改进检测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氧乙酸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生物修复中电极矩阵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向宇 王慧 罗启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对电动生物修复中单对电极间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以此定义了修复的有效作用区.通过旋转叠加的方式,求出了各种电极矩阵构型的有效作用区分布,最后筛选出2种优化的电极构型,并通过小型实验加以验证.理论优化和实验结果表明,“中”字... 对电动生物修复中单对电极间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以此定义了修复的有效作用区.通过旋转叠加的方式,求出了各种电极矩阵构型的有效作用区分布,最后筛选出2种优化的电极构型,并通过小型实验加以验证.理论优化和实验结果表明,“中”字形和六边形分别是不同旋转方式下最优的电极构型.采用这2种电极构型,可节省电极材料费,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污染物去除的均匀性,因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生物修复技术 电极矩阵 电极构型优化 旋转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产锰酶及对酸性蓝45的脱色 被引量:2
12
作者 连小英 于丹 +2 位作者 周成 赵海燕 文湘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37,50,共5页
为提高白腐真菌在自由悬浮条件下锰过氧化物酶(MnP)的产量,在培养液中投加打结棉线载体,通过载体投加量和培养条件的调整,在载体投加量370g·L-1、转速130r·min-1、温度37℃,葡萄糖和酒石酸氨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g·L-1和0.... 为提高白腐真菌在自由悬浮条件下锰过氧化物酶(MnP)的产量,在培养液中投加打结棉线载体,通过载体投加量和培养条件的调整,在载体投加量370g·L-1、转速130r·min-1、温度37℃,葡萄糖和酒石酸氨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g·L-1和0.8g·L-1条件下,MnP产量从自由悬浮培养的7.10提高到24.5mkat,初始MnP也提前3d出现。以370g·L-1载体投加体系为例,考察其对不同含量酸性蓝45的脱色效果,2d内各含量染料的脱色率均超过94%,同时该体系对酸性蓝45具有一定重复脱色能力,重复脱色次数与染料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锰过氧化物酶 固定化 染料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降解五氯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斌 宁大亮 王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研究了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对五氯酚的降解.采用土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接种后第2天投加PCP,在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极低的真菌反应体系中,五氯酚能够有效降解,4d内10mg·l-1五氯酚降解率达到98%;采用高氮培养基... 研究了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对五氯酚的降解.采用土豆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接种后第2天投加PCP,在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极低的真菌反应体系中,五氯酚能够有效降解,4d内10mg·l-1五氯酚降解率达到98%;采用高氮培养基,接种后第6天投加五氯酚,在胞外木质素酶含量极低的真菌反应体系和不含胞外酶的菌丝体反应体系中,五氯酚均能有效降解,1d内降解率分别达到56%和22%;采用低氮培养基,接种后第6天投加五氯酚,在胞外木质素酶含量较高的真菌反应体系、胞外酶液反应体系和不含胞外酶的菌丝体反应体系中,五氯酚均能有效降解,1d内降解率分别达到86%,17%和46%.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非木质素降解条件下,依赖胞内酶能有效地降解PCP;在木质素降解条件下依赖胞外木质素降解酶和胞内酶降解五氯酚,降解效率高于非木质素降解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五氯酚 降解 胞内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再生资源及有机废物发酵生产乳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鹏 黄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5,共6页
从环境资源的循环与再利用的角度出发 ,对以可再生资源及有机废物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特点、工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可再生资源 废物再生 乳酸 生物发酵 有机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