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十五五”时期的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阳镇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共12页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时期。“十五五”时期,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原始创新和底层技术创新提供了机会窗口,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入调整客观上为中国...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时期。“十五五”时期,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原始创新和底层技术创新提供了机会窗口,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入调整客观上为中国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贸易提供了广泛机遇。同时,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外部挑战主要表现为美欧对中国产业打压的精准性显著提升,美国针对中国创新网络的打压呈现日益联盟化的趋势,以及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创新生态面临严峻挑战。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国内环境主要表现为科技资源配置方面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日趋增长;创新型企业异军突起,企业创新生态日趋完善;数字创新日趋多元,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十五五”时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创新资源配置依然存在错配、企业主导的全球创新生态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掣肘效应明显等问题。因此,要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应着重在扭转宏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导向、夯实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基础、优化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生态和培育关键性创新主体等方面精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体系 R&D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表现如何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53
2
作者 李井林 阳镇 陈劲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共17页
经济新发展阶段下ESG是可持续导向下企业运营的重要理念。在绿色发展导向下,如何将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等多重责任嵌入到企业创新体系之中,驱动传统创新向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转型,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以2011年—2... 经济新发展阶段下ESG是可持续导向下企业运营的重要理念。在绿色发展导向下,如何将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等多重责任嵌入到企业创新体系之中,驱动传统创新向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转型,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以2011年—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ESG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ESG表现驱动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区分ESG表现各类维度,企业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均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2)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表现主要通过强化企业环保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3)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外部环境规制(环保补助与排污收费)与内部高管激励(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在ESG表现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即在ESG表现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外部环境规制与内部高管激励制度具有外部的资源补偿效应、合法性倒逼效应以及内部激励效应。(4)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在国有企业、通过国际ISO14001环境认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而且经济效应检验结果表明,ESG表现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企业改善经济绩效。本研究为绿色发展导向下强化企业ESG理念,基于可持续导向与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创新体系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共生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公司治理 高管激励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商和用户协同创新: 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3
作者 陈劲 肖彬 刘沐洋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3,共14页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程、机制和成果转化的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提出MU协同角色和协同模式驱动MU协同创新过程,制造商和用户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模式展开协同创新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数字4个方面构建了MU协同机制。并且,从成果转化的异质性需求、使用和验证的机会、创新成果首次采纳和扩散三个方面探寻MU协同成果转化。亦提出用户主导的、人工智能赋能以及生态系统情境下的MU协同创新三个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提出,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商与用户协同创新 后熊彼特范式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创新机制 数字协同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4
作者 陈劲 吴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论文首先阐述科技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明确新时期创新友好的发展目标;然后深入剖析科技金融促进农业“双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培养科技企业家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中领军企业向追随者赋能能否提升主导力?
5
作者 何建洪 徐耀德 +1 位作者 李林 尹西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0-224,共15页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中领军企业与追随者合作,对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价值。基于520份制造企业调查问卷,实证探究领军企业向追随企业进行技术和资源赋能所产生的反馈效应对领军企业生态主导力的提升效果,以及关系感知...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中领军企业与追随者合作,对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价值。基于520份制造企业调查问卷,实证探究领军企业向追随企业进行技术和资源赋能所产生的反馈效应对领军企业生态主导力的提升效果,以及关系感知、生态开放性的权变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领军企业以技术赋能还是资源赋能追随者,均存在反馈性传导效应,能够显著提升领军企业生态主导力;关系感知和生态开放性则进一步正向调节了这一过程。研究结果深化了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间关系结构和赋能理论,也为新发展阶段培育和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激活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军企业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 赋能 主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平台如何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基于阿里云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巍 王晓钰 陈劲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8,共15页
随着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指数级发展,平台企业成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重要力量。云生态的出现使企业价值网络呈现更开放、更动态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推动创新生态新模式... 随着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指数级发展,平台企业成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重要力量。云生态的出现使企业价值网络呈现更开放、更动态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推动创新生态新模式的构建。选择阿里云科技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数字情境下科技平台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新模式。研究发现:(1)科技平台承担支撑者、赋能者和联通者三种角色。科技平台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基础技术设施和架构,为技术、体系、模式、市场提供帮助,以数字化赋能企业成长;同时,科技平台也可以连接各参与主体,通过匹配供需,促进多主体协同发展。(2)科技平台通过平台效应构建宽支撑、放射状技术体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云服务贯通创新要素流动过程,提高创新效率;通过横纵向交叉价值链网状循环促进多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3)科技平台依托云创新生态,纵向推动产业技术架构多层次革新,横向连接多参与主体,助力数字化转型,通过匹配供需建立跨界合作,支撑横纵向交叉创新价值网状循环。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在新场景下的应用,提炼出科技平台利用云服务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拓展了平台企业和其他企业间的立体关系形式,明确了科技平台从底层支撑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为参与主体与科技平台相互赋能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平台 数字创新 阿里云 案例研究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驱动型数智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7
7
作者 尹西明 武沛琦 +1 位作者 钱雅婷 陈劲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共14页
数智技术及其在海量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传统产业并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如何超越单点技术线性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数... 数智技术及其在海量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传统产业并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如何超越单点技术线性发展模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数智技术创新,成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基础性议题。本文结合数智技术特征与创新范式跃迁,以场景驱动创新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场景驱动型数智技术创新的理论与过程逻辑,提出了企业主导、场景驱动数智技术“模仿复用-内部扩散-产业辐射-能级跃迁-原创引领”的实践进阶模型。进一步,以数智技术创新领军企业的典型实践为例,解析了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微观市场主体,企业如何以场景为牵引推动数智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跃迁过程中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本文拓展了数智技术创新管理的理论范式研究,也为企业和决策部门把握数智技术创新规律,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速数智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场景驱动创新 先导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8
作者 阳镇 李井林 陈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50,共15页
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不同类型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意愿与动力明显不同,因此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动力成为重要研究议题。该研究以2013—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样本,考察... 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不同类型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意愿与动力明显不同,因此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深入剖析如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与动力成为重要研究议题。该研究以2013—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样本,考察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考虑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促进企业环保投入的三重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即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利益相关方价值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竞争强度更大行业和环保敏感度更高行业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表明,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最终提高企业财务绩效。该研究为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绿色价值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分类推进不同类型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股权主体多样性 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 环保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演化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陈劲 黄淑芳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9-227,218,共10页
创新体系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Rothwell的技术创新五代模型为依据,本文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四代演化模型:第一代"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第二代"基于协同/整合的创新体系";第三代"高度基于... 创新体系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Rothwell的技术创新五代模型为依据,本文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四代演化模型:第一代"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第二代"基于协同/整合的创新体系";第三代"高度基于战略管理导向的企业创新体系";第四代"创新生态体系"。并探讨了各代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以及在企业创新尤其是央企创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体系 战略 生态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和上海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建 石书德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1,107,共8页
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技术创新差异.通过实证检验,从技术创新的能力、模式和效率三个方面比较了两个城市在高技术总体产业及分产业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其他区域间技术创新差异... 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技术创新差异.通过实证检验,从技术创新的能力、模式和效率三个方面比较了两个城市在高技术总体产业及分产业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其他区域间技术创新差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北京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迎接创新强国的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劲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是中国科技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分析中国迈向创新强国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大众创新和聚合创新两大创新范式的创新研究领域,目的是及早地为中国迈向创新强国提出先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创新强国 创新研究 大众创新 聚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基于三维模型的成长路径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毅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3-212,共10页
我国经济强国之路需要复杂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针对复杂技术的特点来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并结合后发国家特点从企业层面来探讨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本文对我国通信系统设备、造船和汽车产业三家企业的复杂... 我国经济强国之路需要复杂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针对复杂技术的特点来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并结合后发国家特点从企业层面来探讨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本文对我国通信系统设备、造船和汽车产业三家企业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进行了案例研究。本文的主要学术贡献是:(1)提出系统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链创新能力三维模型,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2)发现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可能路径有三种,一是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到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再到产业链创新能力;二是从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到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创新能力;三是从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到产业链创新能力;(3)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的驱动因素有市场特性、技术特性和企业组织特性,这些因素的组合决定了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起点、速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复杂技术 成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技术创新中的整合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毅 《技术经济》 CSSCI 2012年第3期7-11,95,共6页
试图回答如何在复杂技术创新中管理"内源"和"外源"能力的问题。提出:复杂技术创新中的整合能力是指企业配置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针对复杂技术系统的用户需求变化持续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复杂技术创新中存在四类... 试图回答如何在复杂技术创新中管理"内源"和"外源"能力的问题。提出:复杂技术创新中的整合能力是指企业配置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针对复杂技术系统的用户需求变化持续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复杂技术创新中存在四类整合能力,即部件整合能力、系统弱整合能力、系统自整合能力和系统强整合能力;整合能力的微观基础来自于对创新链的控制,创新链是与复杂技术系统相关的技术链和价值链的组合;整合能力拥有者在技术链和价值链的控制权上的差异是其所属类型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整合能力 创新管理 创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治理场域中数字技术嵌入社区治理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唐月 徐江天 +1 位作者 吴丰 林超然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数字技术嵌入社区治理体系分为增能赋权、数字增能、数字赋权和数字脱嵌四种模式。增能赋权效能最佳,实践中却容易走向数字脱嵌。构建元治理场景重塑社区治理格局,强化政府对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体行为及利益关系的引导和调节功... 数字技术嵌入社区治理体系分为增能赋权、数字增能、数字赋权和数字脱嵌四种模式。增能赋权效能最佳,实践中却容易走向数字脱嵌。构建元治理场景重塑社区治理格局,强化政府对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体行为及利益关系的引导和调节功能,是实现增能赋权型社区数字化治理的有效策略。本文以元治理为分析场域,在剖析数字技术嵌入社区治理体系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主导下居委会、平台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动态演化模型,分析数字技术嵌入社区治理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方策略偏好受到各自参与成本的影响较为明显;数字技术带来的显性收益的增加可在一定范围内提升三者的积极性;收益分配方案可影响数字技术的嵌入进程和嵌入方式;政策支持是促成增能赋权治理模式的必要条件,政策缺位时数字增能和数字赋权也可形成稳定模式。本研究对于如何提升数字技术嵌入社区治理体系过程中各主体参与积极性及地方政府政策有效性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多元主体策略组合与地方政府间的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治理 数字治理 社区治理 嵌入模式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视角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再解构 被引量:20
15
作者 阳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6,共12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着力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在于企业技术创新,以企业技术创新形成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产要素、发展动能和发展模式。...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着力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在于企业技术创新,以企业技术创新形成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产要素、发展动能和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逻辑包括战略逻辑、竞争逻辑和安全逻辑等多重逻辑。技术创新视角下深度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回归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关键创新模式、主导技术生态和综合价值创造,具体内涵包括生产要素层面的技术要素驱动与数据要素赋能、创新模式层面的产业突破式创新与颠覆式创新并重、主导技术生态层面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价值创造层面的综合价值创造与引领。当前,以技术创新深化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结构性失衡、全面自主创新模式尚未全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严重、科技领军企业与隐形冠军企业发育不足等困境。未来,深化以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在强化创新驱动、形成全面自主创新模式、壮大创新主体和厚实产业政策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深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键核心技术 产业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袁野 曹倩 +1 位作者 尹西明 陈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44,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提出新要求。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载体”的作用,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提出新要求。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载体”的作用,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提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领—市场导向—场景驱动”三维理论框架,进一步集合AI产业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实践案例,提炼出加快培育先导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揭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和路径,为国家和各地区高效协同统筹布局产业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联合体 新质生产力 企业创新 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场景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 被引量:41
17
作者 陈劲 赵闯 +1 位作者 贾筱 梅亮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30,共9页
基于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的思路,重新审视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已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框架(包括点状模型、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面状模型)的特征和不足,提出了由问题驱动、思考未来、... 基于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的思路,重新审视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已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框架(包括点状模型、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面状模型)的特征和不足,提出了由问题驱动、思考未来、多样化知识、创新文化、利益相关者协同、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构成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新框架,并构建了新框架的二级指标,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解、体系框架的构建和评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多样化知识 知识管理 价值创造 企业创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式创新范式下的新兴技术创新治理解析——以人工智能为例 被引量:49
18
作者 梅亮 陈劲 吴欣桐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43,共8页
从"责任式创新"这一新兴创新范式切入,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议题,构建了责任式创新范式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分析框架(包括技术维、经济维、伦理维和社会维),并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性,从... 从"责任式创新"这一新兴创新范式切入,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议题,构建了责任式创新范式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分析框架(包括技术维、经济维、伦理维和社会维),并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性,从而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式创新 新兴技术 创新治理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的历史演进:基于政策文本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汪樟发 汪涛 +1 位作者 王毅 吴贵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8-179,共12页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是我国政府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搜集了199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NETC建设的政策,对NETC政策演进的历程、背景环境进行了考察,并总结了NETC政策演进的特点。研...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是我国政府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搜集了199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NETC建设的政策,对NETC政策演进的历程、背景环境进行了考察,并总结了NETC政策演进的特点。研究发现,NETC政策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NETC政策体系趋于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缺失;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促进了NETC政策与其他政策领域的融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为NETC政策带来了新元素;NETC政策的创新是渐进式的,没有发生政策范式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政策演进 政策范式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和地方互动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纪珍 赫运涛 邓衢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0,21,共7页
我国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这两个层次开展的,在部分地方省市区构建的已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基础上,中央正在建设国家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互补性"和"服务半径"概念... 我国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这两个层次开展的,在部分地方省市区构建的已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基础上,中央正在建设国家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互补性"和"服务半径"概念,提出从地方平台到国家平台构建的四种理论模式,并通过总结欧洲制造技术平台和荷兰创新平台的建设经验,提出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对地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战略引领作用。最后以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纺织产业的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优先考虑从"布局型"过渡到"虚拟联合型"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技术创新平台 地方技术创新平台 互补性 服务半径 产业共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