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机器学习技术的阈下抑郁神经生理机制及干预
1
作者 刘永进 杨雪 +6 位作者 杜欣欣 嵇文麒 臧寅垠 官锐园 宋森 钱铭怡 牟文婷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7-904,共18页
抑郁症是阻碍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阈下抑郁是抑郁发病前期重要阶段,探究其神经生理机制及动态发展规律有助于预测抑郁发病和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突破既往将抑郁视为静态单一诊断结果的局限,本文基于复杂动力系统理论,通过多时程多... 抑郁症是阻碍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阈下抑郁是抑郁发病前期重要阶段,探究其神经生理机制及动态发展规律有助于预测抑郁发病和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突破既往将抑郁视为静态单一诊断结果的局限,本文基于复杂动力系统理论,通过多时程多模态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阈下抑郁症状与神经生理特征之间的密切关联及关键预测因子。其次,通过纵向追踪及神经动力学网络模型探查吸引子状态及其对随后抑郁发病和特征转化的预测。最后,探索认知行为疗法对阈下抑郁的预防性干预效果以及吸引子状态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用以解析阈下抑郁的神经生物学独特性,并为抑郁症早期识别和精准预防的方法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抑郁 吸引子状态 认知行为疗法 预防性干预 多模态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I协同创造的双刃性: 创造效能、增效模式与影响因素
2
作者 梁正 刘品 张丹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1,共9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人-AI协同创造正成为提升个体创造力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双刃性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AI在提升创造绩效与优化创造体验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所带来的认知依赖、思维固着和自我信念下降等潜在风险。进一步总结了...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人-AI协同创造正成为提升个体创造力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双刃性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AI在提升创造绩效与优化创造体验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所带来的认知依赖、思维固着和自我信念下降等潜在风险。进一步总结了提示工程、互动迭代与模型参数优化等AI协作增效路径,并从个体、AI与任务三个维度解析影响协同创造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创造力 协同创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排斥与先天轻度肢残青少年抑郁特征的关联性:基于生成性模型与反映性模型的纵向分析
3
作者 卢林鑫 刘在花 +6 位作者 杨爽 蒋政凯 党韦强 谭婧 班永飞 孙霁 蔺秀云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为探讨先天轻度肢残青少年社会排斥与抑郁特征的纵向关联及其干预靶点,采用问卷法对1040名先天轻度肢残青少年进行了两次重复追踪测量,结果表明:(1)生成性模型与反映性模型结果均表明先天轻度肢残青少年社会排斥与抑郁相互影响。(2)T1... 为探讨先天轻度肢残青少年社会排斥与抑郁特征的纵向关联及其干预靶点,采用问卷法对1040名先天轻度肢残青少年进行了两次重复追踪测量,结果表明:(1)生成性模型与反映性模型结果均表明先天轻度肢残青少年社会排斥与抑郁相互影响。(2)T1与T2时点社会排斥与抑郁特征症候群之间存在联结桥梁的时间特异性特点。(3)抑郁子特征自杀意念是社会排斥与抑郁特征网络的活化节点,而社会排斥子特征“别人好像经常看不到我似的”、“别人总是对我很冷淡”、“别人常常对我封锁很重要的信息”以及“别人总是将我排除在外”是抑郁−人际脆弱性的重要影响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青少年 社会排斥 抑郁 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交叉滞后面板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主义促进亲社会正义感:共同责任的作用
4
作者 吴胜涛 高承海 +2 位作者 胡琬莹 王宁 彭凯平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0-719,I0018-I0022,共25页
以往的正义研究受个人主义影响,过于关注个人权利和利益,以致忽视了关切他人不公遭遇的亲社会正义感。研究基于人类被试的问卷调查、启动实验以及大语言模型的角色扮演,探讨了集体主义与亲社会正义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类... 以往的正义研究受个人主义影响,过于关注个人权利和利益,以致忽视了关切他人不公遭遇的亲社会正义感。研究基于人类被试的问卷调查、启动实验以及大语言模型的角色扮演,探讨了集体主义与亲社会正义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类被试的集体主义特质(研究1)正向预测亲社会正义感,共同责任(而非规范服从)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文化启动(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验证了集体主义与亲社会正义感的因果关系以及共同责任的中介效应(研究2)。进而,大语言模型角色扮演(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重复验证了上述结果(研究3)。此外,不公反应视角对集体主义与亲社会正义感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即相对于目击者视角,集体主义对得利者、过错者视角下亲社会正义感的影响更大(研究2~3)。总之,我们通过多种方法检验了集体主义对亲社会正义感的促进效应,是正义研究从权利到责任转型的重要探索,这对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后个人主义社会和智能时代培养他人取向的亲社会正义感具有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正义感 集体主义 后个人主义 个人利益 共同责任 规范服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薅尽口味乏”:节俭心态如何影响食物预期享受与体验评估
5
作者 陈斯允 熊继伟 彭凯平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72,共21页
节俭心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思维模式,但以往研究对其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仍知之甚少。基于6项研究和1个补充性元分析,文章揭示了“羊毛薅尽口味乏”的现象、解释机制及边界条件。具体而言,研究1通过分析来自美国大型外卖平台GRUBHUB... 节俭心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思维模式,但以往研究对其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仍知之甚少。基于6项研究和1个补充性元分析,文章揭示了“羊毛薅尽口味乏”的现象、解释机制及边界条件。具体而言,研究1通过分析来自美国大型外卖平台GRUBHUB的二手数据,发现节俭心态与食物口味好评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2通过模拟外卖点餐情景验证了节俭心态对预期享受的负面影响;研究3以试吃活动的名义开展了一项实地实验,证实了节俭心态削弱了个体对巧克力的预期享受,并导致在吃完巧克力后整体评价更低;研究4验证了认知资源耗竭在节俭心态对果蔬沙拉预期享受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5则识别了获利成本的边界条件,即当获利成本较高时,节俭心态对蛋糕预期享受的消极影响更明显;研究6进一步为缓解这种负面效应提供了一种干预手段,即当施以正念干预时,节俭心态对火锅预期享受的消极影响被削弱。最后,单文章元分析证实了节俭心态对食物预期享受和体验评估的效应稳健。文章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节俭心态和认知资源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时为食物营销和饮食福祉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俭心态 食物评估 预期享受 认知资源 正念 饮食福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物何以传递爱意:便利型与合意型礼物对择偶交往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世豪 栾墨 +1 位作者 李虹 符国群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4-1540,共17页
择偶是重要的研究话题,礼物又是择偶中传递信息与感情的重要媒介。本研究从礼物的合意性和便利性出发,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礼物如何通过心理亲密感影响收礼者的择偶交往意愿。通过5项线上实验和1项基于真实恋爱交友活动的田野实验发现,收... 择偶是重要的研究话题,礼物又是择偶中传递信息与感情的重要媒介。本研究从礼物的合意性和便利性出发,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礼物如何通过心理亲密感影响收礼者的择偶交往意愿。通过5项线上实验和1项基于真实恋爱交友活动的田野实验发现,收礼者收到便利型(vs.合意型)礼物时,会对送礼者表达出更高的交往意愿。这一影响通过收礼者感知到的与送礼者之间的心理亲密感中介实现,而消费过程(联合vs.单独)则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揭示了送礼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择偶交往意愿,为择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为个体如何在择偶阶段送礼、企业如何开展礼物营销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礼 便利性与合意性 择偶交往意愿 心理亲密感 联合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视角的日常多情境个体差异测量
7
作者 水心宇 肖雅珩 +2 位作者 陈菁菁 胡鑫 张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0-2066,共17页
随着心理测量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个体差异具有的情境依赖性正得到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全面、准确的个体差异测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优化发展,近年来研究者日益重视在多种真实的日常情境下测量个体状态并构建个体差异计算模型,来达到相比传... 随着心理测量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个体差异具有的情境依赖性正得到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全面、准确的个体差异测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优化发展,近年来研究者日益重视在多种真实的日常情境下测量个体状态并构建个体差异计算模型,来达到相比传统实验室情境更加全面客观的个体差异测量。目前,以智能传感和穿戴式设备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使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个体差异测量更加便捷高效,推动包括主观报告、行为表现、生理反应等方面的日常多情境个体差异研究取得新进展,形成了面向日常多情境高维数据的个体中心档案视角分析思想和方法。未来研究应关注日常多情境测量与档案视角分析方法的结合,以促进个体差异机制的深入理解,推动个体差异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情境 多情境 个体差异 档案视角 心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导航训练提高大脑功能连接模式稳定性
8
作者 俞梦霞 宋宜颖 刘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1-1675,共15页
空间导航主要依赖于两种空间表征:自我中心参照表征与环境中心参照表征。然而,个体在现实环境中的空间导航能力提升与这两种空间表征存在何种关联仍未可知。为此,本研究结合行为测量与功能核磁共振技术(fMRI),对非熟悉环境实地空间导航... 空间导航主要依赖于两种空间表征:自我中心参照表征与环境中心参照表征。然而,个体在现实环境中的空间导航能力提升与这两种空间表征存在何种关联仍未可知。为此,本研究结合行为测量与功能核磁共振技术(fMRI),对非熟悉环境实地空间导航训练前后个体空间导航能力和大脑全局性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进行分析,系统考察个体实地空间导航能力提高的内在神经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训练组被试在训练后进行空间导航任务时,自我中心参照表征的核心脑区——顶上小叶(SPL)的神经活动显著增强。更为重要地,训练显著提高了以SPL为核心的全脑功能连接模式的稳定性,且与个体导航任务表现的提高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实地空间导航能力的提高与自我中心参照表征的增强存在密切关联,并进一步表现为SPL与全脑其他区域的信息交互通路的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导航 自我中心参照 顶上小叶 功能连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感官线索对饮食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9
作者 邱林波 宛小昂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3-1946,共14页
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单感官通道的线索对人们的饮食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些线索主要通过影响个体对于食物的感知,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或基于线索和食物之间的图式一致性来发挥作用。当环境中的感官线索来自多个通道时,人们会... 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单感官通道的线索对人们的饮食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些线索主要通过影响个体对于食物的感知,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或基于线索和食物之间的图式一致性来发挥作用。当环境中的感官线索来自多个通道时,人们会对这些线索进行多感官加工,进而做出饮食决策。个体的特质及动机、饮食决策的范式及情景、社会文化环境都有可能发挥作用从而调控感官线索对饮食决策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环境感官线索影响饮食决策背后的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且基于已有的理论框架制定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加工 食物选择 食物环境 食物消费 健康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感官线索助推健康价值决策的计算和神经机制
10
作者 黄建平 陈纯纯 刘梦颖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第9期1457-1471,共15页
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单感官信息会通过多感官加工形成多感官线索,从而影响消费者对食物的享乐预期,并指导其饮食决策。人们依赖多感官线索形成食物享乐价值的统一表征,因此对多感官线索的操纵可成为助推健康饮食决策的有效手段... 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单感官信息会通过多感官加工形成多感官线索,从而影响消费者对食物的享乐预期,并指导其饮食决策。人们依赖多感官线索形成食物享乐价值的统一表征,因此对多感官线索的操纵可成为助推健康饮食决策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运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并结合计算建模方法,关注多感官线索组合如何增强食物的奖赏表征,进而提高健康价值决策的流畅性。首先,探讨多感官线索组合与健康饮食选择和体验的因果联系;其次,探究多感官组合影响饮食决策的计算机制与神经基础;最后,研究如何利用多感官组合促进个体对健康食物的价值学习。研究将揭示多感官组合如何为消费者提供超加性的健康饮食享乐体验,为理解多感官组合的内在积极影响提供系统性的理论解释;此外,还将探讨多感官组合重复暴露与意象训练在提升消费者健康饮食乐趣以及建立长期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线索 助推 健康饮食 价值决策 价值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