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基流延工艺制备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崔学民 欧阳世翕 +3 位作者 黄勇 余志勇 吴立峰 汪长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0-43,共4页
流延法作为制备片层材料的重要工艺已经被陶瓷研究者广泛应用。但是,有机流延体系带来的环境污染、毒性及易燃性等问题已被社会所关注。因此,研究无毒、无污染的水基流延工艺已得到材料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水基流延工艺... 流延法作为制备片层材料的重要工艺已经被陶瓷研究者广泛应用。但是,有机流延体系带来的环境污染、毒性及易燃性等问题已被社会所关注。因此,研究无毒、无污染的水基流延工艺已得到材料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水基流延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PVA体系、丙烯酰胺凝胶流延体系、纤维素类粘结剂体系及乳胶体系的不同特点;从粘结剂、分散剂、增塑剂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水基流延工艺的技术因素,并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乳胶体系水基流延工艺在制备片状或层状陶瓷材料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流延工艺 陶瓷材料 片层材料 粘结剂 分散剂 L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孔壁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颗粒物过滤研究
2
作者 刘静静 岳卫东 +1 位作者 熊飞 单言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了提高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过滤性能,以碳化硅粉体、氧化铝粉体、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烯二胺、稳泡剂硅油(阿拉丁)为原料,通过聚氨酯发泡技术,研制了三维(3D)网状孔壁结构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试... 为了提高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过滤性能,以碳化硅粉体、氧化铝粉体、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烯二胺、稳泡剂硅油(阿拉丁)为原料,通过聚氨酯发泡技术,研制了三维(3D)网状孔壁结构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试样,并探索了料浆固含量(固相质量分数分别为45%、50%、55%和60%)对试样显微结构、物理性能和颗粒物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固含量的升高,试样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提高,显气孔率降低;2)聚氨酯发泡过程中产生的微孔会分布在陶瓷孔壁上形成网状孔壁结构,增大颗粒物与孔壁碰撞概率,提高试样的过滤效率;同时,网状孔壁结构还可以提高试样气孔贯通性,降低其压降;3)当固含量为55%(w)时,试样体积密度约为0.57 g·cm^(-3),显气孔率为79.2%,常温耐压强度为3.7 MPa;且对颗粒物的去除率高达91.2%,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陶瓷 聚氨酯发泡 网状孔壁 过滤效率 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石墨烯阵列的SiC基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川 何鹏飞 +6 位作者 胡振峰 王荣 邢悦 张志彬 李竞龙 万春磊 梁秀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工程材料,但具有一定的脆性,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二维石墨烯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可以作为第二相对碳化硅陶瓷材料进行性能改善。然而石墨烯在陶瓷基体中存在分散性较差等问题,难以发挥其对陶瓷基体的改性作用。为...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工程材料,但具有一定的脆性,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二维石墨烯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可以作为第二相对碳化硅陶瓷材料进行性能改善。然而石墨烯在陶瓷基体中存在分散性较差等问题,难以发挥其对陶瓷基体的改性作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工作以陶瓷有机前驱体聚碳硅烷和工业可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纳米插层技术制备了少层石墨烯纳米片(GNPs)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3%和5%的SiC/GNPs陶瓷基复合材料。GNPs在SiC陶瓷基体中呈阵列态平行排布,显示出极高的取向性;随着GNPs含量增加,阵列中GNPs的间距依次递减,表现出一定的微观组织拓扑可调节性;加入GNPs显著提高了SiC陶瓷的断裂韧性,当GNPs含量为3%时,样品的相对密度为98.5%,抗弯强度为445 MPa,断裂韧性达到最高值5.67 MPa·m^(1/2),相比纯SiC陶瓷提高了40%,由GNPs引发的裂纹偏转与桥连是主要的增韧机制。而进一步提高GNPs含量,断裂韧性下降至4.37 MPa·m^(1/2)。这种含有石墨烯阵列的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SiC基陶瓷器件的设计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石墨烯 微观组织 断裂韧性 陶瓷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9
4
作者 崔学民 周济 +1 位作者 沈建红 缪春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主要概述了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简称 LTCC)材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认为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将多种元器件复合或将其集成在多层陶瓷基板中是今后信息功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应大力发展具有自主... 主要概述了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简称 LTCC)材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认为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将多种元器件复合或将其集成在多层陶瓷基板中是今后信息功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应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LTCC 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研究现状 应用 材料 多层陶瓷基板 LTCC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 功能陶瓷 陶瓷技术 元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7
5
作者 孙晶晶 李建保 +2 位作者 张波 翟华嶂 孙格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7,共5页
简述了电磁波吸收的基本原理,吸收材料的种类;详细介绍了陶瓷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以碳化硅和铁氧体为重点;最后简述了本实验室的一些相关工作。
关键词 陶瓷吸波材料 电磁波 碳化硅 铁氧体 吸收原理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在材料学上的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1 位作者 崔学民 沈建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令人瞩目的整合组件技术,已经成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成为无源元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元件产业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叙述了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的特点、制备工艺、材料制备相关技术和国内外...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令人瞩目的整合组件技术,已经成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成为无源元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元件产业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叙述了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的特点、制备工艺、材料制备相关技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LTCC) 无源集成 玻璃陶瓷 微波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加工陶瓷及工程陶瓷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瑞刚 潘伟 +3 位作者 蒋蒙宁 陈健 罗永明 孙瑞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35,共9页
陶瓷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超硬、耐高温、耐磨、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但陶瓷烧结体难以机加工 ,同时加工成本高、精度低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可加工陶瓷的分类、加工技术、陶瓷材料加工性能的表征 。
关键词 陶瓷 可加工性 加工技术 工程陶瓷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材料流延成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52
8
作者 黄勇 向军辉 +1 位作者 谢志鹏 杨金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2-27,共6页
简要概括了陶瓷坯体流延成型的工艺过程 ,比较了水基流延成型与传统流延成型技术相比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着重介绍了陶瓷材料新型流延成型工艺的研究现状 。
关键词 陶瓷材料 水基 流延成型 坯料 紫外引发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涂层的裂纹成因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海青 刘秀波 +4 位作者 孟祥军 郑晨 孙承峰 王明娣 齐龙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0-63,共4页
参考了较多国内外有关文献,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涂层裂纹的形成机理,总结出降低裂纹倾向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激光熔覆参数;激光熔覆时对金属基体进行预热或后热处理;采用添加中间过渡层或梯度涂层的方法;在金属基... 参考了较多国内外有关文献,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涂层裂纹的形成机理,总结出降低裂纹倾向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激光熔覆参数;激光熔覆时对金属基体进行预热或后热处理;采用添加中间过渡层或梯度涂层的方法;在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材料中添加增韧、增塑元素。这些方法为控制金属基体激光熔覆陶瓷基复合涂层的裂纹形成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金属基体 陶瓷基复合涂层 裂纹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注模Si_3N_4陶瓷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兴利 马利国 +3 位作者 代建清 周龙捷 黄勇 谢志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6,48,共3页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原位凝固成型技术 ,它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可靠性以及降低复杂形状陶瓷部件的制造成本。本工作在 Si3N4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基础上 ,对 90 wt%α- Si3N4+ 7.5 wt% Y2 0 3+ 2 .5 wt% Al2 0 3体系进行了二...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原位凝固成型技术 ,它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可靠性以及降低复杂形状陶瓷部件的制造成本。本工作在 Si3N4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基础上 ,对 90 wt%α- Si3N4+ 7.5 wt% Y2 0 3+ 2 .5 wt% Al2 0 3体系进行了二步气压烧结。得到的陶瓷其抗弯强度为 95 8± 41.8MPa,断裂韧性为 9.6 MPa·m1 / 2 ,韦伯模数为 2 3。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 气压烧结 显微结构 氮化硅陶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峰 谢志鹏 +3 位作者 千粉玲 张丽莉 孙加林 高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是陶瓷膜制备与应用的基础。本文概述了多孔陶瓷膜支撑体主要的制备工艺及其特点;探讨了制备过程中影响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结构及性能的因素;综述了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研究现状,并对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 制备技术 低温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DF的新型高速公路压电动态称重传感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褚祥诚 徐亚楠 +3 位作者 袁松梅 王林 刘明 李龙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1-356,521,共6页
针对高速公路车辆超载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压电薄膜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简称PVDF)为敏感元件的新型高速公路压电动态称重传感器。分析了该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传感器的机-电耦合... 针对高速公路车辆超载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压电薄膜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简称PVDF)为敏感元件的新型高速公路压电动态称重传感器。分析了该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传感器的机-电耦合模型,模拟得出了单片PVDF、双片PVDF串/并联情况下产生的电荷量。针对该传感器设计了一种简单调理电路,使PVDF的高阻抗输出变为低阻抗输出,并对所采集的电信号进行有效的放大。为验证该压电传感器方案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室内试验和小型乘用车现场动态实测。试验结果表明,压电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对车重进行实时检测和数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传感器 聚偏二氟乙烯(PVDF) 动态称重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向生长晶粒增韧氧化铝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为佑 谢志鹏 苗赫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61-972,共12页
综述了Al2O3异向生长晶粒微观结构的特征,详细论述了不同添加剂、不同晶种及引入方式对Al2O3晶粒异向生长、显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条件下Al2O3晶粒的异向生长机理,阐述了异向生长晶粒增韧Al2O3陶瓷的机制.
关键词 AL2O3 异向晶粒生长 添加剂 晶种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稳定氧化锆基底材料与饰面瓷结合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殷家悦 张忠提 +2 位作者 艾红军 司文捷 包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考察国产氧化钇稳定四方晶体氧化锆(3Y-TZP)与4种氧化锆专用饰面瓷界面的结合性能。方法粉浆涂塑方法分别将VITA VM9、SHOFU VINTAGE ZR、IPSe.max Ceram、Cercon ceram kiss 4种氧化锆专用饰面瓷烧结在15mm×5mm×5mm的3Y-... 目的考察国产氧化钇稳定四方晶体氧化锆(3Y-TZP)与4种氧化锆专用饰面瓷界面的结合性能。方法粉浆涂塑方法分别将VITA VM9、SHOFU VINTAGE ZR、IPSe.max Ceram、Cercon ceram kiss 4种氧化锆专用饰面瓷烧结在15mm×5mm×5mm的3Y-TZP核瓷试件上,另外制作相同尺寸镍铬合金烤瓷试件作为对照,测试界面剪切强度。制作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双层瓷试件,扫描电镜(SEM)观察结合界面微观形貌;能谱分析(EDS)检测界面元素分布。结果氧化锆与VITA VM9、SHOFU VINTAGE ZR、IPSe.max Ceram、Cercon ceram kiss 4种氧化锆专用饰面瓷的剪切强度分别为(18.83±1.77)MPa、(23.83±7.05)MPa、(17.87±2.30)MPa、(22.26±7.45)MPa,各组与金属烤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3Y-TZP烤瓷组试件破坏模式以界面破坏为主。扫描电镜观察氧化锆和饰面瓷结合界面结合紧密;能谱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化学元素渗透。结论国产3Y-TZP与饰面瓷材料界面结合良好,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饰面瓷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无源集成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1 位作者 崔学民 沈建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86,90,共5页
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令人瞩目的整合组件技术,已经成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成为无源元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新元件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介绍了目前 LTCC 无源集成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无源集成 电容器 电阻器 集成技术 应用 无源元件 经济增长点 组件技术 陶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氮化硅陶瓷凝胶注模成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峰 谢志鹏 +3 位作者 贾翠 千粉玲 孙加林 郝洪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3-747,共5页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关键在于制备低粘度高固相体积含量的陶瓷浆料。本文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溶液为分散剂制备氮化硅陶瓷浆料,研究了pH值、分散剂含量、助烧剂含量以及固相体积含量对氮化硅浆料流变性的影响;测定了凝胶注模成型素坯...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关键在于制备低粘度高固相体积含量的陶瓷浆料。本文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溶液为分散剂制备氮化硅陶瓷浆料,研究了pH值、分散剂含量、助烧剂含量以及固相体积含量对氮化硅浆料流变性的影响;测定了凝胶注模成型素坯以及烧结体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pH=10.5,分散剂加入量为6%(相对于氮化硅固相体积比),助烧剂加入量为10%(质量分数)时,浆料具有最好的流变性。根据以上制备的工艺参数,制备得到固相体积含量大于50%,具有良好流变性的浆料。铸模成型干燥后,素坯的抗弯强度达27 MPa;常压烧结后氮化硅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抗弯强度为730 MPa,断裂韧性高达8.8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注模 氮化硅 粘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高温部件的陶瓷材料应用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11
17
作者 翟华嶂 李建保 +1 位作者 吴疆 才鸿年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83,共6页
回顾了陶瓷发动机研究进展的主要历程。着重介绍高温热机部件用的氮化硅陶瓷和莫来石涂层等材料的性能改进和热机环境下测试评价。
关键词 陶瓷热机部件 氮化硅 莫来石涂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科着色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0
18
作者 伊元夫 王晨 +2 位作者 温宁 林勇钊 田杰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添加不同着色剂组合,配制着色的牙科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陶瓷,分析着色后材料的显微和晶相结构,并测定其理化、机械及抗低温时效性能。方法将TZ-3Y-S粉体与一定组分的着色剂球磨混合后,在200MPa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先于1... 目的添加不同着色剂组合,配制着色的牙科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陶瓷,分析着色后材料的显微和晶相结构,并测定其理化、机械及抗低温时效性能。方法将TZ-3Y-S粉体与一定组分的着色剂球磨混合后,在200MPa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先于1050℃预烧结2h,然后在1500℃终烧结2h,烧制5种具有一定颜色的氧化锆材料,测量烧结体的密度、收缩率、热膨胀系数、维氏硬度、三点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扫描电镜和X线衍射观察着色后材料的显微和晶相结构,并测试着色对材料抗低温时效性能的影响。结果着色后3Y-TZP陶瓷烧结密度在99.7%以上,烧结收缩率约20%,热膨胀系数为11×10-6·℃-1;晶粒大小均匀,主要断裂方式为穿晶断裂,主晶相为四方相氧化锆(t-ZrO2);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5组着色氧化锆陶瓷的三点弯曲强度较未着色组略有降低,但均在900MPa以上,断裂韧性略有提高,经低温时效处理后四方相到单斜相(m-ZrO2)的相变量约40%,但弯曲强度没有降低。结论3Y-TZP陶瓷经过着色后,具有优良的理化和机械性能,能够满足牙科临床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颜色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科着色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及颜色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伊元夫 王晨 +2 位作者 田杰谟 刘洪臣 温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添加不同着色剂组合配制着色的牙科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陶瓷,并测定其颜色性能。方法将TZ-3Y-S粉体与一定组分的着色剂球磨混合后,在200MPa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在1500℃烧结2h,烧制5种具有一定颜色的氧化锆材料,每个颜... 目的添加不同着色剂组合配制着色的牙科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陶瓷,并测定其颜色性能。方法将TZ-3Y-S粉体与一定组分的着色剂球磨混合后,在200MPa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在1500℃烧结2h,烧制5种具有一定颜色的氧化锆材料,每个颜色组分别制备10mm×10mm×0.5mm和10mm×10mm×1mm着色氧化锆陶瓷片,在黑色背景下用柯尼卡美能达CM-2600d分光光度计进行颜色测定,并与VITAIn-CeramYZ染色液比色板颜色作比较。结果通过对粉体进行着色,配制出具有一定颜色的本体着色氧化锆陶瓷材料,颜色明度逐级降低,饱和度逐渐增大,2种厚度3Y-TZP陶瓷的颜色片色差较小,颜色空间范围是L*:67.76~77.78;a*:-2.19~3.80;b*:12.13~25.01。与VITAIn-CeramYZ染色液比色板相比,颜色空间近似,但明度的最低值仍较高。结论着色氧化锆陶瓷材料适宜用于临床上与饰面瓷颜色匹配,有必要再进一步研究低明度的着色氧化锆色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氧化锆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有机硅聚合物制备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志坚 司文捷 +2 位作者 林仕伟 苗赫濯 AN Li-Nan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79-790,共12页
回顾了用有机硅聚合物制备陶瓷历史,综述了工艺及材料性能,其中碳化硅、氮化硅等纤维,碳化硅、氮化硅、二氧化硅等薄膜已进入实用阶段;重点介绍了在高温1400~2000℃下长期稳定存在的块体材料研究进展和趋势.
关键词 有机硅聚合物 前驱体 复合材料 高温结构陶瓷 制备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