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水紫外线-氯联合消毒工艺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庞宇辰 席劲瑛 +3 位作者 胡洪营 吴乾元 卢如 江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9-1434,共6页
以二级出水作为消毒对象,比较了紫外线-氯联合消毒与单一紫外线消毒对水中肠道指示菌的灭活效果,考察了联合消毒工艺副产物(三卤甲烷)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单一紫外线消毒对肠道指示菌的灭活曲线在剂量大于10mJ/cm^2时存在拖尾现象,剂量... 以二级出水作为消毒对象,比较了紫外线-氯联合消毒与单一紫外线消毒对水中肠道指示菌的灭活效果,考察了联合消毒工艺副产物(三卤甲烷)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单一紫外线消毒对肠道指示菌的灭活曲线在剂量大于10mJ/cm^2时存在拖尾现象,剂量为80mJ/cm^2时对总大肠菌群最高对数灭活率约为2.5;而在紫外线剂量20mJ/cm^2、氯投加量8mg/L(接触时间30min)条件下,紫外线-氯联合消毒对总大肠菌群的对数灭活率达到7.0.20mJ/cm^2紫外线与8mg/L氯消毒组合及80mJ/cm^2紫外线与3mg/L氯消毒组合均可有效灭活总大肠菌群浓度至3CFU/L以下.经紫外线照射后再氯消毒,二级出水中三卤甲烷生成量仅为10~55μg/L.80mJ/cm^2紫外线照射再氯消毒后三卤甲烷生成量略高于20mJ/cm^2紫外线照射再氯消毒的情形.紫外线消毒后投加氯消毒,可有效提高再生水消毒效果,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氯联合消毒 再生水 肠道指示菌 三卤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径流差异性对面源污染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敦柱 刘安 +1 位作者 李思远 管运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不同材料道路径流污染规律差异显著,基于PROMETHEE多变量决策分析软件对2013年深圳市同一道路沥青和水泥2种典型材料路段4场降雨径流水质指标的分析发现,沥青道路径流水质总体上劣于水泥道路,说明城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设施应重点针对沥... 不同材料道路径流污染规律差异显著,基于PROMETHEE多变量决策分析软件对2013年深圳市同一道路沥青和水泥2种典型材料路段4场降雨径流水质指标的分析发现,沥青道路径流水质总体上劣于水泥道路,说明城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设施应重点针对沥青道路布设;2种道路径流具有不同类型优势污染物,故不同道路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选择须有针对性;与水泥道路相比,沥青道路径流水质更易随着降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选择合适的降雨类型是沥青道路径流污染控制措施设计的关键步骤;电导率EC与沥青道路径流中DOC、SO42--S和TN等溶解态指标相关性很高,其相关系数均高于0.95,是沥青道路径流溶解态污染物理想的指示性指标,可为面源污染控制设施设计与评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径流 面源污染控制 沥青 水泥 多变量决策分析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工程视野下的再生水饮用回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洪营 杜烨 +4 位作者 吴乾元 陈卓 杨宏伟 陆韻 李魁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63-1173,共11页
再生水是就地可取、稳定可靠的城市第二水源.再生水饮用回用(补充水源)技术经济性可行,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构建可持续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复杂系统特征的非传统供水工程,再生水饮用回用的关键是保障水质安全... 再生水是就地可取、稳定可靠的城市第二水源.再生水饮用回用(补充水源)技术经济性可行,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构建可持续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复杂系统特征的非传统供水工程,再生水饮用回用的关键是保障水质安全稳定和系统可靠高效运行,因此需要构建包括水质安全管理、健康风险评价和多重屏障工程措施在内的安全保障体系.水质安全管理方面需建设包括制订科学的饮用回用水质标准和再生水处理工艺要求,建立针对再生水处理工艺和饮用回用全系统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HACCP)体系,并加强水质安全监管和认证.健康风险评价方面需开展全方位、统筹性和持续性的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工程措施方面需建设包括源头控制、再生水厂净化、环境缓冲和饮用水厂净化在内的多重屏障系统,以确保水质安全.在多重屏障系统中,再生水厂是保障饮用回用水质安全的核心环节,"反渗透-高级氧化"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是再生水处理的可行工艺.今后需深入、持续开展新兴高风险污染物控制技术、再生水环境储存和饮用回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饮用回用 再生水补充水源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 多重屏障系统 再生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特质(水征)评价及其在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洪营 吴乾元 +4 位作者 吴光学 孙迎雪 杨宏伟 巫寅虎 王文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5-733,共9页
近年来,在污水高标准处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现和遇到越来越多的现有常规水质指标、工艺理论和技术知识等难以解释的新现象和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以逐步建立水质复杂体系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构筑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 近年来,在污水高标准处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现和遇到越来越多的现有常规水质指标、工艺理论和技术知识等难以解释的新现象和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以逐步建立水质复杂体系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构筑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管理系统为目标,介绍了污水的复杂体系特征,阐述了污水高标准处理中工艺设计、运行和诊断面临系统理论方法缺失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可有效支撑污水工艺研究的污水特质,即"水征(water feature)"的概念.通过分析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组分特征、安全性和稳定性及其时空变化,定义了水征"四维度"内涵,即污染物污染程度、组分特征、毒害效应和转化潜势等4个维度.研究和实践案例表明,水征能有效支撑水质安全评价、处理特性预测、处理工艺设计和工艺诊断优化等.在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控制为目标的污水高标准处理新阶段,基于水征研究,发展高效处理工艺、构筑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尤为重要.今后需深入、持续开展污水处理中水征指标评价方法与理论体系、水征与污染物处理关键技术开发与工艺优化、水征与风险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污水特质 水征 污水工艺设计 工艺诊断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孙艳 张逢 +1 位作者 胡洪营 牛璋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97-402,共6页
以重庆市5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进水(污水)水质特征以及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之间的概率分布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污水中BOD5、COD、SS、NH3-N、TN和TP全年浓度分布均呈正偏态分布,月中间值分... 以重庆市5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进水(污水)水质特征以及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之间的概率分布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污水中BOD5、COD、SS、NH3-N、TN和TP全年浓度分布均呈正偏态分布,月中间值分布范围分别在140~180、300~350、180~220、25~33、37~46和3~5 mg/L。进水BOD5/COD值分布在0.4~0.6之间的占39.4%,说明重庆市污水中存在一定的难生物降解性污染物,但仍适应于生物处理。BOD5/TN分布在4~6之间的概率为37.8%,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生物脱氮的碳源不足。BOD5/TP的平均值为39.8,且大于20的累积概率为95.9%,表明污水在处理中可以满足生物除磷的需求。TN/TP分布在5~15之间的概率为88.5,平均值为10.8,且TN/TP>5的概率为98.3%,表明进水完全满足微生物生长对氮、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进水水质 水质特征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系统RO浓水的水质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迎雪 胡洪营 +2 位作者 汤芳 高岳 李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9,共8页
文章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m WRRO)系统RO浓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的来源与特点。结果表明,RO浓水中的COD、DOC、NH3-N、NO3^-和PO4^3-可分别达60~184、19.2~62、0.3~37.5、3.1~296和10~39 mg/L,m WRRO的水源水质、RO操... 文章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m WRRO)系统RO浓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的来源与特点。结果表明,RO浓水中的COD、DOC、NH3-N、NO3^-和PO4^3-可分别达60~184、19.2~62、0.3~37.5、3.1~296和10~39 mg/L,m WRRO的水源水质、RO操作参数及其回收率的差异导致了RO浓水的水质变化较大。m WRRO工艺运行过程中投加的多种化学药剂使得RO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无机盐和阻垢剂等化学物质。除了常规水质指标外,m WRRO系统RO浓水中存在高风险有毒物质如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内分泌干扰物(EDCs)和消毒副产物(DBPs)等。有研究检出RO浓水存在多种PPCPs,如卡马西平、碘美普尔和萘普生的浓度可分别高达3.4、3.9和9.22μg/L。m WRRO系统进水的氯化消毒,会导致工艺运行过程中卤代以及亚硝胺类DBPs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再生 反渗透工艺 RO浓水 水质指标 高风险有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达标保证率的昆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迎雪 吴光学 +3 位作者 胡洪营 郭昉 吴毅晖 郭玉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3-1119,共7页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将水质分级评价法和达标保证率法相结合,评价了昆明市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限值为达标基准,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COD达标保证率均为100%、出水BOD5和SS达标保证...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将水质分级评价法和达标保证率法相结合,评价了昆明市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限值为达标基准,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COD达标保证率均为100%、出水BOD5和SS达标保证率分别在94%和95%以上,不同污水处理厂出水TP、NH3-N和TN的达标保证率表现出较大差异,多维标度分析表明,出水TP的达标保证率与其他指标的偏离程度最大.将污染指标的达标保证率进行分级,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染指标达标满意程度评价规则,并制定出水水质的达标控制指标清单.结果表明,TP是第二和第七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控制指标,是第三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TN是第三和第七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NH3-N是第一和第三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出水水质 达标保证率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孙艳 张逢 +1 位作者 胡洪营 牛璋彬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以天津市2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进水水质特征及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之间的概率分布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污水中BOD5、CODCr、SS、NH3-N、TN和TP全年浓度均呈正偏态分布,其月中间值分布范围分别... 以天津市2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进水水质特征及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之间的概率分布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污水中BOD5、CODCr、SS、NH3-N、TN和TP全年浓度均呈正偏态分布,其月中间值分布范围分别为95~140、280~370、130~155、15~30、20~35和3~5 mg/L。进水各水质指标间存在较好的一元线性关系,其中BOD5与TP相关性最为显著,R2为0.983。进水BOD5/CODCr分布在0.4~0.6的概率为39.4%,分布在0.2~0.4的概率为50.2%,说明天津市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BOD5/TN<4的概率为54.4%,表明多数情况下进水反硝化碳源不足。BOD5/TP>20的累积概率为77.9%,表明进水可以满足生物除磷的需求。TN/TP分布在5~15的概率为73.6%,平均值为9.7,且TN/TP〉5的概率为81.6%,表明进水能够满足微生物生长对氮、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进水水质 水质特征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再生处理微滤-反渗透工艺药剂使用及费用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汤芳 孙迎雪 +2 位作者 石晔 李旭 胡洪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13-1619,共7页
在微滤/超滤-反渗透(MF/UF-RO)工艺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加多种药剂,以保障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分析了北京市某再生水厂MF-RO工艺的药剂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该MF-RO工艺投加了杀菌剂、阻垢剂、还原剂、非氧化性杀菌剂、中和剂、清洗剂... 在微滤/超滤-反渗透(MF/UF-RO)工艺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加多种药剂,以保障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分析了北京市某再生水厂MF-RO工艺的药剂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该MF-RO工艺投加了杀菌剂、阻垢剂、还原剂、非氧化性杀菌剂、中和剂、清洗剂等,在产水量约为7000m3/d时,药剂总投加量为3347.3kg/周,每吨产水的平均耗药量为68.32g/m3.该厂每周药剂总费用约为19,120元,每吨产水的药剂成本为39.02分/t,其中阻垢剂费用占药剂成本的比例最大,达4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再生利用 微滤-反渗透工艺 药剂 药剂投加量 药剂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河流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乾元 胡洪营 +1 位作者 孙艳 黄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4,共5页
采用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某城市河流中雌激素活性物质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河水中的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处于ng/L水平,其中双酚A浓度为100~900 ng/L,雌酮和雌三醇浓度为ND^200 ng/L,辛基酚、17α-雌二醇... 采用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某城市河流中雌激素活性物质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河水中的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处于ng/L水平,其中双酚A浓度为100~900 ng/L,雌酮和雌三醇浓度为ND^200 ng/L,辛基酚、17α-雌二醇和17β-雌二醇浓度为ND^20 ng/L。受纳未处理污水的河流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高于其他河流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雌激素活性物质的生态风险顺序为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三醇>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其中,雌酮的风险商约为1~64,约有20%~30%的样品17α-雌二醇和17β-雌二醇的风险商为1~20。因此,该城区河流中应优先控制雌酮、雌二醇等类固醇雌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雌激素活性物质 类固醇激素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培养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培养能源微藻的生长促进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树峰 于茵 胡洪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2-648,共7页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能源微藻可以实现水质净化和生物质生产的耦合,备受关注。生物质生产效率较低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合培养是提高微藻生物质产率的一种潜在方法。为筛选出城市二级出水条件下合适的能源微藻混合藻种,考...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能源微藻可以实现水质净化和生物质生产的耦合,备受关注。生物质生产效率较低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合培养是提高微藻生物质产率的一种潜在方法。为筛选出城市二级出水条件下合适的能源微藻混合藻种,考察了二级出水条件下3株高含油脂藻种栅藻LX1(Scenedesmus sp.LX1)、椭圆小球藻YJ1(Chlorella ellipsoidea YJ1)和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slis)单一藻种和两两混合培养时的生长特性,比较了各微藻单一藻种及两两混合培养时的生长特性参数及生物质产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微藻的两两混合组合均能在二级出水条件下正常生长,各微藻干物质量浓度在第10天左右均能达到100 mg·L-1左右。与栅藻LX1和椭圆小球藻YJ1相比,雨生红球藻在两两混合培养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藻细胞干物质量浓度增长趋势。3种微藻的内禀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各自的单一培养,栅藻LX1和雨生红球藻混合培养时分别达到最高内禀增长速率(分别为1.36 d-1、0.97 d-1)。栅藻LX1与雨生红球藻混合培养时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59d-1和0.42 d-1,分别比栅藻LX1和雨生红球藻的单一藻种培养提高了36%、9.0%。与单一藻种相比,混合培养促进了微藻的生物质产量,栅藻LX1和雨生红球藻混合藻种的生物质产量(277 mg·L-1)分别比栅藻LX1、雨生红球藻的单一藻种培养提高了64%和42%。栅藻LX1与雨生红球藻藻种组合具备作为二级出水条件下能源微藻培养合适混合藻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藻 雨生红球藻 椭圆小球藻 生长特性 混合培养 城市二级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