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值模型在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胡立堂 陈崇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为例,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了天然和人工活动作用下泉水、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量的变化规律;预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表明,地下水向河-泉的排泄量呈衰减趋势,且地下水的增采量和渠系... 以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为例,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了天然和人工活动作用下泉水、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量的变化规律;预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表明,地下水向河-泉的排泄量呈衰减趋势,且地下水的增采量和渠系防渗节约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储存量的消耗;指出在目前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为保护生态地质环境,必须限制地下水的持续超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干流中游 干旱区 地下-地表水 地下水三维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权模式下流域水资源配置博弈的一般性解释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祥 胡和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分析案例结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特点对不同水权模式下参与人的用水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分析表明,在公共水权模式下,由于个体理性以及水资源负外部性的存在,容易使水资源利用产生“公有地悲剧”的结果。同时证明,在缺... 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分析案例结合流域水资源配置特点对不同水权模式下参与人的用水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分析表明,在公共水权模式下,由于个体理性以及水资源负外部性的存在,容易使水资源利用产生“公有地悲剧”的结果。同时证明,在缺乏排他性水权或水权制度设计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不仅可能被过度利用,而且全流域社会福利将不能达到最优。上游用水主体因具备先动优势而恣意用水,由此给下游用水主体带来利益损害。在个体理性的作用下,试图通过全局优化实现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改进是无法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博弈论 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方 王平 刘权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资料,利用MVC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模型等定量分析了我国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研究区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最大值从0.41下降到0.39,年平均NDVI减少了0.015;春季植被... 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资料,利用MVC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模型等定量分析了我国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研究区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最大值从0.41下降到0.39,年平均NDVI减少了0.015;春季植被活动变弱,植被退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57.33%,虽然在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植被覆盖仍存在退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SPOT-VEGETATION NDVI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内污染负荷分布的评价模型研究--以密云县蛇鱼川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4
作者 武晓峰 李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0-687,共8页
在引入欧洲学者建立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PNPI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流域状况对其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扩展、土地利用类型比对和土壤渗透性等级划分等3个重要改进,建立了一个评价流域污染负荷分布的潜在污染指数模型PPI(... 在引入欧洲学者建立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PNPI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流域状况对其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扩展、土地利用类型比对和土壤渗透性等级划分等3个重要改进,建立了一个评价流域污染负荷分布的潜在污染指数模型PPI(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并在北京市密云水库流域典型的3个小流域——曹家路、黄土坎和蛇鱼川进行了初步应用和分析验证.研究表明,改进后的PPI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养殖场、旅游区等各种污染源对河流水质的潜在污染影响,可用其评价流域内各种污染源对河流造成的潜在污染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NPI 潜在污染指数PPI 潜在污染影响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然灾害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艳芬 张柏 +1 位作者 马超群 刘权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3,共5页
分别从作物生境、作物形态和作物种类角度分析吉林省近50a的农田景观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农业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害和作物病虫害成灾面积动态变化和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比的变化趋势,探讨农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 分别从作物生境、作物形态和作物种类角度分析吉林省近50a的农田景观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农业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害和作物病虫害成灾面积动态变化和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比的变化趋势,探讨农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指出农田景观生态多样性的降低是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损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农业生产布局多样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景观 景观多样性 自然灾害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能力现场试验验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贾慧 武晓峰 +1 位作者 胡黎明 刘培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在北京地区某加油站开展的前期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得到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变化趋势及O2、CO2含量沿土壤深度分布和前期试验结果呈现相同的规律,说明基于自然衰减法设计实施... 在北京地区某加油站开展的前期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得到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变化趋势及O2、CO2含量沿土壤深度分布和前期试验结果呈现相同的规律,说明基于自然衰减法设计实施的加油站现场试验检测分析结果可靠,试验方法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对前期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氧平衡和碳平衡计算对加油站土壤内的自然衰减方式进行评价,验证了该加油站地下土壤中实际发生的微生物降解既有需氧降解也有厌氧降解;(2)利用有机物的一级衰减模型对该污染现场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进行计算表明,2次试验计算得到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半衰期基本一致,该污染现场石油类污染物的半衰期为50d左右;(3)在此基础上,对该加油站包气带土壤的自然衰减能力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价,2次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污染现场在自然衰减的作用下已经不存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物 包气带 自然衰减 微生物降解 环境评价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权 王忠静 张文哲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4,共4页
气象卫星资料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其进行天气系统的动态监测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辉发河流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表明,气象卫星云图可以有效地监测降水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信息处理技术的加强和高水平专... 气象卫星资料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其进行天气系统的动态监测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辉发河流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表明,气象卫星云图可以有效地监测降水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信息处理技术的加强和高水平专家诊断的介入,将使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技术 暴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6
8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1 位作者 刘权 王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1,共4页
辽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 辽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域耕地面积持续扩大,林地、草地、水域面积趋于减少,居民地、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增加。整个景观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景观的空间结构趋于简单化。农业用地是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体和媒介,主要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大多与耕地有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等,使流域生态环境更加趋于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增加 重工业 农业用地 商品粮 耕地面积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下游流域 草地 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点不同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比较 被引量:29
9
作者 武晓峰 谢磊 赵洪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5-350,共6页
选择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RBCA模式和Csoil模式,进行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暴露途径考虑异同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典型的污染情景,对不同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计算.Csoil模式比RBCA模式多考虑了3种可能的暴露途径.将2种模式... 选择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RBCA模式和Csoil模式,进行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暴露途径考虑异同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典型的污染情景,对不同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计算.Csoil模式比RBCA模式多考虑了3种可能的暴露途径.将2种模式结合进行案例计算的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污染的风险最大;对于浅层土壤污染,考虑淋溶作用时的风险较高.挥发暴露和饮水暴露是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点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在RBCA模式中没有考虑的洗澡过程中的暴露也非常重要.对于表层土壤污染,覆土是减小健康风险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健康风险 暴露途径 RBCA模式 Csoil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方 王平 +1 位作者 王永洁 刘权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分析了1986—2002年扎龙湿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春季白鹤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干旱化背景下,流域中上游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等影响使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鸟类栖息繁殖的生境遭到破坏.... 分析了1986—2002年扎龙湿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春季白鹤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干旱化背景下,流域中上游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等影响使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鸟类栖息繁殖的生境遭到破坏.近17年来,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1.33 km2,芦苇沼泽和明水沼泽面积分别下降6.14 km2和6.27 km2,湿地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了771.1 m.沼泽斑块数量增加,平均规模缩小,大块沼泽湿地不断被蚕食,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增大.保护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珍稀水禽的栖息空间萎缩,取食条件变差,在扎龙湿地停歇的白鹤数量减少,停留时间缩短.1998年嫩江流域大洪水过后,连续3年严重干旱,2002年白鹤的数量锐减到仅126只.2002年以来大规模的生态补水使扎龙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恢复,迁徙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生态环境变化 白鹤 迁徙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辽河中下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侵蚀变化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刘权 王忠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在GIS支持下研究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流域在1995~2000年短短5年期间,随着人口增长和对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增大,加剧了土壤侵蚀速度和侵蚀强度,进而使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增加。
关键词 GIS 辽河 中下游流域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辽河中下游土壤侵蚀遥感动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权 王忠静 刘湘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国家"九五"项目支持下,结合辽宁省两次遥感侵蚀调查工作和松辽中下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在遥感技术和GIS的支持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规律。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中下游流域 遥感技术 辽河 GIS空间分析 变化规律 动态分析 蚀变 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道渗漏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红娟 倪广恒 +1 位作者 胡和平 刘新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共2页
采用以土壤水势为自变量Richards方程,考虑饱和流与非饱和流的联合求解的渠道渗漏二维数值模拟方法,以山东省位山灌区二干渠碱刘断面为例,模拟了不同运行情况下渠道两侧的地下水土壤水动态变化,通过水量平衡分析、与动水法渗漏量及实测... 采用以土壤水势为自变量Richards方程,考虑饱和流与非饱和流的联合求解的渠道渗漏二维数值模拟方法,以山东省位山灌区二干渠碱刘断面为例,模拟了不同运行情况下渠道两侧的地下水土壤水动态变化,通过水量平衡分析、与动水法渗漏量及实测地下水位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模拟渠道渗漏的可靠性与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渗漏 数值模拟 位山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与策略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权 王忠静 马铁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6,共3页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保...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并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应对策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成因分析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下水多层含水系统动态仿真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立堂 陈崇希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66-1968,1975,共4页
建立了符合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多层含水层模型,基于多边形有限差分方法,利用观测孔水位和泉流量进行了模型参数率定、识别与验证,结果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现状水资源利用模式下地下水位及水资源量的预报分析说明水资源的持续超采最... 建立了符合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多层含水层模型,基于多边形有限差分方法,利用观测孔水位和泉流量进行了模型参数率定、识别与验证,结果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现状水资源利用模式下地下水位及水资源量的预报分析说明水资源的持续超采最终会加快地下水位的下降及泉水衰减速度,从而恶化生态环境地质和影响到向下游的输水量,而本仿真模型可作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干流中游 多层含水系统 地下-地表水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制度变迁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祥 胡和平 田富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共3页
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我国农业危机和水危机,必须加强水行业的制度建设。实践证明,我国通过近年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节水型社会试点、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用水者协会等组织机构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我国农业危机和水危机,必须加强水行业的制度建设。实践证明,我国通过近年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节水型社会试点、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用水者协会等组织机构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水制度 产权 用水者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度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祥 胡和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流域水量不同分配模式对相关利益群体的损益影响较大,因此在制度设计中必须考虑流域各省(区)的个体理性因素。运用博弈论和制度分析理论,将流域水资源配置概化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构建了黄河水资源配置博弈均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流域水量不同分配模式对相关利益群体的损益影响较大,因此在制度设计中必须考虑流域各省(区)的个体理性因素。运用博弈论和制度分析理论,将流域水资源配置概化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构建了黄河水资源配置博弈均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现有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缺乏实施效率,不是流域各省(区)用水主体能够自主接受且自我实施的制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 博弈论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北京市546年来的旱涝演变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常奂宇 翟家齐 +3 位作者 赵勇 李海红 王庆明 韩静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4,共8页
基于北京546年的旱涝资料,通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到不同旱涝变化趋势,并使用马尔可夫链研究了整体和每个趋势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以及重现期。研究表明北京地区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趋势性,整体呈现"涝-旱-涝-... 基于北京546年的旱涝资料,通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到不同旱涝变化趋势,并使用马尔可夫链研究了整体和每个趋势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以及重现期。研究表明北京地区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趋势性,整体呈现"涝-旱-涝-旱"波动,局部有旱涝急转的现象。1470-1579年整体偏涝,转向偏涝年份的概率最高(31.3%);1580-1768年整体偏旱,转向正常年份的概率最高(34.3%),且容易发生多年连旱;1769-1898年整体偏涝,转向正常年份的概率最高(41.5%),且旱涝灾害发生概率基本相同;1899-1961年由涝转旱,转向偏旱年份的概率最高(35.1%);1962-2015年整体偏旱,转向偏旱概率最高(29.7%),且容易发生多年连旱。对546年旱涝整体分析,旱涝转移趋向于正常,但整体处于一个偏旱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变化 趋势 马尔可夫链 转移概率 重现期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供水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建世 王忠静 翁文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9-234,共6页
供水评价是流域水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根据供水评价的内涵 ,重新讨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供水的评价指标 ,通过引入灌溉用水和作物产量的关系和模糊数学的概念 。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供水 模糊评价 灌溉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