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卢俊彪 唐子龙 +2 位作者 乐斌 张中太 沈万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93-2096,共4页
利用固相法和球化工艺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4粉体. 该粉体由直径为10~15 μm的团簇体组成. 以合成材料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伏安特性表明, 在循环过程中, 锂离子插入和脱出具有单一的可逆机制. 在不同温度下, 材料的交流复阻抗谱表... 利用固相法和球化工艺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4粉体. 该粉体由直径为10~15 μm的团簇体组成. 以合成材料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伏安特性表明, 在循环过程中, 锂离子插入和脱出具有单一的可逆机制. 在不同温度下, 材料的交流复阻抗谱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电池电化学阻抗明显减小. 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在17 mA/cm2的电流密度下, 材料工作电压平稳, 电极极化效应较小, 容量接近其理论值. 在17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 电池容量没有明显的减小趋势, 而在170 mA/cm2电流密度以上时, 电池容量迅速降低, 且电极极化效应比较显著. 经过较大的电流密度测试后, 材料在小电流密度下仍然保持着接近理论容量的循环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球化工艺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片式电感器介质材料及其工艺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凌虹 周和平 +1 位作者 黄河激 王少洪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32-1040,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多层片式电感器介质材料及其工艺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方向,介绍了不同的频率段,应选择不同的低烧材料作为器件的介质材料,特别针对有关用于高频MLCIs的低介瓷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概括了多层片式电感器...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多层片式电感器介质材料及其工艺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方向,介绍了不同的频率段,应选择不同的低烧材料作为器件的介质材料,特别针对有关用于高频MLCIs的低介瓷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概括了多层片式电感器生产的特殊而典型工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片式电感 低烧介质材料 多层片式工艺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多层片式电感器介质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凌虹 周和平 +1 位作者 王少洪 查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09-1014,共6页
研究了低温烧结B2O3-P2O5-MgO-Al2O3-SiO2体系的微晶玻璃,及其析晶温度和析晶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低的介电常数和电介质损耗,这种介质能在低于1000℃的温度下与Au,Ag/Pb,Cu等电... 研究了低温烧结B2O3-P2O5-MgO-Al2O3-SiO2体系的微晶玻璃,及其析晶温度和析晶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低的介电常数和电介质损耗,这种介质能在低于1000℃的温度下与Au,Ag/Pb,Cu等电极共烧,是一种较理想的高频多层片式电感器介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片式电感 陶瓷材料 低温烧结 介质材料 二氧化硅 介电常数 氧化硼 五氧化二磷 氧化镁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剂对水热刚玉材料性能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蒙宁 潘伟 +1 位作者 陈德春 刘喜润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2年第6期47-50,52,共5页
水热合成刚玉反应时 ,合适矿化剂的引入能改变反应介质的酸碱度 ,并可加快反应速度。本课题选择碱性矿化剂、碱金属弱酸盐和碱金属卤化物三类矿化剂进行了定量对比性实验 ,结果表明 :合成气氛影响产品粒度和晶形 ,碱性气氛可使产品粒径... 水热合成刚玉反应时 ,合适矿化剂的引入能改变反应介质的酸碱度 ,并可加快反应速度。本课题选择碱性矿化剂、碱金属弱酸盐和碱金属卤化物三类矿化剂进行了定量对比性实验 ,结果表明 :合成气氛影响产品粒度和晶形 ,碱性气氛可使产品粒径增大 ,PH值越大越利于产品粒径变大 ,强碱气氛下的粒径比弱碱气氛下的粒径要大 ;碱金属弱酸盐对粒度增长的作用和强碱矿化剂相当 ,对产品晶形也有改善作用 ;碱金属卤化物对产品晶形的改善作用更强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剂 性能 水热刚玉 粒径 晶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磷陶瓷表面类骨磷灰石形成的Ca^(2+)浓度阈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段友容 李艳 +3 位作者 吴尧 邓敏 陈继镛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57,共4页
通过对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静态模拟体液中和动态模拟体液中的形成类骨磷灰石的钙离子浓度的阈值的测定,表明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静态模拟体液中形成类骨磷灰石的Ca2+浓度阈值是0.2459g/L,其阈值比标准模拟体液低10%;双相磷... 通过对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静态模拟体液中和动态模拟体液中的形成类骨磷灰石的钙离子浓度的阈值的测定,表明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静态模拟体液中形成类骨磷灰石的Ca2+浓度阈值是0.2459g/L,其阈值比标准模拟体液低10%;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表面在模拟体液以生理流率流动时形成类骨磷灰石的Ca2+浓度阈值是0.3392g/L,其阈值比标准模拟体液高22%;动态模拟体液的Ca2+浓度阈值比静态的Ca2+浓度阈值高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骨磷灰石 钙磷陶瓷 双相磷酸钙陶瓷材料 钙离子浓度 CA^2+ 阈值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管栅发射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小霞 廖显恒 +2 位作者 赵青兰 余晓军 张济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05-1008,共4页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 Mo栅极上镀上并注入一层 Hf膜,对镀后的样品进行了形貌、结构、成份、膜厚及 Mo、Hf界面分析。将样品进行电子管模拟栅发射试验,栅极温度为 650℃,试验 1000h以上基本无栅发射电流,可以提高栅控管的可靠性和...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 Mo栅极上镀上并注入一层 Hf膜,对镀后的样品进行了形貌、结构、成份、膜厚及 Mo、Hf界面分析。将样品进行电子管模拟栅发射试验,栅极温度为 650℃,试验 1000h以上基本无栅发射电流,可以提高栅控管的可靠性和寿命。实验结果表明,阴极中的活性物质Ba蒸发到镀Hf的 Mo栅极表面,Ba,Hf和O_2能形成化合物,从而有效抑制栅极发射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管 栅发射 离子束辅助沉积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GeSb_2Te_4薄膜微观结构及其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解国新 丁建宁 +3 位作者 范真 付永忠 朱守星 万春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利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GeSb2Te4薄膜并对其进行热处理,分析热处理前后样品的结晶情况,用纳米硬度计测定硬度,利用静电力显微镜表征样品的表面电势,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表面形貌,利用侧向力显微镜对比考察了在考虑相对湿度的情况下,... 利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GeSb2Te4薄膜并对其进行热处理,分析热处理前后样品的结晶情况,用纳米硬度计测定硬度,利用静电力显微镜表征样品的表面电势,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表面形貌,利用侧向力显微镜对比考察了在考虑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热处理前后GeSb2Te4薄膜的粘附力和摩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退火的沉积态GeSb2Te4薄膜发生从非晶相到fcc亚稳相再到hex稳定相转变;粘附力与表面粗糙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与样品表面自由能和表面电势有一定关系;在低载荷下GeSb2Te4薄膜的摩擦力很大程度上受粘附力支配,而在高载荷下的摩擦力受犁沟影响显著;经过340℃退火GeSb2Te4薄膜由于具有层状结构,呈现出一定的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b2Te4薄膜 热处理 表面电势 粘附力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焊接熔池的组织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玉珍 赵海燕 史耀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6,共4页
运用晶界演化Grain boundary evolution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计算在不同焊接参数下1Cr18Ni9Ti不锈钢TIG焊接温度场,采用VB语言编制程序模拟了焊缝中柱状晶的生长。结果表明,熔池形状和尺寸影响了柱状晶的生长方向,熔池长宽比越大,晶粒... 运用晶界演化Grain boundary evolution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计算在不同焊接参数下1Cr18Ni9Ti不锈钢TIG焊接温度场,采用VB语言编制程序模拟了焊缝中柱状晶的生长。结果表明,熔池形状和尺寸影响了柱状晶的生长方向,熔池长宽比越大,晶粒的生长方向越垂直于焊缝中心,晶粒短而直;长宽比越小,熔池形状越接近圆形,晶粒的弯曲程度越大,晶粒长而弯。Grain boundary evolution模型能准确地模拟不锈钢焊缝中柱状晶的生长形态,与试验结果中的柱状晶的生长形态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BOUNDARY evolution模型 组织模拟 焊缝凝固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高强度铝合金本构方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洪涛 王淑云 +2 位作者 李惠曲 谭勇 顾家琳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1,共4页
采用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对超高强度铝合金的流动应力规律进行了研究。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超高强度铝合金的本构方程,该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平均误差小于5%,在工程应用上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超高强度铝合金 本构方程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成核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国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7-415,共9页
本文综述了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金刚石薄膜过程中非金刚石衬底表面金刚石成核机理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衬底表面缺陷诱导金刚石成核模型,指出最大原子团的存在决定了金刚石... 本文综述了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金刚石薄膜过程中非金刚石衬底表面金刚石成核机理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衬底表面缺陷诱导金刚石成核模型,指出最大原子团的存在决定了金刚石成核是否能够在衬底表面发生;分析了金刚石在非金刚石衬底成核时的过渡层问题,提出了过渡层存在机理;对于在等离子体CVD 中的偏压增强金刚石成核效应,提出的负偏压离子流增强成核模型和正偏压电子流增强成核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相关的实验现象:在表面反应机理基础上发展的金刚石成核动力学模型发现,在金刚石成核早期,较大的碳浓度可以极大地提高金刚石成核密度这一重要的金刚石成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成核 半导体 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磨料深加工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应用领域拓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蒙宁 陈德春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2年第4期45-47,共3页
普通磨料冶炼技术日臻成熟,依靠冶炼技术发展磨料新品种潜力日渐缩小。而在磨料加工制粒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技术对磨料进行深加工改性处理,可以大幅提高其使用性能。本文阐述了普通磨料后处理技术的定义、类型及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 磨料 深加工后处理 技术类型 冶炼技术 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斜离子轰击对Co-Cu合金薄膜结构和磁各向异性影响
12
作者 曾飞 高阳 +1 位作者 樊宇伟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7-19,27,共4页
从0到接近90°改变离子束入射角度,用离子束辅助沉积制备了Co-Cu合金薄膜.当离子束入射角度为45°时,获得了强织构的面心立方相亚稳相.对于入射角15°到60°的样品,垂直于离子束入射平面的方向易磁化.斜离子束在制备过... 从0到接近90°改变离子束入射角度,用离子束辅助沉积制备了Co-Cu合金薄膜.当离子束入射角度为45°时,获得了强织构的面心立方相亚稳相.对于入射角15°到60°的样品,垂直于离子束入射平面的方向易磁化.斜离子束在制备过程中起到了混合效应和沟道效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合金薄 膜离子束辅助沉积 入射角度 织构 易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纹干涉法测量铁电陶瓷的离面位移
13
作者 白辰阳 桂治轮 +1 位作者 李龙土 傅承诵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7-430,共4页
文章采用反射式高灵敏度离面云纹干涉法测量了铁电陶瓷的离面位移。在铁电陶瓷上复制了每毫米1200位相型闪耀光栅的试件栅;采用迈克尔逊干涉光路、全息干版照相、CCD摄像机及其微机实时图像处理系统获取了试件表面的离面位移场... 文章采用反射式高灵敏度离面云纹干涉法测量了铁电陶瓷的离面位移。在铁电陶瓷上复制了每毫米1200位相型闪耀光栅的试件栅;采用迈克尔逊干涉光路、全息干版照相、CCD摄像机及其微机实时图像处理系统获取了试件表面的离面位移场的干涉条纹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陶瓷 电致伸缩 离面位移 云纹干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o多层膜的微观结构与应力研究
14
作者 李丹 贺汀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6-77,85,共3页
本文采用电子束蒸镀技术制备了Fe/Mo金属多层膜,利用TEM等手段研究了Fe与Mo层厚度对薄膜微结构应力的影响.Fe与Mo层厚度相差较大而Fe单层膜厚薄到1.2 nm时,较薄的Fe在较厚的Mo层上外延生长.随着Mo厚度的变薄,Mo/Fe厚度比减少,Mo层没有... 本文采用电子束蒸镀技术制备了Fe/Mo金属多层膜,利用TEM等手段研究了Fe与Mo层厚度对薄膜微结构应力的影响.Fe与Mo层厚度相差较大而Fe单层膜厚薄到1.2 nm时,较薄的Fe在较厚的Mo层上外延生长.随着Mo厚度的变薄,Mo/Fe厚度比减少,Mo层没有足够的自由能约束Fe原子,Fe层形成稳定的bcc结构.当Fe外延生长在Mo层上时,晶格畸变导致铁钼层间产生很大的应力,使得薄膜出现均匀的细微裂纹.用胡克定律估算了其应力范围,约104MPa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多层膜 微结构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声表面波器件中氧化锌薄膜的研制
15
作者 陈菁菁 李冬梅 潘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13,23,共8页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单晶Si(110),Al/Si,Diamond/Si三种衬底上分别生长出了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此薄膜具有高质量的纳米级结晶度(10nm~30nm),良好的表面平整度(低于10nm),高于107Ω·cm的电阻率及较高的应力承载性,很...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单晶Si(110),Al/Si,Diamond/Si三种衬底上分别生长出了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此薄膜具有高质量的纳米级结晶度(10nm~30nm),良好的表面平整度(低于10nm),高于107Ω·cm的电阻率及较高的应力承载性,很好的满足了薄膜声表面波(SAW)器件制备及降低损耗的需要.通过改变工作气压,氩氧比等工艺参数,较系统地探索了ZnO薄膜的制备条件.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能反射式电子衍射(RHEED),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结晶品质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薄膜的电学性能及机械性能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C轴取向 声表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颗粒磁带宏观性质的细观力学估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强平 韦丹 +1 位作者 徐志平 郑泉水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9,共7页
金属颗粒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对金属颗粒磁带的高密度记录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有效地估计该影响,在单畴颗粒的Stoner-Wohlforth模型基础上将新近提出的细观力学相互作用直推法(Zheng & Du,J. Mech.Phys.Solid.2001)推广到非均匀... 金属颗粒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对金属颗粒磁带的高密度记录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有效地估计该影响,在单畴颗粒的Stoner-Wohlforth模型基础上将新近提出的细观力学相互作用直推法(Zheng & Du,J. Mech.Phys.Solid.2001)推广到非均匀磁记录材料中,得到了磁带宏观性质的率形式解析表达,能有效地计及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颗粒形状的统计分布和体积分数对磁介质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理论结果与数值模拟和有关的实验观测结果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有效性质 金属颗粒磁带 IDD估计 磁滞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能量损失谱的数据采集和谱图处理及在3d过渡族元素谱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虓龑 朱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0-96,共7页
本工作以有序Ni3Fe样品的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例,叙述了内置(Ω型)与后置能量过滤器在采集和处理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工作原理、处理步骤及注意要点。实验结果表明:在采集谱图过程... 本工作以有序Ni3Fe样品的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例,叙述了内置(Ω型)与后置能量过滤器在采集和处理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工作原理、处理步骤及注意要点。实验结果表明:在采集谱图过程中,内置Ω型能量过滤器零峰非常稳定,后置GIF(gatan image filter)能量过滤器可以节约采集过程中处理谱图的时间。在处理谱图时发现,利用Ω型能量过滤器采集的电子能量损失谱中谱图的背底曲线与理论拟合结果偏差很大;本文提出了通过数据处理给出的校正因子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偏差。由于Ω型能量过滤器的物距较小,在零峰附近常伴随有衍射点,所以无论样品厚度如何,由Ω型能量过滤器采集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必须扣除多重散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能量损失谱 背底扣除 多重散射 内置Ω型能量过滤器 后置GIF能量过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陶瓷衬底多晶硅薄膜区熔再结晶的研究
18
作者 顾亚华 许颖 +3 位作者 叶小琴 李海峰 万之坚 周宏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7-620,共4页
采用简化的区熔再结晶工艺,即区熔过程中不采用隔离层和盖帽层结构,直接在陶瓷衬底上制备出高 质量的多晶硅薄膜。实验中给出了用X射线衍射方法得到的晶向图谱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得到 的表面形貌,并采用扩散法和正面引电... 采用简化的区熔再结晶工艺,即区熔过程中不采用隔离层和盖帽层结构,直接在陶瓷衬底上制备出高 质量的多晶硅薄膜。实验中给出了用X射线衍射方法得到的晶向图谱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得到 的表面形貌,并采用扩散法和正面引电极的方法初步探索了电池的制备工艺,电池的开路电压达到196mV,短 路电流为200μ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薄膜 RTCVD 区熔再结晶 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表面改性人工角膜钛支架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研究
19
作者 杨民 黄一飞 +4 位作者 惠延年 王丽强 崔福斋 王小平 陆玉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489-493,共5页
目的经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表面改性的三襻式人工角膜钛支架植入兔角膜板层探讨其与角膜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及组织愈合情况。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9只)及B组(9只)分别于右眼角膜板层植入HA表面改性后的三... 目的经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表面改性的三襻式人工角膜钛支架植入兔角膜板层探讨其与角膜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及组织愈合情况。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9只)及B组(9只)分别于右眼角膜板层植入HA表面改性后的三襻式人工角膜钛支架(HA-Ti)及人工角膜钛支架(Ti);C组(6只)为手术对照组,仅制备囊袋不植入支架。观察人工角膜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并分别于术后2周、4周、16周取材,行组织病理学及支架表面组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观察期间A、B组均未见角膜感染、溶解、支架排出。早期实验组角膜有水肿及新生血管长入,A组新生血管明显多于B组。组织学观察术后2周,A组炎症细胞浸润重于对照C组及B组(P<0.05);4周和16周时A、B和C组各组间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别(P>0.05)。A组支架周围基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显著,术后2周、4周A组和B组成纤维细胞增生均多于对照C组(P<0.05),且A组增生明显多于B组(P<0.05);术后16周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HA-Ti支架表面角膜组织黏附好,胶原纤维与支架连接紧密。结论HA表面改性三襻式钛支架促进角膜血管化,有利于人工角膜的稳定,使人工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促进组织界面愈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角膜 羟基磷灰石 钛支架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