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电视的三维空间——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 |
尹鸿
杨乘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2
|
新闻传播学界的争议:前沿技术值得研究吗? |
陈昌凤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十个基本问题 |
周庆安
许涌斌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0
|
|
4
|
全球南方的新闻学本体论转向与传播秩序重构 |
郑恩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新闻片王”:国际传播与大众媒介中的中国摄影记者 |
梁君健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6
|
策略性叙事视域下全球气候传播的“南方转向” |
史安斌
唐婧激
|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言为物声还是言为心声?新技术条件下的口语及口语传播再界定 |
高贵武
刘亚龙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智能技术与社会价值的冲突与交融:2024年全球智能传播研究评析 |
师文
陈昌凤
|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9
|
国际传播的“地方转向”:理论、资源与实践路径 |
赵月枝
王欣钰
|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10
|
国际传播与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春节——基于全球南/北方媒体报道的话语研究 |
赵月枝
王欣钰
王一竣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11
|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数据新闻的新专业主义建构 |
余梦珑
沈阳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三维论 |
虞鑫
王刚
|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健康、环境与风险传播的中国本土化:探索、反思与进路 |
陈梁
汤鸿杰
刘斯佳
|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关系视角的再超越:试论当代传播生态的机器间关系 |
黄阳坤
陈凯宁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20世纪以来中国传播学发展历程回顾 |
李彬
刘海龙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3
|
|
16
|
基于活跃度和影响力的国家优势学科领域发现——以传播学为例 |
杨艳妮
沈阳
|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7
|
牢抓“重大突发事件” 打造新闻传播品牌 |
陆香
毕子甲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8
|
网络口碑的传播学特征与社会效应 |
杨扬
罗茜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6 |
6
|
|
19
|
危机传播管理中的新闻发布研究 |
魏超
陈清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20
|
破碎与疏离:从热点事件传播看“公民记者”对新闻伦理的影响 |
张垒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