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曼光谱编码的荧光液相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谢鲁源 关添 +6 位作者 何永红 侯建勋 徐涛 陈雪静 王蓓 申志远 许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21-3027,共7页
随着医疗诊断需求的增加,生物分子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液相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多通道的分子检测手段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以微片为载体的拉曼光谱编码液相生物芯片,并利用自行搭建的一套... 随着医疗诊断需求的增加,生物分子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液相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多通道的分子检测手段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以微片为载体的拉曼光谱编码液相生物芯片,并利用自行搭建的一套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实现对液相生物芯片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光学系统由拉曼光谱检测系统与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耦合而成。在拉曼光谱检测系统中激光器发射出785nm波长的激光,通过二向色镜,带反反射镜与物镜汇聚到样品上,样品产生的拉曼散射光,经物镜,带反反射镜,二向色镜与拉曼滤波片,最后通过凹透镜聚焦到光谱仪的狭缝上,光谱仪色散实现在线阵CCD上拉曼光谱的获取。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应用光学成像原理,通过调节凹透镜与405nm的激发光之间的距离,使激发光通过物镜均匀的照射到样品之上,样品激发出的荧光,通过物镜,带反反射镜,二向色镜,滤波片与相应的凹透镜,最后成像到面阵CCD上。改进传统便携式拉曼光谱检测系统光路并选用相应波段的带反反射镜与焦距20倍的物镜完成拉曼光谱检测系统与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耦合。为了减少两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选用合适的二向色镜以及滤波片,在提高耦合系统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系统通过对反应之后的液相生物芯片进行拉曼光谱检测,以完成对每个编码玻片的定性识别,即解码;同时激发反应后液相生物芯片的荧光并采集荧光强度图,根据每个解码玻片上的荧光强度值完成对目标检测物的定量分析。区别于传统荧光编码液相生物芯片,拉曼光谱编码具有稳定性更强,光谱分辨率更高等优点。该光学系统集拉曼光谱检测系统与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于一体,解决了目前未有基于拉曼编码的液相生物芯片的检测系统的问题,并且可同时对多种目标物进行识别和定量分析,提升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生物芯片 光学系统 拉曼光谱编码 荧光强度 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成像系统中的面阵CMOS传感器非线性校正 被引量:4
2
作者 付轶帆 吴剑 何宏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
mueller矩阵偏振成像可用于获取生物组织的浅表层生理学信息,在疾病早期诊断与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偏振成像系统中直接使用商用面阵CMOS相机不能得到用于解算mueller矩阵的正确图像信息,限制了其在小型化内窥领域上的应用。对商用... mueller矩阵偏振成像可用于获取生物组织的浅表层生理学信息,在疾病早期诊断与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偏振成像系统中直接使用商用面阵CMOS相机不能得到用于解算mueller矩阵的正确图像信息,限制了其在小型化内窥领域上的应用。对商用面阵CMOS的研究表明其光信号输入输出呈非线性映射关系。综合考虑到传感器固有的成像噪声,提出一种基于校正的方法对CMOS的输出数据进行映射以获取正确的组织偏振信息值。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偏振信息可以解算得到正确的mueller矩阵值,误差可以控制在3%以内,对蚕丝样品的测试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上述结果使得内窥探头上应用小型化的商用面阵CMOS图像传感器进行体内生物组织mueller矩阵测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校正 面阵CMOS MUELLER矩阵 内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aunay剖分的心内膜表面动态三维重建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付饶 陈日清 +1 位作者 黄迎松 吴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13-3116,共4页
心内膜表面三维重建技术在三维标测系统中起着手术导航和靶点定位的作用。针对心内科手术中实时采集的散乱心内膜点云,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剖分的表面动态三维重建算法。以CGAL非递归方式实现的逐点插入计算Delaunay剖分算法为基础,... 心内膜表面三维重建技术在三维标测系统中起着手术导航和靶点定位的作用。针对心内科手术中实时采集的散乱心内膜点云,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剖分的表面动态三维重建算法。以CGAL非递归方式实现的逐点插入计算Delaunay剖分算法为基础,在剖分过程中,用关联采样点的伞局部替换原来表面中不满足Gabriel准则表面面片的集合,心内膜表面结构随着点云Delaunay剖分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更新;同时为了有效地表达心内膜表面及其点云的Delaunay剖分,并能够快速地索引四面体网格和表面三角面片,提出了一种以vtkData Array为基础的几何数据结构。最后,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重建结果和重建时间上可以满足心内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UNAY剖分 心内膜 动态表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图像的组织散射系数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良慧 曾毛毛 +1 位作者 赵佳玮 吉雁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4,共4页
采用自制频域光学相干层析(OCT)系统对大鼠的正常和疮伤皮肤进行成像,轴向分辨率为8μm,探测深度3 mm,根据组织对光的吸收特性和OCT成像系统的共聚焦特性,建立了A-scan方向图像灰度随探测深度的单次散射-点扩散函数模型.利用模型中的散... 采用自制频域光学相干层析(OCT)系统对大鼠的正常和疮伤皮肤进行成像,轴向分辨率为8μm,探测深度3 mm,根据组织对光的吸收特性和OCT成像系统的共聚焦特性,建立了A-scan方向图像灰度随探测深度的单次散射-点扩散函数模型.利用模型中的散射系数作为量化皮肤疮面诊断的光学评价指标.测量了正常与疮伤皮肤在各阶段的皮肤衰减系数,证明衰减系数能够定量区分正常与疮伤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散射系数 皮肤疮面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波长近红外成像方法的血氧含量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良慧 曾毛毛 何永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9-427,共9页
为了对生物组织血氧含量分布进行成像,利用760 nm和850 nm的双波长近红外差分探测方法,研制了血氧含量检测系统,并首次使用吲哚菁绿(ICG)和散射体作为仿体设计实验。首先测量了牛奶的光密度差ΔOD随牛奶浓度差Δc的变化值。接着将ICG溶... 为了对生物组织血氧含量分布进行成像,利用760 nm和850 nm的双波长近红外差分探测方法,研制了血氧含量检测系统,并首次使用吲哚菁绿(ICG)和散射体作为仿体设计实验。首先测量了牛奶的光密度差ΔOD随牛奶浓度差Δc的变化值。接着将ICG溶解在稀释了40倍的牛奶中,用不同浓度梯度稀释ICG,得到一系列ΔOD-Δc曲线,用一次函数拟合曲线,根据方差(SSE)、均方根(RMSE)和确定系数(R2)确定系统分辨率。然后改变散射介质浓度,研究它对系统测量的影响。最后选择30名健康测试者进行在体实验,测量手掌血氧含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动态时间变化。结果表明,牛奶和ICG在双波长光源下的吸收系数之比分别接近1∶1和2.5∶1,因此可以用牛奶模拟组织中的水、脂肪、某些色素等,用ICG模拟血液中的脱氧血红蛋白;系统分辨率为1.6×10-5mg/m L的ICG浓度变化;弱散射介质的浓度与系统的动态响应范围成负相关,与系统的灵敏度成正相关;扎住手腕后,手掌血氧含量从1逐渐降低至0.3±0.105,松开橡皮筋后,血氧含量逐渐恢复至0.97±0.018。以上结果说明该系统具有测量可行性,将在组织血氧检测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近红外 血氧含量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