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兼论产业数字化的影响
1
作者 赵玉焕 郑璐 +1 位作者 祝靖之 张芊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84,共13页
外需是拉动就业的重要引擎。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外需隐含国内就业,是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议题。基于2005—2014年中国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产业数字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 外需是拉动就业的重要引擎。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外需隐含国内就业,是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议题。基于2005—2014年中国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产业数字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促进了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加。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就业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服务业、中低技术行业;相较于后向参与度,前向参与度的提升对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通过外需规模扩张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促进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加。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产业数字化正向调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服务的正向调节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嵌入 外需隐含国内就业 国外最终需求 劳动生产率 产业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进入与女性就业——基于就业率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双重视角
2
作者 赵玉焕 郑璐 +1 位作者 祝靖之 张芊芊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9,共16页
在中国性别就业差异逐渐扩大的背景下,探讨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能否为提高女性就业比例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提供新的动力,对实现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共享对外开放成果至关重要。基于1998~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中国家庭收入... 在中国性别就业差异逐渐扩大的背景下,探讨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能否为提高女性就业比例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提供新的动力,对实现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共享对外开放成果至关重要。基于1998~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从就业率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双重视角出发,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中国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其机制,并考察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能够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来自欧美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更有助于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外资进入对女性就业的积极作用在私营内资企业、高性别平等化地区、东部地区以及第三产业中影响更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增加市场竞争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是外资进入能够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渠道。从调节效应上看,过快的外资进入速度减缓了外资进入对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积极影响。因此,应通过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合理把控外资进入速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外资进入对提高女性就业率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促进女性共享对外开放成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进入 女性就业 就业率 性别工资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哲学的元哲学标准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型的一种路径
3
作者 张伟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如何评价一个哲学理论建构的质量是一个元哲学难题,也是所有哲学传统(不限于中国传统哲学)发展面临的考验。借鉴元数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元理论评价标准探索,可以给出一个针对哲学理论建构质量之评价的元哲学标准方案(包含2大... 如何评价一个哲学理论建构的质量是一个元哲学难题,也是所有哲学传统(不限于中国传统哲学)发展面临的考验。借鉴元数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元理论评价标准探索,可以给出一个针对哲学理论建构质量之评价的元哲学标准方案(包含2大类10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可以逻辑重构的方式重新表述荀子的哲学理论建构,并对它作元哲学评价分析。诊断和透视结果显示,荀子哲学理论的内部融贯性较差,而且形而上学和实践论两部分互为特设性假设导致统一性较差。在理论建构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中国传统哲学转型的一种“元现代化”思路:在具有普遍学理依据的元哲学评价标准引导下,安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独特的问题意识、方法风格、世界观选择、不可通约性的遗产,发展出具有普遍学理境界且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哲学标准 荀子 中国传统哲学 现代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化盐单胞菌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江楠 陈潇宁 +11 位作者 刘心怡 万薇 章义鑫 张自豪 郑逸飞 郑陶然 王宣 王子瑜 闫煦 张旭 吴赴清 陈国强 《合成生物学》 2020年第5期516-527,共12页
我国是工业生物技术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发酵产业,但传统发酵需要灭菌操作,发酵过程高耗能、耗淡水且不能连续,导致生产成本偏高,无法与化学工业竞争。因此,急需开发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NGIB)来克服这些缺点。NGIB利用盐单胞菌等极端... 我国是工业生物技术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发酵产业,但传统发酵需要灭菌操作,发酵过程高耗能、耗淡水且不能连续,导致生产成本偏高,无法与化学工业竞争。因此,急需开发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NGIB)来克服这些缺点。NGIB利用盐单胞菌等极端微生物作为底盘细胞,具有发酵不需灭菌、节能节水、设备投资少、产物终浓度高、分离过程简单等优点。本文围绕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过程,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在技术优势强化,生物元件和工具开发如Porin启动子系统、CRISPRi系统、CRISPR-Cas9系统等,新产物合成如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PHBV)、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P3HB4HB)、表面活性剂蛋白等,以及PHA分离过程优化、发酵工艺放大、废水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随着合成生物学发展和应用,基于工程化盐单胞菌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优势也愈加明显。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将为大幅提升绿色生物制造的竞争力提供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NGIB) 盐单胞菌 生物制造 发酵工业 聚3-羟基丁酸(PHB) 生物塑料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