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上风电碳足迹动态变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敬言 阮梓纹 +4 位作者 杨秀 李朝君 边少卿 鲁玺 贺克斌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3,共12页
碳中和目标下国际风电产业将继续扩大规模,碳市场、碳关税等国际气候减排政策工具也在不断完善,未来可再生能源碳足迹对相关产业成本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欧洲、美国等风电产业优势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陆上风电... 碳中和目标下国际风电产业将继续扩大规模,碳市场、碳关税等国际气候减排政策工具也在不断完善,未来可再生能源碳足迹对相关产业成本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欧洲、美国等风电产业优势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陆上风电系统生命周期评价过程、生命周期清单,完成相关地区陆上风电碳足迹的参数比较并总结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趋势成因并阐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风力机大型化加速、发电效率提高、工业生产清洁化的态势下,2011—2022年世界优势地区的陆上风电碳足迹均呈下降趋势,中国、欧洲、美国的平均降幅分别为49.2%、46.2%、20.8%,相应下降量均集中在设备生产阶段;中国已将碳足迹下降至与欧洲接近的水平,与美国的差距缩减到3.63 g/kW·h,其中工业生产清洁化水平不高、风机容量因子偏低分别是中国陆上风电碳足迹高于欧洲、美国的主要原因。中国在推进风电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着重提高风电系统发电效率、加快改善产业清洁化生产水平、支持风电系统退役回收产业发展,以稳步降低陆上风电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国际比较 风力机大型化 工业生产清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形势下完善我国碳核算体系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边少卿 杨姗姗 +6 位作者 杨秀 鲁玺 王宇 周剑 张慧勇 陈晓婷 贺克斌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7,共12页
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为由组建了绿色贸易“碳壁垒”,试图利用碳排放核算和认证优势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抑制影响。面对这些新挑战,我国需完善碳核算体系建设,助力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全球... 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为由组建了绿色贸易“碳壁垒”,试图利用碳排放核算和认证优势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抑制影响。面对这些新挑战,我国需完善碳核算体系建设,助力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全球贸易体系。本文以完善我国碳核算体系为研究目标,总结了碳核算体系的内涵及建设进展,介绍了国际绿色贸易机制的核算报告要求,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碳市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在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支撑及质量保障体系3个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碳市场在核算方法上与国际绿色贸易机制具有一致性,但在碳足迹体系、数据支撑及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我国出口型企业依赖现有的核算体系将不足以应对“碳壁垒”,而核算体系的差异性可能进一步影响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国应秉持坚决反对缺乏公平性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一基本立场,同时采取完善碳核算体系的具体措施:完善产品层面的碳核算体系,建立具有高公信力的排放因子数据平台,加强科研机构的研究支撑,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尽快建设受影响企业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体系 绿色贸易壁垒规则机制 欧盟新电池法案 碳边境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被引量:356
3
作者 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 何建坤 +2 位作者 解振华 李政 张希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5,共25页
前言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席卷全球,造成上千万人感染,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对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公众健康、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冲击,也深刻影响了并将重塑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格局。
关键词 转型路径 贸易格局 世界政治经济 人的生命 公共卫生系统 公众健康 低碳发展战略 深刻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约束条件下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170
4
作者 李政 陈思源 +4 位作者 董文娟 刘培 杜尔顺 麻林巍 何建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87-4000,共14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下,能源系统面临着巨大的低碳转型压力。电力行业作为最大的碳排放来源以及支撑终端电气化发展的关键行业,在整体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为此,该文建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技术准确度的电力系统...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下,能源系统面临着巨大的低碳转型压力。电力行业作为最大的碳排放来源以及支撑终端电气化发展的关键行业,在整体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为此,该文建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技术准确度的电力系统长期规划方法,形成基于电力平衡的电力行业长期规划与短期运行联合优化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路径,将低碳排放目标作为碳约束条件,用倒逼的方式确定出各类发电技术随时间的发展规模、地域分布和投资成本。结果表明,电力行业若要实现气候目标,需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扩张、煤电的提前退出、碳捕集技术的应用以及转型投资的保障。该文通过将不同排放目标下的转型路径和成本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低碳转型 建模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若干关键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海林 黄晓丹 +1 位作者 赵小凡 何建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3,共8页
当前,在落实《巴黎协定》的谈判和合作进程中,面临一些新的关键问题和严峻挑战。其中包括: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促进《巴黎协定》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各要素全面均衡和有效的实施;如何依据气候... 当前,在落实《巴黎协定》的谈判和合作进程中,面临一些新的关键问题和严峻挑战。其中包括: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促进《巴黎协定》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各要素全面均衡和有效的实施;如何依据气候公约的规定并体现历史责任,坚持和维护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如何看待全球1.5℃温升控制目标以及该目标下不同类型国家公平的减排路径;如何看待欧盟等发达国家拟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采取碳边境调节措施等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发达国家忽视和淡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减排压力、转移排放责任、转嫁减排成本的意图和行动已十分明显,不同类型国家和利益集团间也呈现复杂的博弈局面。对此,我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巴黎协定》所确立的长期目标和各项原则,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战略定位,巩固广大发展中国家战略依托,维护发展中国家合理权益。我国对《巴黎协定》达成和生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当前,要进一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气候治理制度建设,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同时,国内要加快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加快经济、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制定并实施长期低碳排放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同时,实现与全球控制温升不高于2℃并努力低于1.5℃目标相契合的深度脱碳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公平与责任 发展中国家定位 1.5℃温升 碳边境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新动向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彬 董文娟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7,125,126,共15页
气候变化影响的紧迫性和严峻性正在加速显现。与此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叠加经济下行、能源危机、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大国竞争加剧等挑战,使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多重困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多边气候治理主渠道进入... 气候变化影响的紧迫性和严峻性正在加速显现。与此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叠加经济下行、能源危机、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大国竞争加剧等挑战,使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多重困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多边气候治理主渠道进入低潮期。随着碳中和在全球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各国围绕绿色科技和产业、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新一轮的竞争与合作。大国博弈从多年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渠道下争夺碳排放空间和发展权,转向争夺经济、科技、贸易等领域中的气候规则、绿色标准制定以及绿色产业链的主导权。温室气体减排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国际航空与航运业,非国家行为体在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未来中国应继续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积极参与并主动引领绿色规则制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动承担与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与各方携手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气候变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巴黎到贝伦——《巴黎协定》十周年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孙若水 梁媚聪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4-582,共9页
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开创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过去十年间,伴随着《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不断完善、以5年为周期的执行机制持续推进、应对损失与损害和公正转型等新兴议题接连涌现,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朝着“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 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开创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过去十年间,伴随着《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不断完善、以5年为周期的执行机制持续推进、应对损失与损害和公正转型等新兴议题接连涌现,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朝着“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稳步发展。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剧烈演变、地表平均温度多次突破历史最高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退群”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25年COP30贝伦气候大会将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又一重要节点,届时全球适应目标、减缓、毁林、公正转型等将成为重点谈判议题,《巴黎协定》执行机制也可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时值《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回顾《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全球气候治理进展、深入分析当前多边气候谈判焦点和挑战、展望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走向,有利于我国积极发挥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推动贝伦大会达成平衡全面成果、进一步巩固全球气候治理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气候谈判 COP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千亿向万亿: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资金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谢璨阳 董文娟 王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当前全球金融系统仍然未能有效驱动金融资源支持气候行动,具体表现为全球气候融资规模与《巴黎协定》下温升控制目标所对应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着数量级的资金缺口。多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下的资金谈判一... 当前全球金融系统仍然未能有效驱动金融资源支持气候行动,具体表现为全球气候融资规模与《巴黎协定》下温升控制目标所对应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着数量级的资金缺口。多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下的资金谈判一直围绕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助展开,然而在2022年《公约》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上,除了在长期气候资金、新的集体量化目标、损失和损害资金3个“资助”议题下形成了单独决定之外,大会还开启了《巴黎协定》2.1 (c)条的讨论窗口,呼应了全球金融系统改革。这标志着《公约》下气候资金的内涵拓展到了广义的气候资金和系统性解决方案,即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调动更多的气候资金来响应贫穷国家和气候脆弱国家的急迫需求,以及《巴黎协定》温升控制目标所对应的广义资金需求。目前来看,这一转变既有可能模糊《公约》下资金谈判焦点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又使资金议题谈判的内容进一步泛化,超越《公约》的边界,与发展中国家债务减免、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等议题紧密关联。针对正在发生的变革,我国应积极准备有关《巴黎协定》2.1(c)条相关内容的谈判,把握全球金融系统变革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新资金机制的讨论以及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资金机制 COP27 《巴黎协定》2.1(c)条 全球金融系统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进展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4
9
作者 付琳 曹颖 杨秀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0-774,共5页
中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国家之一。科学适应气候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是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地区[1],国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多聚焦于城市韧性(resilience)的提升[2],国内研究多聚焦气候适... 中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国家之一。科学适应气候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是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地区[1],国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多聚焦于城市韧性(resilience)的提升[2],国内研究多聚焦气候适应能力的提升[3]。2017年初,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以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核心,以实现城市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启动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创建工作,并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4](下文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就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采取趋利避害的有效适应行动,实现城市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城市韧性 建设试点 可持续发展 适应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因素 安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队视角的中国民航运输低碳发展情景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志逸 彭天铎 +1 位作者 任磊 欧训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8-1076,共9页
为实现2060年民航运输近零排放的目标,通过建立机队视角下的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分析模型,对民航运输低碳转型成本最低路径开展了情景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翻新技术、运行管理技术、替代燃料技术和自身能效进步技术综合运用下(综合减排... 为实现2060年民航运输近零排放的目标,通过建立机队视角下的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分析模型,对民航运输低碳转型成本最低路径开展了情景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翻新技术、运行管理技术、替代燃料技术和自身能效进步技术综合运用下(综合减排情景)转型成本最低,其CO减排成本与仅采用生物质燃料的情景(基准情景)相比减少10.9%,若出现颠覆性技术将使成本进一步下降7.1%;为实现民航运输的低碳发展,短期内需发挥生物质燃料的即用性优势,中长期依靠氢能飞机并与高铁协同配合,同时强化创新性、颠覆性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助力民航运输深度脱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运输 低碳发展 机队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中国电力低碳转型路径 被引量:41
11
作者 李政 陈思源 +3 位作者 董文娟 刘培 麻林巍 何建坤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电力行业的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给出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建立了具有足够时空分辨率和技术准确度的“自下而上”能源系... 电力行业的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给出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建立了具有足够时空分辨率和技术准确度的“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来模拟与优化中国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通过设置3种典型情景(基准情景、2℃情景和1.5℃情景),分析电力脱碳技术路径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结果表明,若按照当前的电力发展趋势,将不能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2℃/1.5℃目标,必须在当前基础上加大可再生能源扩张、加快燃煤电厂退出以及大规模部署碳捕集技术。未来30 a,风电和光伏发电需要逐渐转变为主力电源,年均装机增速达到当前水平的2~4倍。燃煤机组的容量需要逐渐减少,部分机组甚至要提前退役,这将导致燃煤机组的平均寿命降低0.42~1.93 a,对应1050亿元~6550亿元的搁浅成本。碳捕集技术需要大规模应用,尤其是煤炭生物质掺烧再加碳捕集装置的技术,到2050年,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年捕集量达到8.9亿t~10.8亿t。为了保障上述转型路径的实现,需要处理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煤电有序退出、碳捕集技术的部署以及转型投资成本的问题。通过加大储能等先进技术研发力度、建立存量煤电有序退出机制、加快碳捕集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以及建立和完善绿色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应当从现在起就超前部署相关措施和政策,以实现2℃/1.5℃目标下的中国电力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低碳转型 能源系统建模 碳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及建议 被引量:163
12
作者 李政 张东杰 +2 位作者 潘玲颖 李天枭 高俊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05-909,971,共6页
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实践者,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中能源系统低碳... 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实践者,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中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应采用"两步加速"的总体发展方案,近期可通过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并实施以2℃温升目标和1.5℃温升目标为导向的长期转型路径,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保证"双碳"目标的实现,应大力加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及配套技术、煤电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关键技术或规划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转型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姗姗 郭豪 +1 位作者 杨秀 李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中提出要将能耗双控过渡到碳排放双控,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目标制定、碳排放分配的方法学,或以制度体系设计为对象进行分析,缺乏对分解模式、不同责任主体协同、责任主体与排... 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中提出要将能耗双控过渡到碳排放双控,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目标制定、碳排放分配的方法学,或以制度体系设计为对象进行分析,缺乏对分解模式、不同责任主体协同、责任主体与排放源匹配等制度关键问题的讨论。文中从制度实施角度着眼,梳理国内外控制碳排放的相关制度实践,提出构建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分解→出台政策→实施行动→评估调整”全流程管理和要素,并提出各个环节的具体建议:(1)目标分解采用“区域和行业分解相结合”的模式,将发电等纳入碳市场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按行业分解和管控,其他排放源(包括一般排放企业、建筑、交通等)按区域分解和管控;(2)政策工具要匹配责任主体的管理模式和排放源的减排重点,发挥不同责任主体间的协同作用,避免重复管理;(3)要建设相应的数据核算和支撑体系,并形成评估反馈和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总量控制 目标分解 碳达峰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27:成果、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顾佰和 王琛 +2 位作者 盛煜辉 于东晖 董文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2022年11月6-20日,COP27/CMA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届缔约方大会/《巴黎协定》第4次缔约方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经过多轮修改,COP27及CMA4分别通过了各自的“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以及一系列相关决... 2022年11月6-20日,COP27/CMA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届缔约方大会/《巴黎协定》第4次缔约方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经过多轮修改,COP27及CMA4分别通过了各自的“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以及一系列相关决议[1]。本次大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经济下行、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多重挑战下开幕,面临着北方和南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互信程度下降等一系列挑战。本文对COP27的亮点和缺憾进行梳理与总结,研判COP28的气候谈判趋势,并为中国后续参与气候谈判提供建议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粮食危机 新兴经济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经济下行 地缘政治风险 能源危机 气候谈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