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我国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潜力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郑丁乾 田善君 +1 位作者 马思宁 常世彦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3,共9页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可以降低燃煤电厂CO_(2)排放,减少空气污染。考虑秸秆资源能量密度较低等特点,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应用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煤电厂与秸秆资源在空间上的匹配程度。因此,从空间分析角度,研究燃煤耦合生物质发...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可以降低燃煤电厂CO_(2)排放,减少空气污染。考虑秸秆资源能量密度较低等特点,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应用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煤电厂与秸秆资源在空间上的匹配程度。因此,从空间分析角度,研究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分辨率燃煤电厂与秸秆资源数据,采用空间匹配方法对燃煤耦合发电的可能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燃煤电厂与秸秆资源空间匹配程度较高,约89%的可收集秸秆位于燃煤电厂半径100 km以内。燃煤电厂可掺混秸秆量受秸秆可能源化利用率和电厂秸秆可掺混比例影响。秸秆可能源化利用率越高且电厂秸秆可掺混比例越高时,燃煤电厂可掺混的秸秆量越多。在秸秆高能源化利用率与30%掺混比例的情景下,1066个电厂可以在半径100 km以内找到可掺混的秸秆资源,其中约52.6%电厂可满足30%掺混比例。该情景下,电厂可消纳秸秆3.84亿t,减排CO_(2)约5.11亿t。相关结论可为我国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支持政策以及秸秆能源化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 秸秆 掺混比例 运输距离 生物质可能源化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