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F轮缘固体润滑剂摩擦学性能的实验室及现场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麻一萱 赵德全 +1 位作者 张瑞军 金元生 《铁道机车车辆》 2000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对一种新型轮缘固体润滑产品—LCF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CF不仅减摩性能优良,而且也能有效降低摩擦副的磨损率。北京地铁的现场应用试验进一步证实LCF的减磨效果十分显著,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固体润滑产品。
关键词 固体润滑 摩擦学 磨耗 铁路车辆 轮缘 试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型织构摩擦学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平 项欣 +2 位作者 李俊玲 邵天敏 刘光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7,共7页
为研究沟槽型织构角度及排布形式对接触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角度及排布形式的沟槽型织构进行数值模拟,利用YLP-20型激光加工系统在不锈钢圆盘表面加工沟槽型织构,并利用UMT-2摩擦磨损仪在旋转条件下进行摩擦... 为研究沟槽型织构角度及排布形式对接触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角度及排布形式的沟槽型织构进行数值模拟,利用YLP-20型激光加工系统在不锈钢圆盘表面加工沟槽型织构,并利用UMT-2摩擦磨损仪在旋转条件下进行摩擦实验。结果表明:沟槽型织构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加工有织构的摩擦副其摩擦学性能得到改善,且不同角度及排布形式的沟槽型织构对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影响不同,即当摩擦速率小于300r/min时0°平行织构的摩擦因数较小;摩擦速率大于300r/min时90°平行织构有更好的减摩能力,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工况条件选择不同排布形式的沟槽型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型织构 排布形式 数值模拟 油润滑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点接触粗糙表面滑动摩擦因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顺 胡元中 +1 位作者 王文中 王慧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109,共3页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试验机,在轻载荷条件下测量了具有横向纹理圆盘表面的摩擦因数,得到了包括流体润滑、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完整的Stribeck曲线。考虑了载荷和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不同粗糙度表面的Stribeck曲线进行了比较。实验的初...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试验机,在轻载荷条件下测量了具有横向纹理圆盘表面的摩擦因数,得到了包括流体润滑、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完整的Stribeck曲线。考虑了载荷和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不同粗糙度表面的Stribeck曲线进行了比较。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增加载荷与实验时间,会获得更加稳定的实验结果;表面越粗糙,从混合润滑向流体润滑转换的临界速度越大;表面越光滑,Stribeck曲线的“谷底”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混合润滑 摩擦因数测量 STRIBECK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百巍 陈大融 汪家道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94-195,共2页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的特点是人员相对分散,流动频繁,而信息依赖于个人,这些使得手工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非常困难。LIS采用基于Internet的C/S网络机构有效地克服了这些问题。该文结合实验室信息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的特点是人员相对分散,流动频繁,而信息依赖于个人,这些使得手工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非常困难。LIS采用基于Internet的C/S网络机构有效地克服了这些问题。该文结合实验室信息系统(LabInformationSystem)的开发实践,阐述了实验室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框架模型,分析了各种数据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并分析了系统的用户组成和职责,为相关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室 自动化信息系统 计算机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摩擦离合器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波 孟永钢 温诗铸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作为润滑液,以石墨作为辅助电极,以氮化硅/黄铜摩擦片组成摩擦副,考察了自行研制的电控摩擦离合器试验台的工作特性及摩擦力矩对外加电场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压从0V增加到20V时,电控摩擦离合器的摩擦力矩...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作为润滑液,以石墨作为辅助电极,以氮化硅/黄铜摩擦片组成摩擦副,考察了自行研制的电控摩擦离合器试验台的工作特性及摩擦力矩对外加电场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压从0V增加到20V时,电控摩擦离合器的摩擦力矩增大约2倍,摩擦力矩随外电压变化的响应时间约为3s.据此可以认为,电控摩擦技术可望应用于摩擦传动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摩擦 离合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开放设备网络化管理系统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海涛 及开元 陈大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年第3期68-70,共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设备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特点,模块及关键技术,实现了开放设备的网络化管理。
关键词 INTERNET 开放设备 网络化管理 高校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形貌修饰的硅材料表面摩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董云开 张向军 +1 位作者 刘莹 温诗铸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微机电系统(MEMS)可动部件间的摩擦特性是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微机械构件间的摩擦行为,设计了一种面-面接触的应变式微摩擦测试仪,以模拟MEMS器件的真实工况。研究了不同微米级条纹形貌硅试样的摩擦特性,结果表... 微机电系统(MEMS)可动部件间的摩擦特性是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微机械构件间的摩擦行为,设计了一种面-面接触的应变式微摩擦测试仪,以模拟MEMS器件的真实工况。研究了不同微米级条纹形貌硅试样的摩擦特性,结果表明,微尺度下速度对摩擦因数有很大影响;形貌参数存在优选值以有效减少速度的影响和摩擦因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力 表面形貌 滑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路新春 雒建斌 温诗铸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60-64,共5页
本文对纳米级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综述了纳米级摩擦副材料种类和简单的制备方法以及极轻载荷下测试摩擦磨损的手段,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在纳米级摩擦磨损研究中的重要应用。最后提出了纳... 本文对纳米级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综述了纳米级摩擦副材料种类和简单的制备方法以及极轻载荷下测试摩擦磨损的手段,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在纳米级摩擦磨损研究中的重要应用。最后提出了纳米摩擦磨损是实验研究中值得深入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实验研究 纳米级 微观摩擦学 扫描隧道显微镜 摩擦磨损性能 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尺度 薄膜材料 纳米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功能摩擦实验台的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中领 汪家道 +1 位作者 陈大融 孔宪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5-1248,共4页
介绍了一种多功能摩擦实验台的原理、性能和实验结果。该实验台通过显微镜和CCD图像传感器可以放大拍摄两接触面间的接触情况,同时可通过力传感器测量摩擦力,解决了研究面面接触时,难以观察表面接触情况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 介绍了一种多功能摩擦实验台的原理、性能和实验结果。该实验台通过显微镜和CCD图像传感器可以放大拍摄两接触面间的接触情况,同时可通过力传感器测量摩擦力,解决了研究面面接触时,难以观察表面接触情况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实验台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满足面面接触摩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实验台 面面接触 接触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受抑全反射研制静摩擦综合实验台
10
作者 韩中领 汪家道 +1 位作者 陈大融 孔宪梅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3,共3页
介绍了一种静摩擦试验台的原理、功能。该实验台采用光受抑全反射原理,可观察摩擦副的真实接触面积,同时可以测量摩擦副的摩擦力,满足摩擦研究的需要。
关键词 静摩擦 真实接触面 光受抑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摩擦过程中摩擦热分配的实验及有限元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成根 田朋溢 田煜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7,101,共6页
摩擦热导致的温升对摩擦副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而以往对摩擦热及其在界面的分配有广泛的理论研究,但多乏实验测试的验证。实际摩擦过程中由于界面变化的复杂性,摩擦热的分配情况可能与理论预测不同。使用动态热电偶和红外测温的方法对... 摩擦热导致的温升对摩擦副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而以往对摩擦热及其在界面的分配有广泛的理论研究,但多乏实验测试的验证。实际摩擦过程中由于界面变化的复杂性,摩擦热的分配情况可能与理论预测不同。使用动态热电偶和红外测温的方法对摩擦表面温升进行测量,并使用有限元方法对摩擦界面温度分配进行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固定摩擦副的导热系数高于运动摩擦副时,摩擦热分配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实验测量与有限元分析的对比表明,材料导热系数会影响磨损界面层对摩擦热的分配;当固定摩擦副的导热系数高于运动摩擦副时,输入固定摩擦副的热量的比例会降低,反之则会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摩擦 摩擦热分配 动态热电偶 红外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荷和速度下氧化锆/不锈钢摩擦副电控摩擦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四清 孟永钢 田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550,共5页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润滑条件下,利用球盘摩擦试验机研究了滑动速度及载荷对正向、反向和开路3种电压控制模式下ZrO2球/不锈钢盘的电控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向控制电压和开路模式下,摩擦系数均随滑动速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但...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润滑条件下,利用球盘摩擦试验机研究了滑动速度及载荷对正向、反向和开路3种电压控制模式下ZrO2球/不锈钢盘的电控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向控制电压和开路模式下,摩擦系数均随滑动速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但开路模式下的摩擦系数显著低于正向控制电压时的摩擦系数;而在较低的反向电压作用下,摩擦系数低于前两种控制模式下的值,并且随速度降低或载荷升高变化很小,保持了较低的摩擦系数.基于不同电压控制模式下十二烷基硫酸根阴离子在摩擦表面上的不同吸附行为对所观测到的摩擦行为进行了机理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摩擦 边界润滑 STRIBECK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接触摩擦力的往复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顺 胡元中 冯增铭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4,72,共5页
在往复式试验机上研究实际加工表面球-盘式接触混合润滑摩擦特性,比较采用不同黏度润滑油光滑接触摩擦力的大小。针对表面粗糙度幅值和纹理对摩擦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润滑时较高黏度润滑油的摩擦力较小;表面粗糙度幅值在... 在往复式试验机上研究实际加工表面球-盘式接触混合润滑摩擦特性,比较采用不同黏度润滑油光滑接触摩擦力的大小。针对表面粗糙度幅值和纹理对摩擦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润滑时较高黏度润滑油的摩擦力较小;表面粗糙度幅值在混合润滑时对摩擦力影响较大,且随速度增加而增强,边界润滑时影响很小。与纵向纹理相比,横向纹理表面的摩擦力较小且稳定,低速时这种差别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润滑 粗糙度 表面纹理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式磁性液体吸振器减振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杨文荣 李天宇 +2 位作者 李德才 魏乂兼 张明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解决长直挠性结构衰减时间较长的问题,该文利用通电线圈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工作单元的磁回复力,进而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的刚度系数以增强其减振性能。由于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与线圈电流呈线性关系,因此根据最优刚度系数理论即可... 为解决长直挠性结构衰减时间较长的问题,该文利用通电线圈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工作单元的磁回复力,进而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的刚度系数以增强其减振性能。由于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与线圈电流呈线性关系,因此根据最优刚度系数理论即可求得最优减振效率时线圈所需电流值。此外该文还对阻尼间隙、磁性液体注入量、黄铜板的长度以及工作温度对于减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阻尼间隙为2 mm时,磁性液体总注入量为12 mL,减振效率可达67.69%;不同长度黄铜板所对应的最优刚度系数不同,通过调节线圈电流使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达到最优刚度系数,得到黄铜板长度在1100、1000、900和800 mm时的最优减振效率分别为96.18%、96.14%、97.45%、97.13%;低温条件下会造成磁性液体吸振器减振性能下降,-30℃相较于30℃时减振效率降低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液体吸振器 刚度系数 半主动控制 工作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类金刚石碳梯度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蒋书文 尹光福 +3 位作者 郑昌琼 张利 孟永刚 杨文言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71,共5页
与 Ti6 Al4V合金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摩擦副对比 ,考察了 Ti6 Al4V合金表面类金刚石碳梯度薄膜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摩擦副在干摩擦以及 Hank's溶液和生理盐水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形貌 ,并进而... 与 Ti6 Al4V合金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摩擦副对比 ,考察了 Ti6 Al4V合金表面类金刚石碳梯度薄膜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摩擦副在干摩擦以及 Hank's溶液和生理盐水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形貌 ,并进而分析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类金刚石碳梯度薄膜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其体积磨损率约为相同条件下Ti6 Al4V合金体积磨损率的 5 0 % ,相应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偶件的磨损率亦较低 .类金刚石碳梯度薄膜的磨损呈现轻微磨粒磨损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碳薄膜 钛合金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摩擦磨损性能 关节头材料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N活塞环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赵晚成 马亚军 +3 位作者 李生华 金元生 王玉琮 Simon C Tung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2,66,共5页
以PVD方法在不锈钢渗氮活塞环基体上沉积了厚约 30μm的CrN涂层。采用 2种GF-3等级的全配方发动机油作为润滑剂,在SRV试验机上,对比了具有 /没有CrN涂层的不锈钢渗氮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rN涂层能使摩擦因数数较快的稳定... 以PVD方法在不锈钢渗氮活塞环基体上沉积了厚约 30μm的CrN涂层。采用 2种GF-3等级的全配方发动机油作为润滑剂,在SRV试验机上,对比了具有 /没有CrN涂层的不锈钢渗氮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rN涂层能使摩擦因数数较快的稳定且数值较低,同时活塞环及其对磨缸套的磨损量也大大降低,对磨缸套的磨损量减少了80%以上。SEM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rN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降低磨粒磨损,且能使对磨的缸套试样较快地与之适配,从而促进了摩擦反应膜的形成和扩展,是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 涂层 磨损量 摩擦学性能 磨粒磨损 不锈钢 缸套 活塞环 试验机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橡胶O形圈往复密封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吴琼 索双富 +2 位作者 廖传军 黄伟峰 刘向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3,共5页
根据《用于评估液压往复密封应用的标准试验方法》设计往复密封标准试验台,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密封环进行整环测试;对不同工况下的丁腈橡胶O形圈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工程解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丁腈橡胶的力-位... 根据《用于评估液压往复密封应用的标准试验方法》设计往复密封标准试验台,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密封环进行整环测试;对不同工况下的丁腈橡胶O形圈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工程解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丁腈橡胶的力-位移响应滞后性很明显;同样的工况条件下,润滑油的润滑与减摩效果优于去离子水;在小压差范围内,随压力增加,摩擦力基本呈线性增加;随往复速度增加,摩擦力会逐渐增大,但增长率会逐渐变小,直至滑动摩擦力达到稳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O形圈 往复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状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卞星明 杨文言 +2 位作者 赵磊 王黎明 关志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8,共7页
导线表面状态是影响其电晕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实际运行后导线的表面状态对输电线路的设计、运行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此,选取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典型地区的500kV交流输电线路导线及新导线样本进行了表面状态的研究。场发射环境扫... 导线表面状态是影响其电晕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实际运行后导线的表面状态对输电线路的设计、运行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此,选取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典型地区的500kV交流输电线路导线及新导线样本进行了表面状态的研究。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际运行后导线的表面物质成分比新导线大大增加,表面形貌更加凹凸不平;非金属元素主要含有碳、氧、硅、硫,金属元素主要含有铝、铁、钙、钾、钠、镁。表面形貌仪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新导线相比,运行后导线的粗糙度增加,同一地区的导线表面粗糙度相差不大,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导线表面粗糙程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导线 表面状态 SEM EDX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接触的静摩擦系数预测 被引量:53
19
作者 盛选禹 雒建斌 温诗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6-18,共3页
根据M-B分形接触模型时静摩擦系数进行预测。对分形本数D、G及材料参数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在极低载荷下静摩擦系数很小的试验事实吻合,因此,M—B分形接触模型可能仅适用于载荷... 根据M-B分形接触模型时静摩擦系数进行预测。对分形本数D、G及材料参数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在极低载荷下静摩擦系数很小的试验事实吻合,因此,M—B分形接触模型可能仅适用于载荷极小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摩擦系数 分形接触模型 材料性能 载荷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试验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施洪生 郭炎 +2 位作者 高晓军 王慧 胡元中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根据缸套 /活塞环胶合失效试验研究的需求 ,设计了一台集试验、测量和控制于一体的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该设备具有加热和温度控制功能 ,采用快速响应速度的微细热偶测量接触区温度 ,同时通过四臂电桥测电阻法测量缸套 -油膜 -活塞环... 根据缸套 /活塞环胶合失效试验研究的需求 ,设计了一台集试验、测量和控制于一体的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该设备具有加热和温度控制功能 ,采用快速响应速度的微细热偶测量接触区温度 ,同时通过四臂电桥测电阻法测量缸套 -油膜 -活塞环之间的动态接触电阻 ,以反映接触区的润滑状态。试验表明该试验机性能稳定 ,可测物理量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失效 缸套/活塞环 接触电阻 发动机 摩擦试验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