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电影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被引量:18
1
作者 尹鸿 彭侃 尹一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共8页
本文基于各国电影产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总结和分析了世界电影产业的现状与趋势。本文认为当下的世界电影业表现出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融合并存的状态,尽管好莱坞仍然保持着世界电影业的领军地位,但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新兴电影产业... 本文基于各国电影产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总结和分析了世界电影产业的现状与趋势。本文认为当下的世界电影业表现出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融合并存的状态,尽管好莱坞仍然保持着世界电影业的领军地位,但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新兴电影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国际电影市场权力格局正在发生重构。同时,在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电影产业不仅进入了全面数字化时代,而且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营销和版权交易等各个环节都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影响下孕育着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电影产业 全球化 本土化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V:第三次影像的革命?——与影视批评家尹鸿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1
2
作者 詹庆生 尹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6,2,共5页
"霸权"无处不在,DV亦如此詹:自从DV出现之后,许多人都在欢呼一个DV时代的到来,有人将这个时代看作是自电影、电视之后的"第三次影像革命",您是否认同或在多大程度上认同"DV革命"的说法?
关键词 影像语言 革命 个体性 作品 语言系统 工具 可能性 后现代文化 时代 电影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一无二》:疗愈电影与家庭温暖现实主义叙事的中国式改编与主体观照
3
作者 岳宗胜 任一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9-34,共6页
《独一无二》(王沐,2025)以温暖现实主义的笔调,通过跨文化转译与本土化重构完成了从浪漫喜剧到社会写实的叙事转型,该片突破了传统疾病书写的悲情范式与残障群体的“他者化”表述,为国产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新范式。文章从中国式... 《独一无二》(王沐,2025)以温暖现实主义的笔调,通过跨文化转译与本土化重构完成了从浪漫喜剧到社会写实的叙事转型,该片突破了传统疾病书写的悲情范式与残障群体的“他者化”表述,为国产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新范式。文章从中国式改编策略、疗愈叙事及主体关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该影片如何通过空间转译、人物塑造及代际关系重构实现从法国浪漫主义到中式现实主义的调适;剖析其疗愈叙事如何通过微观日常书写展现家庭、自我及社会层面的温馨治愈美学;并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空间理论,诠释影片在“家庭-主体”与“主体-精神”情感展演中是如何完成主体性建构与情感身份认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现实主义 跨文化改编 疗愈叙事 主体关照 《独一无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时代纪实性视听作品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司若 赵静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与传播生态环境下,纪录片的定义和本体正在经历着挑战与颠覆。受众对纪实性视听作品的欣赏能力逐步提升,纪录片的网红与爆款引起受众的热议,透露出受众对纪实性作品的需求猛增。然而纪录片传播方式的变化、市场环...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与传播生态环境下,纪录片的定义和本体正在经历着挑战与颠覆。受众对纪实性视听作品的欣赏能力逐步提升,纪录片的网红与爆款引起受众的热议,透露出受众对纪实性作品的需求猛增。然而纪录片传播方式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变化为纪实性视听作品带来变革,加速多元融合,促使了节目类型的跨界融合,节目形式也在不断融合之下呈现崭新的样态。基于对一些新兴的纪实性视听作品的文本分析,梳理出微纪录片、体验式纪录片、纪实短视频等纪实性视听作品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纪实性视听作品 微纪录片 体验式纪录片 纪实短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 被引量:191
5
作者 尹鸿 陆虹 冉儒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2,共6页
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真人秀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电视业界的一大热点话题,同时,真人秀的节目理念为许多其他节目形态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从更好地认识真人秀的制作规律为出发点,本文将真人秀分解为人物元素、动力元素、结构元素、... 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真人秀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电视业界的一大热点话题,同时,真人秀的节目理念为许多其他节目形态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从更好地认识真人秀的制作规律为出发点,本文将真人秀分解为人物元素、动力元素、结构元素、环节元素、情境元素、细节元素、感染元素等七个基本元素,并结合具体节目,逐一进行了创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真人秀” 人物元素 结构元素 情境元素 性别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晋: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艺术高峰 被引量:9
6
作者 尹鸿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8,共9页
作为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谢晋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体现了中国电影伦理情节剧传统的最高成就。这一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段,用戏剧性、典型化的方法基本... 作为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谢晋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体现了中国电影伦理情节剧传统的最高成就。这一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段,用戏剧性、典型化的方法基本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编制故事。从《孤儿救祖记》、《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到谢晋的电影,都体现了这一被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传统。谢晋电影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有如下特点:其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女性,且其起点比较低。这个女性从家庭里跑出来,成为孤独无助的人,找不到理想和出路。而就在这个时候,她会遇到一个比她更成熟、更年长的男性。这个男性一般都是革命理想的象征,他会帮助她去克服种种困难,使她从孤独无助的状态中得以解脱,从而渡过危机,超越自我,最后进入到一个革命大家庭当中去。在谢晋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影片的故事模式发生了变化,往往是某个男性主人公被冤屈,被打成"右派",或被流放,受到社会排斥;最后影片中最漂亮、最善良的女人却喜欢上这个被排斥的男人,最终用家的温暖、用女性的温暖和情感的温暖去抚慰他被集体所排斥时产生的创伤。第三阶段的谢晋电影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困惑的挣扎状态,而这一阶段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谢晋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其实已经基本结束,虽然他自己还是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无法真正让电影回到大众生活当中去,因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谢晋电影,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观众,所以这个时期他逐渐退出了电影的中心舞台。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永远都是高峰,但谢晋电影在两个时代都是高峰。从1949年到1976年,他是那个时代电影的杰出代表之一。如果说有的艺术家是超前时代的话,那么谢晋就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他更多地把传统、西方、当代结合到一起,一直保持和时代同步,成为中国主流电影30年的代表。谢晋是谢晋时代的高峰,而且也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不可逾越的经典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谢晋模式 中国电影传统 伦理情节剧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剧的底线可以比电视剧低吗 被引量:3
7
作者 尹鸿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91,共2页
"传统媒体不能播的,网络媒体也不能播",意味着核心价值观的底线无论是网络剧或是电视剧,都不能突破、必须坚守。但在非核心价值内容上,由于媒介特性、观众特性和接受特性的差异,网络剧可以更加开放多样,而电视剧则会相对正统... "传统媒体不能播的,网络媒体也不能播",意味着核心价值观的底线无论是网络剧或是电视剧,都不能突破、必须坚守。但在非核心价值内容上,由于媒介特性、观众特性和接受特性的差异,网络剧可以更加开放多样,而电视剧则会相对正统和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剧 电视剧 前置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