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磷灰石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薛兴勇 崔学民 +3 位作者 昝青峰 韩要丛 王晨 董利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66-70,共5页
概述了化学计量比HA及缺钙型HA在高温下的热分解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对HA热稳定性研究的成果,总结了通过提高钙磷比、向晶格中引入F-或K+、改变测试气氛等提高HA热稳定性的方法及其机理,展望了制备高温稳定的HA粉末和晶须的研究方向和可... 概述了化学计量比HA及缺钙型HA在高温下的热分解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对HA热稳定性研究的成果,总结了通过提高钙磷比、向晶格中引入F-或K+、改变测试气氛等提高HA热稳定性的方法及其机理,展望了制备高温稳定的HA粉末和晶须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晶须 热稳定性 分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对汽车冷启动尾气中芳香烃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兰 冯朝阳 +3 位作者 尉继英 张振中 江锋 梁彤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39-144,149,共7页
综述了15年来HC-trap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汽车冷启动尾气的组成、分子筛吸附剂的选择及其对芳香烃分子的吸附脱附性能、分子筛的孔道及表面结构对芳香烃分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意义及趋势。
关键词 汽车尾气 冷启动 碳氢污染物 分子筛 气体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大晶粒二氧化铀核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峰 郭文利 梁彤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5-699,共5页
大晶粒的UO2核芯可更有效地阻止反应堆运行时裂变气体的释放,实现反应堆燃耗的加深和延长反应堆燃料元件的运行寿命。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UO2核芯,在胶液中加入含有Al的化合物Al(NO3)3.9H2O,以增大核芯晶粒尺寸。... 大晶粒的UO2核芯可更有效地阻止反应堆运行时裂变气体的释放,实现反应堆燃耗的加深和延长反应堆燃料元件的运行寿命。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UO2核芯,在胶液中加入含有Al的化合物Al(NO3)3.9H2O,以增大核芯晶粒尺寸。研究了添加剂对核芯晶粒尺寸的影响及烧结过程中分解的O离子与核芯U离子的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添加含有Al的化合物,UO2核芯的平均晶粒尺寸由18μm增加到30μm。对添加Al(NO3)3.9H2O的UO2核芯的烧结机理研究表明,UO2核芯晶粒的长大主要受空位扩散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O2 烧结 高温气冷堆 燃料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lN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中频溅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志强 王成彪 +3 位作者 岳文 彭志坚 郭文利 梁彤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53-1757,共5页
探讨了AlN膜和渐变Al-AlN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中频溅射技术,结果表明:增大铝靶电流或减小氩气流量有助于改善AlN反应溅射的工艺稳定性;随着氮气流量的增加,AlN膜的N/Al原子比增大,减小氩气流量或增大铝靶电流对制备满足理想化学计量比的Al... 探讨了AlN膜和渐变Al-AlN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中频溅射技术,结果表明:增大铝靶电流或减小氩气流量有助于改善AlN反应溅射的工艺稳定性;随着氮气流量的增加,AlN膜的N/Al原子比增大,减小氩气流量或增大铝靶电流对制备满足理想化学计量比的AlN膜有利;AlN膜的致密性随氮气流量和铝靶电流的增大而改善,但氩气流量对AlN致密性没有明显影响;制备的渐变Al-AlN选择性吸收涂层可见光反射率低于6%。光谱选择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lN 选择性吸收涂层 中频反应溅射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LiFeO_2基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刚 罗晶 +2 位作者 李建军 王莉 何向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LiCoO2是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中最广泛应用的正极材料,然而其价格昂贵且对环境有害,促使人们研究开发新型正极材料。由于Fe是地球上最丰富且无毒的金属,具有与LiCoO2相似岩盐结构的LiFeO2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LiFeO2基锂离子电... LiCoO2是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中最广泛应用的正极材料,然而其价格昂贵且对环境有害,促使人们研究开发新型正极材料。由于Fe是地球上最丰富且无毒的金属,具有与LiCoO2相似岩盐结构的LiFeO2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LiFeO2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制备与性能,展望了LiFeO2基锂离子电池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O2基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O2核芯还原炉设计模拟研究
6
作者 刘马林 刘业飞 +1 位作者 郭文利 梁彤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87-1092,共6页
以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UO2核芯颗粒制备过程中的焙烧还原炉设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考察了南非和国内正在使用的两种还原炉体设计及入流速度对内部流场的影响。从模拟结果中可发现,两种炉体设计均无法实现气流在轴... 以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UO2核芯颗粒制备过程中的焙烧还原炉设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考察了南非和国内正在使用的两种还原炉体设计及入流速度对内部流场的影响。从模拟结果中可发现,两种炉体设计均无法实现气流在轴向上的均匀分布,而是呈现出炉体顶部气量大、底部气量小的分布状态,这是导致颗粒还原不均匀的原因之一,且这种不均匀性随气速增加变化不大。在分析轴向压力变化影响径向气流分布的基础上对还原炉体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设计,模拟结果证实改进后的炉体设计能够实现径向气流在轴向上更为均匀的分布,因而可推定该新型炉体设计可使炉内不同轴向高度处的颗粒还原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还原炉 UO2核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疲劳不均匀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继威 张勇 陈继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1,共6页
铁电材料疲劳后出现的内部不同区域中的疲劳程度不一致,称为铁电疲劳不均匀性。概述了在铁电薄膜、陶瓷、单晶中观察到的疲劳不均匀现象,介绍了铁电材料中近电极区域的疲劳集中现象,针对铁电材料的极化反转机制和铁电疲劳不均匀性的微... 铁电材料疲劳后出现的内部不同区域中的疲劳程度不一致,称为铁电疲劳不均匀性。概述了在铁电薄膜、陶瓷、单晶中观察到的疲劳不均匀现象,介绍了铁电材料中近电极区域的疲劳集中现象,针对铁电材料的极化反转机制和铁电疲劳不均匀性的微观机理进行了阐述分析,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利用压电响应力显微术从微米纳米尺度对疲劳不均匀性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疲劳 疲劳不均匀性 近电极区域 极化反转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锶钡微晶玻璃的铈掺杂效应研究
8
作者 赵张媛 梁雪薇 张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8-265,共8页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Ba,Sr)TiO3微晶玻璃的铈掺杂效应。玻璃体系为BaO-SrO-TiO2-Al2O3-SiO2(Ce摩尔分数为0%、1%、2%、3%)。随着Ce摩尔含量增加,Ce在(Ba,Sr)TiO3晶格中的占...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Ba,Sr)TiO3微晶玻璃的铈掺杂效应。玻璃体系为BaO-SrO-TiO2-Al2O3-SiO2(Ce摩尔分数为0%、1%、2%、3%)。随着Ce摩尔含量增加,Ce在(Ba,Sr)TiO3晶格中的占位从Ce 4+取代Ti 4+位的形式逐渐变成了以Ce 3+进入Ba 2+/Sr2+位的形式,伴随Ce3+和Ce4+离子相对含量的变化。玻璃中添加CeO2增加了网络结构的连通性。在微晶玻璃中,随着Ce摩尔分数的增加(0%到2%),禁带宽度减小,电子跃迁所需能量降低,价带电子易从价带跃迁至导带,电导率增加;相反地,Ce摩尔分数从2%增加到3%时,禁带宽度增加,电导率下降。拉曼光谱结果证实了铈离子(Ce3+和Ce4+)在(Ba,Sr)TiO3晶格中的取代,并发现铈掺杂改变了该晶相的四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 微晶玻璃 氧化铈 掺杂效应 禁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酸浸法从低品位水钴矿中提取铜和钴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俊 李林艳 +1 位作者 徐盛明 池汝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4-309,共6页
以Na2SO3为还原剂从水钴矿还原酸浸液中提取铜和钴,研究了还原剂种类及用量、浸出温度、硫酸浓度等因素对水钴矿还原酸浸过程中有价金属铜和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O3是较适宜的还原剂;在还原剂用量为水钴矿原矿质量的10%、硫酸... 以Na2SO3为还原剂从水钴矿还原酸浸液中提取铜和钴,研究了还原剂种类及用量、浸出温度、硫酸浓度等因素对水钴矿还原酸浸过程中有价金属铜和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O3是较适宜的还原剂;在还原剂用量为水钴矿原矿质量的10%、硫酸浓度为3 mol/L、浸出温度为60℃、液固比为2-1、浸出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铜和钴的浸出率分别达99.06%和98.87%。并提出了"M5640萃铜→黄钠铁矾法除铁→碳酸钠除铝→氟化钠除钙、镁→蒸发结晶得钴产品"的后续分离净化流程,能有望应用于水钴矿及类似物料中有价金属的提取与分离的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钴矿 还原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梁彤祥 刘娟 王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96,共8页
本文分析了石墨烯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其独特的量子霍尔效应,评价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分析了石墨稀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石墨稀材料研究的主要问题,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石墨烯 炭素材料 量子霍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介孔复合分子筛合成及其在汽车冷启动尾气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兰 张振中 +3 位作者 尉继英 孟弼芳 江锋 梁彤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9-1447,共9页
分别采用稀溶液和浓溶液双模板剂两步水热合成法,以二氧化硅微硅粉和铝酸钠为硅源和铝源,第一步获得β分子筛晶种,第二步以β分子筛晶种为结构单元组装形成兼具MCM-41分子筛和β分子筛结构特点的复合型分子筛β/M(其中β是指β分子筛,M... 分别采用稀溶液和浓溶液双模板剂两步水热合成法,以二氧化硅微硅粉和铝酸钠为硅源和铝源,第一步获得β分子筛晶种,第二步以β分子筛晶种为结构单元组装形成兼具MCM-41分子筛和β分子筛结构特点的复合型分子筛β/M(其中β是指β分子筛,M是指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氮气吸附(BET)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分子筛的合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分子筛β/M的形成是微孔β结构和介孔MCM-41结构的竞争生长过程,β分子筛晶种的晶化时间和晶粒度大小对β/M复合分子筛的结构有重要影响.此外,我们以甲苯为探针分子,比较研究了三类分子筛β/M、MCM-41和β的原样以及经高温水热处理后样品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β/M复合分子筛的热稳定性优于介孔分子筛MCM-41,其甲苯吸附容量比MCM-41和β分子筛的高,其中以浓溶液法合成的复合分子筛吸附容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介孔复合分子筛 晶化时间 晶粒度 甲苯吸附 汽车冷启动尾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Lix984萃取分离水钴矿浸出液中的铜钴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文强 徐盛明 李林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0-565,共6页
采用Lix984作为萃取剂、硫酸作为反萃剂,从低品位水钴矿还原酸浸液中萃取分离铜、钴。研究了平衡pH值、萃取剂浓度、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混合时间、反萃剂浓度、反萃相比等因素对萃取分离的影响,确定了Lix984萃取分离铜、钴的... 采用Lix984作为萃取剂、硫酸作为反萃剂,从低品位水钴矿还原酸浸液中萃取分离铜、钴。研究了平衡pH值、萃取剂浓度、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混合时间、反萃剂浓度、反萃相比等因素对萃取分离的影响,确定了Lix984萃取分离铜、钴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剂Lix984萃取铜的优化工艺条件:φ(Lix984)为40%;平衡pH为1.83;相比为1∶1;混合时间为4 min;反萃剂为4.0 mol/L的H2SO4;反萃相比为1∶1。在优化条件下,料液经三级逆流萃取和二级反萃,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达99.0%和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钴矿 萃取 Lix98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率对炭材料电阻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天鸣 董利民 +3 位作者 王晨 郭文利 王莉 梁彤祥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9-354,共6页
依据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真实密度和孔隙率对炭素材料电阻率影响规律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真实密度对炭素材料的电阻率影响较小,偏差小于3%;开孔气孔率对电阻的影响大于闭孔气孔率,开孔气孔率增加40%时电阻率增加了250%,而相... 依据经典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真实密度和孔隙率对炭素材料电阻率影响规律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真实密度对炭素材料的电阻率影响较小,偏差小于3%;开孔气孔率对电阻的影响大于闭孔气孔率,开孔气孔率增加40%时电阻率增加了250%,而相同幅度闭孔气孔率的增加引起电阻率的增加值只有25%。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偏差小于2%,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炭材料 电阻 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模板制备纳米TiO_2及微流控合成TiO_2微球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学强 张骋 +2 位作者 董利民 王晨 梁彤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5-609,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聚丙烯酸两种水凝胶作为模板,丙烯酸做抑制剂合成纳米颗粒。水凝胶的缓慢吸水和网络结构,减缓了钛酸四丁酯的水解速率,并抑制TiO2的颗粒长大,制备出的TiO2纳米粉粒径分布窄,且为锐钛矿相结构。对比研究发... 以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聚丙烯酸两种水凝胶作为模板,丙烯酸做抑制剂合成纳米颗粒。水凝胶的缓慢吸水和网络结构,减缓了钛酸四丁酯的水解速率,并抑制TiO2的颗粒长大,制备出的TiO2纳米粉粒径分布窄,且为锐钛矿相结构。对比研究发现,聚乙二醇/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吸水膨胀率更小,前驱体溶液的稳定性更高。选用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前驱体溶液,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TiO2微球,制备出的微球具有球形度好、单分散的优点,焙烧后TiO2的晶体结构为锐钛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水解 TIO2 微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胶比对水泥固化放射性废树脂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奇娜 李俊峰 王建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01-1306,共6页
采用硫铝酸盐水泥固化模拟放射性废树脂,研究水胶比对浆料流动度、凝结时间和固化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探讨萘系减水剂UNF-5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由0.25增至0.35时,流动度呈线性增加,由228mm增至280mm;凝结时间延长,初凝和终凝... 采用硫铝酸盐水泥固化模拟放射性废树脂,研究水胶比对浆料流动度、凝结时间和固化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探讨萘系减水剂UNF-5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由0.25增至0.35时,流动度呈线性增加,由228mm增至280mm;凝结时间延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由3.0h和9.3h延长到4.6h和10.4h;抗压强度呈线性降低,28d抗压强度由19.8MPa降至13.5MPa。UNF-5掺量增加时,流动度呈线性增加,凝结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UNF-5掺量为0.05%~0.10%时,流动度为200~225mm,初凝时间为3~4h、终凝时间为11~12h,28d抗压强度为21.1~21.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废树脂 水泥固化 硫铝酸盐水泥 抗压强度 凝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