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人颈椎终板矢状面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万志萍
廖振华
祝佳
顾洪生
刘伟强
-
机构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0-1025,共6页
-
基金
深圳市重大基础项目(JCYJ20151030160526024)
深圳市技术服务平台(SMJKPT20140417010001).
-
文摘
目的 :测量国人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态,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节段之间差异的变化情况,为基于国人颈椎解剖结构设计的椎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假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随机筛选颈椎MRI数据404例,其中男性191例,女性213例,年龄15~72岁,平均38.4±8.8岁,通过MRI测量颈椎间盘终板凹陷深度(endplate concavity depth,ECD)和位置(endplate concavity apex,ECA),分析终板矢状面形状。将样本按照年龄分为5组:15~27岁(40例)、28~37岁(143例)、38~47岁(164例)、48~57岁(48例)、58~72岁(9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女性组;按照不同节段分为:C3/4、C4/5、C5/6、C6/7组,研究矢状面形状、ECD、ECA在年龄、性别、节段之间的统计学变化。结果:各年龄段之间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例国人ECD为1.70±0.42mm,各年龄段之间E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E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79±0.44mm、1.62±0.38mm;E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终板之间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终板呈平坦型,而上终板大多呈凹陷型;各节段之间E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ECD和ECA在各年龄段之间均无差异。颈椎间盘终板矢状面形状、ECA在性别之间无差异,但ECD有差异,男性比女性大。ECD在各节段之间有差异,但ECA无差异。
-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椎间盘终板
最凹点深度
最凹点位置
矢状面形状
-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ndplates of cervical disc
Endplate concavity depth
Endplate concavity apex
The sagittal shapes of the endplate
-
分类号
R6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