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五十年: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1
作者 马瑾 骆永明 +30 位作者 胡清 林玉锁 马义兵 马奇英 姜林 李发生 仇荣亮 赵方杰 杨忠芳 李芳柏 吴龙华 赵晓丽 刘承帅 侯德义 王玉军 龙涛 侯红 林春野 程红光 胡献刚 陈世宝 汪鹏 苏婧 宋静 师华定 郭观林 颜增光 姜锦林 袁勇 王贝贝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9-1667,共19页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先试(2000-2010年)、系统研究(2011-2019年)和规范发展(2020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及国家需求、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贡献、重要科研项目及标志性成果、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相关成果对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形成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最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战略需求,特别是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净土保卫战,从顶层设计、技术体系、数据平台、暴露场景和暴露参数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体系,更好地支撑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土壤环境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发展历程 理论方法 研究体系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的构思
2
作者 刘润 邵敏 +11 位作者 陆克定 李启华 吴清茹 严刚 柴发合 王书肖 苏杭 陈楚楚 张士汉 贺克斌 刘文清 张远航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以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断减少为标志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然而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存在,如PM_(2.5)二次成分占比上升、O_(3)浓度维持高位振荡态...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以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断减少为标志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然而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存在,如PM_(2.5)二次成分占比上升、O_(3)浓度维持高位振荡态势,表明我国大气环境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亟需统筹应对多目标协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等压力。本文剖析了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基本形势,辨识出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理论创新不足、释放碳污治理协同增效潜力成为亟需、大气环境多尺度一体化治理策略有待构建等面临的突出挑战;进一步阐释了区域‒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跨圈层多污染物、多介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内在关联,提炼出由大气氧化性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技术链构成的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关键体系。建议开展国家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顶层设计、启动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科技创新项目、构建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管理机制、部署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行动计划,以科学推动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逐步增强大气环境人群健康与生态风险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系统治理 大气氧化性 气候变化 跨圈层、多介质过程 国际环境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碳”战略的印染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洪炳 陈理帅 +7 位作者 吴光华 陈东波 俞彩孟 柳兆印 张东明 田金平 陈亚林 陈吕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7-1884,共8页
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是印染行业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污泥焚烧过程中控制煤炭添加比例(煤泥比)是这类项目核准和运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解决污泥低煤炭掺烧面临的经济收益和减碳绩效平衡问题,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托华东... 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是印染行业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污泥焚烧过程中控制煤炭添加比例(煤泥比)是这类项目核准和运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解决污泥低煤炭掺烧面临的经济收益和减碳绩效平衡问题,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托华东某印染园区2500t/d污泥焚烧项目,基于煤泥比不超过20%的管理要求,构建集成技术经济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NSGA-II算法,揭示热电比、污泥含水率、固体回收燃料(SRF)掺烧比例等指标对项目经济性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案例项目的热电比从50%提高到100%时,价格差异使经济效益提高22.0%,但碳排放平均增长约8.0%。②在稳定运行前提下,当入炉污泥含水率由45%提高到55%,入炉混合燃料量由36.7 t/h提高到41.8 t/h,原煤用量分别为7.3和8.3 t/h时,可使供热量增加28.1%、供电量增加18.1%,项目经济性提高,但该工况下化石碳排放增加。③可通过提高入炉污泥含水率使Pareto前沿面向项目经济效益提高且碳排放水平减少的方向移动,同时较高入炉污泥含水率下可通过恰当的经济性的降低获得较大的碳减排,污泥焚烧项目不应单纯追求入炉污泥的低含水率。④针对因污泥量不足导致的锅炉负荷低的情况,可通过掺加SRF稳定锅炉负荷,保持运行经济性;在污泥足量情况下,掺加SRF可替代部分煤炭,降低煤炭掺烧的碳排放。研究显示,印染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减污降碳效应,面向“双碳”战略,需要加快建立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泥焚烧处置长效机制,优化技术模式,加强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污泥 低煤炭掺烧 碳排放模型 经济模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饮用水除氟技术的生命周期环境评价和费用分析
4
作者 冯健恒 陈明如 +4 位作者 周斌龙 郭旭 于占成 白昱 周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8-1964,共7页
全球超过2.6亿人受高氟地下水影响,对于常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农村来说,由于经济、管理等原因,饮用水除氟实现的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通过多角度综合对比研究不同饮用水除氟技术在农村分散分质供水条件下除氟的优劣,为农村饮用水除氟... 全球超过2.6亿人受高氟地下水影响,对于常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农村来说,由于经济、管理等原因,饮用水除氟实现的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通过多角度综合对比研究不同饮用水除氟技术在农村分散分质供水条件下除氟的优劣,为农村饮用水除氟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和借鉴,实现农村绿色可持续供水。该研究针对农村地区饮用水除氟,从除氟效果、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生命周期费用角度对比研究电絮凝、化学混凝、吸附3种技术。结果表明:①电絮凝技术除氟效果优于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当药剂浓度(以铝计)为200 mg/L时,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技术处理后的氟浓度分别为(0.36±0.18)和(1.6±0.2)mg/L,吸附技术所需要的吸附剂是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技术所产生絮体量最大值的3.6倍。②电絮凝、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的电极或药剂在多数环境影响指标中贡献率为12%~92%,因此减少电极或药剂的使用量是最佳选择。③电絮凝技术的生命周期费用相较于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低8%~41%。研究显示,对于农村分散式地区,电絮凝是更有优势的饮用水除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除氟 电絮凝 化学混凝 吸附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环境准则引入双重重要性的路径研究
5
作者 何源 李鹏 程丁晴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本文探讨了国际主流绿色金融相关环境准则对双重重要性的认识,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环境准则双重重要性的应用现状,提出我国绿色金融环境准则应用双重重要性的关键问题和重点任务。研究表明:与国际实践相比,我国绿色金融环境准则尚未完全... 本文探讨了国际主流绿色金融相关环境准则对双重重要性的认识,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环境准则双重重要性的应用现状,提出我国绿色金融环境准则应用双重重要性的关键问题和重点任务。研究表明:与国际实践相比,我国绿色金融环境准则尚未完全与国际趋同,缺乏明确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的环境准则体系。下一步应充分学习借鉴既有国际实践,考虑我国市场和和企业的独特性,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环境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准则 双重重要性 财务重要性 影响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园区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吕军 严坤 田金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工业园区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建设实体经济、引领区域发展的先行者,目前已聚集全国80%的工业企业,推动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工业园区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建设实体经济、引领区域发展的先行者,目前已聚集全国80%的工业企业,推动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园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论文回顾了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面向新发展阶段存在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提出了工业园区在新时代需承担的高质量发展使命任务。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园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从六个方面解析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工业园区打造美丽园区、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内涵。进一步地,根据国家对美丽中国建设提出的目标和计划,结合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实践经验,从八个维度提出工业园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行动,支撑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工业园区 美丽园区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三个城市居民头发中11种重金属富集特征
7
作者 游少鸿 毛竣 +2 位作者 俞果 于洪伟 刘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4-722,共9页
研究采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桂林和百色3个城市的72份居民头发样本。通过微波消解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法,系统测定了头发中铬(Cr)、锰(Mn)、钴(Co)、镍(Ni)、铜(... 研究采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桂林和百色3个城市的72份居民头发样本。通过微波消解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法,系统测定了头发中铬(Cr)、锰(Mn)、钴(Co)、镍(Ni)、铜(Cu)、砷(As)、硒(Se)、锶(Sr)、镉(Cd)、锑(Sb)和铅(Pb)共11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研究旨在探究头发中重金属含量与个体的吸烟习惯、染发行为、性别、年龄以及居住时间的关联性,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来识别广西3个地区居民头发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广西3个地区居民头发中的锰、铬、钴质量比高于大多数国内外研究中发现的质量比,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暴露风险;镍、铜、砷、硒、锶、镉、锑和铅的质量比相对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PCA结果揭示,广西3个地区居民头发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矿业活动、自然环境、工业排放以及含重金属的农业用化学品。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发现,女性头发中的钴、铬、镍、铜、铅、锶、镉的平均质量比显著高于男性(p<0.05),暗示女性可能面临更高的重金属暴露风险。此外,染发样本相较于未染发样本在镉质量比上有显著升高,而在铬和硒质量比上则相对较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头发中的重金属质量比未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重金属质量比 头发 性别 年龄 重金属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逻辑困境及实践路径
8
作者 吕宛青 余正勇 刘威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科技创新的融合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界定了新质生产力和金融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包括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科技创新的融合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界定了新质生产力和金融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包括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现代化建设繁荣的促进以及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提升。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驱动、要素资源整合驱动、结构功能优化驱动以及多链融合协同驱动逻辑驱动金融科技创新,该过程中面临技术创新应用、政策法规体系、市场恶性竞争、社会伦理挑战和国际合作规则等困境挑战。在此基础上,围绕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探索提出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体系,以期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推动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创新赋能首发经济发展:逻辑、挑战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李超 余正勇 刘威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49,共7页
金融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的结合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界定金融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如何通过创造新的市场机会、缓解信息不对称、推动金融服务普及、提升经济效率以及赋能首店首... 金融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的结合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界定金融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如何通过创造新的市场机会、缓解信息不对称、推动金融服务普及、提升经济效率以及赋能首店首秀首展的流量优势,与首发经济发展形成内在逻辑联系。然后探讨金融科技创新在赋能首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创新采纳阻碍、技术风险监管挑战、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以及市场适应性困境等。在此基础上,围绕政策支持与环境构建、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风险管理与合规发展、跨界合作与生态圈构建、人才体系构建与品牌塑造等提出金融科技创新赋能首发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与首发经济的深度融合,以首发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首发经济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治理的塑料生态设计发展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玥 谭全银 +1 位作者 李金惠 赵娜娜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4-1355,共12页
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与气候变化同等重要的环境问题,开展塑料生态设计是防治塑料污染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系统梳理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塑料生态设计领域的立法进程、标准制定情况,并提出分阶段实施策略与发展建议。结果表明:欧盟凭借前... 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与气候变化同等重要的环境问题,开展塑料生态设计是防治塑料污染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系统梳理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塑料生态设计领域的立法进程、标准制定情况,并提出分阶段实施策略与发展建议。结果表明:欧盟凭借前瞻性视野,构建起一套全面且强制的法规体系,贯穿塑料从生产源头到回收末端的全流程,使生态设计成为法定责任;美国联邦层面立法启动滞后,不过近年来州级层面积极发力,呈现追赶之势;日本因热回收主导,标准更新迟缓;中国虽起步相对较晚,但依托政策的强劲推动,填补诸多法规空白领域,然而在一次性塑料制品统一设计规范、普通颜料使用限制等环节仍有精进空间。综合而言,中国生态设计政策、标准框架初具雏形,但仍存在法规覆盖面不够,政策激励力度不足,再生料添加占比不明确,塑料制品设计导则覆盖不全、可替代材料清单缺失等短板,生态设计在塑料领域未能发挥出重要引领作用。基于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提出分阶段实施路径:建议国内以包装、快递物流行业为突破口,政府部门应着力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产业主体需强化技术创新投入、构建产学研协同平台,通过政企协同机制破解再生材料应用瓶颈,推动生态设计理念在塑料污染治理中的实质性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生态设计 政策法规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芽孢杆菌-青葙组合对镉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驱动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才星 林华 +3 位作者 刘泽蕙 董梓涵 刘杰 俞果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6-1044,共9页
以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巨大芽孢杆菌对青葙根际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及其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青葙根际微生物在不同... 以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巨大芽孢杆菌对青葙根际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及其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青葙根际微生物在不同时间节点(第7,21,50d)的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巨大芽孢杆菌的处理组在第50d时,微生物群落的OTUs数量、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和丰富度指数(Chao1、Ace)均高于对照组;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微生物群落中的核心菌群;巨大芽孢杆菌能在初期占据根际微生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但其相对丰度在50d内由12.01%逐渐下降至1.17%;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显示巨大芽孢杆菌主要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碳循环和氮循环,对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巨大芽孢杆菌能显著增加青葙叶片中的镉含量和根际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含量,增幅分别为40.3%和17.6%.本研究为优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了解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的根际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巨大芽孢杆菌 青葙 镉污染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系统优化的京津冀产业共生空间化管理与效益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馨 吴明暄 +2 位作者 刘畅 钱媛 温宗国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6,共15页
深度挖掘产业共生系统的节能减排潜力,推进工业、城市多源固体废弃物跨行业、跨地区协同消纳利用,是解决以京津冀区域为代表的重工业及人口集聚区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抓手.当前,科学设计匹配大区域废弃物产排空间特征的产业共生方... 深度挖掘产业共生系统的节能减排潜力,推进工业、城市多源固体废弃物跨行业、跨地区协同消纳利用,是解决以京津冀区域为代表的重工业及人口集聚区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抓手.当前,科学设计匹配大区域废弃物产排空间特征的产业共生方案面临多源固体废弃物产排底数不清、共生路径不明、节能减排潜力评估困难三大挑战.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绘制多源固废产排特征空间图谱;在此基础上,引入复杂系统优化方法,构建多源固废跨行业、跨地区的共生利用方案;进而自底向上的模拟和评估共生利用方案的环境经济效益,识别重点共生区域、企业和技术,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共生空间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可复制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多源固体废弃物 产业共生 复杂系统优化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段凤魁 余刚 +1 位作者 黄俊 杨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3-176,198,共5页
作为高校环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环境监测及其实验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本科生获得基础实验技能、培养科研兴趣的重要途径。环境监测实验是连接环境监测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验证环境监测理论的主要载体,又是为环境... 作为高校环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环境监测及其实验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本科生获得基础实验技能、培养科研兴趣的重要途径。环境监测实验是连接环境监测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验证环境监测理论的主要载体,又是为环境监测实践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由于课时压缩,致使高校实验教学的课容量受到很大限制,教学质量受到影响。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项目、安排授课内容,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进行把关,是高水平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实验设置,并就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焦化厂污染场地环境损害评估案例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红振 董璟琦 +2 位作者 吴舜泽 王金南 张天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59-3165,共7页
以某大型焦化厂土壤和地下水多环芳烃、苯污染损害评估为例,采用资源等值分析法分别开展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损害评估的数额(27.1亿元)与实际污染修复成本(20.5亿元)具有较大差... 以某大型焦化厂土壤和地下水多环芳烃、苯污染损害评估为例,采用资源等值分析法分别开展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损害评估的数额(27.1亿元)与实际污染修复成本(20.5亿元)具有较大差异,损害评估额明显大于污染治理修复成本;社会贴现率的取值(1%~5%)选择对土壤污染损害评估结果影响最大,污染含水层厚度(3m^9m)、含水层孔隙度(0.25~0.35)、社会贴现率(1%~5%)和单位地下水修复成本(4000~5000元/m^2)等因子对地下水污染环境损害评估的结果影响较大.资源等值分析的方法作为评估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理论和技术上较为可行,但需要精细化的立法和明确的技术导则来规范损害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等值分析 场地修复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段凤魁 贺克斌 +4 位作者 杨宏伟 左剑恶 黄霞 王月伶 孙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3,107,共4页
由于当前污染形势严峻,我国高校环境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由于实验场地不足、实验课时与容量有限,一些很好的实验内容尤其是反映最新进展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实验课堂上介绍并传授给学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在教育领... 由于当前污染形势严峻,我国高校环境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由于实验场地不足、实验课时与容量有限,一些很好的实验内容尤其是反映最新进展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实验课堂上介绍并传授给学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仿真实验在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及时开展仿真实验教学建设,与真实实验教学互补,对于培养环境专业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从实验体系、实验内容、软件开发、管理体系等方面,对仿真实验教学进行大力建设,完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 信息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绩效指数构建方法 被引量:25
16
作者 赖玢洁 田金平 +2 位作者 刘巍 刘婷 陈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745-6755,共11页
运用多目标排序方法构建了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绩效指数,以量化比较生态工业园区间的环境绩效。首先基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筛选构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3个准则层;其次应用标准化... 运用多目标排序方法构建了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绩效指数,以量化比较生态工业园区间的环境绩效。首先基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筛选构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3个准则层;其次应用标准化方法和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NORMDIST依次对各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2次数据处理;最后准则层、指标层均等权重进行归一化得到环境绩效指数。应用所构建的环境绩效指数方法以2010年为基准年,分析了24家综合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绩效,并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作为虚拟的"标准园区"进行比较。分析了环境绩效指数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环境绩效指数方法对中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的管理决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指数 多目标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较好湖泊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及中国实践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郑丙辉 曹晶 +2 位作者 王坤 储昭升 姜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9-710,共12页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问题十分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九五”以来,国家就投入太湖、巢湖、滇池“老三湖”等重污染湖泊的治理,但成本巨大,且历经近30年才初见成效.按照湖泊污染程度,湖泊治理与保护可分为...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问题十分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九五”以来,国家就投入太湖、巢湖、滇池“老三湖”等重污染湖泊的治理,但成本巨大,且历经近30年才初见成效.按照湖泊污染程度,湖泊治理与保护可分为“污染治理型”“防治结合型”“生态保育型”3大类.“老三湖”的治理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水质较好湖泊主要属于生态保育型湖泊,因此,“老三湖”治理模式不适用于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水质较好湖泊优先保护理念的形成和水质较好湖泊专项实施的历程.根据水质较好湖泊的特点,及其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的一般过程,提出了水质较好湖泊保护的基本思路.从热力学角度,阐明了氮磷营养盐输入湖泊生态系统中是熵增过程,也是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湖泊氮磷污染负荷源头控制是关键.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从景观生态学角度,阐明了优化湖泊流域水土资源利用、优化发展模式是减轻湖泊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和以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浊水态”转换过程不是沿着同一条途径,存在上临界阈值和下临界阈值,水生态修复过程表现出一种迟滞的现象.从湖泊水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角度,阐明了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应在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转变之前实施,才能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通过国家财政专项对81个水质较好湖泊的支持,既能促进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能确保湖泊水环境质量变好,湖泊水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建议加强不同类型湖泊保护模式的总结,深入对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和保护技术研究,支撑国家系统开展水质较好湖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较好 湖泊 生态系统 保护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河流镉污染化学形态模拟 被引量:15
18
作者 董璟琦 张红振 +1 位作者 王金南 张天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46-3052,共7页
重金属污染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造成的环境损害与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及其环境行为密切相关.以2012年初发生在我国广西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采用Minteq软件尝试计算3种情景下河流水环境溶解态Cd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在天然背景... 重金属污染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造成的环境损害与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及其环境行为密切相关.以2012年初发生在我国广西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采用Minteq软件尝试计算3种情景下河流水环境溶解态Cd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在天然背景条件下龙江河Cd浓度约为5μg/L时,水环境中Cd以Cd2+为主,并主要受DOC含量的影响.镉污染事件发生后若无应急处置措施,天然水体对Cd的络合缓冲能力极其有限,以Cd2+形式存在的Cd占75%以上,呈现严重的急性生态毒性.投加聚合氯化铝和碱性物质可以有效控制河流溶解态Cd含量,当p H值超过9.0时,以Cd2+存在的Cd迅速降低.Cd2+含量对河流p H值的参数敏感性最高,DOC其次,水温影响最小.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密切关注絮凝体中Cd的再释放规律以及水体p H值及DOC对Cd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minteq 自由离子态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绩效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巍 田金平 +2 位作者 李星 刘婷 陈吕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5-128,148,共5页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24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环境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园区环境效率非有效性主要来自纯技术非有效性,次要来自规模非有效性。各园区在环境绩效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环境...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24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环境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园区环境效率非有效性主要来自纯技术非有效性,次要来自规模非有效性。各园区在环境绩效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环境绩效上并无明显优势。大部分经济体量大的园区需要适当控制规模提升效率。研究还为园区未来环境调控提出定量化的调整建议,为未来我国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 环境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艳 胡洪营 +2 位作者 陆韻 杨宏伟 左剑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7-219,共3页
将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相结合,开发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实践表明,通过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的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而... 将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相结合,开发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实践表明,通过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的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且掌握了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技术,在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等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研究型实验项目 科研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