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高含沙支流入汇与交汇区淤积形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平 张原锋 +2 位作者 侯素珍 胡恬 吴保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42,共9页
黄河上游支流十大孔兑高含沙洪水入汇干流,在交汇区形成沙坝淤堵黄河是一种特殊的干支流交汇现象。通过模型试验对孔兑高含沙洪水入汇过程和交汇区沙坝淤积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水流入汇,高含沙水流入汇造成的交汇... 黄河上游支流十大孔兑高含沙洪水入汇干流,在交汇区形成沙坝淤堵黄河是一种特殊的干支流交汇现象。通过模型试验对孔兑高含沙洪水入汇过程和交汇区沙坝淤积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水流入汇,高含沙水流入汇造成的交汇口上游壅水程度更高,下游回流区范围更大;壅水区发生强烈的高含沙水流逆行扩散和异重流潜入运动,异重流运行长度是干流流量和干支流动量比的函数。壅水区形成具有倒坡降的楔形淤积体,回流区形成带状淤积体,水流偏转区和高流速带形成凹坑。支流总来沙量是影响淤积规模的重要因素,各部分淤积体几何特征与支流来沙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高含沙洪水 交汇区 沙坝 淤积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虹 王连接 +2 位作者 邵学军 何建波 王欣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33,共9页
采用电磁流速仪,在接近天然河道形态的连续弯道中,对沿程断面上各点的脉动流速进行量测.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到了紊动能谱、紊动强度、紊动切应力、紊动能、紊动参数等的全断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水流紊动主要集中在10 Hz以下,不同环流... 采用电磁流速仪,在接近天然河道形态的连续弯道中,对沿程断面上各点的脉动流速进行量测.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到了紊动能谱、紊动强度、紊动切应力、紊动能、紊动参数等的全断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水流紊动主要集中在10 Hz以下,不同环流形式与各种紊动量之间会互相影响,边壁处纵向紊动强烈、横向和垂向紊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弯道 紊动结构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风电机桩基础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荣冰 张嘎 张建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8-432,共5页
桩基础是近海风机经常采用的基础形式。由于风电机组对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水平荷载常常是控制荷载,因此,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风机桩基础的应力、变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机单桩基础,选取典型的黏土地基,进行了水... 桩基础是近海风机经常采用的基础形式。由于风电机组对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水平荷载常常是控制荷载,因此,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风机桩基础的应力、变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机单桩基础,选取典型的黏土地基,进行了水平加载条件下的离心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桩身的响应及桩周围土体的变形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水平位移随着水平力的增加而增加,位移的增加速率在临界荷载之后增长较快;桩身弯矩分别在埋深1/5和3/5处附近分别出现极大值和极小值,且桩底具有一定弯矩值;桩周围土体的变形随着离桩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可分为主动区和被动区。桩对土体变形的影响区域随着水平力的增加而不断扩展,最后基本稳定在2倍桩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桩基础 水平加载 离心模型试验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恒定均匀流试验中尾门的影响范围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槐 李丹勋 +1 位作者 陈启刚 王兴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利用PIV测量了明渠恒定均匀流中离尾门(活页式及闸板式)不同距离的9条断面中垂线的流速分布,分析了尾门对中垂线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及能谱特征的影响范围。对比活页式和闸板式两种尾门的差异可以发现,闸板尾门对时均流速的影... 利用PIV测量了明渠恒定均匀流中离尾门(活页式及闸板式)不同距离的9条断面中垂线的流速分布,分析了尾门对中垂线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及能谱特征的影响范围。对比活页式和闸板式两种尾门的差异可以发现,闸板尾门对时均流速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活页尾门,而对于脉动强度、雷诺应力和能谱特征的影响,二者差异可以忽略。对于时均流速,在距离50h后两种尾门的影响均小于1.0%;对于纵向紊动强度、垂向紊动强度及雷诺应力,以4.0%、4.0%、10.0%作为衡量标准,尾门的影响距离分别为35h、25h、30h;对于纵、垂向能谱特征参数k50,以偏差值15.0%、6.0%作为标准,尾门的影响距离分别为35h和4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明渠 尾门 影响距离 速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试验装置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连接 王虹 +1 位作者 邵学军 何建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90,共4页
弯道形态的设计和量测手段的选择是弯道紊动特性试验的关键问题。现有的试验研究对弯道水流的认识基本上局限于水流的核心区域,对水面、边壁附近的紊流特性研究较少,且很多都是针对单一弯道水流结构的研究,对天然河流中常见的连续弯道... 弯道形态的设计和量测手段的选择是弯道紊动特性试验的关键问题。现有的试验研究对弯道水流的认识基本上局限于水流的核心区域,对水面、边壁附近的紊流特性研究较少,且很多都是针对单一弯道水流结构的研究,对天然河流中常见的连续弯道形态中的流动结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设计了一种接近于河湾形态的连续弯道水槽,采用电磁流速仪测量连续变方向急弯模型上各个断面上各点的瞬时流速值,并确定了试验所需的各种参数。试验量测所得的结果可用于研究弯道水流紊动特性和断面二次流形态、验证数值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弯道 紊动结构 电磁流速仪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HO-LSTM-SVR模型预测TBM掘进参数
6
作者 满轲 曹子祥 +2 位作者 刘晓丽 宋志飞 刘汭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针对单一模型对TBM掘进参数预测准确度低、泛化性低等问题,利用改进最小二乘法集成哈里斯鹰优化(HHO)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构建一种实现TBM掘进参数高精度智能预测的混合模型(HHO-LSTM-SVR模型)。... 针对单一模型对TBM掘进参数预测准确度低、泛化性低等问题,利用改进最小二乘法集成哈里斯鹰优化(HHO)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构建一种实现TBM掘进参数高精度智能预测的混合模型(HHO-LSTM-SVR模型)。利用HHO-LSTM-SVR模型进行不同隧道围岩等级TBM掘进参数预测,并选择哈里斯鹰优化算法优化的GRU模型和BP模型与HHO-LSTM-SVR模型进行预测误差对比分析,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预测模型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等级越高,掘进参数的预测精度越高,Ⅱ级围岩各掘进参数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0.01,而Ⅳ级围岩为0.05;推力、转速和扭矩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施工速度的预测精度最低;HHO-LSTM-SVR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比各单一模型小57.68%,各单一模型预测性能相较于HHO-LSTM-SVR模型更低;TBM掘进不同等级的隧道围岩时岩机相互作用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利用改进最小二乘法集成组合2个单一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模型预测准确度、泛化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掘进参数 隧道围岩等级 岩机相互作用规律 HHO-LSTM-SV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的煤岩围压效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辉 康佳辉 +1 位作者 余洁 郝齐钧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212-219,共8页
为研究不同围压下煤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对0、8、16、25 MPa 4种不同围压下的煤岩采用MTS 815岩石力学实验和RFPA 2D数值模拟软件展开应力应变特征、强度特征、声发射特征等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围压作用下煤岩的围压效应。结果表明:围压对... 为研究不同围压下煤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对0、8、16、25 MPa 4种不同围压下的煤岩采用MTS 815岩石力学实验和RFPA 2D数值模拟软件展开应力应变特征、强度特征、声发射特征等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围压作用下煤岩的围压效应。结果表明:围压对煤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影响显著,随着围压的增大,煤岩最大抗压强度线性增大,煤岩逐渐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破坏形态以单轴压缩下的压剪-劈裂破坏和三轴压缩下的剪切破坏为主;煤岩强度特征参数随围压增大而增大,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大呈非线性增大,围压越大,则塑性应变越大,残余应变增大;声发射现象在煤岩单轴压缩状态下十分强烈,但随着围压的升高,声发射现象、应变能释放等声发射特征参数均趋于稳定;RFPA可再现煤岩在不同围压下裂纹萌生、扩展至完全破坏的渐进破坏过程,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耦合度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围压效应 三轴压缩 真实破裂过程分析系统 和声发射测试系统 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采空边坡渐进破坏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世俊 马昌慧 +3 位作者 刘应明 韩玉珍 张彬 张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7-1583,1595,共8页
以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空条件下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开采过程中边坡的位移场,并采用FLAC^(3D)对离心模型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 以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空条件下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开采过程中边坡的位移场,并采用FLAC^(3D)对离心模型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得出的边坡位移时程曲线吻合程度较高,塑性区分布与试验点对分析得到的滑裂面破坏过程与路径基本一致。通过对比、融合离心模型试验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贯通坡脚与采空区的滑裂面由下向上形成,且总体发生剪切错动破坏,贯通坡肩与采空区的滑裂面由上至下发生复杂的破坏过程,初始阶段滑裂面发生张拉破坏,中间阶段同时发生张拉与剪切破坏,末尾阶段发生剧烈的剪切滑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边坡 渐进破坏 破坏模式 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体半正弦应力波扰动下的层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满轲 刘晓丽 宋志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8-434,共7页
针对深部岩体在应力波扰动作用下所呈现出的层裂破坏现象,基于一维弹性波理论,首先阐明了一个简单的半正弦应力波在单个岩石杆件中的传播机理,并剖析其层裂破坏原理;依据净拉应力与动拉伸强度等特征因子,刻画并表征了其破坏过程。进而,... 针对深部岩体在应力波扰动作用下所呈现出的层裂破坏现象,基于一维弹性波理论,首先阐明了一个简单的半正弦应力波在单个岩石杆件中的传播机理,并剖析其层裂破坏原理;依据净拉应力与动拉伸强度等特征因子,刻画并表征了其破坏过程。进而,采用SHPB设备开展了岩石杆件的层裂试验,发现层裂后岩石杆件其破坏断口较为齐整,并且与拉伸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为垂直,属于典型的I型拉伸破坏。并且,层裂长度与理论分析值表征出一致的规律,亦即随着层裂次数增加,岩石杆件断裂的长度将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分析并揭示了岩石介质发生层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岩石处于强扰动所致的动力效应与岩石样品自身不均匀性、非线弹性及各向异性所体现出的结构效应而共同作用、相互耦合所引起的。文中所揭示的某些岩石工程破坏行为背后的固有本质,可对岩土工程的精细化开挖与支护设计、岩爆预警与监测等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其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强动力扰动行为与渐进失稳破坏现象,亦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体 层裂 半正弦应力波扰动 动力效应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条件下抗滑桩-锚杆加固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泽蔚 刘素嘉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06-209,共4页
锚杆抗滑桩是一种加固边坡的有效结构。本文进行了水位下降条件下素土坡与锚杆抗滑桩组合结构加固土坡的离心模型试验,测量了边坡的位移场变化,分析了锚杆抗滑桩的行为以及土体的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锚杆抗滑桩加固导致边坡位移显... 锚杆抗滑桩是一种加固边坡的有效结构。本文进行了水位下降条件下素土坡与锚杆抗滑桩组合结构加固土坡的离心模型试验,测量了边坡的位移场变化,分析了锚杆抗滑桩的行为以及土体的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锚杆抗滑桩加固导致边坡位移显著减小、改变了滑裂面连续性,并使得坡体破坏表现出显著渐进性。水位下降条件下锚杆抗滑桩加固土坡的破坏过程与变形局部化表现出显著的耦合特性。锚杆抗滑桩结构使得边坡变形均匀化,阻挡了桩侧土体滑动,从而延迟了边坡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抗滑桩 锚杆 离心模型试验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漏条件下地基与隧洞响应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谷雨 刘素嘉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6-229,共4页
地下管线的渗漏会导致路面发生沉降,威胁着周围土体和相邻结构的安全。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探究了地下渗漏条件下周围土体与结构的响应。通过测定土体含水率变化以获取渗流场信息,通过应变片测量隧洞的应力应变响应。随着渗漏量的积累... 地下管线的渗漏会导致路面发生沉降,威胁着周围土体和相邻结构的安全。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探究了地下渗漏条件下周围土体与结构的响应。通过测定土体含水率变化以获取渗流场信息,通过应变片测量隧洞的应力应变响应。随着渗漏量的积累,土体含水率先上升后达到稳定,而应变与沉降持续增长。渗漏对沉降产生影响的土体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沉降影响区增长速度随渗漏积累逐渐放缓。初期影响区形状呈现倒锥形。随着渗漏量的增大,影响区基本充满隧洞上部并扩散至下部,影响区的面积在隧道下部增长缓慢,且边界面接近水平。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导致临近的隧洞产生弯矩,弯矩的增长先快后慢,与土体的沉降变化规律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漏 土体沉降 渗流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突变条件下基于组合模型的围岩等级和TBM掘进参数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满轲 曹子祥 +4 位作者 刘晓丽 宋志飞 柳宗旭 刘汭琳 武立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为了提高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施工的安全性和智能化,基于TBM掘进数据,提出了一种将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相结合的可以同时进行围岩等级和TBM掘进参数预测的组合模型(BiLSTM-SVR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施工的安全性和智能化,基于TBM掘进数据,提出了一种将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相结合的可以同时进行围岩等级和TBM掘进参数预测的组合模型(BiLSTM-SVR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BiLSTM-SVR模型对围岩等级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26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0.95%;BiLSTM-SVR掘进参数预测中,推力和扭矩的预测准确度最高,净掘进速度和开挖比能的预测准确度最低;BiLSTM-SVR模型比BiLSTM模型和SVR模型的掘进参数预测准确度有较大的提高,因此进行单一模型的组合可以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地质突变 围岩等级 掘进参数 BiLSTM-SV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tuna-SAM-LSTM模型的TBM刀盘贯入度超前预测
13
作者 刘赫 满轲 +1 位作者 刘晓丽 宋志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29-341,共13页
为建立高效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掘进参数预测模型以辅助驾驶员进行参数调整,依托引绰济辽工程数据,先采用3σ准则、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对工程数据进行处理,再根据灰色关联度法对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筛选,接着将自注意力机制(SAM)... 为建立高效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掘进参数预测模型以辅助驾驶员进行参数调整,依托引绰济辽工程数据,先采用3σ准则、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对工程数据进行处理,再根据灰色关联度法对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筛选,接着将自注意力机制(SAM)融入到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中,并使用Optuna程序对模型训练的最优超参数组合进行搜寻,最后构建出Optuna-SAM-LSTM预测模型。Optuna的10次搜寻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使用该程序对搜寻得到的超参数组合进行训练均能取得较高的预测精度,且预测结果较为稳定。2)SAM-LSTM模型在对刀盘贯入度进行超前预测时,在未来3个时间步上均展现出高拟合度和低误差;该模型与LSTM、SAM-RNN和RNN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显示,SAM-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模型,并且融入自注意力机制的模型预测精度均高于普通模型。3)所提出的Optuna-SAM-LSTM模型在刀盘贯入度的超前预测中表现出色,在实际工程中可为驾驶员留出充足的决策时间来调整参数,以确保TBM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 掘进参数预测 深度学习 Optuna程序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稳定性与连锁破坏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强 刘耀儒 +2 位作者 冷旷代 吕庆超 杨春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53-3561,3568,共10页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关于结构失稳的严格定义及其集合逻辑表述,提出了基于不平衡力和最小塑性余能原理的地下储库群稳定性判别方法。在非平衡态弹塑性力学框架下,将经典有限元拓展到结构失稳后的分析,塑性余能范数即可作为库群失稳判据,而...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关于结构失稳的严格定义及其集合逻辑表述,提出了基于不平衡力和最小塑性余能原理的地下储库群稳定性判别方法。在非平衡态弹塑性力学框架下,将经典有限元拓展到结构失稳后的分析,塑性余能范数即可作为库群失稳判据,而不平衡力及其发展则表征了库群失稳破坏的形态和演化路径。研究了单储库的稳定性、双储库结构在不同储库间距条件下的整体稳定性及连锁破坏规律,并应用于金坛盐矿油气储库群的稳定性分析和连锁破坏模拟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不平衡力和塑性余能范数用来定量评价地下储库的稳定性是合适的。变形加固理论为评价库群整体稳定性、研究储库间相互作用以及破坏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定量实用的分析方法,为地下储库群的灾变机制与防护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群稳定 连锁破坏 变形加固 塑性余能 不平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P的粒状材料各向异性强度准则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连卫 张建民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07-1111,共5页
基于SMP准则,假定不同平面上的摩擦角随该平面与沉积面之间的夹角变化,提出了一般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粒状材料的强度准则,称为ASMP准则,给出了该强度准则在横观各向同性条件下的表达式。对两种典型条件下各向异性砂土强度特性的模拟结... 基于SMP准则,假定不同平面上的摩擦角随该平面与沉积面之间的夹角变化,提出了一般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粒状材料的强度准则,称为ASMP准则,给出了该强度准则在横观各向同性条件下的表达式。对两种典型条件下各向异性砂土强度特性的模拟结果表明,ASMP准则能够较好的反映粒状材料在一般应力条件下的强度变化规律,尤其是材料主轴与应力主轴成任意角度时的强度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各向异性强度准则在典型条件下的实用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材料 各向异性 强度准则 空间滑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孔炮眼间距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满轲 刘晓丽 +2 位作者 王锡勇 陈振鸣 王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7-53,共7页
基于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设计了甘肃北山坑探设施项目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得到了适宜于本项目的爆破实施方案。进而,着重研究了周边炮孔间距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从爆破原理、断裂力学原理、经验方法的角度,计算了适宜于爆破的周边... 基于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设计了甘肃北山坑探设施项目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得到了适宜于本项目的爆破实施方案。进而,着重研究了周边炮孔间距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从爆破原理、断裂力学原理、经验方法的角度,计算了适宜于爆破的周边炮眼间距,其间距值约为50 cm。进一步实施了在不同周边孔间距情况下光面爆破的施工效果,验证了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周边孔间距是合理的。同时,需指出的是,钻爆施工涵盖多种不同的爆破参数,影响因素众多,爆破试验获取的爆破数据仅仅是对不同周边孔间距的初步探索,研究可对后续工程开挖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与理论支撑,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爆破开挖及高放废物的深地质处置,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面爆破 周边眼间距 爆破原理 断裂力学原理 经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博 汪帅 +3 位作者 宋丹青 杜涵 刘光伟 周志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采用高精度的优化算法对于提高滑坡位移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文献中很少对多种优化算法进行对比研究。以三峡库区的八字门滑坡为例,以极限学习机(ELM)理论为基础进行滑坡位移预测,同时运用多种算法对建立模型过程中的... 采用高精度的优化算法对于提高滑坡位移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文献中很少对多种优化算法进行对比研究。以三峡库区的八字门滑坡为例,以极限学习机(ELM)理论为基础进行滑坡位移预测,同时运用多种算法对建立模型过程中的参数选择进行优化以期提高预测效果。为提高预测精度,以移动平均法为基础,将滑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趋势项位移使用多项式函数进行预测,周期项位移使用MATLAB自编程序的极限学习机模型进行预测,两项预测值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的累计位移预测值。计算结果表明:单一的ELM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具有阶跃式曲线的滑坡累计位移,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23.5 mm,拟合优度为0.973。与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比,蚁群算法(ACO)在计算用时和优化效果上更优,蚁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模型对位移的预测精度也最高,平均误差为10.1 mm,拟合优度为0.998,可在类似滑坡的位移预测研究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位移预测 移动平均法 蚁群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的三维破坏准则在颗粒流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费建波 介玉新 +1 位作者 张丙印 傅旭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09-1817,共9页
Savage-Hutter(S-H)颗粒流模型用一个只与材料参数相关的土压力系数来描述颗粒流内部的应力状态,不能很好地反映颗粒体在运动时的本构关系。通过引入颗粒体应力与速度梯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个能够反映颗粒流本构模型的崩塌动力学模型... Savage-Hutter(S-H)颗粒流模型用一个只与材料参数相关的土压力系数来描述颗粒流内部的应力状态,不能很好地反映颗粒体在运动时的本构关系。通过引入颗粒体应力与速度梯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个能够反映颗粒流本构模型的崩塌动力学模型。另外,为解除S-H模型中对横向应力大小的假定,通过引入Von Mises、Drucker-Prager、Mohr-Coulomb和Matsuoka-Nakai等土的三维破坏准则,得到了广义摩擦系数的4种表达形式。该模型的主要优势是通过引入颗粒流的本构关系,能较好地体现颗粒流体在运动中的内在机制,并且材料强度参数简单易知。分析了由Drucker-Prager准则和Mohr-Coulomb准则所得到的材料强度参数,并探讨了广义摩擦系数与应力洛德角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所建议的模型来模拟颗粒流的运动过程,并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能够较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 S-H模型 三维破坏准则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场中风力电机桩基复杂加载测试设备的研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荣冰 张嘎 王富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96-1600,共5页
桩基础是近海风力发电中经常采用的基础形式,承受着包括低频风循环荷载在内的复杂荷载组合。为了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来研究风机桩基础特性,研制了离心场中风机桩基础复杂加载测试设备。该套设备除了可以施加水平向和竖向静力荷载外,还实... 桩基础是近海风力发电中经常采用的基础形式,承受着包括低频风循环荷载在内的复杂荷载组合。为了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来研究风机桩基础特性,研制了离心场中风机桩基础复杂加载测试设备。该套设备除了可以施加水平向和竖向静力荷载外,还实现了离心场中长时间低频率的水平循环加载,并能够实现多种荷载同时或者先后施加。通过一系列测试试验,验证了该套设备的有效性,满足离心模型试验中对模拟风机桩基础的复杂荷载要求。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随着水平荷载循环周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小,至一定周数后,桩顶位移趋于稳定,土体变形主要集中在桩周一定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电机 桩基础 离心模型试验 复杂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掏槽方式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满轲 刘晓丽 +3 位作者 王锡勇 陈振鸣 陈亮 王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92-98,共7页
基于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设计了甘肃北山坑探设施项目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进而,着重研究了掌子面掏槽方式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针对相同的地质条件、围岩及爆破耗材条件下,分别设计了直眼掏槽、单楔形掏槽、双楔形掏槽共计三种掏槽方... 基于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设计了甘肃北山坑探设施项目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进而,着重研究了掌子面掏槽方式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针对相同的地质条件、围岩及爆破耗材条件下,分别设计了直眼掏槽、单楔形掏槽、双楔形掏槽共计三种掏槽方式。进一步地实施了在不同掏槽方式下光面爆破的施工,获得了直眼掏槽方式更有利于爆破的硐室成型;而单楔形和双楔形掏槽更有利于岩石的破碎及岩渣抛掷。同时,需指出的是,钻爆施工涵盖多种不同的爆破参数,影响因素众多,此爆破试验获取的爆破数据仅仅是对不同掏槽方式的初步探索。研究可对后续工程开挖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与理论支撑,其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爆破开挖及高放废物的深地质处置,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面爆破 直眼掏槽 单楔形掏槽 双楔形掏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