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细颗粒泥沙吸附铜离子后表面孔隙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陈志和
方红卫
陈明洪
-
机构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2008ZX07209-02)
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50909107)
-
文摘
细颗粒泥沙的表面形貌十分丰富,研究其表面的复杂结构对泥沙的吸附、输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镶嵌制样观察泥沙颗粒的孔隙结构,采用物理化学吸附仪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后的实验沙进行孔径分布分析与孔隙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细颗粒泥沙为多孔性固体,微孔与中孔是吸附作用的重要因素。铜离子在吸附量由低到高的过程,首先聚集在孔隙入口处,再逐渐填满孔隙内部空间。伴随这一过程,泥沙的形貌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
关键词
细颗粒泥沙
孔隙吸附作用
铜离子
-
Keywords
fine sediment
porous adsorption
copper ions
-
分类号
TV141.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谢作涛
方红卫
仲志余
-
机构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0,共5页
-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BAB05B05)
-
文摘
荆江-洞庭湖关系研究是长江中游防洪调度决策的重要内容,亦是荆江干流河道整治和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关系密切的现实课题。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模型是研究上述课题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指出由于江湖关系的复杂性,阻碍了水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就今后的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荆江
洞庭湖
水沙数学模型
研究现状
-
Keywords
Jingjiang River
Dongting Lake
numerical model of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
分类号
O242.1
[理学—计算数学]
-
-
题名荆江-洞庭湖复杂河网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谢作涛
方红卫
仲志余
-
机构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3,共6页
-
基金
三峡工程水库泥沙淤积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2006BAB05B02)
-
文摘
荆江和洞庭湖构成了一个大型复杂河网系统,运用一维显式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荆江-洞庭湖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分别采用1996年和1998年洪水对荆江-洞庭湖洪水演进数学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检验了模型用于江湖洪水演进过程模拟的可靠性。进一步将荆江和洞庭湖河网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与荆江分洪区平面二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进行了嵌套,采用一、二维嵌套模型对江、湖和分洪区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型计算结果合理、符合实际物理过程。
-
关键词
荆江
洞庭湖
荆江分洪区
洪水演进
河网
嵌套
-
Keywords
the Jingjiang River
the Dongting Lake
the Jingjiang flood diversion area
flood routing
river network
1D and 2D coupled model
-
分类号
O242.1
[理学—计算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