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7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石油焦燃烧过程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沈伯雄
姚强
+1 位作者
刘德昌
陈汉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4-787,共4页
通过对石油焦燃烧过程中不同燃尽率焦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测定 ,表明石油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先增大 ,后减小到一定数值 ,最后再增大 .说明石油焦的燃烧经历动力控制到扩散控制最后再动力控制的过程 .石油焦的燃烧符合分形关系 ,该...
通过对石油焦燃烧过程中不同燃尽率焦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测定 ,表明石油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先增大 ,后减小到一定数值 ,最后再增大 .说明石油焦的燃烧经历动力控制到扩散控制最后再动力控制的过程 .石油焦的燃烧符合分形关系 ,该分形维数可以同燃烧速率作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比表面积
孔容积
分形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爱军
祁海鹰
+1 位作者
由长福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提出一种干式烟气脱硫技术方案 ,并在 40 0~ 80 0℃的温度下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 ,还对在床内循环的脱硫剂进行了蒸汽处理。研究了烟气温度、Ca/ S、床内气流速度、床内固体物料浓度等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
提出一种干式烟气脱硫技术方案 ,并在 40 0~ 80 0℃的温度下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 ,还对在床内循环的脱硫剂进行了蒸汽处理。研究了烟气温度、Ca/ S、床内气流速度、床内固体物料浓度等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以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温度对脱硫效率有明显的影响 ,近 6 0 0℃时最高。增加 Ca/ S可以大幅度提高脱硫效率。此外 ,适当降低床内气体流速使床内的总物料量增加 ,可以提高脱硫效率。研究表明 ,蒸汽处理对脱硫效率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 ,处理后的脱硫效率提高 4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脱硫效率
实验
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焦中的硫化钙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反应模型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定凯
吕子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96-200,共5页
煤经过部分气化后的半焦中含有CaS。当半焦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CFBC)中燃烧时,其中的Ca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释放出SO2。 该文在单颗粒CaS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半焦燃料中的CaS在CFBC中发生反应的总体模型,以预...
煤经过部分气化后的半焦中含有CaS。当半焦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CFBC)中燃烧时,其中的Ca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释放出SO2。 该文在单颗粒CaS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半焦燃料中的CaS在CFBC中发生反应的总体模型,以预测SO2的排放浓度。用一维CFBC计算机软件计算的结果,能根据CFBC的实际工作条件加以合理地解释,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硫化钙
循环流化床燃烧室
反应模型
循环流化床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验室管理发展探讨
被引量:
19
4
作者
常东武
王晶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把实验室的内部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来,论述了实验室内部管理是实验室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依靠改变管理观念和现代化的手段来建立一个高效的实验室内部管理体制的思想。阐述了当前实验室资源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
本文把实验室的内部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来,论述了实验室内部管理是实验室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依靠改变管理观念和现代化的手段来建立一个高效的实验室内部管理体制的思想。阐述了当前实验室资源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管理
资源化
科学化
高校
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粉煤灰干法脱炭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黎强
杨玉芬
+1 位作者
章新喜
陈昌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6,共3页
在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干法脱炭技术降低粉煤灰中残余炭含量并提高粉煤灰活性的基本思路。摩擦电选试验表明,这种干法脱炭的思路是有效的,将为解决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粉煤灰
干法脱炭
摩擦电选
综合利用
分选工艺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循环流化床常温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
14
6
作者
王晓芳
佟会玲
+4 位作者
李定凯
李彦
程从明
陈昌和
徐旭常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1-425,共5页
在清华大学试验电厂开展了常温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示范装置的设计处理烟气量为20,000Nm3/h。脱硫塔内部采用了特殊的结构,以实现物料的内循环。针对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反应塔出口烟气温度与绝热饱和...
在清华大学试验电厂开展了常温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示范装置的设计处理烟气量为20,000Nm3/h。脱硫塔内部采用了特殊的结构,以实现物料的内循环。针对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反应塔出口烟气温度与绝热饱和露点的温度差(ASAT),钙硫比,床内物料浓度,以及CaCl2添加剂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试验表明,当钙硫比为1.3,ASAT为7℃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5%;在同样条件下,在石灰浆中添加少量的CaCl2,脱硫效率可达到90%。同时,对系统脱硫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增加脱硫离子反应时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脱硫效率
半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空间半导体制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4
7
作者
金刚善
李彦
刁永发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对半导体制冷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模拟小空间(1m3)的制冷环境,对影响半导体制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半导体热电堆两端的散热器和散冷器的结构是影响半导体制冷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热电堆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与制冷效率也有...
在对半导体制冷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模拟小空间(1m3)的制冷环境,对影响半导体制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半导体热电堆两端的散热器和散冷器的结构是影响半导体制冷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热电堆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与制冷效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对半导体制冷技术在实际空调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
热电堆
制冷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固两相流体绕方柱流动的PDPA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8
作者
赵海亮
李彦
+1 位作者
徐旭常
李勇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6-180,共5页
气固两相流体绕流方形截面柱体的流动对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复杂性人们对它 的认识还很初浅。文中应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PA)对较高雷诺数下气固两相流体绕流方形截面柱体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两相绕...
气固两相流体绕流方形截面柱体的流动对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复杂性人们对它 的认识还很初浅。文中应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PA)对较高雷诺数下气固两相流体绕流方形截面柱体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两相绕流的时均速度场和速度脉动分布等数据,并分析了颗粒的存在对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载有颗粒的气固两相方柱绕流存在回流区,其两相方柱绕流的尾迹区长度比单相绕流尾迹区短。在流向方向上可以把绕流后流场大致分为靠近方柱的基本区和远离方柱的近尾迹区两个区域,基本区内各方向的速度脉动程度都非常强,颗粒脉动比气流脉动强;而近尾迹区内速度脉动较弱。在横向方向上,y/D<1/3区域内气流速度脉动强度很高,而且颗粒脉动比气流脉动强度高;在y/D>1/3区域内则脉动强度很低。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较高雷诺数下气固两相方柱绕流流场特性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气固两相流
方柱绕流
PDPA
实验
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型切向燃烧锅炉上炉膛屏区两相流场近流线数值模拟
被引量:
8
9
作者
张泽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采用近流线的数值模拟方法 ,在较好地解决了四角切圆炉内流场计算中的伪扩散问题的基础上 ,对炉膛以及屏式受热面区域复杂结构、复杂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在受到燃烧器喷入气流旋转流动的影响下 ,由于屏式受热面的阻...
本文采用近流线的数值模拟方法 ,在较好地解决了四角切圆炉内流场计算中的伪扩散问题的基础上 ,对炉膛以及屏式受热面区域复杂结构、复杂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在受到燃烧器喷入气流旋转流动的影响下 ,由于屏式受热面的阻挡和整流作用 ,使上炉膛两侧气粒两相流呈现不同的流动形式 ,且左右两侧颗粒流动特性出现不对称且不均匀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膛
屏式受热面
气粒两相流
数值模拟
切向燃烧锅炉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弱粘煤和不粘煤的快速热解及其团聚研究
被引量:
5
10
作者
李登新
Makino M
+2 位作者
吕俊复
岳光溪
张建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6-429,共4页
对弱粘煤和不粘煤的快速加氢热解及在快速热解情况下发生的团聚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高温加压快速加热条件下,氢气气氛中,煤的热失重率比煤的挥发分高,而在氮气气氛中,煤的热失重率低于煤的挥发分.同时,在高温加压快速加热条件下...
对弱粘煤和不粘煤的快速加氢热解及在快速热解情况下发生的团聚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高温加压快速加热条件下,氢气气氛中,煤的热失重率比煤的挥发分高,而在氮气气氛中,煤的热失重率低于煤的挥发分.同时,在高温加压快速加热条件下,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失重率远低于氢气气氛中的热失重率.大多数弱粘煤和不粘煤,在高温下快速热解,无论在氢气气氛还是在氮气气氛中都发生团聚现象,即煤热解残炭团聚为圆柱状,且有一定的强度.有些煤(如Strongman煤和兴隆煤)在氢气气氛中残炭强度大于氮气气氛中的残炭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粘煤和不粘煤
快速热解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向上射流悬浮床内气固两相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11
作者
何鑫
李定凯
+3 位作者
邓治国
阎德中
付昌强
张志刚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为开发先进的低阻力循环悬浮床烟气脱硫工艺及技术 ,建立了实验段截面积为 5 0 0 mm× 5 0 0 mm的悬浮床气固相流动的冷态实验装置。床内空气的表观速度可达到 3.5 m/ s。设计了两种底部射流进气结构 ,控制床内的颗粒浓度在适合于 ...
为开发先进的低阻力循环悬浮床烟气脱硫工艺及技术 ,建立了实验段截面积为 5 0 0 mm× 5 0 0 mm的悬浮床气固相流动的冷态实验装置。床内空气的表观速度可达到 3.5 m/ s。设计了两种底部射流进气结构 ,控制床内的颗粒浓度在适合于 PDA测量的范围内 (约 5 0 g/ m3)。用颗粒动态分析仪 (PDA)测量了悬浮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结构 ,确定了不同表观气速和不同进气结构条件下的两相流场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段内无论是颗粒相还是气相 ,都明显存在平流区、主流区和回流区三个区域 ,而且颗粒相和气相的速度分布很相似。还描述了床内的颗粒脉动速度变化情况及床内的物料堆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床
气固两相流动
流场
PDA测量
射流
烟气脱硫
工艺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污染物的脱除率对燃煤电站生态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3
12
作者
何伯述
陈梅倩
+1 位作者
林江
陈昌和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从能源的生态效率角度出发,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排放的气体污染物(NOX、SO2、CO2)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评价,讨论了对气体污染物单独脱除和协同脱除时,脱除率对燃煤电厂生态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现役燃煤电厂的生态效...
从能源的生态效率角度出发,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排放的气体污染物(NOX、SO2、CO2)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评价,讨论了对气体污染物单独脱除和协同脱除时,脱除率对燃煤电厂生态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现役燃煤电厂的生态效率的措施.所得结论对提高新机组和老机组的生态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CFP
环境保护
污染物脱除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屏后涡量分布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何伯述
刁永发
+1 位作者
许晋源
陈昌和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5-259,共5页
使用六线涡量探针在切向炉HG-2008-YM2的冷模上测量了其小分隔屏后气流的速度及涡量分布,得到了模型炉膛内描述湍流特征的参数,如湍动度、倾斜因子及平坦因子等,为热偏差成因及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分隔屏区域,涡量场的...
使用六线涡量探针在切向炉HG-2008-YM2的冷模上测量了其小分隔屏后气流的速度及涡量分布,得到了模型炉膛内描述湍流特征的参数,如湍动度、倾斜因子及平坦因子等,为热偏差成因及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分隔屏区域,涡量场的分布和速度场一样也具有贴壁特征,小分隔屏的存在对其后的速度场及涡量场有明显的影响,由于翼型效应,右侧屏后出现了分离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炉
分隔屏
涡量
倾斜因子
平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法脱炭与粉煤灰的利用研究
14
作者
黎强
陈昌和
+1 位作者
杨玉芬
章新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51,共4页
粉煤灰的利用价值与其中的残余炭含量密切相关。在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上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采用干法脱炭技术降低粉煤灰中残灰炭含量并提高粉煤灰活性的基本思路。摩擦电选试验表明 :这种干法脱炭的思路是切实有效的 。
关键词
粉煤灰
残余炭
干法脱灰
摩察电选
综合利用
活性
筑路
建筑材料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氢能的安全性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氢安全问题
被引量:
43
15
作者
冯文
王淑娟
+1 位作者
倪维斗
陈昌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682,共6页
为了深化对氢能安全性的研究、推动氢能在我国的规模应用,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对氢能的安全性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氢安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详细讨论了氢的泄漏、脆化、扩散、可燃性和爆炸性等特殊的安全性问题;并以汽油的安全性...
为了深化对氢能安全性的研究、推动氢能在我国的规模应用,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对氢能的安全性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氢安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详细讨论了氢的泄漏、脆化、扩散、可燃性和爆炸性等特殊的安全性问题;并以汽油的安全性为参照,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正常运行中,设计良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与汽油汽车、天然气汽车及甲烷汽车同等的安全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
氢能
燃料电池汽车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反应塔模型比较
被引量:
13
16
作者
何苏浩
项光明
+3 位作者
姚强
李定凯
陈昌和
徐旭常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44,69,共5页
就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最常用方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的几种主要的反应塔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已经发展的几种基本传质吸收模型,包括薄膜理论、渗透理论以及表面更新理论在脱硫反应塔建模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新型脱硫塔...
就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最常用方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的几种主要的反应塔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已经发展的几种基本传质吸收模型,包括薄膜理论、渗透理论以及表面更新理论在脱硫反应塔建模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新型脱硫塔──液柱脱硫塔的建模作了初步探索,并从模型基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现行的各种脱硫反应塔工艺之间的差别,以及如何通过加强传质反应来提高脱硫设备的运行效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脱硫模型
液柱脱硫塔
表面更新理论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
反应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气固两相流动阻力的新模型
被引量:
20
17
作者
肖海涛
祁海鹰
+1 位作者
由长福
徐旭常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5,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经验气固阻力模型的普适性问题 ,合理描述颗粒团聚现象对气固阻力的严重影响 ,从理论分析入手 ,将传统的CFD方法与系统能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建立了计及颗粒团聚效应的气固阻力分析模型 .与现有模型相比 ,新模型不仅合理地...
为了解决现有经验气固阻力模型的普适性问题 ,合理描述颗粒团聚现象对气固阻力的严重影响 ,从理论分析入手 ,将传统的CFD方法与系统能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建立了计及颗粒团聚效应的气固阻力分析模型 .与现有模型相比 ,新模型不仅合理地描述了气固两相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而且避免了以往采用经验系数所导致的误差和局限性 .经循环流化床数值模拟的检验证明 ,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从而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中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阻力模型
最小能量原理
颗粒团聚效应
稠密气固两相流动
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相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进展
被引量:
12
18
作者
仇轶
由长福
+1 位作者
祁海鹰
徐旭常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7,共11页
多相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的讨论就是把流场中颗粒周围计算网格缩小到颗粒尺寸以下进行流动的计算,颗粒的受力不是通过模型计算,而是通过积分表面的黏性力与压力获得.直接模拟方法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多相流动的认识从宏观扩展到微观层次....
多相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的讨论就是把流场中颗粒周围计算网格缩小到颗粒尺寸以下进行流动的计算,颗粒的受力不是通过模型计算,而是通过积分表面的黏性力与压力获得.直接模拟方法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多相流动的认识从宏观扩展到微观层次.主要介绍了几种先进的直接模拟的方法:基于体适应的非结构化移动网格方法;基于固定网格方法;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动
直接数值模拟
界面跟踪法
流体体积
虚拟区域法
拉格朗日-欧拉法
水平集法
格子波尔茨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烟气中的凝结水对SO_2浓度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
15
19
作者
樊保国
祁海鹰
+1 位作者
由长福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用SOA 306型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了两种不同SO2浓度的标准气通过一定水容积后SO2浓度及响应时间的变化,讨论了实际烟气中水蒸汽的凝结对浓度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通过一定水体积后,SO2浓度明显降低,响应时间大大延长;实际烟气...
用SOA 306型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了两种不同SO2浓度的标准气通过一定水容积后SO2浓度及响应时间的变化,讨论了实际烟气中水蒸汽的凝结对浓度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通过一定水体积后,SO2浓度明显降低,响应时间大大延长;实际烟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对SO2浓度测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当SO2浓度较低时影响更为严重。只有严格对样气进行脱水预处理,保证采样管路上不发生水蒸汽凝结,才能获得可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凝结水
SO2
浓度测量
溶解度
二氧化硫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化床中生物质热解过程的混沌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
13
20
作者
唐松涛
李定凯
+1 位作者
吕子安
沈幼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3-789,共7页
在流化床内用若干种生物质材料进行了氮气流化条件下的常压热解实验 .为研究生物质的热解规律 ,建立了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模拟 .分别按照 3种方案进行了神经网络的模拟 ,经过比较确定了对于流化床内生物质热解过程最为有效的网络...
在流化床内用若干种生物质材料进行了氮气流化条件下的常压热解实验 .为研究生物质的热解规律 ,建立了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模拟 .分别按照 3种方案进行了神经网络的模拟 ,经过比较确定了对于流化床内生物质热解过程最为有效的网络输入方案 ,该方案充分考虑了实验运行参数、生物质料的工业分析数据以及化学成分分析数据 ,可以对热解产物给出较好的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混沌神经网络
模拟
流化床
氮气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油焦燃烧过程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沈伯雄
姚强
刘德昌
陈汉平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华中理工
大学
煤
燃烧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4-787,共4页
文摘
通过对石油焦燃烧过程中不同燃尽率焦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测定 ,表明石油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先增大 ,后减小到一定数值 ,最后再增大 .说明石油焦的燃烧经历动力控制到扩散控制最后再动力控制的过程 .石油焦的燃烧符合分形关系 ,该分形维数可以同燃烧速率作比较 .
关键词
石油焦
比表面积
孔容积
分形
燃烧
Keywords
petroleum coke,specific pore surface area,pore volume,fractal rule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TE626.8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爱军
祁海鹰
由长福
徐旭常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1-355,共5页
文摘
提出一种干式烟气脱硫技术方案 ,并在 40 0~ 80 0℃的温度下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 ,还对在床内循环的脱硫剂进行了蒸汽处理。研究了烟气温度、Ca/ S、床内气流速度、床内固体物料浓度等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以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温度对脱硫效率有明显的影响 ,近 6 0 0℃时最高。增加 Ca/ S可以大幅度提高脱硫效率。此外 ,适当降低床内气体流速使床内的总物料量增加 ,可以提高脱硫效率。研究表明 ,蒸汽处理对脱硫效率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 ,处理后的脱硫效率提高 42 .1%。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脱硫效率
实验
煤
Keywords
CFB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steam reactivation
desulphuriza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TQ534.9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X7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焦中的硫化钙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反应模型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定凯
吕子安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96-200,共5页
文摘
煤经过部分气化后的半焦中含有CaS。当半焦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CFBC)中燃烧时,其中的Ca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释放出SO2。 该文在单颗粒CaS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半焦燃料中的CaS在CFBC中发生反应的总体模型,以预测SO2的排放浓度。用一维CFBC计算机软件计算的结果,能根据CFBC的实际工作条件加以合理地解释,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关键词
煤焦
硫化钙
循环流化床燃烧室
反应模型
循环流化床锅炉
Keywords
Gasification char
CFB
Reactions of calcium sulphide
SO_2 emission
model prediction
分类号
TK229.6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验室管理发展探讨
被引量:
19
4
作者
常东武
王晶琳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清华大学
实验室
与设备处
出处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文摘
本文把实验室的内部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来,论述了实验室内部管理是实验室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依靠改变管理观念和现代化的手段来建立一个高效的实验室内部管理体制的思想。阐述了当前实验室资源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关键词
内部管理
资源化
科学化
高校
实验室管理
分类号
G64-3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粉煤灰干法脱炭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黎强
杨玉芬
章新喜
陈昌和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矿业
大学
化工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6,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1999022205-03)
文摘
在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干法脱炭技术降低粉煤灰中残余炭含量并提高粉煤灰活性的基本思路。摩擦电选试验表明,这种干法脱炭的思路是有效的,将为解决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粉煤灰
干法脱炭
摩擦电选
综合利用
分选工艺
浮选
Keywords
fly ash
unburned carbon
decarbon
reiboelectric separation
分类号
TD94 [矿业工程—选矿]
TD849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流化床常温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
14
6
作者
王晓芳
佟会玲
李定凯
李彦
程从明
陈昌和
徐旭常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1-425,共5页
基金
教育部"211"项目经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222)
文摘
在清华大学试验电厂开展了常温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示范装置的设计处理烟气量为20,000Nm3/h。脱硫塔内部采用了特殊的结构,以实现物料的内循环。针对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反应塔出口烟气温度与绝热饱和露点的温度差(ASAT),钙硫比,床内物料浓度,以及CaCl2添加剂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试验表明,当钙硫比为1.3,ASAT为7℃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5%;在同样条件下,在石灰浆中添加少量的CaCl2,脱硫效率可达到90%。同时,对系统脱硫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增加脱硫离子反应时间的方法。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脱硫效率
半干法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sulphur dioxide
semi-dry process
分类号
X7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空间半导体制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4
7
作者
金刚善
李彦
刁永发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J1999022201)
文摘
在对半导体制冷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模拟小空间(1m3)的制冷环境,对影响半导体制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半导体热电堆两端的散热器和散冷器的结构是影响半导体制冷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热电堆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与制冷效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对半导体制冷技术在实际空调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
热电堆
制冷效率
Keywords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thermopile
refrigera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TK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固两相流体绕方柱流动的PDPA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8
作者
赵海亮
李彦
徐旭常
李勇虎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韩国丽水
技术
学院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6-180,共5页
基金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项目
文摘
气固两相流体绕流方形截面柱体的流动对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复杂性人们对它 的认识还很初浅。文中应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PA)对较高雷诺数下气固两相流体绕流方形截面柱体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两相绕流的时均速度场和速度脉动分布等数据,并分析了颗粒的存在对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载有颗粒的气固两相方柱绕流存在回流区,其两相方柱绕流的尾迹区长度比单相绕流尾迹区短。在流向方向上可以把绕流后流场大致分为靠近方柱的基本区和远离方柱的近尾迹区两个区域,基本区内各方向的速度脉动程度都非常强,颗粒脉动比气流脉动强;而近尾迹区内速度脉动较弱。在横向方向上,y/D<1/3区域内气流速度脉动强度很高,而且颗粒脉动比气流脉动强度高;在y/D>1/3区域内则脉动强度很低。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较高雷诺数下气固两相方柱绕流流场特性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气固两相流
方柱绕流
PDPA
实验
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
Keywords
Gas-solid two-phase flow
Square-section cylinder
PDPA
分类号
O35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切向燃烧锅炉上炉膛屏区两相流场近流线数值模拟
被引量:
8
9
作者
张泽
徐旭常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102,共6页
文摘
本文采用近流线的数值模拟方法 ,在较好地解决了四角切圆炉内流场计算中的伪扩散问题的基础上 ,对炉膛以及屏式受热面区域复杂结构、复杂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在受到燃烧器喷入气流旋转流动的影响下 ,由于屏式受热面的阻挡和整流作用 ,使上炉膛两侧气粒两相流呈现不同的流动形式 ,且左右两侧颗粒流动特性出现不对称且不均匀的分布 。
关键词
炉膛
屏式受热面
气粒两相流
数值模拟
切向燃烧锅炉
扩散
Keywords
upper furnace zone
superheater platen zone
two phase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tangential firing boiler
分类号
TK224.1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弱粘煤和不粘煤的快速热解及其团聚研究
被引量:
5
10
作者
李登新
Makino M
吕俊复
岳光溪
张建胜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日本通产省工业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6-429,共4页
基金
国家"973"资助项目(1999022204)
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2 11)
日本阳光计划资助项目(2000 10).
文摘
对弱粘煤和不粘煤的快速加氢热解及在快速热解情况下发生的团聚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高温加压快速加热条件下,氢气气氛中,煤的热失重率比煤的挥发分高,而在氮气气氛中,煤的热失重率低于煤的挥发分.同时,在高温加压快速加热条件下,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失重率远低于氢气气氛中的热失重率.大多数弱粘煤和不粘煤,在高温下快速热解,无论在氢气气氛还是在氮气气氛中都发生团聚现象,即煤热解残炭团聚为圆柱状,且有一定的强度.有些煤(如Strongman煤和兴隆煤)在氢气气氛中残炭强度大于氮气气氛中的残炭强度.
关键词
弱粘煤和不粘煤
快速热解
团聚
Keywords
Agglomeration
Hydrogen
Nitrogen
Pyrolysis
分类号
TQ536.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O646.54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向上射流悬浮床内气固两相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11
作者
何鑫
李定凯
邓治国
阎德中
付昌强
张志刚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清华大学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为开发先进的低阻力循环悬浮床烟气脱硫工艺及技术 ,建立了实验段截面积为 5 0 0 mm× 5 0 0 mm的悬浮床气固相流动的冷态实验装置。床内空气的表观速度可达到 3.5 m/ s。设计了两种底部射流进气结构 ,控制床内的颗粒浓度在适合于 PDA测量的范围内 (约 5 0 g/ m3)。用颗粒动态分析仪 (PDA)测量了悬浮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结构 ,确定了不同表观气速和不同进气结构条件下的两相流场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段内无论是颗粒相还是气相 ,都明显存在平流区、主流区和回流区三个区域 ,而且颗粒相和气相的速度分布很相似。还描述了床内的颗粒脉动速度变化情况及床内的物料堆积情况。
关键词
悬浮床
气固两相流动
流场
PDA测量
射流
烟气脱硫
工艺
流化床
Keywords
suspension bed
gas solid two phase flow
flow field
PDA measurement
分类号
TQ051.1 [化学工程]
O359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染物的脱除率对燃煤电站生态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3
12
作者
何伯述
陈梅倩
林江
陈昌和
机构
北方交通
大学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从能源的生态效率角度出发,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排放的气体污染物(NOX、SO2、CO2)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评价,讨论了对气体污染物单独脱除和协同脱除时,脱除率对燃煤电厂生态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现役燃煤电厂的生态效率的措施.所得结论对提高新机组和老机组的生态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燃煤电厂
CFP
环境保护
污染物脱除
生态效率
Keywords
coal_fired plant (CFP)
environment protection
gaseous pollutants reduction
energy eco_efficiency
分类号
X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TK229.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屏后涡量分布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何伯述
刁永发
许晋源
陈昌和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西安交通
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基金
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95JB1101)
文摘
使用六线涡量探针在切向炉HG-2008-YM2的冷模上测量了其小分隔屏后气流的速度及涡量分布,得到了模型炉膛内描述湍流特征的参数,如湍动度、倾斜因子及平坦因子等,为热偏差成因及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分隔屏区域,涡量场的分布和速度场一样也具有贴壁特征,小分隔屏的存在对其后的速度场及涡量场有明显的影响,由于翼型效应,右侧屏后出现了分离涡.
关键词
切向炉
分隔屏
涡量
倾斜因子
平坦因子
Keywords
tangential-firing furnace (TFF)
panel
vorticity
skewness factor
flatness factor
分类号
O357.1 [理学—流体力学]
V211.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法脱炭与粉煤灰的利用研究
14
作者
黎强
陈昌和
杨玉芬
章新喜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矿业
大学
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51,共4页
文摘
粉煤灰的利用价值与其中的残余炭含量密切相关。在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上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采用干法脱炭技术降低粉煤灰中残灰炭含量并提高粉煤灰活性的基本思路。摩擦电选试验表明 :这种干法脱炭的思路是切实有效的 。
关键词
粉煤灰
残余炭
干法脱灰
摩察电选
综合利用
活性
筑路
建筑材料
粒度分布
Keywords
Flyash,Carbon remains,Dry\|decarbonisation,Frictional electro\|separation,Comprehsdfensive utilization
分类号
TD849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X7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氢能的安全性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氢安全问题
被引量:
43
15
作者
冯文
王淑娟
倪维斗
陈昌和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682,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1AA501986)
文摘
为了深化对氢能安全性的研究、推动氢能在我国的规模应用,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对氢能的安全性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氢安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详细讨论了氢的泄漏、脆化、扩散、可燃性和爆炸性等特殊的安全性问题;并以汽油的安全性为参照,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正常运行中,设计良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与汽油汽车、天然气汽车及甲烷汽车同等的安全性的结论。
关键词
氢
氢能
燃料电池汽车
安全
Keywords
hydrogen
hydrogen energy
fuel cell vehicles
safety
分类号
X9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反应塔模型比较
被引量:
13
16
作者
何苏浩
项光明
姚强
李定凯
陈昌和
徐旭常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44,69,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G19990222).
文摘
就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最常用方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的几种主要的反应塔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已经发展的几种基本传质吸收模型,包括薄膜理论、渗透理论以及表面更新理论在脱硫反应塔建模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新型脱硫塔──液柱脱硫塔的建模作了初步探索,并从模型基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现行的各种脱硫反应塔工艺之间的差别,以及如何通过加强传质反应来提高脱硫设备的运行效率等问题.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脱硫模型
液柱脱硫塔
表面更新理论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
反应塔
Keywords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 model, liquid column tower, surface re-generation model
分类号
X7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Q052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气固两相流动阻力的新模型
被引量:
20
17
作者
肖海涛
祁海鹰
由长福
徐旭常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5,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No .G19990 2 2 2 ) .~~
文摘
为了解决现有经验气固阻力模型的普适性问题 ,合理描述颗粒团聚现象对气固阻力的严重影响 ,从理论分析入手 ,将传统的CFD方法与系统能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建立了计及颗粒团聚效应的气固阻力分析模型 .与现有模型相比 ,新模型不仅合理地描述了气固两相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而且避免了以往采用经验系数所导致的误差和局限性 .经循环流化床数值模拟的检验证明 ,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从而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中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
关键词
气固阻力模型
最小能量原理
颗粒团聚效应
稠密气固两相流动
循环流化床
Keywords
Computer simulation
Drag
Mathematical models
分类号
TQ051.13 [化学工程]
TQ021.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相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进展
被引量:
12
18
作者
仇轶
由长福
祁海鹰
徐旭常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02009)资助项目~~
文摘
多相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的讨论就是把流场中颗粒周围计算网格缩小到颗粒尺寸以下进行流动的计算,颗粒的受力不是通过模型计算,而是通过积分表面的黏性力与压力获得.直接模拟方法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多相流动的认识从宏观扩展到微观层次.主要介绍了几种先进的直接模拟的方法:基于体适应的非结构化移动网格方法;基于固定网格方法;其它方法.
关键词
多相流动
直接数值模拟
界面跟踪法
流体体积
虚拟区域法
拉格朗日-欧拉法
水平集法
格子波尔茨曼法
Keywords
multiphase flows, DNS, ALE, DLM, front-tracking, VOF, level set, Lattice-Boltzmann
分类号
O359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烟气中的凝结水对SO_2浓度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
15
19
作者
樊保国
祁海鹰
由长福
徐旭常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3-456,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G19990222)。
文摘
用SOA 306型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了两种不同SO2浓度的标准气通过一定水容积后SO2浓度及响应时间的变化,讨论了实际烟气中水蒸汽的凝结对浓度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通过一定水体积后,SO2浓度明显降低,响应时间大大延长;实际烟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对SO2浓度测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当SO2浓度较低时影响更为严重。只有严格对样气进行脱水预处理,保证采样管路上不发生水蒸汽凝结,才能获得可靠数据。
关键词
烟气
凝结水
SO2
浓度测量
溶解度
二氧化硫
脱硫
Keywords
measurement of SO2, flue gas, steam condensation
分类号
X7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化床中生物质热解过程的混沌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
13
20
作者
唐松涛
李定凯
吕子安
沈幼庭
机构
清华大学
煤
的
清洁
燃烧
技术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3-78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5 97760 3 6)~~
文摘
在流化床内用若干种生物质材料进行了氮气流化条件下的常压热解实验 .为研究生物质的热解规律 ,建立了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模拟 .分别按照 3种方案进行了神经网络的模拟 ,经过比较确定了对于流化床内生物质热解过程最为有效的网络输入方案 ,该方案充分考虑了实验运行参数、生物质料的工业分析数据以及化学成分分析数据 ,可以对热解产物给出较好的预测 .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混沌神经网络
模拟
流化床
氮气流化
Keywords
Chemical analysis
Fluidized beds
Neural networks
Pyrolysis
Simulation
分类号
TQ511.6 [化学工程]
TQ031.3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石油焦燃烧过程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沈伯雄
姚强
刘德昌
陈汉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实验研究
王爱军
祁海鹰
由长福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煤焦中的硫化钙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反应模型
李定凯
吕子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实验室管理发展探讨
常东武
王晶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粉煤灰干法脱炭的实验研究
黎强
杨玉芬
章新喜
陈昌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循环流化床常温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程示范研究
王晓芳
佟会玲
李定凯
李彦
程从明
陈昌和
徐旭常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小空间半导体制冷的实验研究
金刚善
李彦
刁永发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气固两相流体绕方柱流动的PDPA实验研究
赵海亮
李彦
徐旭常
李勇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大型切向燃烧锅炉上炉膛屏区两相流场近流线数值模拟
张泽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弱粘煤和不粘煤的快速热解及其团聚研究
李登新
Makino M
吕俊复
岳光溪
张建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向上射流悬浮床内气固两相流场实验研究
何鑫
李定凯
邓治国
阎德中
付昌强
张志刚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污染物的脱除率对燃煤电站生态效率的影响
何伯述
陈梅倩
林江
陈昌和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小屏后涡量分布的实验研究
何伯述
刁永发
许晋源
陈昌和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干法脱炭与粉煤灰的利用研究
黎强
陈昌和
杨玉芬
章新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氢能的安全性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氢安全问题
冯文
王淑娟
倪维斗
陈昌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反应塔模型比较
何苏浩
项光明
姚强
李定凯
陈昌和
徐旭常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一个气固两相流动阻力的新模型
肖海涛
祁海鹰
由长福
徐旭常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多相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进展
仇轶
由长福
祁海鹰
徐旭常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烟气中的凝结水对SO_2浓度测量的影响
樊保国
祁海鹰
由长福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流化床中生物质热解过程的混沌神经网络模拟
唐松涛
李定凯
吕子安
沈幼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