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惯性摩擦焊高温区温度特征仿真与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永强 刘浩 +5 位作者 唐天祥 史清宇 陈高强 张春波 梁武 周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影响惯性摩擦焊接头质量的关键因素——焊接过程高温区的温度特征。方法选取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限元仿真及界面组织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确定惯性摩擦焊过程中高温区的温度特征。针对初始转速分别为1000 r/min及... 目的定量分析影响惯性摩擦焊接头质量的关键因素——焊接过程高温区的温度特征。方法选取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限元仿真及界面组织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确定惯性摩擦焊过程中高温区的温度特征。针对初始转速分别为1000 r/min及1200 r/min的2种惯性摩擦焊工况开展实验,并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惯性摩擦焊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仿真得到的温度分布与焊接过程摩擦界面附近的测温结果吻合良好,仿真模型与实验分析结果均表明,与初始转速为1000 r/min相比,初始转速为1200 r/min时的接头的飞边更大,2种焊接工况下仿真得到的轴向缩短量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了仿真模型对TC4钛合金惯性摩擦焊热-力过程分析的准确性。结论在TC4钛合金圆棒样品惯性摩擦焊过程中,摩擦界面附近存在高温区,高温区内的温度呈现出芯部低、外围高的特点,最高温度约出现在沿半径方向1/2半径处。在初速转速为1000 r/min及1200 r/min的焊接工况下,芯部温度约为720℃与780℃,外围的最高温度分别约为850℃与920℃。接头组织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仿真得到的高温区的温度数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 温度场 钛合金 有限元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锻温度对时效态Mg-Gd-Y-Zr-Er-Ag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余婷 韩宇翔 +3 位作者 蒋树农 万迎春 刘楚明 陈志永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1834,共14页
采用热模锻工艺制备了Mg-Gd-Y-Zr-Er-Ag合金圆盘状模锻件,终锻温度分别为320℃、360℃和400℃,随后进行峰时效处理,研究终锻温度对时效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终锻温度的升高,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并逐渐析... 采用热模锻工艺制备了Mg-Gd-Y-Zr-Er-Ag合金圆盘状模锻件,终锻温度分别为320℃、360℃和400℃,随后进行峰时效处理,研究终锻温度对时效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终锻温度的升高,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并逐渐析出Mg5(GdY)相;不同终锻温度合金均析出大量纳米级时效β′相,当终锻温度较高时,还析出连接β′相的β_(T)桥梁相。终锻温度为360℃的合金表现出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其高屈服强度归因于显著的析出强化和织构强化效应。终锻温度与合金塑性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终锻温度的升高,合金拉伸断裂方式由单一脆性断裂模式转变为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混合模式。不同终锻温度下,合金拉伸时均启动较多柱面滑移,终锻温度为400℃的合金启动较多非基面滑移,是其伸长率较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Zr-Er-Ag合金 终锻温度 强化机制 力学性能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装备发展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焦沫涵 龙宏宇 +2 位作者 梁啸宇 周俊 林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20,共12页
电子束粉末床熔融(EB-PBF)增材制造技术具备成形效率高、成形零件应力低等优势,适用于高温合金、高熔点金属的成形,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电子束粉末床熔融装备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回顾了EB-PBF装备的发... 电子束粉末床熔融(EB-PBF)增材制造技术具备成形效率高、成形零件应力低等优势,适用于高温合金、高熔点金属的成形,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电子束粉末床熔融装备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回顾了EB-PBF装备的发展历程,汇总分析了国内外主要厂商的装备特点及研发进展,综述了抗吹粉、多材料、多束流复合3个方面装备的关键改进与创新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离子中和、机械装置屏蔽、近红外预热等新型成形舱改进方案,及其对工艺过程稳定性的提升效果;介绍了新型铺送粉装置改进方案对多材料成形的潜力,即该方案可有效满足多材料成形、成形效率提高等需求;此外提出并实现了多电子枪同幅加热成形、电子束-激光复合成形等突破传统单电子枪加工思路的新型成形技术。最后,总结了该方向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和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电子束粉末床熔融 电子束选区熔化 装备 材料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粉床熔融制备镍基高温合金构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钱虎虓 梁啸宇 +2 位作者 李阳 阚文斌 林峰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8,共13页
镍基高温合金是涡轮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中的重要结构材料,然而其制件传统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昂且原材料利用率不高。电子束粉末床熔融(electron beam powder bed fusion,EBPBF)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结构制件近净成形,是一种高温合金成形的... 镍基高温合金是涡轮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中的重要结构材料,然而其制件传统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昂且原材料利用率不高。电子束粉末床熔融(electron beam powder bed fusion,EBPBF)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结构制件近净成形,是一种高温合金成形的新方案。EBPBF技术实现了以Inconel 718、Inconel 625为代表的高温合金材料构件的成形,并且发展至能够成形无裂纹的高比例γ′相难焊镍基高温合金,甚至直接制备单晶体镍基高温合金构件,材料的性能达到了传统铸锻件的水平。本文回顾近年来以EBPBF镍基高温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从工艺过程、组织调控、力学性能等角度对EBPBF制备镍基高温合金构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增材制造 电子束粉末床熔融 形性调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惯性摩擦焊界面摩擦及瞬态热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天祥 史清宇 +5 位作者 周军 张春波 梁武 周梦然 张弓 陈高强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4,52,共10页
针对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过程,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界面摩擦机制的转变、摩擦产热和温度场等热过程参量的分布特征及瞬态演化规律。利用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焊接初始整个界面均为库仑摩擦区,从... 针对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过程,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界面摩擦机制的转变、摩擦产热和温度场等热过程参量的分布特征及瞬态演化规律。利用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焊接初始整个界面均为库仑摩擦区,从0.54 s开始库仑摩擦区逐渐缩小并在9.60 s完全消失,剪切摩擦区从0.31R0(R0为工件半径)处开始形成并逐渐扩展至整个界面。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描述库仑摩擦区演化过程的解析公式。分析了摩擦机制转变引起的界面热流密度、摩擦应力和温度的耦合关系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界面上库仑摩擦机制向剪切摩擦机制的转变有利于焊接界面附近温度场的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 摩擦机制 热流密度 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GH4169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加工调控Mg-5Zn-0.6Zr合金耐蚀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龙飞 刘瞿 +3 位作者 朱艺星 周梦然 陈高强 史清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156,共6页
作为一种储量足、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的轻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镁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镁的耐蚀性不佳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较大尺寸的沉淀相导致的电偶腐蚀是镁合金耐蚀性不佳的重要原因。本工作选取铸态Mg-5Zn-0.6Zr合金作为研究对... 作为一种储量足、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的轻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镁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镁的耐蚀性不佳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较大尺寸的沉淀相导致的电偶腐蚀是镁合金耐蚀性不佳的重要原因。本工作选取铸态Mg-5Zn-0.6Zr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合金进行了搅拌摩擦加工处理,并对搅拌摩擦加工前后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搅拌摩擦加工处理后的Mg-5Zn-0.6Zr合金形成了较强的(0001)基面织构,且大部分区域位错密度较低,晶粒尺寸从66.4μm细化到1.6μm,沉淀相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破碎和弥散分布,在3.5%(下文如无特别说明,均指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开路电位下的腐蚀电流密度由38.3μA/cm^(2)降至17.0μA/cm^(2),极化电阻由48.98Ω·cm^(2)提升至197.02Ω·cm^(2)。研究表明,搅拌摩擦加工可以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加工 镁合金 耐蚀性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Mn钢高温高应变速率塑性本构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冉谋 李轲 +2 位作者 陈敏 方刚 雷丽萍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72,共6页
为研究40Mn钢在高温高应变速率下的塑性本构行为,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40Mn钢开展了高温(650℃)和高应变速率(1700、2800、3500、4600和5500 s~(-1))下的压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应变速率高于4600 s~(-1)时,40Mn钢的应变速率... 为研究40Mn钢在高温高应变速率下的塑性本构行为,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40Mn钢开展了高温(650℃)和高应变速率(1700、2800、3500、4600和5500 s~(-1))下的压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应变速率高于4600 s~(-1)时,40Mn钢的应变速率强化效应明显减弱。对测量获得的应力和应变数据进行Johnson-Cook塑性本构模型拟合。利用MATLAB进行了材料塑性本构参数的优化,并在有限元模拟中应用了所构建的本构模型。通过对比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测量的高速压缩后的试样高度,验证了所构建本构模型及优化后的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Mn钢 高温高应变速率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