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始发与接收时顶力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北京地铁15号线某盾构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桩工程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军 荀桂富 +1 位作者 王芳 金鑫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盾构顶力是盾构始发和接收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以北京地铁15号线某6 m盾构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桩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分析了盾构始发与接收时不同刀盘正面顶力作用下围护桩体受力以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盾构顶力是盾构始发和接收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以北京地铁15号线某6 m盾构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桩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分析了盾构始发与接收时不同刀盘正面顶力作用下围护桩体受力以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始发中在切割玻璃纤维筋桩体时,若顶力大于10 000 k N,会引起地表隆起;盾构接收中在切割玻璃纤维筋桩体围护结构时,由于桩的一侧为临空面,当盾构顶力大于8 000 k N时,会引起桩体发生向临空侧的倒塌破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该研究对洞口处玻璃纤维筋桩体的设计和盾构安全施工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盾构始发 盾构接收 顶力 玻璃纤维筋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含水层系统数值模拟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潘世兵 王忠静 邢卫国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1,共3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模拟预测一直是区域水资源评价和管理中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河流越流系数的处理方法,即将转化量计算模型同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完全耦合,能够预测在有人工干预条件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变化趋势。提出的...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模拟预测一直是区域水资源评价和管理中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河流越流系数的处理方法,即将转化量计算模型同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完全耦合,能够预测在有人工干预条件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变化趋势。提出的方法适合多含水层系统的情形。实例研究表明,提出的河流-含水层系统模拟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含水层系统 河流越流系数 耦合 三维数值模型 地表水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潘世兵 王忠静 田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9-61,共3页
本文依据河西走廊地下水系统的特点 ,探讨数值模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 ,涉及含水层系统结构的概化、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潜水蒸发、泉群的处理以及由断层形成的地下水瀑布模拟等问题。以酒泉盆地为例 。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数值模拟 动态预测 河西走廊 含水层 泉群 断层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对比研究——以黔东南和华北县域农业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曹静 王书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2,共5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结构优化、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价值增值的状况。研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我国西南山区县和北方省会城郊平原县作为类型对比 ,着重对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进行投入产出全过...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结构优化、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价值增值的状况。研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我国西南山区县和北方省会城郊平原县作为类型对比 ,着重对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进行投入产出全过程透视、考察、比较 ,发现二者在物质投入水平、投入规模结构、产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功能 城郊农业 山区农业 投入结构 产投比例 物质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诱发大规模黄土液化流滑的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兰民 许世阳 +8 位作者 王平 王睿 车爱兰 周燕国 吴志坚 王谦 蒲小武 柴少峰 马星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3,共9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7°,东经102.79°,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在距震中约20 km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永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二级阶地黄土台塬地貌下引发了长2.5 km的大规模...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7°,东经102.79°,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在距震中约20 km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永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二级阶地黄土台塬地貌下引发了长2.5 km的大规模液化流滑灾害,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笔者在震后立即对该液化流滑灾害和地震动特征进行了现场联合调查,基于现场考察、无人机现场勘测、钻孔勘探、电法探测、参考历史同类灾害的前期研究成果等手段,初步查明了液化流滑的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该液化流滑是由于地震触发11 m深度以下地下水饱和的黄土层大面积液化,上覆土体随液化土体沿液化层带顺着2°~3.5°的缓斜坡方向流滑进入冲沟,然后,沿坡度为1.5°~5°的冲沟向下游继续流滑。在流滑过程中,液化土体中喷涌出的大量水与上覆土体中高含水率表层土中的水不断与流滑土体搅合揉搓使得流滑混合体在到达冲沟中下部的拦洪坝之前,已经演化为泥流。在遇到拦洪坝受阻漫溢到左右两岸的同时,泥流转而也进入了左侧另一条相邻冲沟一定距离,最终拦洪坝溃坝,泥流继续下泄到了金田村和草滩村,造成两村51户房屋被埋或冲毁,20余人死亡,泥流最终停止于两村下游约317 m处。并在结论中得到了评估与减轻此类灾害风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流滑 黄土地层 地震动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小波的河流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紫婷 李清雪 +1 位作者 王博宇 孙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63,共5页
溶解氧是衡量河流健康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监测河流溶解氧并分析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范围内河流污染严重,低氧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状况。为揭示河流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解释低氧成因,以西枝江为研究对象,收集... 溶解氧是衡量河流健康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监测河流溶解氧并分析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范围内河流污染严重,低氧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状况。为揭示河流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解释低氧成因,以西枝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20年1月~2023年7月马安大桥下国控站点的7468组水质数据,利用交叉小波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国控站点溶解氧浓度呈周期变化,变化趋势为季节性,并存在一致的日变化趋势;各时间尺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作用,其中pH值和温度是溶解氧波动的首要因素,而在季节尺度还受到氨氮的影响;降水带来的营养盐和底泥上浮是低氧问题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小波变换 影响因素 季节变化 交叉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1
7
作者 王思远 张增祥 +2 位作者 周全斌 刘斌 王长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9-656,T001,共9页
在遥感技术与 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 1∶1 0万中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分层提取 ,生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而后在... 在遥感技术与 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 1∶1 0万中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分层提取 ,生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而后在引入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的基础上 ,对中国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随着人类活动的逐渐增强 ,景观的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 ,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少 ,破碎度指数逐渐增加 ;而当人类已经彻底改变自然景观 ,多样性指数则逐渐减少 ,优势度指数增加 ,而破碎度指数逐渐减少。同时 ,针对中国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生态背景的特点 ,选择北纬 40°、2 8°和 2 4°三条样带 ,东经 1 0 8°和 1 1 4°两条样带 ,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影响因子 中国 遥感技术 景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郊经济协调评估——以河北省新乐市为例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书华 张义丰 +1 位作者 王忠静 毛汉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该文以河北省石家庄近郊县新乐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EcologicalFootprint)对当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供需总量呈现出非均衡特点,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目前的协调状态不容乐观;供需结构呈明显不对称性,区... 该文以河北省石家庄近郊县新乐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EcologicalFootprint)对当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供需总量呈现出非均衡特点,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目前的协调状态不容乐观;供需结构呈明显不对称性,区外输入成为维持系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资源利用率比全国和东部沿海平均水平都高。笔者对其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和减小生态赤字的可行性作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新乐市 生态足迹 城郊 生态经济 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和露地旱作春玉米生长与蒸散动态比较 被引量:62
9
作者 王罕博 龚道枝 +1 位作者 梅旭荣 郝卫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88-94,共7页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型蒸渗仪与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土壤水分、蒸发和农田蒸散,分析春玉米田蒸散与土壤蒸发变化规律,探讨了覆膜玉米高产节水增效的机理。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覆膜的表层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型蒸渗仪与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土壤水分、蒸发和农田蒸散,分析春玉米田蒸散与土壤蒸发变化规律,探讨了覆膜玉米高产节水增效的机理。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覆膜的表层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分别提高4.9%和19.5%。覆膜、露地处理玉米出苗率分别为99.0%和80.0%,其差异为显著水平,覆膜提早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平均为7d,全生育期缩短11d。生育前期、中期,覆膜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和地上、地下干物质均显著高于露地的,播种一个月后差异最大,分别高110.2%、13.5%、42.9%和12.7%。玉米拔节期前(6月前)和8月后至玉米成熟,覆膜的农田蒸散量分别比露地的低6.8%和0.4%,但6-8月覆膜的比露地的高5.1%。全生育期覆膜的农田蒸散量为376.2mm,降低了6.0%,且土壤蒸发降低了57.7%。最终单株平均果穗质量、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是,由于覆膜显著提高了出苗率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增幅分别为23.7%和15.3%。同时,覆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6%,达到31.3kg/(hm2·mm)。可见,覆膜能显著降低土壤蒸发和农田总蒸散量;保水增温促出苗,提前玉米各生育期;生育中期日蒸散量和干物质积累速率较高;最终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土壤 水分 春玉米 覆膜 涡度相关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粘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恩龙 沈珠江 范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8,共8页
通过对结构性粘土的研究,可以掌握天然土受荷过程中的变形破坏过程,从而为考虑土结构性的结构物的设计、地基加固等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深和大型建筑的兴建,结构性粘土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从结构性粘土的微观变形机理、结构性土... 通过对结构性粘土的研究,可以掌握天然土受荷过程中的变形破坏过程,从而为考虑土结构性的结构物的设计、地基加固等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深和大型建筑的兴建,结构性粘土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从结构性粘土的微观变形机理、结构性土样的制备、土工特性和数学模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认为进行原位测试、结构性土样的制备及细观结构参数的量测方法、考虑细观结构的数值方法和建立考虑微观变形机理的宏观本构模型是进行结构性土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粘土 微观变形机理 土工特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小江 周克骥 周景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5-49,共5页
研究用聚丙烯纤维加筋粘性土抵抗静动荷载作用下土体发生张拉裂缝的功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土的静动力抗张拉、抗断裂性质,诸如极限拉应力、极限技应变、动强度、动模量、临界断裂韧度等,与素土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由此说... 研究用聚丙烯纤维加筋粘性土抵抗静动荷载作用下土体发生张拉裂缝的功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土的静动力抗张拉、抗断裂性质,诸如极限拉应力、极限技应变、动强度、动模量、临界断裂韧度等,与素土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由此说明纤维加筋粘性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土坝防渗抗震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加筋粘性土 动力特性试验 土坝 填料 防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法和涡度-微型蒸渗仪区分玉米田蒸散组分的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石俊杰 龚道枝 +3 位作者 梅旭荣 马孝义 郝卫平 胡笑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14-120,共7页
农田蒸散组分区分研究对理解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分传输动力学过程与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稳定同位素原位连续观测技术测定了玉米田不同高度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动态,结合Keeling Plot方法区分了玉米田蒸散组分动态过程,并... 农田蒸散组分区分研究对理解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分传输动力学过程与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稳定同位素原位连续观测技术测定了玉米田不同高度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动态,结合Keeling Plot方法区分了玉米田蒸散组分动态过程,并与涡度相关系统(eddy covariance system,EC)-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MLS)结合法的区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降雨后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v显著降低,不同高度δv与大气饱和水气压差VPD、太阳净辐射Rn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均值分别为0.65和0.51;土壤蒸发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E存在显著的分馏效应,较低的土壤含水率和大气相对湿度会降低分馏效应;与传统的EC-MLS法的区分结果相比,利用Keeling Plot方法和连续原位监测的水汽稳定同位素信息,可准确估算农田蒸散比,误差仅为-0.02~0.08;试验观测期内即玉米中等覆盖地面后,IS法和EC-MLS确定的作物蒸腾与农田蒸散比的均值分别为0.81和0.78,二者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 水汽 动力学分析 稳定同位素 涡度相关 微型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世兵 王忠静 孙江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36,共4页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考虑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含水层导水性和储水性、地下水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开采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模型评价结果为地下水...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考虑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含水层导水性和储水性、地下水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开采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模型评价结果为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等级分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浅层地下水 适宜性评价模型 GIS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本构模型预测饱和土孔压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建国 濮家骝 李广信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1-63,共13页
本文用本构模型研究了孔压系数。导出清华弹塑性模型、修正的拉德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的孔压系数表达式;用上面三种模型及邓肯EB模型和线弹性完全塑性KG1模型对具有剪缩性的白河堡击实粘性土和具有明显剪胀性的承德中密砂固结不排水试验... 本文用本构模型研究了孔压系数。导出清华弹塑性模型、修正的拉德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的孔压系数表达式;用上面三种模型及邓肯EB模型和线弹性完全塑性KG1模型对具有剪缩性的白河堡击实粘性土和具有明显剪胀性的承德中密砂固结不排水试验作了预测比较。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孔压系数 本构模型 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曹永强 田富强 胡和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5-46,共2页
针对我国尤其是北方部分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特点 ,分析了雨水利用的内涵、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雨水资源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情况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对雨水资源利用今后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 ,雨水资源利用... 针对我国尤其是北方部分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特点 ,分析了雨水利用的内涵、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雨水资源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情况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对雨水资源利用今后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 ,雨水资源利用不仅是开源节流的良策 ,也是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化 雨水集蓄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边壁对挟沙气流流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振山 倪晋仁 王光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32,共6页
鉴于现有挟沙气流流速分布研究中对风洞边壁影响的认识不足 ,本文通过改变风洞宽度的方法对风洞边壁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在五种宽高比条件下 ,对风洞断面挟沙气流流速分布进行了测量。发现风洞边壁对挟沙气流流速分布有较为明... 鉴于现有挟沙气流流速分布研究中对风洞边壁影响的认识不足 ,本文通过改变风洞宽度的方法对风洞边壁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在五种宽高比条件下 ,对风洞断面挟沙气流流速分布进行了测量。发现风洞边壁对挟沙气流流速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风洞宽高比相同的条件下 ,断面内中垂线上的有效粗糙度系数大于其它垂线上对应的系数。从靠近边壁的垂线到断面中垂线 ,各垂线对应的跃移层内区及外区流速分布的上界高度、气流摩阻速度均逐渐增大。随着风洞宽高比的减小 ,断面内中垂线上的气流摩阻速度与自由流速的比值以及受风洞边壁影响的气流厚度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壁影响 挟沙气流 流速分布 风洞实验 宽高比 风沙运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中污染物离散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玉梁 卞振举 余常昭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4-403,共10页
利用浓度矩法推导了纵向流速分布可分离为空间函数与时间函数相乘型式的二维潮汐流动中剪切离散系数的表达式,获得了对数流速分布下正弦式潮汐流离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对离散与潮流特征的关系以及负离散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将理论... 利用浓度矩法推导了纵向流速分布可分离为空间函数与时间函数相乘型式的二维潮汐流动中剪切离散系数的表达式,获得了对数流速分布下正弦式潮汐流离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对离散与潮流特征的关系以及负离散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将理论分析成果应用于珠江黄埔河段,获得了与实测资料相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浓度矩 潮流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污水回注适宜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世兵 王忠静 +1 位作者 周宏 刘瑞恩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7-70,共4页
辽河油田石油污水回注对深层地下水资源会构成潜在的威胁。根据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环境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等多元信息 ,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 ,开发了石油污水回注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为 6种评价因素的加权叠加模... 辽河油田石油污水回注对深层地下水资源会构成潜在的威胁。根据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环境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等多元信息 ,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 ,开发了石油污水回注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为 6种评价因素的加权叠加模型 ,其评价结果为适宜性等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 ,污水回注最适宜区域和一般适宜区域为下辽河平原中部凹陷区 ,而不适宜区域和最不适宜区域为凹陷带的两侧边缘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污水回注 适宜性 评价模型 地下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床面区挟沙气流流速垂线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倪晋仁 李振山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4,共9页
以测试参数较为齐全的挟沙气流风洞实验资料为基础 ,结合已有各家资料重点对近床面区挟沙气流流速垂线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对近床面区沙粒跃移层内气流剪切应力分布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指出了该区的剪切应力由沙粒临界起动风速、沙... 以测试参数较为齐全的挟沙气流风洞实验资料为基础 ,结合已有各家资料重点对近床面区挟沙气流流速垂线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对近床面区沙粒跃移层内气流剪切应力分布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指出了该区的剪切应力由沙粒临界起动风速、沙粒垂直速度的垂线变化和输沙量垂线分布三者决定 ,并进一步导出了近床面区的挟沙气流流速垂线分布廓线方程 ,由该方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很好。此外 ,研究还表明 ,Bagnold提出的不同风力条件下挟沙气流流速廓线聚焦于一点的观点基本正确 ,但这一点不宜作为跃移层内外风速廓线的分界点 ,实际的分界点高度是沙粒跃移层外气流摩阻速度平方的 0 .0 15倍 ;Owen提出的跃移层外风速廓线方程基本合理 ,但其中有效粗糙度公式中的系数C取值为 0 .0 4时更符合实测资料 ;来流速度相同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廓线 近床面区 能量损耗 摩阻速度 风洞实验 挟沙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固液两相流中泥沙分布的修正公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倪晋仁 王光谦 廖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21,共4页
本文在过去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浓度固液两相流中泥沙浓度分布的一个修正模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有关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关键词 高浓度 固液两相液 修正 浓度分布 泥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