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专业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清华大学“光电仪器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冲 吴冠豪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111,共8页
工程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首先阐述了工程专业混合式教学"混合"的内涵;其次基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设计;最后,结合清华大学"光电仪器设... 工程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首先阐述了工程专业混合式教学"混合"的内涵;其次基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设计;最后,结合清华大学"光电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并验证了混合式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专业 混合式教学 工程人才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赴湖南省邵东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支队总结
2
作者 刘厚 曹庆 +2 位作者 杨林栋 郭鼎城 李木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7-142,共6页
实践背景暑期是莘莘学子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好机会,而且也是开阔眼界、增长能力的好方法。在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广泛实行的今天,我们的实践支队前往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进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研实... 实践背景暑期是莘莘学子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好机会,而且也是开阔眼界、增长能力的好方法。在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广泛实行的今天,我们的实践支队前往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进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研实践,以走访审计局、农合办等政府部门和邵东县人民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邵东县 乡镇卫生院 定点医疗机构 农民 湖南省 实施情况 住院费用 报销 医院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ML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华鹏 陈大融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7,40,共5页
主要介绍国际互联网上最新流行的XML技术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介绍了XML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背景 ,分析了XML的特点和优势 ,着重介绍了XML在机械工程各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还介绍了国外研究XML的一些相关结构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主要介绍国际互联网上最新流行的XML技术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介绍了XML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背景 ,分析了XML的特点和优势 ,着重介绍了XML在机械工程各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还介绍了国外研究XML的一些相关结构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ML XML 知识表达 数据表示 数据交换 机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工程科学前沿和优先领域的初步构想 被引量:6
4
作者 雷源忠 黎明 王雪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0,2,共3页
指出了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的显著特征 :一方面 ,它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交叉 ;另一方面 ,它在创造性地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另外 ,还简述了机械工程科学的进展、科学前沿 ,并提出了“... 指出了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的显著特征 :一方面 ,它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交叉 ;另一方面 ,它在创造性地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另外 ,还简述了机械工程科学的进展、科学前沿 ,并提出了“十五”优先领域的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科学 学科前沿 科学基金 优先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学习控制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惠兴 王先逵 吴丹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0-63,共4页
介绍重复学习控制的基本原理,简要回顾近年来重复学习控制的研究发展状况,从连续和离散系统两方面给出了系统稳定性、静态跟踪特性等方面的结论;列举其在机器人、机床、磁盘驱动器、轧钢机等方面的应用;最后给出其在直线伺服单元中... 介绍重复学习控制的基本原理,简要回顾近年来重复学习控制的研究发展状况,从连续和离散系统两方面给出了系统稳定性、静态跟踪特性等方面的结论;列举其在机器人、机床、磁盘驱动器、轧钢机等方面的应用;最后给出其在直线伺服单元中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学习控制 周期信号 路径跟踪 机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汽车领域NSFC资助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国彪 赖一楠 +2 位作者 杨殿阁 王建强 危银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91-299,共9页
为实现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迈进,需要探索强国之路。本文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资助及结题的角度,统计分析了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汽车领域研究的进展。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 为实现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迈进,需要探索强国之路。本文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资助及结题的角度,统计分析了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汽车领域研究的进展。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支持下,汽车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正逐步加强,一些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但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规模偏小,资助率较低,成果显示度不够,原始创新不足,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建议深入挖掘汽车工程领域的科学问题,大力推进汽车先进技术基础研究,加快原创成果的转化和输出,以推动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学科 汽车领域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 项目申请 项目资助 结题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机械基础实践教学的模式与启示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莹 申永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4期57-59,共3页
当前,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在教改实践中,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程的衔接问题、实践教学持续运行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加工设备、制作空间、经费支持、学生的安全保障)、开展实践教学的师资... 当前,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在教改实践中,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程的衔接问题、实践教学持续运行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加工设备、制作空间、经费支持、学生的安全保障)、开展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基础 圣地亚哥 加州大学 分校 美国 师资队伍建设 软硬件环境 衔接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机械类精品课程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 被引量:17
8
作者 阎绍泽 申永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共3页
要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机械类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充分重视课程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即讲授、讨论、作业、实践、考核和教材。本文以清华大学机械原理国家级精品课建设为例,阐述了研究型大学精品课程教学六个基本要素建设的内涵,及... 要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机械类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充分重视课程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即讲授、讨论、作业、实践、考核和教材。本文以清华大学机械原理国家级精品课建设为例,阐述了研究型大学精品课程教学六个基本要素建设的内涵,及其研究型教学理念在六要素中的贯彻体现;从构成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出发,探讨了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 教学六要素 研究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工程中的生物机械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德闻 张济川 郝智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1人机一体化系统与生物机械学 任何机械的工作过程中都离不开与人的关系。早期简单机械必须有人力介入才能完成特定的工作。在有其他动力驱动的系统中,特别是蒸汽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出现后,使简单机械与动力系统组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 生物机械 康复工程 动力系统 一体化 电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电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会勇 熊冶平 赵青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66-171,共6页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如何改善工程机械的排放质量和实现工程机械的节能已经引起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和用户的广泛关注。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工程机械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工程机械领域...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如何改善工程机械的排放质量和实现工程机械的节能已经引起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和用户的广泛关注。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工程机械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工程机械领域的高度重视。根据研究工作积累和文献资料调研,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对于油电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油电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研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对油电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油电混合动力 节能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与运载工程领域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艳明 赵云 +5 位作者 邵珠峰 李道春 高增桂 张子龙 沈悦 王林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3,共7页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提出机械与运载工程领域已有或潜在的颠覆性技术:仿生智能技术、无轴轮缘推进技术、智能无人飞行器技术、超回路列车技术和微机电系统,对这五项技术的创新性和颠覆性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机械与运载领...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提出机械与运载工程领域已有或潜在的颠覆性技术:仿生智能技术、无轴轮缘推进技术、智能无人飞行器技术、超回路列车技术和微机电系统,对这五项技术的创新性和颠覆性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机械与运载领域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与运载工程 颠覆性技术 仿生智能技术 无轴轮缘推进技术 智能无人飞行器技术 超回路列车技术 微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液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会勇 熊冶平 赵青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67-171,共5页
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是工程机械制造商和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油液混合动力技术是实现工程机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国内外油液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油液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关键技术,预测了油液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发... 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是工程机械制造商和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油液混合动力技术是实现工程机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国内外油液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油液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关键技术,预测了油液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混合动力 工程机械 节能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电机机械变速器直连系统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紫旺 田光宇 +3 位作者 李润峰 纪文菲 孙毅文 喻云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9,共10页
双电机无同步器多挡机械变速器系统可以有效改善重型商用车经济性和动力性。为分析系统在最优参数下的最优性能,并综合考虑车质量和空满载差异的影响,本研究同时优化驱动电机参数和机械变速器速比参数,对比最优参数下单/双电机多挡驱动... 双电机无同步器多挡机械变速器系统可以有效改善重型商用车经济性和动力性。为分析系统在最优参数下的最优性能,并综合考虑车质量和空满载差异的影响,本研究同时优化驱动电机参数和机械变速器速比参数,对比最优参数下单/双电机多挡驱动系统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结果表明:双电机驱动系统降低了车辆经济性对车质量以及空满载差异的敏感度;双电机驱动系统最高车速提高约8%,加速时间可节省约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机 双电机 机械变速器 参数优化 性能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拉伸增强巨噬细胞介导的颗粒易位研究
14
作者 徐金龙 陈皓生 李永健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7-287,共1页
目的探究机械拉伸作用对巨噬细胞介导的PM2.5穿越空气-血液屏障(ABB)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一种器官级微流控人体肺芯片阵列模型,通过构建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了ABB的生理和结构特征;通过负压气动实现ABB的三维机... 目的探究机械拉伸作用对巨噬细胞介导的PM2.5穿越空气-血液屏障(ABB)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一种器官级微流控人体肺芯片阵列模型,通过构建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了ABB的生理和结构特征;通过负压气动实现ABB的三维机械拉伸。实验中,将PM2.5颗粒添加到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腔室以构建体外肺部暴露模型,并研究机械拉伸对PM2.5跨ABB易位量影响。结果经由巨噬细胞介导的PM2.5的跨越是机械拉伸依赖性的。在静态培养的系统里,无论是否添加巨噬细胞,PM2.5都难以跨越ABB生理屏障;在施加三维循环机械拉伸的系统里,只有当添加巨噬细胞后,PM2.5跨越ABB的易位量才有显著上升。实验还讨论了巨噬细胞活化与否对介导PM2.5穿越ABB的影响。结论PM2.5的跨越过程是由循环机械拉伸和巨噬细胞介导共同调节的,这一发现填补了对PM2.5跨越机制理解的部分空白,并为进一步研究颗粒物毒性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关键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拉伸 生理屏障 巨噬细胞活化 呼吸系统疾病 暴露模型 内皮细胞 上皮细胞 静态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流实验智能化升级及教学研究
15
作者 李辉 吕卓然 +3 位作者 符泰然 霍雨佳 许兆峰 陆规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0,共7页
两相流热工参数测量是能源动力学科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可视化实验系统能够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相流基本现象、流型及其演化规律,在流体力学、传热学及多相流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根据两相流实验教学需求,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及数字... 两相流热工参数测量是能源动力学科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可视化实验系统能够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相流基本现象、流型及其演化规律,在流体力学、传热学及多相流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根据两相流实验教学需求,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技术,在原先开发的数字化两相流流型演示实验系统基础上做了智能化升级,采用小波分析和灰度直方图分析两种特征向量提取方法,以及特征向量法及卷积神经网络直接图像识别法这两种智能算法用于识别两相流流型,拓展了实验台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该文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流型识别方法,也为目前两相流含气率测量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型识别 含气率 人工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式磁性液体吸振器减振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杨文荣 李天宇 +2 位作者 李德才 魏乂兼 张明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解决长直挠性结构衰减时间较长的问题,该文利用通电线圈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工作单元的磁回复力,进而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的刚度系数以增强其减振性能。由于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与线圈电流呈线性关系,因此根据最优刚度系数理论即可... 为解决长直挠性结构衰减时间较长的问题,该文利用通电线圈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工作单元的磁回复力,进而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的刚度系数以增强其减振性能。由于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与线圈电流呈线性关系,因此根据最优刚度系数理论即可求得最优减振效率时线圈所需电流值。此外该文还对阻尼间隙、磁性液体注入量、黄铜板的长度以及工作温度对于减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阻尼间隙为2 mm时,磁性液体总注入量为12 mL,减振效率可达67.69%;不同长度黄铜板所对应的最优刚度系数不同,通过调节线圈电流使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达到最优刚度系数,得到黄铜板长度在1100、1000、900和800 mm时的最优减振效率分别为96.18%、96.14%、97.45%、97.13%;低温条件下会造成磁性液体吸振器减振性能下降,-30℃相较于30℃时减振效率降低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液体吸振器 刚度系数 半主动控制 工作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技术及其应用”专栏序言
17
作者 何志平 郝小鹏 +1 位作者 于磊 杨原牧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高光谱技术凭借其丰富的光谱信息获取能力,在遥感、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生物医学、公安司法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光谱成像设备、光谱探测方法及智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至更高分辨率、更广光... 高光谱技术凭借其丰富的光谱信息获取能力,在遥感、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生物医学、公安司法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光谱成像设备、光谱探测方法及智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至更高分辨率、更广光谱范围、更复杂环境适应性的方向,为精准感知、智能分析和高效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高光谱图像处理技术可实现多光谱与高光谱数据的融合、复杂场景下的光谱解混及图像增强,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光谱探测与成像系统方面,高衍射效率棱镜光栅、数字微镜阵列光场调控、片上集成光谱检测、大视场宽谱段成像等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了高光谱仪器向高灵敏度、紧凑化和智能化方向演进。此外,高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公安刑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有力赋能新一代光谱分析与感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环境监测 智能计算技术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基础设施表面裂纹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翔坤 李华 +3 位作者 冯毅雄 钱松荣 李键 李少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共23页
民用基础设施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物理结构或性能状态的改变,对其功能和使用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这类设施的结构健康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裂纹检测是结构健康监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及时检测并识别这类损伤,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 民用基础设施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物理结构或性能状态的改变,对其功能和使用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这类设施的结构健康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裂纹检测是结构健康监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及时检测并识别这类损伤,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表面裂纹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基础设施的表面裂纹检测。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三个不同的检测方向综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基础设施表面裂纹检测方法,总结了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常用的公共裂纹数据集。最后讨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基础设施表面裂纹检测方法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裂纹检测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感知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新钰 卢毅果 +4 位作者 高鑫 黄雨宁 刘华平 王云鹏 李骏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8,共16页
随着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自动驾驶感知从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迈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的协同感知技术与方法.本文旨在全面阐述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感知... 随着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自动驾驶感知从单车智能向车路协同迈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的协同感知技术与方法.本文旨在全面阐述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感知技术,并总结相关可利用数据及该方向的发展趋势.首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感知策略进行划分,并总结了不同感知策略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其次,对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包括车路协同感知过程中的感知技术与通信技术;然后对车路协同感知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解决协同感知中感知融合(Perception fusion,PF)、感知信息选择与压缩(Perception selection and compression,SC)等问题的相关研究;最后对车路协同感知的大规模数据集进行整理,并对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感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协同 协同感知 安全通信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书桩 郭亚飞 +18 位作者 赵传文 邵斌 胡军 孙楠楠 李嘉楠 秦昌雷 金波 梁志武 张肖宇 刘文强 张毅然 曲雅琨 孙洪满 王耀祖 余柏呈 周会 赵虓仝 朱园 吴春飞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107,共55页
碳捕集与利用(CCU)技术在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与碳净零排放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受制于冗长的工艺步骤和高企的能源资金投入难以推广实施。集成二氧化碳(CO_(2))捕集与利用(ICCU)为一体可通过原位催化转化的方式协同实现CO_(2)升级和吸附剂... 碳捕集与利用(CCU)技术在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与碳净零排放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受制于冗长的工艺步骤和高企的能源资金投入难以推广实施。集成二氧化碳(CO_(2))捕集与利用(ICCU)为一体可通过原位催化转化的方式协同实现CO_(2)升级和吸附剂再生,避免了传统CCU技术中高耗能的温压变换再生和气体压缩储运等中间步骤,显示出极具竞争力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ICCU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与CO_(2)捕集集成的反应出发,分析应用于ICCU过程的“捕集-催化”双功能材料的设计准则,探讨材料与碳捕集与催化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解析原位催化转化的反应机理,以期为材料与过程的理性设计提供参考。结合非热催化转化技术,本文综述了前沿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在ICCU领域的发展前景与方向。基于ICCU设计思路耦合其他高碳排过程,拓展了相关的应用场景,为相关过程创新提供了思路。本综述总结了ICCU系统及双功能材料体系的发展现状、前景与机遇,从材料到过程进行了综合的评论,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及工业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一体化 双功能材料 逆水煤气变换 甲烷化 甲烷干重整 CO_(2)捕集 CO_(2)催化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